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

来源 :散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plerain9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依然是旧模样。逼仄的巷道,青蓝而狭长的天。灰鸽子如同草鱼,胆小,寻常,被光膀子的男人吓跑。一早买菜的老太太来了,她多年前被马路上的三轮车撞坏的腿,旧病复发,走路摇晃。
  咳嗽,韭菜,布袋,煤渣,尿盆,晾衣绳上的鞋带,民营医院值夜班回来的姑娘,骑摩托的中年人,因迟到进不了校门的小学生,等等。我走过这习以为常的巷道。又是一天,太阳尚未骑上墙头,便已知结局。
  只有西侧巷道口那个疯子,是我难以确定其结果的。
  巷道口,挨着一堵院墙,孤零零地在外面倚着一间拳头大的破砖房。真是很破了。屋顶用石棉瓦搭着,遮风挡雨。红砖败露,有些甚至断残。一扇红漆木门,油漆剥落,裸着发霉的木头。没有窗户。这不是一间柴房,也不是厕所,是一个叫虎头的疯子的房子。
  我经过他的门口时,疯子虎头已经起来,坐在门槛上,衣衫不整,满脸污垢。他嘴里絮絮叨叨说着什么,偶尔可以听见几个脏词,在他嘴里像瓜子皮一样飞出来。透过半开的门,我大约可以看清黑乎乎的屋子,只支着一张单人床,床上堆着棉絮外露的被子,仅此而已,再无其他,也再无落脚之地。屋里向外飘着某种污秽的气味,霉味,尿臊,腥膻,似乎都有。
  有时候,疯子虎头是不在的。他不在的时候,听说是流浪去了。他想走多远,就走多远。但不管走到哪里,他都会找到回来的路。回来时,他抱着一堆破烂,丢在门口,从里面挑拣可以用的东西。
  有时候,疯子虎头是在的。只是没有坐在门口,而是在巷子口的大青石上躺着,他不知从哪里搞来了一顶帽子,歪斜地戴在头上,帽檐把半张脸遮住了,只留出胡子蒿草一般蓬乱。嘴里唱着秦腔,细听,是《探窑》——老娘不必泪纷纷,听儿把话说原因……大风吹来,他的衣衫飘摇,唱腔隐约。这暮春的寒流,携着沙尘,攻城拔寨。不用多久,全世界都一片混沌了。风继续刮。风越大,他的唱腔越大。那腔调,像一块旧布,在长风里呼啦啦响着,不经意,就会风化了。
  在西北,每个大风里唱秦腔的人,都在心窝里包着一堆往事。疯子虎头的心窝里,也包着一堆。他已不再诉说,也无人愿意倾听。反正一个疯子的话,况且那么肮脏,谁信呢?而我,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虎头年轻时,也是一表人才,相貌堂堂。父亲老虎是一名三线企业的工人,母亲改嫁了。早些年,企业效益好,老虎也挣了一点钱,在莲亭买了一块地,盖了两层民房。他想着,两个儿子,一人一层,他住中间堂屋。盖了房,他这一辈子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另一小半,就是给两个儿子娶媳妇。
  但日子总没有那么顺风顺水的。后来,企业效益严重下滑。一个生产机床的厂子,在智能化的挤压之下,加之身处内陆,交通运输不便,订单日益减少,滑坡是必然的。老虎的两个儿子,大儿子虎头,小儿子虎尾,都没有正式工作,一个在粮库当装卸工,一个在酒店干保安,都不是牢靠饭碗,说砸也就砸了,顶多挣点零花钱,混混日子罢了。老虎为两个儿子的工作,也是费了周折。大儿子虎头,大专毕业,按理说,要是能找好可靠的人,弄个乡镇干部或者村学老师,也是有可能的。但办事的人拿了他的钱,给自己儿子把事办了,气得老虎差点吐血。二儿子虎尾,身体壮实,脑瓜子鬼道,贪玩,初中没毕业,老虎想不上办法,只能靠他自谋生计了。但他深信,他的二儿子有一个好脑子,别人大脑里转一圈,他已转了两圈,以后再咋混,也不至于吃亏。不承想,他的这种鬼道,最终用在了老大虎头身上。
  那时候,企业里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父母在企业干够二十年,到五十岁就可以退休,人退岗在,退休金照发,岗位由自己直系亲属顶替,大多都是子女顶了。老虎考慮到后路,自己五十冒头,已无所求,也再无机会,不如早点下来,让儿子顶上。即便企业效益以后再不行,一点社保还是有的。权衡之后,他把大儿子虎头弄进了企业。
  没几年,老虎得猛病,给两个儿子娶媳妇的心愿未遂,便撒手而去了。
  老虎过世之前,他倒是通过亲戚撺掇了一个姑娘。乡下人,长得一般,但性子好,人干活泼辣。他本想着让人家姑娘从两个儿子里面挑,挑上哪个是哪个。他把姑娘带他家来耍,正好是三月天,飘絮乱飘,青杏豆大,油菜泛黄的日子,村里唱大戏。姑娘在他家住了两天,看了两天戏,便回了。回去,捎来的话,说是看上老大虎头。虎头长得秀气,人腼腆,性子绵,跟她能搭。老虎觉得看上老大也好,老大年长,内向,早点娶妻成家,他也就放心了,免得一拖再拖,最后没合适的,打了光棍。当他准备给虎头订婚的时候,猛一下,谁都没想到,活生生一个人,平时也没喊过一句身体不适,说没就没了。
