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5日清晨6时,当第一缕阳光掠过距离阿拉善市区200多公里的德日图嘎查(村)时,柴玉祥(化名)像往常一样赶着羊群出了门。羊群在自家草场边走边吃,直到黄昏才会回来。
在这里,春天的牧场仍然十分贫瘠,一望无际的草场上只是稀稀拉拉点缀着一撮撮干黄的梭梭、沙棘等沙漠植物。
柴玉祥家的草场占地约4.2平方公里,其中三分之二是山水沟,上面铺满了山间洪水冲刷下来的石子,寸草不生。另外三分之一的草场被沙漠包围着,站在最西边,可以看见不远处起伏不平的沙丘。
一些草根被风沙刮出来后,又重新被沙尘覆盖。
禁牧的草场
临近中午,草场上的风沙越来越大,扬起的沙尘打在脸上犹如针刺。柴玉祥的三妹柴玉敏(化名)一家驾着越野车从阿拉善市区归来。越野车后备箱里装满了足够柴玉祥吃一个月的蔬菜以及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由于妻子在阿盟市区陪伴女儿,平时家中只有柴玉祥和他的500只羊朝夕为伴。德日图嘎查隶属于阿拉善盟左旗吉兰泰镇,因地处偏远,电力公司没有能力将电网拉到这里,柴玉祥便像其他牧民一样,自己在家里配置了一套小型风力发电设备。
还未翻盖的土胚房前是一个用来接收电视信号的“大锅”。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个牧民家庭习惯了自给自足。
兄妹俩刚一见面时的亲热在简单的几句交谈后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再一次由草场引发的争执。
柴玉祥现在使用的草场本是母亲和三妹柴玉敏的。被视作家里唯一“值钱”物件的林权证上,其实并没有柴玉祥的名字。
上世纪90年代,柴玉祥离开牧场去市区的做了一名工人,户口也随之迁出牧场。这期间恰逢牧区集体草场按户分划给个人,因户口已经迁出,柴玉祥错失了承包草场的机会。
当时的他以为自己会在城里度过下半辈子,可没想到10年后工厂倒闭,他成了下岗工人。当柴玉祥想重新回到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时,却再也不能“名正言顺”地使用牧场了。
父亲去世后,他在母亲和两个妹妹名下的草场放牧。1999年7月,阿拉善盟左旗开始对贺兰山西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实施封山禁牧。
禁牧之风刮到德日图嘎查时已经到了2005年10月。嘎查书记满达还记得,当时德日图嘎查所属的巴音宏格日勒(乡)的苏木达(乡长)带着他进入牧民家里时的情景。“苏木达只是拿着一张纸让牧民签字,还说签完字以后既能领到补贴又能放牧。”面对这么好的条件,除一户外,其他牧民都欣喜地签了字。
直到2009年1月,嘎查长杨永军才到各家各户通知愿意参加公益林保护政策的牧民登记。此时柴玉祥却悄悄捂下了这个消息,考虑到日后的生计问题,他还不想禁牧。
和他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嘎查书记满达,而他没有选择进入公益林保护区的理由是“当时的补助标准是每人每年3000元,这个标准太低了”。
柴玉祥这个不声张的举动导致母亲和妹妹错失了获得公益林补偿的机会,两年后柴玉敏才知道这个政策。
“我并不是不想让自己的哥哥用草场。”柴玉敏最为纠结的是,由于没有报上公益林,母亲、二姐还有自己每年共损失3万元的公益林补偿金,三年算下来已经将近10万元。
柴玉敏的母亲已经超过55岁,按照政策规定,每年可享受1万元补贴和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柴玉敏和姐姐则可享受每人每年1.2万元的补助。
“关键问题是,”柴玉敏强调,“当时如果报上公益林补偿,现在也可以继续放牧。”她认为这并不影响柴玉祥的放牧生活。
这句话道出了实情,柴玉敏总认为自家白白损失了10万元。
下午4时,风沙越发加大了力度。开车巡走在德日图嘎查的戈壁滩,不时能看到羊群在悠闲吃草。《民生周刊》记者向当地牧民核实得知,几个有羊群的牧场都属于公益林片区,即禁牧区。
“这种情况在我们嘎查十分普遍。”柴玉敏看着邻居一边拿着公益林的补助金,一边继续放牧,感觉很不公平。“如果严格实施禁牧,我们也毫无异议。”但这种说禁不禁的状况,让她总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据了解,德日图嘎查参加公益林项目的牧户中,只有极少数彻底弃牧,拿着政府每年给的2万元补偿款搬去了阿盟市区。其他没有搬迁的牧民几乎都在继续放牧。“看看周围的草场,即使加入了公益林,羊和骆驼不是照样在草场上跑嘛。” 柴玉敏说。
