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生正处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日益丰富和形成的阶段,面对新课程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师应牢牢把握住“情感”这一课程目标和有效手段:身体力行,激发情感;抓住音乐形象,体验情感;引导学生审美创造,表现情感;用爱心,升华情感。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音乐鉴赏 情感 课程目标
新课程、新理念、新气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下高中音乐课的课程目标之首,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引导人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精神基石。不同学科,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和内涵是不同的。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决定了必须突出这方面的目标,以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这一特点。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修养。从实践教学中看,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作为一名一线的音乐教师,我经历了老与新的两代课程,更加体会到新课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情感”的重要性。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更为丰富的“情感”来经营
在多次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听到学生说:“因为喜欢某某老师,所以喜欢听他的课,自然这门课成绩也好。”从这话当中,不难看出师生情感的重要性。音乐老师每周每班就一节课,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少,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动更多的脑筋,花更多课外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我就先试着从认真记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开始。很多音乐老师教了一年还不知道学生的名字,这样会给音乐课堂造成一定的障碍,反之,你在几节课内就能直呼学生的姓名,学生会对你另眼相看,你说的话也就越有分量。前几年我在某一个班级做了这样的实验,结果这个班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课上学习的积极性,都明显高出其他班级。除了记住学生的名字外,学生个别交流谈话也是与学生建立感情的一个好方法。此外,一定要牢牢抓住班级中的音乐特长生,切实发挥他们“领头羊”作用。
二、音乐教材融入了更多的“情感”内容,人文主义更强了
现行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打破了以知识、技能为主线的教材体系。精选中外音乐史上既具经典性、代表性、趣味性,又与学生的生活兴趣紧密的音乐作品,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教材第一单元标题是“学会聆听”,其中第一节标题是“音乐与人生”,非常人性化地、富有情感地将学生带入音乐鉴赏的天地中。再比如第四单元“京剧大师梅兰芳”、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第十八单元“走向新世纪”等,都大大丰富与加深了现行音乐教育结构中情感与人文素养含量。
三、音乐鉴赏的过程更注重“情感”的激发和体验
布鲁纳曾说过: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如果音乐是一条河,学生不喜欢别人把他们抱到一个位置上,而更感谢你引领他们自己划着一艘小船不断前进。这艘小船,就是老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感悟音乐中的“情”,以“情”促“行”,以“情”激“趣”,不断地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不停地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我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教师身体力行,激发情感。
这里包括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功底、恰到好处的示范导学、敏锐的洞察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些都能有效地成为激发学生情感的添加剂。教师应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去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都要传达情感的信息,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启发。
2.抓住音乐形象,体验情感。
音乐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捕捉音乐形象,采用聆听音乐、实物或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方法激发美的情感。例如,在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中,我出示了四张梅兰芳的实物剧照给学生传看。欣赏两个片段表演,是梅兰芳的原音重现,使学生更好地从中体会到大师的技艺和风范。在那节课上,我发现学生都能很好地进入使我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中,真正用心地感受、体验当中的情感。
3.引导学生审美创造,表现情感。
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到角色意境中。有时可通过表演,或对主题哼唱、发展旋律,或为作品创编伴舞,或通过乐器的演奏,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进而创造美。例如在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中,我通过对两个唱段的学习及引导学生模仿梅兰芳在《贵妃醉酒》中“闻花”片段的表演,切切实实地让学生体会到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和对民族艺术文化的敬仰。又如在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一课中,在课的最后我给学生做了一个延伸练习,“以《我的母亲》为标题创作8小节左右的音乐主题旋律”,再请同学们或由教师来演奏或演唱创作的作品。结果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将自己内心母亲的形象表现了出来,有的表现“开心的母亲”,有的表现“沉思中的母亲”,有的表现“生气中的母亲”,伴随着活跃的想象和创作,这种审美认识和审美愉悦使学生的身心获得了更多的情感体验。
4.用“我”爱心,建“他”信心,升华情感。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音乐老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教学焕发活力,让音乐美流入到孩子们的心田。