  父亲是顶梁柱,人一殁,家里无主,虎头的婚事,只能暂缓。
  老虎活着时,他家的院,他说了算。十来间房,他们住过三间,其余的全租了出去,租金他收。他说,以后我死了,这房,你们兄弟一人一层,房费各收各自,互不干涉,以后万一拆迁,补偿款对半分,老话虽说亲兄弟明算账,但你俩要互相帮衬,互相支持,老话还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老虎死了后,兄弟两人按嘱托一人一层,各自出租,各自收租,各自过活。老虎在时,老虎、虎头、虎尾,完完整整一家人。老虎就像一根纽带,把三个人串在一起。老虎死后,这带子也就断了,兄弟两人,分锅离灶,成了两家人。
  三年后,也或者是四年后,在城中村这样的地方,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烟火升腾的背后,被遮蔽的光阴,就如同虎头和虎尾的光阴,淌着淌着,一条河流干涸了,另一条就澎湃汹涌起来了。后来,厂子里的工作成了虎尾的,虎头又干起了装卸工的活。接着,那乡下姑娘,跟虎尾结婚了。虎头一直打着光棍,一晃眼,四十岁的人,这辈子也再没啥出路了。他开始成天喝酒,喝大了,不去干活,醉醺醺的,坐在院子里,守着四四方方的天,像守着一口井,痴痴地笑。再后来,一层的房租,全被虎尾收了。他成了这个院子名正言顺的主人,而虎头,这个浑身破落不堪的人,成了一个寄居者。他已经不去上班了,一头扎进酒瓶里,一天不喝醉,就要死掉一般。
  这一切,都是虎尾利用几年时间慢慢经营出来的。他通过自己的鬼道,把老实到无用的虎头步步逼退,自己则步步为营。最后,虎头跌入生活的悬崖,他走上了康庄大道。在虎头身上,他把他的鬼道发挥到了极致。他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意思就是说,在利益面前,兄弟要争取的心都是一样的,为了利益,那股狠劲,能把黄金都搞断。这世道,阳世人间,人弄人,阴曹地府,鬼日鬼。   另一个春暖花开、青杏悬枝、春风恍惚的日子,村里早已不再唱戏。虎头疯了,他疯了的标志,是扒掉自己的衣裳,赤条条在巷道里号叫着跑掉了。大家都说虎头疯了,却不知虎头是怎么疯的。这些年,虎头沉默如铁,寸言不发,把万千心事装在心窝,发酵,发酵,那些气体成了甲烷,一遇到火,便爆炸了。
  离家出走半月之后,他披着一件破棉袄回来了。回来后,虎尾不再叫他进院子,而是把他推进了门口的那个柴房里。从此,疯子虎头就在那间巴掌大的房子里落了脚。虎尾的女人好几次看不过眼,想把虎头叫回屋里,还想带他去医院看看,也想给他找几件像样的衣裳穿穿。毕竟,她曾经看上的是老大虎头。不管那时候她跟虎尾发生了什么,但心里,还是记着当初第一眼看到虎头时的那种文文静静。她给虎尾反复提过几次这事,最后招致的是谩骂,甚至说急了便是拳脚相加。她无可奈何,只好看着虎头彻彻底底沦落成了一个疯子,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天给他端一顿饭。
  买菜回来的老太太坐在院子里,阳光从屋顶移过来,落在院里,一寸寸,流淌開来。她敲打着自己的膝盖,疼痛让她的暮年如同一只旧瓷碗,长满裂缝。她常有预感,用不了多久,她就将碎成一地,连个声响都没有。身后的花,开的开,落的落,没有悲伤的情绪。我坐在她对面,听她拉拉杂杂说起疯子虎头家的旧事。她说着,就像把伤疤揭起一样,牙缝里总是发出因疼痛而吐出的叹息声。她老了,满脸皱纹,堆积如山。她摸了一下眼角,混浊的眼里,看不清这个漫长上午的倒影。她起身,吃力地把一把蒜皮扔进垃圾桶,扯着衣襟,进了厨房。
  我再次走过巷道,还是重叠的一天,结局似乎永远定型。风还是那场风,灰鸽子还是那群灰鸽子,墙头还是那墙头,满院关着的人还是那些人,就连他们说话吵架呻吟打呼噜的声响,也是一样的。老太太还是闲坐着,上午的光线,缓慢移动,抽丝剥茧一般,将她大半生的故事一一收走。
  当我来到疯子虎头的门口时,他四季半敞的门,竟然锁上了。一把黑色铁锁,挂在门扣上。可能是觉得铁锁还不够牢固,在门扣和拉手上又扎了几圈铁丝,用钳子拧紧。这显然不是疯子虎头所为,他不会把自己锁在门外,断了后路,况且,他也没有工具。黑锁、铁丝,坚固地把门和墙面捆绑在一起,黑房子和外面的世界,断绝了关系。而虎头呢?他没有在门口出现过。或许他出现过,趁着夜色,在某个流浪归来的夜晚,摸到冰凉的铁锁时,心一下子凉透了。他试图撞开门,或者徒手撬开铁锁,可终究是徒劳的。这个世界,已给他夯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围墙,他只能独自在墙外流浪,无论生死。