巨大的经济漏洞
偷牧行为不仅仅发生在德日图嘎查,在周围几个嘎查也十分普遍。
柴玉敏的同学何春爱(化名)住在距离德日图嘎查80公里外的巴德布拉格嘎查。
何春爱一直很想加入公益林补偿政策,但在多次申请后都被嘎查长告知不够资格。《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进入公益林需要经过嘎查、镇、旗逐级上报至阿盟林业局审核,再由林业部门委派技术人员到牧民家里测算。测算项目有林地覆盖率以及林地上的植物种类等。
科学标准在何春爱眼里并不精确。“他们来了也不测量,只是根据一张60年前的航拍图来划定公益林范围。”本来想在禁牧之后就去城里找份工作的何春爱夫妇,最终被划定在了补偿范围之外。
看着队里已经禁牧的牧民仍然在放牧,何春爱非常疑惑,“具体我也搞不清楚,公益林是一只羊也不让养,还是有一个数量限制。”嘎查上那些进入公益林的,也是“羊毛照样撸、羊群照样放”。
很多牧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政府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柴玉敏告诉记者,阿拉善右旗每户都有一个草原管护员(护林员)。到2012年,每名草原管护员每年可以领到2万元补助。根据政策,左旗也应每户聘用一名护林员,但目前的事实是,每100户牧民才配有4名护林员,这样的分配政策使得左旗每户牧民一年少拿到2万元的补贴。
丢失的补贴利益牧民肯定要在偷牧中寻找回来。
柴玉祥目前约有500只羊,每年收获的羊绒可以卖7万元;出栏率如果在150只左右,又有大约10万元左右的收入;减去5万元的草料开支,一年的纯收入约有12万元。 在满达看来,国家的公益林补偿政策是按照每亩地6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的,但左旗林业部门应该知道牧民的补贴并没有完全到位,所以对于牧民的偷牧现象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种禁牧而又不真正实施的行为,纯粹是浪费国家资源。” 一位不愿具名的治沙专家如此评价。为了能够进入京津治沙二期工程,阿盟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几乎跑断了腿,“但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了吗?”
据《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德日图嘎查总面积9005010亩,公益林面积342347亩,承包到牧民手中的公益林面积为260702亩。这260702亩的公益林面积涉及87户251人。
如果按照平均每人补偿1万元的标准计算,则该嘎查每年发放给牧民的公益林补偿资金高达251万元。即使有80%的牧民偷牧,一个嘎查也可能给国家造成将近200万元的损失。
监管力量在哪里
“想在这里抓住偷牧行为,简直太困难了。”柴玉敏虽然近几年都在市区做生意,但对于偷牧的“技巧”仍然十分了解。“随便把羊群往山后面一放,哪里还能找得到。”
据柴玉敏了解,有的羊群甚至已经习惯了在山里居住,几天才“回家”一次,这为监管人员寻找偷牧羊群增加了难度。
“即使有村民打举报电话,林业局的人也要先给嘎查长打电话。”在柴玉敏看来,这片禁牧区的监管实在困难,不给嘎查长打电话,可能连路都找不到,更别说找羊群。
从吉兰泰镇到德日图嘎查,有一半路程需要穿过牧民草场。仅有的羊肠小道可能在一次沙尘暴之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号称是“村民自己选举出”的护林员,每年拿着4000元工资,但在牧民们看来却形同虚设,“有的护林员自己都偷牧,哪有脸说别人。” 柴玉敏说。
“我们小时候,这里的草到了秋天能长得很高,人骑着骆驼都会淹没在草丛里。”说起当年的情景,柴玉祥紧锁的眉头略微松展。
50年过去了,这片草地似乎已经耗尽了生命力,开始逐渐走向衰退。
“今年的情况还不是最艰苦的。”柴玉敏说,去年大旱,羊群冬天没有食物,哥哥迫不得已从阿盟市区买了5车干草,成本高达1万元,但很快就被羊吃光了。
“羊群近几年经常挨饿,有时饿极了,看见人就会流眼泪。” 柴玉祥心疼地说。
就在记者到访的前一天夜里,一场风沙席卷了整个牧场。一头刚出生的小羊羔被埋在了沙土下,因发现不及时而夭折了。柴玉祥一直懊悔没有及时发现母羊生产。他说,这500多只羊就像他的孩子,每一只羊羔受伤都会令他心痛。
