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0%,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肺癌致瘤中的作用以及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备受关注,病理医师在如何筛选合理的EGFR靶向治疗对象及判定检测结果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检测EGFR突变、基因拷贝数、EGFR过表达、磷酸化以及EGFR通路下游靶基因改变在预测NSCLC患者EGFR靶向治疗疗效最新研究成果中的价值,同时阐述了KRAS和BRAF突变以及ALK
【机 构】
:
DepartmentofPathology,Indiana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Indianapolis,IN46202,USA,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Depar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0%,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肺癌致瘤中的作用以及针对EGFR的靶向治疗备受关注,病理医师在如何筛选合理的EGFR靶向治疗对象及判定检测结果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检测EGFR突变、基因拷贝数、EGFR过表达、磷酸化以及EGFR通路下游靶基因改变在预测NSCLC患者EGFR靶向治疗疗效最新研究成果中的价值,同时阐述了KRAS和BRAF突变以及ALK基因重排在肺癌靶向治疗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几年中,学者们在发现软组织肿瘤新病种、报道新亚型、深化分子遗传学研究和拓展靶向治疗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不仅给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和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当下临床各学科都在强调个体化诊治的大背景下,软组织肿瘤的诊治也需要包括外科、肿瘤(内)科、影像诊断科和病理科等在内的多个学科的共同参与,其中病理医师在多学科诊治(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前列腺根治切除标本处理及病理诊断报告的标准化对于临床治疗而言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对于某些伴有提示预后不良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前列腺肿瘤患者来说,术后可能会接受一系列辅助治疗,如放疗、化疗或激素治疗等.随着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的不断涌现,前列腺癌最佳的临床处理方法也可能将不断地改善。
随着分子病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肿瘤诊疗开始由凭经验治疗向个体化诊疗转变,即根据肿瘤患者个体情况和基因改变进行诊断,并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正确的剂量给予治疗,避免出现治疗不足和过度治疗的情况。通过对肿瘤标志物的分析,可以将肿瘤患者进一步分层,从而提出了建立在肿瘤分子病理改变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生物标志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给予患者最适当有效的治疗。
目的 探讨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158例NSCLC患者资料,其中120例采用扩增阻遏突变系统(ARMS)法行EGFR突变检测,104例行KRAS突变检测,分析其EGFR和KRAS突变情况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在120例进行EGFR检测的NSCLC
2012年11月17日下午,《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部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了2012年11期定稿会,会议由总编辑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郑杰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还有: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韦立新、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石怀银、河北医科大学病理科张祥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王连唐、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刘艳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梁英杰、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崔全才。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特征、治疗及其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确诊的DNT患者资料,归纳其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临床均以顽固性癫痫为主要症状,肿瘤位于颞叶5例、额叶3例、顶叶2例.CT扫描病灶呈低密度影,MRI呈T1WI低信号,增强后无强化,T2WI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检查瘤内可见等信号分隔,边缘环状高信号;无占位
睾丸鞘膜恶性间皮瘤发病率低,不足间皮瘤的1%[1].我们收集6例鞘膜恶性间皮瘤,从临床及病理两方面观察其特点,以探讨其组织形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
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研究热点之一.2003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首先确立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治疗地位;2004年,EGFR敏感突变相继被发现,从
目的 研究50岁以下中青年子宫内膜癌中DNA错配修复(MMR)基因 MLH1 、MSH2、MSH6和PMS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这4项指标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分级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5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女性作为实验组,50岁以下子宫内膜复杂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正常周期子宫内膜及60岁以上子宫内膜癌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R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表达下调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HDAC2小干扰RNA(siRNA)和对照siRNA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分析转染前后细胞增殖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HDA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