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我有幸出去学习,近距离接触了几位全国特级教师——贾志敏、窦桂梅、武凤霞、王祖庆等。大师们的课质朴无华,没有修饰点缀,没有课件活动充斥。有时更像在和孩子们在拉家常。大师能成为大师,不是这一节课的功劳,而是造就这节课精彩的无数次课下的努力。好的作文引导是渗透进自己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的。
每一节语文课都是作文课。有了这个理念,我开始将它实施在我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三年级有一篇文章《翠鸟》,而且这一单元就要求写动物。按照以前的教学程序,我会用一课时讲一讲生字,一节课讲讲翠鸟的外形,捕鱼时的动作,与人之间的亲密,然后煽煽情,要保护动物结束。好了,大功告成。可这一次,我硬是把一篇二课时的课文讲了五个课时。第一课时,讲外形,常规的走法。重点指导孩子们在鸟类美丽的羽毛上欣赏。第二课时,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养的小动物都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事先我做过调查,都是独生子女,宝贝疙瘩,几乎每人都养有宠物。当然,个别没养的也被我提前鼓动买了回来。说起自己的小宠物,那真是打开了话匣子关不住。可是,我今天就让他们说自己的小宠物长什么样。为了活跃气氛,我还特地请来全校最厉害的美术老师,学生边说,老师边画。《翠鸟》一课在写翠鸟的外形时重点写羽毛颜色的鲜艳。但是,不同的动物美丽的地方肯定不一样。孩子们有的受课文的影响,只知道说身体的颜色。于是,我让美术老师在画松鼠时刻意把那条大尾巴画丑点;画仓鼠时画得比旁边的一只波斯猫还大;画小兔时四条腿一样长·····孩子们一看自己心爱的宝贝变成了这幅难看到样子,不乐意了,争着抢着指点美术老师修改画作。当时,虽然有我在一边维持秩序,但这个孩子刚说完,那只小手就早早举起来了,可把美术老师忙坏来了。最后,在与美术老师的一番探讨自己宠物画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动物外形描写无论是从篇幅上还是语言上都与以往的习作大不相同。让我看到了 打破作文惧怕心理的希望。再接再厉。第三课时,讲解《翠鸟》一课,翠鸟捕鱼时的情景。没有新意,老调重弹。只是反复让孩子们读那几处动作描写的句子,尤其是动词的运用。第四课时,小组内交流,头天晚上你喂你的小宠物吃了什么?(这是头一天的作业,为了保证孩子们完成,我特意用校信通的形式告诉家长一定督促孩子认真做。最好和孩子一起喂,并研究一下你的宠物都喜欢吃什么。)果然,又是一个滔滔不绝的四十分钟。而我则在其中时不时的有针对性地提一两个问题。晚上的作业:一段话写出你的宠物吃食的过程,可长可短。接在你上次写的外形的后面。自然,又有不少意外之作。又到星期四,第五课时,我让孩子们补上开头,结尾,动物习作就这样迎刃而解。虽然仍有许多问题,但比较以前,终究是好了许多。
无独有偶。以前,每次在写人物对话时,都是千篇一律的某某说。既没有人物对话时的表情,也没有动作和心理描写。不知道对话要单独成段。于是 ,讲到《平分生命》后,文中大量的对话描写,我引导孩子们反复朗读。直接读,带前言读,深入体会前言的重要性。课堂结束后,我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
老师( ):“今天怎么没交作业?”我( ):“忘带了。”老师( ):“天天忘带,到底是忘了,还是没写?”我( ):“我······我······没写······”
问题一出,孩子们立即埋头疾书,因为刚学过人物对话的前言,又贴近生活,转眼间就有好几篇佳作。乘胜追击,我让孩子们描述妈妈购物时与营业员讨价还价时的情境;一次与父母聊天的场景。没想到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高,内容也越来越长。
尝到这种将作文教学分散到日常课文讲解之中的甜头,我开始加重力度。学习了《萧山杨梅》(借物抒情),便有了大家的《一双棉拖鞋》、《一本字帖》、《大海》、《伞》等;学习了《火烧云》(景色变化),于是出现了《难忘那场大雨》、《落叶纷飞》;学习了《鸟的天堂》(动静结合),《校园的早晨》、《热闹的世纪公园》、《我家住在市场边》紧接着应运而生。
慢慢地,星期四不再让我和大家临之色变,在平时的一个个片段练习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篇篇习作素材,更是对写作的信心。同时,在此过程中,对听和说的训练也在不断加强。作文课上,大家不再不敢说,不会说,不能说了。虽然,仍有一部分孩子相当吃力,但我相信,坚持一段时间,定会有很大的改变。