  虎头倚着门坐了一夜,寒冷犹如抽筋剔骨一般,让他浑身颤抖。他无限地怀念一门之隔的房子,虽然肮脏不堪,但足以让他躺下,蜷缩着,抵御风寒,哪怕是大雪翻滚,寒意杀人,他都能把自己焐热,甚至焐出一段父亲在世时喜乐的光景来。现在,他无路可退,无处可去,彻底成了一名流浪汉。
  这些年,弟弟虎尾各种阴谋阳谋,极尽狡猾之道,把他一点点吸干榨净。从工作,到媳妇,再到一层楼,直到今夜,他最后的一点落脚之所,也被没收。他真是在这世上赤条条了。
  我曾想,在无数个夜晚,守着巷道里漫长的风声,或者人们散乱的脚步声,同样在无数个白天,看着大地上辽阔的人间,或者人间那生死疲劳和尔虞我诈,疯子虎头有没有想过这些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有没有想过他一步步的后撤终将跌落悬崖,有没有想过这样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没有人知道虎头是怎么想的。
  那一夜,秋霜落下,巷道里的狗,冻得呜呜哭泣。破房子跟前的老国槐,叶子落了厚厚一层。天抹明时,虎头顶着一身白霜和树叶,摇摇晃晃地离开了巷道,轻飘飘地,有人以为是一只破塑料袋,被风刮出了巷道,呼啦啦飘远了。
  我从虎头的房前经过时,锁子依旧挂着,冷冰冰的样子,我想他再也不会回来了,他的故事到此为止。若不是别人讲起,或许有些事,也就烟消云散了,就如同他曾到这世上来过,或者不曾来过,都无所谓了。这拥挤而繁杂的人间,终究是寂寥而空旷的。除了屈指可数的人,没有谁在意你的生死。只有房前的老国槐,叶子绿了,枯了,落了,把四季的悲喜刻画在叶面上。
  紧挨着破房子,是红漆铁皮的大门,门敞开着。院子里,略显臃肿的女人蹲在地上,搓洗着衣服,白花花的后背和大红的裤衩腰,露在外面,她身前的洗衣机轰隆隆响动着,污水漫过院子。台阶上,一个光膀子的男人坐着,一手举着鸟笼,一手拿着手机拍照。他肥硕的脸,像一只蒸开花的馒头。他的口哨声,让笼子里的画眉鸟惊慌失措。这是正午,灰鸽子落在屋顶,咕咕叫着。做饭的人,把葱段倒进了锅里,滋啦啦的响声,溢满了巷道。逼仄的巷道,捧着青蓝而狭长的天。
  用不了多久,这院子将被拆掉。院墙上,红漆刷了一个大大的“拆”字,“拆”字上,还套着一个圆圈。巷道里已经有人反复说起拆迁的事了,大家心急如焚,又焦躁不安。一拆暴富的日子,指日可待。而这些,和疯子虎头毫无瓜葛。疯子虎头究竟还在不在这世上,也难说了。
  责任编辑:沙爽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特点与传统授课模式的弊端,基于 OBE 教育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探索,旨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OBE;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多元化考核  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现状  《模拟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电子电器、通信技术、自动化等电类相关专业入门级别的基础技术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
期刊
摘要:史料是指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事件痕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了历史事 件的发展。同时史料是对高中历史教学资料的补充和延伸,将其结合到历史教学中,增加了教学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和反思进行了简单论述,希望给历史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索反思  目前,教育的改革在大力
期刊