如今养羊成本不断增加,柴玉祥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
在这里,春天的牧场仍然十分贫瘠,一望无际的草场上只是稀稀拉拉点缀着一撮撮干黄的梭梭、沙棘等沙漠植物。
柴玉祥家的草场占地约4.2平方公里,其中三分之二是山水沟,上面铺满了山间洪水冲刷下来的石子,寸草不生。另外三分之一的草场被沙漠包围着,站在最西边,可以看见不远处起伏不平的沙丘。
一些草根被风沙刮出来后,又重新被沙尘覆盖。
禁牧的草场
临近中午,草场上的风沙越来越大,扬起的沙尘打在脸上犹如针刺。柴玉祥的三妹柴玉敏(化名)一家驾着越野车从阿拉善市区归来。越野车后备箱里装满了足够柴玉祥吃一个月的蔬菜以及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由于妻子在阿盟市区陪伴女儿,平时家中只有柴玉祥和他的500只羊朝夕为伴。德日图嘎查隶属于阿拉善盟左旗吉兰泰镇,因地处偏远,电力公司没有能力将电网拉到这里,柴玉祥便像其他牧民一样,自己在家里配置了一套小型风力发电设备。
还未翻盖的土胚房前是一个用来接收电视信号的“大锅”。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个牧民家庭习惯了自给自足。
兄妹俩刚一见面时的亲热在简单的几句交谈后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再一次由草场引发的争执。
柴玉祥现在使用的草场本是母亲和三妹柴玉敏的。被视作家里唯一“值钱”物件的林权证上,其实并没有柴玉祥的名字。
上世纪90年代,柴玉祥离开牧场去市区的做了一名工人,户口也随之迁出牧场。这期间恰逢牧区集体草场按户分划给个人,因户口已经迁出,柴玉祥错失了承包草场的机会。
当时的他以为自己会在城里度过下半辈子,可没想到10年后工厂倒闭,他成了下岗工人。当柴玉祥想重新回到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时,却再也不能“名正言顺”地使用牧场了。
父亲去世后,他在母亲和两个妹妹名下的草场放牧。1999年7月,阿拉善盟左旗开始对贺兰山西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实施封山禁牧。
禁牧之风刮到德日图嘎查时已经到了2005年10月。嘎查书记满达还记得,当时德日图嘎查所属的巴音宏格日勒(乡)的苏木达(乡长)带着他进入牧民家里时的情景。“苏木达只是拿着一张纸让牧民签字,还说签完字以后既能领到补贴又能放牧。”面对这么好的条件,除一户外,其他牧民都欣喜地签了字。
直到2009年1月,嘎查长杨永军才到各家各户通知愿意参加公益林保护政策的牧民登记。此时柴玉祥却悄悄捂下了这个消息,考虑到日后的生计问题,他还不想禁牧。
和他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嘎查书记满达,而他没有选择进入公益林保护区的理由是“当时的补助标准是每人每年3000元,这个标准太低了”。
柴玉祥这个不声张的举动导致母亲和妹妹错失了获得公益林补偿的机会,两年后柴玉敏才知道这个政策。
“我并不是不想让自己的哥哥用草场。”柴玉敏最为纠结的是,由于没有报上公益林,母亲、二姐还有自己每年共损失3万元的公益林补偿金,三年算下来已经将近10万元。
柴玉敏的母亲已经超过55岁,按照政策规定,每年可享受1万元补贴和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柴玉敏和姐姐则可享受每人每年1.2万元的补助。
“关键问题是,”柴玉敏强调,“当时如果报上公益林补偿,现在也可以继续放牧。”她认为这并不影响柴玉祥的放牧生活。
这句话道出了实情,柴玉敏总认为自家白白损失了10万元。
下午4时,风沙越发加大了力度。开车巡走在德日图嘎查的戈壁滩,不时能看到羊群在悠闲吃草。《民生周刊》记者向当地牧民核实得知,几个有羊群的牧场都属于公益林片区,即禁牧区。
“这种情况在我们嘎查十分普遍。”柴玉敏看着邻居一边拿着公益林的补助金,一边继续放牧,感觉很不公平。“如果严格实施禁牧,我们也毫无异议。”但这种说禁不禁的状况,让她总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据了解,德日图嘎查参加公益林项目的牧户中,只有极少数彻底弃牧,拿着政府每年给的2万元补偿款搬去了阿盟市区。其他没有搬迁的牧民几乎都在继续放牧。“看看周围的草场,即使加入了公益林,羊和骆驼不是照样在草场上跑嘛。” 柴玉敏说。
