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世纪20-40年代我国音乐创作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同时也是中国古诗词歌曲出现的重要时期。中国的作曲家将西方的音乐方式与我国的古诗词融合在一起,进而形成了古诗词歌曲这种形式的艺术歌曲。古诗词歌曲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其在我国歌曲创作的历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就我国诗词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声乐教学;民族文化
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古诗词歌曲,不仅能够提升声乐演唱技巧,还能够提升精神层次,形成健康人格以及陶冶情操,最终成为拥有音乐素养与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我国古诗词歌曲在学生声乐演唱技巧的提升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细细品味诗词本体——熟练诵读
声乐可以被称为语言的音乐化,因此其必然是以生活中语言的音调为基础的。这一点在古诗词歌曲演唱中的表现更为突出。想要完整、准确地演唱好一首古诗词歌曲最为基础与关键环节之一就是要熟练诵读。诵读古代诗词能够有意识地培养情感,在诵读过程中来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与审美能力。这样的标准在声乐教学中是同样适用的,并且还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不断探索,享受体验的过程,进而用词来培养学生的鉴赏品味以及审美情趣,为古诗词歌曲演唱奠定良好的基础。诵读即为发出声音地读出来。诵读不仅要读对,还要读懂,并且熟练掌握其中技巧。正确的诵读要做到抑扬顿挫、张弛有度。要对古诗词中每一个字的音调与齿音进纠正,并且准确读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上声以及去声四个调来读准古诗词的声调,每个字要读得大声,读得响亮,不能多一字,亦不能少一字,也不能倒一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得通顺,读得流畅,并且还要保证诵读的次数,才自然能够朗朗上口。在演唱过程中想要表达的古诗词的情调可以根据高低有序的声调来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在前期训练中对朗诵时的语速与语调进行控制。古诗词的哀怨、激昂的情调,紧张与舒缓的气氛都可以通过声调、语速以及语调来进行调节。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着十分独到的见解,强调古诗词读出来主要是要品鉴诗句中所要传递的意、情、韵,不要将其件件落实。所以,在学习古诗词歌曲的初期最佳的方法就是进行诵读,只有诵读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够将结构与韵律全部读出来,进而渐渐地感受到诗句的妙处。
二、联系诗词特点——训练气息
气是声音的动力,是发出声音的源头,也是声的根本。准确的呼吸与咬字吐字准确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声乐教学过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就是学生在运用气息的过程中时常出现气粗音浮、气弱音薄、气散音竭等情况。出现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运用气息的时候缺乏科学的方法,或者学生在演唱的时候气浅无力,气息闷塞难以通畅,松散无力导致声音难以通畅集中。针对学生在用气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古诗词歌曲来帮助学生平稳气息,并且对气息流动进行相应的训练,让学生可以在练习过程中慢慢地建立起稳定、均匀、富有弹性的气息。例如,宋朝词人李之仪的作品《我住长江头》就是一首优秀的锻炼学生气息的古诗词歌曲作品。“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首歌曲的旋律十分清晰流畅,乐句句末经常出现下行或者向上的拖腔,与吟哦古诗有着十分相近的地方。这首歌曲的钢琴伴奏犹如江水一般肆意流动,贯穿整首曲目。演唱方面气息宽广的歌唱将绵延不断的相思之情充分表达出来。《我住长江头》整体来看并不复杂,但是要唱好很难,因为其词句与音乐的联系十分紧密,轮廓分明,乐句清晰。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演唱者拥有良好的呼吸支持能力以及有力的呼吸控制能力,從而才能够表现出平稳、柔和的连音以及深远悠长的轻声。所以,根据这首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乐句来进行换气处理,保持丹田的缓弹,着重注意腰部的紧绷状态,灵活利用揉、送、提、缓、收等多种方式来对气息进行调整,合理利用气息来调整音乐色彩、速度以及力度,让气息能够一直保持平稳连贯,使演唱的声音能够流畅圆润、悠远动听。
三、领悟诗词意境——起承转合
自古以来,中国的艺术拥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哲学。审美风格与文化情绪等因素都影响着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形成。只有正确理解、领悟中国文化中特别的含义与韵味,才能够对古诗词歌曲进行正确的理解与品鉴,进而正确地表达。首先,要充分了解古诗词歌曲的“意境”。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审美过程中,不论是水墨山水画还是诗词乐府都十分注重意境的形成与表达。意境即为通过某种艺术形式或艺术手段所形成的境界与气场。意境在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体现通常都是通过人声或者钢琴来表现的。人声与钢琴将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与周围山水情境相融合,进而形成一种意境。意境在音乐作品中所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状态。要达到情感与环境的融合,首先就要融入到音乐所要表达的状态当中。而音乐所要表达的状态与情感正是古诗词歌曲所要传递的意境。
结论
