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布鲁氏菌溯源调查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2010-2018年湖南省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的流行特征,并追溯该地区布病的感染来源,为该地区人间布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Excel 2016和ArcGIS 10.5等软件对湖南省2010-2018年人间布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例数、构成比和率描述疫情特征。采用常规分型方法对临床分离的2株布鲁氏菌的种型进行鉴定,采用UTS-PCR复核种型鉴定结果,并对菌株的6个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对临床分离布鲁氏菌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2010-2018年湖南省共报告人间布病728例,年均发病率为0.12/10万,郴州市和永州市发病率居前,发病率分别为2.50/10万和1.90/10万。发病县(市、区)从2010年的5个增加到2018年的69个。45~54岁年龄组病例最多(279例),占38.32%(279/728),农民占59.07%(430/728),男女性别比为2.75∶1。5-7月报告病例最多,占45.33%(330/728),发病呈明显的夏秋季高发特征,发病高峰在5月。常规鉴定表明临床分离的2株布鲁氏菌是羊种1型布鲁氏菌,UTS-PCR鉴定显示菌株为羊种布鲁氏菌。6个毒力基因均被检出,菌株为强毒株。MLVA分析表明2株菌与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从绵羊和骆驼分离的菌株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型。

结论

湖南省人间布病趋于严峻,疫情向非疫区和普通人群蔓延。湖南省分离的2株羊种布鲁氏菌起源于内蒙古地区。应加强动物转运的检疫检测,防止布病暴发流行。

其他文献
肿瘤尿道复发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晚期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较低,但对患者的术后生存具有显著影响。因此,积极探讨术后肿瘤尿道复发的危险因素、预防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肿瘤尿道复发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肾结石患者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合并HIV感染的肾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男53例,女43例。年龄21~57岁,平均41岁。所有患者均由腹部X线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及CT检查确诊为肾结石。双肾结石19例,左肾结石37例,右肾结石40例。单发结石
目的探讨前列腺穿刺活检与根治手术后病理分级的相符性,分析可能导致病理分级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7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7岁(35~100岁)。体质指数中位值23.74 kg/m2(16.22~38.74 kg/m2)。tPSA中位值10.266 ng/ml(0.017~147.575 ng/m
目的建立正常组织分次照射基于肺纤维化影像学改变的全肺平均剂量-效应模型,定量分析分割照射相比单次照射的生物学效应及耐受剂量关系。方法采用8~10周龄C57BL6雌性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组进行X射线全肺野照射,分别给予梯度剂量0、2.0 Gy×5次、4.0 Gy×5次、6.0 Gy×5次、7.0 Gy×5次、8.5 Gy×5次。照射后24周行CT扫描成像,CT图像三维重建后经三维分割算法获得肺部平均密
肾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对肾细胞癌,尤其是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类靶向药物。这一疗法在带来良好效果的同时,也伴随很多不良反应。本文就其主要不良反应之一——蛋白尿的发病机制、发病率、病理结果及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分型对初诊高转移负荷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CSPC)患者激素敏感时间的预测作用。方法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初诊为mCSPC患者的资料。纳入标准:年龄18~85岁;前列腺穿刺活检组织或细胞病理学确诊为前列腺腺癌;入组前未接受包括去势、抗雄、放疗、化疗或者原发灶手术等治疗;有影像学检查(PET-CT、ECT或MRI等)结果证实为高转
期刊
目的研究早孕期相关暴露因素与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及小于胎龄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于2017年7月25日至2018年7月24日入组并于2018年12月31日前分娩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 17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早孕期相关暴露因素与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及小于胎龄的发生率分别为4.76%、3.53%、5.74
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是导致人类弯曲菌病的重要菌种。病原菌的培养、鉴定是食品污染以及人和动物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单位撰写了《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检验方法(T/CPMA 006-2019)》团体标准。标准以"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和可行性"为基本原则,提出从不同种类的标本、样品中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分离培养以及鉴定的
目的分析甘肃省2013-2018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空间分布特征,探索热点、冷点聚集区域,为本地区布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为基础,采用ArcGIS 10.5和GeoDa 1.6软件对甘肃省2013-2018年布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其空间分布规律和发病热点区域。结果三维趋势分析显示,甘肃省布病发病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西部略高于东部地区;全局自相关结果显示,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