“每一节语文课都是作文课。”这是我作文教学的法宝。
每一节语文课都是作文课。有了这个理念,我开始将它实施在我的教学工作中。
小学三年级有一篇文章《翠鸟》,而且这一单元就要求写动物。按照以前的教学程序,我会用一课时讲一讲生字,一节课讲讲翠鸟的外形,捕鱼时的动作,与人之间的亲密,然后煽煽情,要保护动物结束。好了,大功告成。可这一次,我硬是把一篇二课时的课文讲了五个课时。第一课时,讲外形,常规的走法。重点指导孩子们在鸟类美丽的羽毛上欣赏。第二课时,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养的小动物都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事先我做过调查,都是独生子女,宝贝疙瘩,几乎每人都养有宠物。当然,个别没养的也被我提前鼓动买了回来。说起自己的小宠物,那真是打开了话匣子关不住。可是,我今天就让他们说自己的小宠物长什么样。为了活跃气氛,我还特地请来全校最厉害的美术老师,学生边说,老师边画。《翠鸟》一课在写翠鸟的外形时重点写羽毛颜色的鲜艳。但是,不同的动物美丽的地方肯定不一样。孩子们有的受课文的影响,只知道说身体的颜色。于是,我让美术老师在画松鼠时刻意把那条大尾巴画丑点;画仓鼠时画得比旁边的一只波斯猫还大;画小兔时四条腿一样长·····孩子们一看自己心爱的宝贝变成了这幅难看到样子,不乐意了,争着抢着指点美术老师修改画作。当时,虽然有我在一边维持秩序,但这个孩子刚说完,那只小手就早早举起来了,可把美术老师忙坏来了。最后,在与美术老师的一番探讨自己宠物画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动物外形描写无论是从篇幅上还是语言上都与以往的习作大不相同。让我看到了 打破作文惧怕心理的希望。再接再厉。第三课时,讲解《翠鸟》一课,翠鸟捕鱼时的情景。没有新意,老调重弹。只是反复让孩子们读那几处动作描写的句子,尤其是动词的运用。第四课时,小组内交流,头天晚上你喂你的小宠物吃了什么?(这是头一天的作业,为了保证孩子们完成,我特意用校信通的形式告诉家长一定督促孩子认真做。最好和孩子一起喂,并研究一下你的宠物都喜欢吃什么。)果然,又是一个滔滔不绝的四十分钟。而我则在其中时不时的有针对性地提一两个问题。晚上的作业:一段话写出你的宠物吃食的过程,可长可短。接在你上次写的外形的后面。自然,又有不少意外之作。又到星期四,第五课时,我让孩子们补上开头,结尾,动物习作就这样迎刃而解。虽然仍有许多问题,但比较以前,终究是好了许多。
无独有偶。以前,每次在写人物对话时,都是千篇一律的某某说。既没有人物对话时的表情,也没有动作和心理描写。不知道对话要单独成段。于是 ,讲到《平分生命》后,文中大量的对话描写,我引导孩子们反复朗读。直接读,带前言读,深入体会前言的重要性。课堂结束后,我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题:
老师( ):“今天怎么没交作业?”我( ):“忘带了。”老师( ):“天天忘带,到底是忘了,还是没写?”我( ):“我······我······没写······”
问题一出,孩子们立即埋头疾书,因为刚学过人物对话的前言,又贴近生活,转眼间就有好几篇佳作。乘胜追击,我让孩子们描述妈妈购物时与营业员讨价还价时的情境;一次与父母聊天的场景。没想到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高,内容也越来越长。
尝到这种将作文教学分散到日常课文讲解之中的甜头,我开始加重力度。学习了《萧山杨梅》(借物抒情),便有了大家的《一双棉拖鞋》、《一本字帖》、《大海》、《伞》等;学习了《火烧云》(景色变化),于是出现了《难忘那场大雨》、《落叶纷飞》;学习了《鸟的天堂》(动静结合),《校园的早晨》、《热闹的世纪公园》、《我家住在市场边》紧接着应运而生。
慢慢地,星期四不再让我和大家临之色变,在平时的一个个片段练习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篇篇习作素材,更是对写作的信心。同时,在此过程中,对听和说的训练也在不断加强。作文课上,大家不再不敢说,不会说,不能说了。虽然,仍有一部分孩子相当吃力,但我相信,坚持一段时间,定会有很大的改变。
“每一节语文课都是作文课。”这是我作文教学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