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的自然病程变化.方法 在经过长期随访的1136例中,选择初次发病后3个月内就诊的患者作为对象,将就诊后长达20年以上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整理、归类,并将每例的发病年龄、就诊时皮疹的形态、分布范围,是否有家族史,是否使用抗癌药、或使用维生素、中药等信息逐项进行登记,然后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与病情演变类型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的病程演变有6种类型,即即愈型、
【机 构】
:
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青岛市立医院皮肤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寻常性银屑病的自然病程变化.方法 在经过长期随访的1136例中,选择初次发病后3个月内就诊的患者作为对象,将就诊后长达20年以上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整理、归类,并将每例的发病年龄、就诊时皮疹的形态、分布范围,是否有家族史,是否使用抗癌药、或使用维生素、中药等信息逐项进行登记,然后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与病情演变类型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的病程演变有6种类型,即即愈型、缓愈型、间歇发作型、频发轻型、频发中型、频发重型.初发病例经长期随访,约有30%的患者处于长期痊愈状态(即愈型+缓愈型),频发重型不足10%.经与病程演变类型相应的随访时病情严重程度(轻、中、重)与影响因素相关的统计学分析显示,发病年龄和家族史有相关性,使用抗癌药治疗有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长期随访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资料能反映病程演变过程(即自然病程)的情况,对判断银屑病患者的预后、预防复发、选择治疗方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患者女,39岁,因周身反复瘙痒性红斑、风团,伴咽痛、恶心、头晕15年就诊于我科.自述对青霉素、头孢类、林可霉素等多种药物过敏.患者从事美发行业,自述每次为顾客调制染发或煽油膏时出现头晕、恶心、咽痛等不适,要求检查过敏原.因每次发病均在工作中即时出现,多考虑吸入过敏,但目前我国生产的吸入类变应原多为螨虫、粉尘、花粉、霉菌等自然界中现存的物质,而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只能通过斑贴试验检测.所以我们采用北京
患者女,15岁,因外阴多发丘疹、渗液1年于2012年10月就诊.患者1年前外阴出现散在数个丘疹,偶有渗液,随后丘疹逐渐增多增大,行走、跑步、摩擦后丘疹渗液明显,局部偶有轻度瘙痒.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详,未予以治疗.既往史:11年前有车祸外伤史,随后3年内下腹部、外阴及双大腿共行皮肤移植手术3次.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患者男,27岁,颈背部片状浸润性红斑伴轻度瘙痒2年余.2012年6月29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年前日晒后自颈部出现浸润性红斑,渐累及肩部,皮疹缓慢增多增大,自觉瘙痒,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治疗不详),皮疹无好转,且逐渐扩展至背部两侧.既往体健,无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经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基金工作组组织专家盲审,下列课题、申请单位与申请人获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一澳美制药银屑病研究基金”的课题资助,每项5万元。①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轻中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遗传药理学研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朱武);②卤米松调节卡泊三醇对表皮细胞作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斌);
目的 探讨瘢痕性脱发的临床、组织病理与皮肤镜特点,以及治疗和预后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瘢痕性脱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组织病理、皮肤镜征象、治疗和预后的特点.结果 瘢痕性脱发以脱发、毛囊开口消失、毛囊皮脂腺单位数目减少或消失为共同特征.基底细胞局灶液化变性、毛囊角栓、毛细血管分支状扩张、免疫荧光阳性提示盘状红斑狼疮;界面皮炎提示毛发扁平苔藓;炎症和弹力纤维轻微破坏提示假性斑秃;毛囊间黏蛋白
报道3例徽章样真皮树突细胞错构瘤.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2~ 38岁.3例患者均表现为先天发生的徽章样轻度萎缩斑,随身体按比例长大,边界清楚,表面有明显扩张的静脉,无自觉症状.3例患者均有相似的组织病理改变,表现为表皮萎缩,真皮有梭形细胞增生.这些增生的梭形细胞CD34、ⅩⅢa因子和波形蛋白阳性,而S100、CD68、CD1a、CD31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均阴性.3例患者均未予特殊治疗,随访观察3~
患者男,44岁.右侧鼻唇沟外侧赘生物2个月余.皮肤科检查:右侧鼻唇沟外侧1.5 cm×1.5 cm半球状隆起,中央呈火山口状.皮损上方2.0 cm×1.5 cm半月形隆起.组织病理:半球状隆起皮损示表皮不规则向下增生,皮损中央呈充满嗜酸性角质栓的火山口样改变,周边两侧上皮向上隆起成领圈状.上皮细胞团块内中性粒细胞小脓肿,增生上皮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浸润的病变下界基本清楚.半月形隆起皮损真皮中部较
目的 在分析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HSV)流行株的基础上,探讨HSV-2 IgM抗体、型特异HSV-2 IgG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评价辅助生育中二种抗体检测在诊断生殖器疱疹上的意义.方法 对2009-2011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193例生殖器疱疹患者临床分离病毒株培养并鉴定分型,了解主要的流行病毒型.生殖中心术前筛查HSV-2 IgM和(或)IgG阳性、疑诊
浅部真菌病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能简便快速鉴定出致病真菌对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传统的鉴定方法主要依据真菌的形态、细胞生理和生化特征,这些方法阳性率低,操作复杂费时.一些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以及以PCR为基础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PCR-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PCR(PCR-RAPD)、单链构象多态性PCR(PCR-SSCP)等也应用于真菌病的诊断,但这些技术也存
目的 报道1例来自山东的类脂蛋白沉积症家系,研究其家系成员的细胞外基质蛋白(ECM1)基因突变.方法 类脂蛋白沉积症家系3代8名成员,有2例患者,分别为先证者(Ⅲ1)及其母亲(Ⅱ2),均表现为睑缘丘疹、舌系带增厚变短及声音嘶哑.间接喉镜检查显示声带浸润增厚.睑缘及喉部黏膜组织病理检查均提示真皮透明蛋白样物质沉积,PAS染色强阳性,淀粉酶染色阴性,病理诊断符合类脂蛋白沉积症.采用DNA直接测序检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