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要有序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mlypm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导入】
   大自然的景物千姿百态、惹人喜爱;但具体到某一篇以写景为主的作文中,就只能撷取万千美景中的一两个方面了。同时,写景还要讲究一定的顺序,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景中有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总到分、由面到点、由物到人、由实到虚等。这是使作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基本要求之一。如鲁迅在写童年圣地百草园时,就按照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描写顺序,对园中的景物进行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景物,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飞鸟,如叫天子。这些景物在视觉上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在我们面前构造了一个立体的空间,尽显鲁迅欢乐的童年生活。
   写作时,要想做到景中有序,有以下方法可供同学们借鉴:
   1.定点观景。即在固定的地点观察、描绘景物。主要有三个侧重方向:(1)空间顺序,即选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如朱自清在描绘“春花图”时,用的就是由高到低的描写顺序,从树上的繁花簇簇写到地上的野花点点,使整篇文章情韵盎然,体现了作者对春景由衷的赞美。(2)时间顺序,写出了景物在不同时间下的不同特点。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状态也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来写,能体现景物丰富多彩的特征。(3)随时间的推移转换观察点。这种写作顺序,能扩大文章的容量,使文章内容丰富。
   2.移步换景。即不固定立足点与观察点,边走边看,然后把看到的景物依次写下来。这种方法较适用于写游记或参观记之类的作文。采用移步换景法写作时,同学们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清楚;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看到的景物具体地描绘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除了以上几种顺序外,还可以按照先主要后次要、先总写后分述等顺序展开描写。同样是《春》一文,朱自清在描绘“春风图”时,用了另一种写作顺序——感官变化。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芬芳,后从视觉方面写在春风中看到的美景,最后从听觉方面写在春风里听到的悦耳的声音。作者充分调动身上的各种感官,由感官变化产生不同的感受,将难以捕捉的春风写得具体可感。
   此外,还需要引起同学们注意的是:
   1.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上,情应是第一位的。要学会根据情感抒发的需要去选景、写景,而不是根据写景的需要去抒情。
   2.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应像散落在草地上的野花一样,分布在文章各处,也不宜像“独立成文”的景物描写那样细致入微。
  【延伸训练】
   1.下面这些句子的顺序被打乱了,请将正确的排列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序号即可)
   ①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②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⑤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黃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⑥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2.请以旅游中所见的景物为内容,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综合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2)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从内容看,可以写该景点特有的景色,富有地域色彩的风俗、文化,独有的植被、动物等。从描写角度看,要调动起人的各种感官,多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不仅要描绘出景物的形、色,还要有美妙的声响、独特的气息等。从观察角度看,视角应该是以移动为主的。从表达方式上看,应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手法来赞美祖国的秀丽山河,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其他文献
话题导入:  议论文阐明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证明,二是反驳。证明是从正面论述观点的正确,从正面去证明观点的成立,也叫立论。反驳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論点、论据或论证过程以树立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也叫驳论。一篇文章,有时需要从正面去立论,有时又需要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也可以同时运用证明和反驳。在驳论文写作中,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反驳(驳论点),或间接反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
期刊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近年来高考中常见的考题形式。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指的是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最恰当的句子。相同的内容怎样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不同的句式在表达相同的内容时有些什么细微的差别,如何仿句造句,这是本考点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分别述之。  一、选用句式解题法  1.审清题目要求,要弄清题目要求的是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意思,以便作答时更有针对性。  
期刊
【名家阅读】  城市人的压力  □[英国]克瑞斯·罗斯  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被什么事耽搁了。我注意到我手中拿着一只香蕉,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拿着这只香蕉,只是隐约觉得这只香蕉对我十分重要,而且肯定与耽误我的事有关。  然后,在一个拐弯口,我碰到了艾丝尔姨妈。这应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姨妈,你好。”我对她说,“我们已经有
期刊
晶莹的泪珠  陈忠实  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  我要求休学一年。  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获准以后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拿着木杆蘸水笔在一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  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然后拿起我的申请书看着。她很快看完了,抬起头来问:“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就是的。”  “不休学不行吗?”  “不行。”
期刊
我家的家训,既不是什么华丽的句子,也不是什么警世格言,不过是朴实无华的两个字——廉洁,但它却影响了我们家几代人。   爸爸对我说,爷爷是一个“廉洁”的典范。那个年代,农村的生活条件差,一家人平时省吃俭用好久,才能攒下零零碎碎的几块钱。作为教师的爷爷,班上有五十多个嗷嗷待哺的渴望得到知识的学生。我的爸爸也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那年六一儿童节,学校破例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件白衬衫。班上五十五个同学都得到了礼
期刊
每每看见奶奶眼角眉梢的笑意漾出的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温和与慈祥时,我就不由自主地想与她亲近几分。②  清晨,曙光穿透厚厚的云层,洒满农家小院,院边的枣树早被朝霞刷成了金色。一大一小两只燕子从巢穴里进进出出,忙碌个不停,不时地发出呢喃之音。奶奶呢,早已在厨房忙碌开,为我们准备早餐。烟囱里升起的袅袅炊烟,渐渐地和院外的浮云、岚山氤氲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③。  当我们吃完早餐后,奶奶已经将厨房收拾停当,并
期刊
太公去世已经有些时日了。他是时间从我身边夺走的第一位至亲。   家中依稀存着太公的风韵。那些布置,那些家具,都被太公停下脚步,弯下腰去,轻柔地,像对待自己孩子般抚摸过。前段时间,我在家中闲游,忽的,在书柜角落的一隅发现了一个黑色物体。我挠了挠头,记忆像是被唤醒了似的,不由得停下了脚步——那是太公的钓鱼竿。   太公最喜欢的就是钓鱼了。那时,他是人尽皆知的钓鱼高手。每逢周末,他总是开着那辆黑色的饱经
期刊
【片段导入】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覺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
期刊
一个个古老的方块字是语文,一首首美丽的唐诗宋词是语文,刘姥姥的妙语连珠也是语文;   门楹对联书写的是语文,街角小贩的叫卖是语文,老人平日里的唠嗑也是语文;   站上舞台的演讲是语文,聆听一首歌是语文,一封远方的家书是语文,一句鼓励的话语是语文,一句幽默的调侃也是语文……语文无处不在。   快带上发现的眼睛,到生活中寻找语文吧!  新闻速递   “中国青年网”(2020.3.23) 3月23日,新
期刊
要上网课了,我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使用手机了,可当网课真正开始,我才发现我沦为了真正的“宅男”。腾讯会议、腾讯课堂轮番上阵,打卡、上课、写作业、交作业、纠错成了网课的主旋律。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相比,我觉得网课简直就是一杯苦咖啡。怎样才能让这杯苦咖啡变得醇香浓郁、回味无穷呢?不如给它加点儿糖吧!  薄荷糖——老師的叮嘱   有时,老师会给这杯咖啡加一点薄荷糖,而这种用来提神醒脑的薄荷糖就是老师对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