总之,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有益于认知因素的发展,其本身也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正如李岚清所说:“音乐教育主要不是技术教育,而是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国安,吴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音乐鉴赏 情感 课程目标
新课程、新理念、新气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下高中音乐课的课程目标之首,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引导人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精神基石。不同学科,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和内涵是不同的。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决定了必须突出这方面的目标,以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这一特点。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修养。从实践教学中看,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作为一名一线的音乐教师,我经历了老与新的两代课程,更加体会到新课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情感”的重要性。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更为丰富的“情感”来经营
在多次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听到学生说:“因为喜欢某某老师,所以喜欢听他的课,自然这门课成绩也好。”从这话当中,不难看出师生情感的重要性。音乐老师每周每班就一节课,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少,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动更多的脑筋,花更多课外的时间与学生交流。我就先试着从认真记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开始。很多音乐老师教了一年还不知道学生的名字,这样会给音乐课堂造成一定的障碍,反之,你在几节课内就能直呼学生的姓名,学生会对你另眼相看,你说的话也就越有分量。前几年我在某一个班级做了这样的实验,结果这个班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课上学习的积极性,都明显高出其他班级。除了记住学生的名字外,学生个别交流谈话也是与学生建立感情的一个好方法。此外,一定要牢牢抓住班级中的音乐特长生,切实发挥他们“领头羊”作用。
二、音乐教材融入了更多的“情感”内容,人文主义更强了
现行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打破了以知识、技能为主线的教材体系。精选中外音乐史上既具经典性、代表性、趣味性,又与学生的生活兴趣紧密的音乐作品,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教材第一单元标题是“学会聆听”,其中第一节标题是“音乐与人生”,非常人性化地、富有情感地将学生带入音乐鉴赏的天地中。再比如第四单元“京剧大师梅兰芳”、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第十八单元“走向新世纪”等,都大大丰富与加深了现行音乐教育结构中情感与人文素养含量。
三、音乐鉴赏的过程更注重“情感”的激发和体验
布鲁纳曾说过: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如果音乐是一条河,学生不喜欢别人把他们抱到一个位置上,而更感谢你引领他们自己划着一艘小船不断前进。这艘小船,就是老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感悟音乐中的“情”,以“情”促“行”,以“情”激“趣”,不断地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不停地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我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教师身体力行,激发情感。
这里包括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功底、恰到好处的示范导学、敏锐的洞察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些都能有效地成为激发学生情感的添加剂。教师应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去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都要传达情感的信息,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启发。
2.抓住音乐形象,体验情感。
音乐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捕捉音乐形象,采用聆听音乐、实物或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方法激发美的情感。例如,在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中,我出示了四张梅兰芳的实物剧照给学生传看。欣赏两个片段表演,是梅兰芳的原音重现,使学生更好地从中体会到大师的技艺和风范。在那节课上,我发现学生都能很好地进入使我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中,真正用心地感受、体验当中的情感。
3.引导学生审美创造,表现情感。
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到角色意境中。有时可通过表演,或对主题哼唱、发展旋律,或为作品创编伴舞,或通过乐器的演奏,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进而创造美。例如在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中,我通过对两个唱段的学习及引导学生模仿梅兰芳在《贵妃醉酒》中“闻花”片段的表演,切切实实地让学生体会到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和对民族艺术文化的敬仰。又如在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一课中,在课的最后我给学生做了一个延伸练习,“以《我的母亲》为标题创作8小节左右的音乐主题旋律”,再请同学们或由教师来演奏或演唱创作的作品。结果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将自己内心母亲的形象表现了出来,有的表现“开心的母亲”,有的表现“沉思中的母亲”,有的表现“生气中的母亲”,伴随着活跃的想象和创作,这种审美认识和审美愉悦使学生的身心获得了更多的情感体验。
4.用“我”爱心,建“他”信心,升华情感。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音乐老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教学焕发活力,让音乐美流入到孩子们的心田。
总之,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有益于认知因素的发展,其本身也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正如李岚清所说:“音乐教育主要不是技术教育,而是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国安,吴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