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沿岸泥炭沼泽形成机制与时空分布

来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563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渤海湾沿岸的海陆过渡带,优越的水文地理环境有利于泥炭沼泽的形成与发育。海洋海退导致的海岸线变迁,是控制泥炭沼泽发育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间冰期和冰后期的海面上升期间,自海向陆发育了海侵基底泥炭;中全新世高海面期,在山前扇缘洼地和沟谷有泥炭沼泽发育;晚全新世海面下降期,泥炭沼泽主要发育在沿岸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汊河间洼地及平原上的河滩、阶地、古河道等地。
其他文献
基于近10a的GPS坐标时间序列获得川滇地区速度场,结合地质资料将该区划分为7个块体,并使用ABAQU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提取速度场边界值作为模型约束条件,模拟得到应力场。位
常规压井过程中立管压力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现场采用的压力计算方法虽然简便,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会带来一定误差。根据井控时井底常压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三种常规压井方法在考虑流
介绍了在多相流条件下如何对油田集输管线介质进行腐蚀因素研究和数学模型建立,并研究了集输管线介质流速、含氧、pH值、矿化度、温度、CO2分压、含水等共7个因素对20^#管材的
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石英水平摆倾斜仪格值标定的秒采样数据进行拟合。通过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实现迭代计算过程,准确求解光记录位移信号参数并计算标定格值。仿真和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组图像(MPR)、表面遮盖三维重组图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在上颈椎外伤中的技术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上颈椎外伤的病例26例,采用64螺旋CT进
目的观察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的支持下,肠胃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的所有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中,选取112名患者开展此次研究。按照随机
利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得出了日本Mw 9.0地震中8个GPS站的动态变形序列。结果显示:GPS参考站震时最大形变量明显大于永久性变形,东向最大位移达5.9 m,北方向最大位移达1.8 m,水平位移总体朝向震中方向。根据各个参考站记录的地震波到达时间,得到了震中位置及S波传播速度。
利用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资料和验潮站资料计算了1994~2000年香港邻近海域的年均和季均海平面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数据得到的海平面变化过程具有很好的同步性,但由T/P卫星测高资料得到的绝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为7.73 mm/a,比由验潮站数据得到的12.18 mm/a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低4.45 mm/a。对比同时期香港验潮站处的陆地沉陷速率表明,卫星测高数据与验潮站数据推出的验潮站
为分析RAYINVR算法对成像结果的影响,分别从初始模型、观测数据、阻尼因子和识别误差4个方面进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程序能够进行快速有效的反演,初始模型、观测数据、阻
地下通道作为城市土地资源的组成部分之一,只有合理地利用城市地下通道,根据城市地下通道分布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以推动整个城市的发展。地下通道资源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