中国古诗词歌曲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产品,其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征与风格。在声乐教学中将中国古诗词歌曲作为切入点,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加准确、更加精湛的演唱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提升自我。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声乐教学;民族文化
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古诗词歌曲,不仅能够提升声乐演唱技巧,还能够提升精神层次,形成健康人格以及陶冶情操,最终成为拥有音乐素养与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我国古诗词歌曲在学生声乐演唱技巧的提升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细细品味诗词本体——熟练诵读
声乐可以被称为语言的音乐化,因此其必然是以生活中语言的音调为基础的。这一点在古诗词歌曲演唱中的表现更为突出。想要完整、准确地演唱好一首古诗词歌曲最为基础与关键环节之一就是要熟练诵读。诵读古代诗词能够有意识地培养情感,在诵读过程中来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与审美能力。这样的标准在声乐教学中是同样适用的,并且还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不断探索,享受体验的过程,进而用词来培养学生的鉴赏品味以及审美情趣,为古诗词歌曲演唱奠定良好的基础。诵读即为发出声音地读出来。诵读不仅要读对,还要读懂,并且熟练掌握其中技巧。正确的诵读要做到抑扬顿挫、张弛有度。要对古诗词中每一个字的音调与齿音进纠正,并且准确读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上声以及去声四个调来读准古诗词的声调,每个字要读得大声,读得响亮,不能多一字,亦不能少一字,也不能倒一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得通顺,读得流畅,并且还要保证诵读的次数,才自然能够朗朗上口。在演唱过程中想要表达的古诗词的情调可以根据高低有序的声调来进行调整,同时还需要在前期训练中对朗诵时的语速与语调进行控制。古诗词的哀怨、激昂的情调,紧张与舒缓的气氛都可以通过声调、语速以及语调来进行调节。古人对诗歌的理解有着十分独到的见解,强调古诗词读出来主要是要品鉴诗句中所要传递的意、情、韵,不要将其件件落实。所以,在学习古诗词歌曲的初期最佳的方法就是进行诵读,只有诵读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够将结构与韵律全部读出来,进而渐渐地感受到诗句的妙处。
二、联系诗词特点——训练气息
气是声音的动力,是发出声音的源头,也是声的根本。准确的呼吸与咬字吐字准确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声乐教学过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就是学生在运用气息的过程中时常出现气粗音浮、气弱音薄、气散音竭等情况。出现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运用气息的时候缺乏科学的方法,或者学生在演唱的时候气浅无力,气息闷塞难以通畅,松散无力导致声音难以通畅集中。针对学生在用气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古诗词歌曲来帮助学生平稳气息,并且对气息流动进行相应的训练,让学生可以在练习过程中慢慢地建立起稳定、均匀、富有弹性的气息。例如,宋朝词人李之仪的作品《我住长江头》就是一首优秀的锻炼学生气息的古诗词歌曲作品。“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首歌曲的旋律十分清晰流畅,乐句句末经常出现下行或者向上的拖腔,与吟哦古诗有着十分相近的地方。这首歌曲的钢琴伴奏犹如江水一般肆意流动,贯穿整首曲目。演唱方面气息宽广的歌唱将绵延不断的相思之情充分表达出来。《我住长江头》整体来看并不复杂,但是要唱好很难,因为其词句与音乐的联系十分紧密,轮廓分明,乐句清晰。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演唱者拥有良好的呼吸支持能力以及有力的呼吸控制能力,從而才能够表现出平稳、柔和的连音以及深远悠长的轻声。所以,根据这首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要求,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乐句来进行换气处理,保持丹田的缓弹,着重注意腰部的紧绷状态,灵活利用揉、送、提、缓、收等多种方式来对气息进行调整,合理利用气息来调整音乐色彩、速度以及力度,让气息能够一直保持平稳连贯,使演唱的声音能够流畅圆润、悠远动听。
三、领悟诗词意境——起承转合
自古以来,中国的艺术拥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哲学。审美风格与文化情绪等因素都影响着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形成。只有正确理解、领悟中国文化中特别的含义与韵味,才能够对古诗词歌曲进行正确的理解与品鉴,进而正确地表达。首先,要充分了解古诗词歌曲的“意境”。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审美过程中,不论是水墨山水画还是诗词乐府都十分注重意境的形成与表达。意境即为通过某种艺术形式或艺术手段所形成的境界与气场。意境在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体现通常都是通过人声或者钢琴来表现的。人声与钢琴将人物内心的真实情感与周围山水情境相融合,进而形成一种意境。意境在音乐作品中所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状态。要达到情感与环境的融合,首先就要融入到音乐所要表达的状态当中。而音乐所要表达的状态与情感正是古诗词歌曲所要传递的意境。
结论
中国古诗词歌曲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产品,其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征与风格。在声乐教学中将中国古诗词歌曲作为切入点,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加准确、更加精湛的演唱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