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广州的夏天不像往年那么热,但下半年后市场的高烧一波接一波,继7月不少后视镜厂家宣布加入涨价行列后,8月一波囤屏潮又席卷而来。虽说液晶屏缺货年年有,但为什么今年能引发行业震动,其中不乏大厂砸几百万囤货,即便资金链不充裕的小厂家也想尽办法买货。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液晶屏缺货,缺货后对步入旺季的市场有啥影响,本刊对部分厂商、代理商、门店进行了专门调研。
液晶屏缺货背后的心理账
液晶屏缺货早有预兆,今年7月厂家纷纷宣布涨价已经意味着有了涨价的苗头。不管是未雨绸缪还是杞人忧天,缺屏引起的行业性担心和顾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目前,多数厂家对尺寸为4英寸、4.3英寸、5英寸和6.8英寸液晶屏囤货较多,这几个尺寸也是目前后视镜等产品出货量最大的。液晶屏的采购价上涨幅度也较大,以4英寸为例,原价17.5元,现价33,涨幅高达89%。
从大的经济背景来看,由于很多工厂向上游液晶屏供应商采购以美元结算。2015年美元对人民币最低1:6.2左右,而今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维持在1:6.45-1:6.7之间,今年采购液晶屏比去年成本要增加不少,这还没算海关及运输成本。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有一次较大幅度贬值,6月下旬亦有一次波动。以致高层密集发声表示,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基础。即便如此,人民币继续贬值的风险还存在,换美元避险、囤货避险的企业不在少数。
这笔账该怎么算?采购价上涨以后,意味着工厂在“进”和“出”两端都有不利影响,成本增加的同时,销量也会受制。因此,囤屏过年,一般有三种考量:
1.如果人民币继续贬值或小尺寸液晶屏价格继续上涨,可以降低未来产品成本;
2.如果液晶屏继续短缺,囤货可以保证自己生产供应;
3.相当一部分囤屏的工厂,不排除有炒货的心理。
事实上,今年以来,韩国、我国台湾等地一些液晶屏、触摸屏生产厂家都有停产计划,原因是材料短缺和产品转型,其实,原材料的供应一直都有问题。每年行业都会有液晶屏缺货季,只不过今年表现尤甚。尤其是液晶屏涉及领域极多,不光后装电子产品在用,智能手机等产品的出货量更高,遇到金九银十消费旺季,重点手机型号上市,如今年的iPhone7上市,都会延误或压缩后装市场的订货和交付。
上游供应商今年涨价又减产
减产又涨价,今年上游供应链要出什么幺蛾子?最近台湾举办的“Touch Taiwan台湾触控、面板暨光学膜展览会”上,群创、友达、华映等液晶、触控屏厂家对2016年内行情很乐观,但对明年1月-3月就谨慎许多了。
事实上,不光后装厂家缺小屏,手机、电视行业一样也缺货,相比往年,今年表现为全面性缺货,从手机、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到电视面板都在缺货中。从上游看,缺货并非所谓的原材料短缺,更多的是自2015年以来,液晶屏、触控屏价格一路下滑,到2016年3月,一些液晶屏价格已经跌了30%-40%,工厂无利可图,自然开始减产,这是今年下半年造成价格反弹的主要原因。
同时,作为国内后视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今年年初台湾大地震,影响了群创产能。此外,作为我国台湾的最大的竞争对手,韩国三星今年关闭一家面板生产工厂,其电视面板单月出货量在100万片左右,换言之,这座厂关闭后,意味着2017年全球的电视面板供给量将大幅缩减达1000万-1200万片。虽然对国内后装没有直接影响,但其产能缺口势必为我国台湾几大工厂承接,进一步延缓了行业所却小尺寸液晶屏的交货日期。
目前这波缺货潮,最开心的当然是上游厂商,价格上涨、盈利丰厚,从未来1-2年看,一些传统LCD厂家确实在减产,转投OLED等领域。京东方也曾表示在显示器领域中,京东方原则上不再投资TFT-LCD生产线,未来投资的重点是AMO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
屏涨价不算好,也不见得有多坏
透过上游、厂家、代理、门店的采访,我们发现“涨价风”强度并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层层增强,反而呈现出层层减弱的现象。目前,4英寸、4.3英寸等中低端产品因价格透明,毛利低受到的影响更大,而高端的产品一方面因为出货量相比较小,同时有利润优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价格冲击。
因此,从7月提价到9月囤屏,既可以看作是行业应对未来继续涨价的对策,也可以认为是一种非理性恐慌后的从众行为。其实,在生活用品里,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等太多了,这次大家看屏涨价囤点货,虽然算不上利好,但也不见得有多坏,重要的是得理性看待这件事。
对终端来说,在店销的产品策略上,有可能会对策略适度调整,原本用来打价格和跑量的中低端产品,在价格上涨后,和6英寸及以上的产品价格区别有所缩小。那么,为了维持自身利润,反而会弱化推中低端小屏产品,加强对中高端产品的推广力度,如此一来,囤货较多的小尺寸液晶屏反而会有砸手里的风险。
而对行业来说,影响有二,积极地看,有助于抑制价格战,行业不存在继续价格战的基础,从而有助于延缓后视镜行业毛利和销量断崖式滑落;而消极影响则是恐慌容易导致误判,误判的结果就是大量囤货后,明春如果上游产能恢复,小尺寸液晶屏采购价回落或人民币升值,囤屏的出货不灵,炒屏的不愿亏本,那么就会直接提高了囤货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的风险。