巨大的经济漏洞
偷牧行为不仅仅发生在德日图嘎查,在周围几个嘎查也十分普遍。
柴玉敏的同学何春爱(化名)住在距离德日图嘎查80公里外的巴德布拉格嘎查。
何春爱一直很想加入公益林补偿政策,但在多次申请后都被嘎查长告知不够资格。《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进入公益林需要经过嘎查、镇、旗逐级上报至阿盟林业局审核,再由林业部门委派技术人员到牧民家里测算。测算项目有林地覆盖率以及林地上的植物种类等。
科学标准在何春爱眼里并不精确。“他们来了也不测量,只是根据一张60年前的航拍图来划定公益林范围。”本来想在禁牧之后就去城里找份工作的何春爱夫妇,最终被划定在了补偿范围之外。
看着队里已经禁牧的牧民仍然在放牧,何春爱非常疑惑,“具体我也搞不清楚,公益林是一只羊也不让养,还是有一个数量限制。”嘎查上那些进入公益林的,也是“羊毛照样撸、羊群照样放”。
很多牧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政府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柴玉敏告诉记者,阿拉善右旗每户都有一个草原管护员(护林员)。到2012年,每名草原管护员每年可以领到2万元补助。根据政策,左旗也应每户聘用一名护林员,但目前的事实是,每100户牧民才配有4名护林员,这样的分配政策使得左旗每户牧民一年少拿到2万元的补贴。
丢失的补贴利益牧民肯定要在偷牧中寻找回来。
柴玉祥目前约有500只羊,每年收获的羊绒可以卖7万元;出栏率如果在150只左右,又有大约10万元左右的收入;减去5万元的草料开支,一年的纯收入约有12万元。 在满达看来,国家的公益林补偿政策是按照每亩地6元的标准给予补贴的,但左旗林业部门应该知道牧民的补贴并没有完全到位,所以对于牧民的偷牧现象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种禁牧而又不真正实施的行为,纯粹是浪费国家资源。” 一位不愿具名的治沙专家如此评价。为了能够进入京津治沙二期工程,阿盟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几乎跑断了腿,“但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了吗?”
据《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德日图嘎查总面积9005010亩,公益林面积342347亩,承包到牧民手中的公益林面积为260702亩。这260702亩的公益林面积涉及87户251人。
如果按照平均每人补偿1万元的标准计算,则该嘎查每年发放给牧民的公益林补偿资金高达251万元。即使有80%的牧民偷牧,一个嘎查也可能给国家造成将近200万元的损失。
监管力量在哪里
“想在这里抓住偷牧行为,简直太困难了。”柴玉敏虽然近几年都在市区做生意,但对于偷牧的“技巧”仍然十分了解。“随便把羊群往山后面一放,哪里还能找得到。”
据柴玉敏了解,有的羊群甚至已经习惯了在山里居住,几天才“回家”一次,这为监管人员寻找偷牧羊群增加了难度。
“即使有村民打举报电话,林业局的人也要先给嘎查长打电话。”在柴玉敏看来,这片禁牧区的监管实在困难,不给嘎查长打电话,可能连路都找不到,更别说找羊群。
从吉兰泰镇到德日图嘎查,有一半路程需要穿过牧民草场。仅有的羊肠小道可能在一次沙尘暴之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号称是“村民自己选举出”的护林员,每年拿着4000元工资,但在牧民们看来却形同虚设,“有的护林员自己都偷牧,哪有脸说别人。” 柴玉敏说。
“我们小时候,这里的草到了秋天能长得很高,人骑着骆驼都会淹没在草丛里。”说起当年的情景,柴玉祥紧锁的眉头略微松展。
50年过去了,这片草地似乎已经耗尽了生命力,开始逐渐走向衰退。
“今年的情况还不是最艰苦的。”柴玉敏说,去年大旱,羊群冬天没有食物,哥哥迫不得已从阿盟市区买了5车干草,成本高达1万元,但很快就被羊吃光了。
“羊群近几年经常挨饿,有时饿极了,看见人就会流眼泪。” 柴玉祥心疼地说。
就在记者到访的前一天夜里,一场风沙席卷了整个牧场。一头刚出生的小羊羔被埋在了沙土下,因发现不及时而夭折了。柴玉祥一直懊悔没有及时发现母羊生产。他说,这500多只羊就像他的孩子,每一只羊羔受伤都会令他心痛。
如今养羊成本不断增加,柴玉祥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