摘要:随着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在建筑行业中,室内设计的个性化以及潮流化成为人们日益追求的目标。在室内设计时,色彩元素的运用需要遵循一定的原理,即不同的元素之间应该满足室内的布局、方向以及功能,实现色彩之间的衔接与补充, 从而展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与创新性。由于室内设计的色彩应用需要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内容,对于设计人员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通 过分析不同色彩元素的应用特点进行分析
期刊
摘要: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做的一项重大决策,在近几年来发展的日益成熟,弥补了乡村振兴中人才严重缺失的问题。这一政策对乡村振兴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从大学生村官为例,进一步研究人才对于乡村振兴的影响。  关键词: 人才;乡村振兴;大学生村官  当今时代,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人才涌向城镇,农村人才流失造成乡村发展缺乏人才支撑。破除人才瓶颈制约问题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国家出台大学
期刊
摘要: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浪潮正席卷全球,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步伐。教育,一种将知识教育资源信息化的行业,正在为适应社会不断发展而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网络技术遍布全球的今天,让更多的人适应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已经刻不容缓。因此,重视计算机教学的方法和实践,让计算机教学成为当代学生必须掌握也必须学习的关键技能。“任务驱动”法是一种
期刊
在乡下常见到的是雾。雾浓浓浅浅的,也不一定是雾,有时候就是大地蒸腾出的地气。那地气从丘陵、田野、河流,从泥土里袅袅而出,薄若蝉翼,或如牵出的一缕轻纱,颜色呈现白或乳白色。让人看见真的恍坠雾中。雾也有这颜色,但雾浓厚如棉絮,更多的是暗、黑,都没有气味,没有声音。要有气味,也是泥土的气味;有声音,也是河水的流声。泥土的气息与水的流淌声充盈着人的鼻耳。眼前到处混混沌沌、朦朦胧胧的。雾和地气总会纠缠在一起
期刊
汪曾祺绘秋海棠图  做汪曾祺纪念馆展陈大纲与展板深化设计时,我曾向汪丽纹请教过汪老家的掌故。她是汪老第二个继母任氏的大女儿,与丈夫金家渝住在高邮市竺家巷九号,原“汪曾祺故居”内。  “我们都叫继母为娘。”汪老《我的母亲》一文中曾在括号中这样注明。  我便问丽纹阿姨,1981年汪老首次回乡,见到任氏娘,怎么称呼。  “娘!我大哥当时,就喊了一个字。”  丽纹阿姨顿了顿说,后来,我娘称呼我大哥“大少爷
期刊
一  清末徽州的汪渊、程淑夫妇完成的《麝尘莲寸集》是部集词而成的词集。集词始于王安石,后来不乏经营者。明末清初著名诗人、词学家万树严守规矩,可惜作品太少。这种活动难度大,曲高和寡。按照规矩,不可夹杂诗或曲的成句,也不可掺入自己的句子。如用《沁园春》调集词,就不能再从这里取句。一首作品里,一个作者只能选一句,声韵平仄必须合乎所选的词牌。  举个例子。集中的《鹧鸪天》:  一片春愁待酒浇,酒香红被夜迢
期刊
打儿时记事起,最先认识的恐怕就是麻糖了。货郎担沿村叫卖:“敲麻糖哎麻糖——”婆婆妈妈们总要花上一两个眼眼钱或者找出一点破铜烂铁来,敲上一大块麻糖哄小孩。吃麻糖是很麻烦的事,含在口里嚼不烂,糖稀流下来,大襟脏得像画符。我就不明白,货郎敲麻糖时是怎样想大就大、想小就小的。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买回七八斤麻糖,做米子糖、芝麻糖什么的,拜年时用来招待客人。当然,米子糖、芝麻糖的边角废料归小孩们收拾,
期刊
雪,落在戈壁中,将一地的蓬蓬草托举了起来,像绣在无际白麻布上的花朵,凸显出它们铅灰色的质朴与高贵。雪,越落越大,白白的天,白白的地,白白的落雪声,直到将所有的草棵没进雪被里,将所有的沟壑填平,直到用白色将天和地连接在一起。站在白天白地的雪原上呼吸着白色的空气,仿佛一年的光景就这样冷透了、冻透了。细细的雪粒,钻进了季节的毛孔里,冷进了季节的毛孔里,冷得天地都似乎哈着白白的冷气,瑟瑟地发抖。一场笼住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