综上,囤屏这件事,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别拒绝,也别瞎跟风,别神化,也别妖魔化。
液晶屏缺货背后的心理账
液晶屏缺货早有预兆,今年7月厂家纷纷宣布涨价已经意味着有了涨价的苗头。不管是未雨绸缪还是杞人忧天,缺屏引起的行业性担心和顾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放大。目前,多数厂家对尺寸为4英寸、4.3英寸、5英寸和6.8英寸液晶屏囤货较多,这几个尺寸也是目前后视镜等产品出货量最大的。液晶屏的采购价上涨幅度也较大,以4英寸为例,原价17.5元,现价33,涨幅高达89%。
从大的经济背景来看,由于很多工厂向上游液晶屏供应商采购以美元结算。2015年美元对人民币最低1:6.2左右,而今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维持在1:6.45-1:6.7之间,今年采购液晶屏比去年成本要增加不少,这还没算海关及运输成本。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有一次较大幅度贬值,6月下旬亦有一次波动。以致高层密集发声表示,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基础。即便如此,人民币继续贬值的风险还存在,换美元避险、囤货避险的企业不在少数。
这笔账该怎么算?采购价上涨以后,意味着工厂在“进”和“出”两端都有不利影响,成本增加的同时,销量也会受制。因此,囤屏过年,一般有三种考量:
1.如果人民币继续贬值或小尺寸液晶屏价格继续上涨,可以降低未来产品成本;
2.如果液晶屏继续短缺,囤货可以保证自己生产供应;
3.相当一部分囤屏的工厂,不排除有炒货的心理。
事实上,今年以来,韩国、我国台湾等地一些液晶屏、触摸屏生产厂家都有停产计划,原因是材料短缺和产品转型,其实,原材料的供应一直都有问题。每年行业都会有液晶屏缺货季,只不过今年表现尤甚。尤其是液晶屏涉及领域极多,不光后装电子产品在用,智能手机等产品的出货量更高,遇到金九银十消费旺季,重点手机型号上市,如今年的iPhone7上市,都会延误或压缩后装市场的订货和交付。
上游供应商今年涨价又减产
减产又涨价,今年上游供应链要出什么幺蛾子?最近台湾举办的“Touch Taiwan台湾触控、面板暨光学膜展览会”上,群创、友达、华映等液晶、触控屏厂家对2016年内行情很乐观,但对明年1月-3月就谨慎许多了。
事实上,不光后装厂家缺小屏,手机、电视行业一样也缺货,相比往年,今年表现为全面性缺货,从手机、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到电视面板都在缺货中。从上游看,缺货并非所谓的原材料短缺,更多的是自2015年以来,液晶屏、触控屏价格一路下滑,到2016年3月,一些液晶屏价格已经跌了30%-40%,工厂无利可图,自然开始减产,这是今年下半年造成价格反弹的主要原因。
同时,作为国内后视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今年年初台湾大地震,影响了群创产能。此外,作为我国台湾的最大的竞争对手,韩国三星今年关闭一家面板生产工厂,其电视面板单月出货量在100万片左右,换言之,这座厂关闭后,意味着2017年全球的电视面板供给量将大幅缩减达1000万-1200万片。虽然对国内后装没有直接影响,但其产能缺口势必为我国台湾几大工厂承接,进一步延缓了行业所却小尺寸液晶屏的交货日期。
目前这波缺货潮,最开心的当然是上游厂商,价格上涨、盈利丰厚,从未来1-2年看,一些传统LCD厂家确实在减产,转投OLED等领域。京东方也曾表示在显示器领域中,京东方原则上不再投资TFT-LCD生产线,未来投资的重点是AMO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
屏涨价不算好,也不见得有多坏
透过上游、厂家、代理、门店的采访,我们发现“涨价风”强度并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层层增强,反而呈现出层层减弱的现象。目前,4英寸、4.3英寸等中低端产品因价格透明,毛利低受到的影响更大,而高端的产品一方面因为出货量相比较小,同时有利润优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价格冲击。
因此,从7月提价到9月囤屏,既可以看作是行业应对未来继续涨价的对策,也可以认为是一种非理性恐慌后的从众行为。其实,在生活用品里,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等太多了,这次大家看屏涨价囤点货,虽然算不上利好,但也不见得有多坏,重要的是得理性看待这件事。
对终端来说,在店销的产品策略上,有可能会对策略适度调整,原本用来打价格和跑量的中低端产品,在价格上涨后,和6英寸及以上的产品价格区别有所缩小。那么,为了维持自身利润,反而会弱化推中低端小屏产品,加强对中高端产品的推广力度,如此一来,囤货较多的小尺寸液晶屏反而会有砸手里的风险。
而对行业来说,影响有二,积极地看,有助于抑制价格战,行业不存在继续价格战的基础,从而有助于延缓后视镜行业毛利和销量断崖式滑落;而消极影响则是恐慌容易导致误判,误判的结果就是大量囤货后,明春如果上游产能恢复,小尺寸液晶屏采购价回落或人民币升值,囤屏的出货不灵,炒屏的不愿亏本,那么就会直接提高了囤货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的风险。
综上,囤屏这件事,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别拒绝,也别瞎跟风,别神化,也别妖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