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POWER的意思在英语里有势、力、势力、大国、大权、强权、威权、权能等意思,一律用实力代替。我们认为,供求只是一个幌子,真正决定商品和劳务交易价格的是其背后的实力。
关键词:Power;商品价格;供求
中图分类号:F120.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008-02
收稿日期:2010-01-08
作者简介:刘萌芽(1964-),男,湖南宁乡人,教授,从事幸福经济学研究;王洋(1980-),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创新激励研究;李妮(1966-),女,湖南宁乡人,副研究员,从事信息经济学研究。
朗咸平说:你说价格是供求决定的?我呸!其实,朗教授是说,即使在所谓的市场经济社会,供求背后还是POWER(实力)说话,很多领域商品和服务不是供求对等决定的;同时,也许还有供求对等决定不一定就好的意思。供求背后的实力是什么呢?咱们归纳一下:
第一,兼具买方和卖方垄断的实力。例如,电网公司(典型的自然垄断)——它可以吃电厂和电力用户,其租金如果被私人拿了甚至外国人拿了就不公平了,当然,政府拿了如果不用之于民那也不公平——但政府拿是第一步、然后建立体现民意的公共政策决策机制是第二步。
第二,买方垄断体现的实力。如果供应方很多,买方是独家,双方的交易价格就是买方具有更大话语权。例如,政府花钱搞公共工程建设,由于建筑安装公司很多,大家就会竞争,最后往往是当官的说了算。所以,政府采购需要一个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的《政府采购法》管着——在这里不是简单的供求决定价格。至于私人勾结形成的又不能实现规模效应的垄断则是要受到《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管制的,如果政治上没有完善的相应管制,供求机制就会失灵了。其实,准市场领域——例如公共事业中同样这样,教育的定价就是政府说了算。再比如:消费者团购就比散户采购便宜,日本的株式会社抱团不买美国货就会使美国进口受阻或被迫低价。
第三,供方垄断体现的实力。比如:矿和油气等天然垄断商品,其需求也是没有说话权的,因为下游企业没有它们是开不了工的。当然,如果采矿和采油气布点很多,且政府允许自由竞争,那么供求机制就起作用了。但是,由于这些资源不可再生、且采掘业天然具有规模经济属性(如煤层区大家都能挖就会浪费资源),因此,应该由具有长远利益眼光的人独家开采,于是,供方垄断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高价可以刺激节约、高价保证资源所有者长期利益最大化、高价刺激替代品的开发(如清洁能源替代煤、油等,善莫大焉)。但是,这种不应该由市场供求对等决定的商品,在现实中又往往不是这样。中国的小煤窑乱采乱挖的浪费和安全事故就是铁证。WTO也极力鼓吹包括资源在内的所有商品和劳务自由贸易和投资管制的开放(唯独不谈劳动力的跨国自由流动)——因为这样有利于发达国家便宜获取他国资源(据说日本人买中国的煤炭埋藏海底、美国人尽量不开采自己石油,前段时间我们限制稀土出口欧美就同声抗议,这说明别人是不会替你打算的)。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些地方政府大肆拍卖地下资源的做法真是发断子绝孙财啊。
第四,具有研发、产供销和品牌等供应链整合优势的企业集团的内部交易就基本上不受供求机制决定。科斯揭示:企业内是通过行政命令协调的。大家也知道,企业集团内中间产品是通过边际成本定价的(即按最终产品的销售者利益最大化要求进行供应量定价),虚拟企业是靠长期协议或微妙的势力定价的。而且,特大企业往往通过供应链的区域布局来规避税收,这种税收规避行为对中间产品定价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果是跨国避税或要素收入储蓄跨国流失就会造成一国对他国的剥削。GDP只反映了最终产品的交易,没有反映中间产品的交易。有兴趣的读者要想算中间产品定价造成的不合理分配,就要深入研究中间产品的交易量及其微观定价机制。真希望有人算算跨国企业通过这种手段赚了我们多少钱。
第五,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价格扭曲。大家知道,商品期货具有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作用,也知道期货因为要兑现所以其价格受制于现货市场的供求影响。但是,人们往往忽视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反作用。我们没有仔细考量过这种反作用的途径和媒介机制,但是,常识告诉我们:现货供求者都有一个价格预期,人的行为往往受预期驱使,期货市场的价格如果被人为操作就会引导现货供求者调整供求;现货供求者实施供求是要有钱的,在期货市场的逐利行为限制其资金的正确使用,于是扭曲现货供求。而期货市场由于买卖的是虚拟商品,所以其价格取决于金融资本——如果它卖得多价格就跌、反之就涨,在这里可以看到金融寡头对供求的影响力。我们假设,美国人觉得中国的钢材生产太多且出口美国太多,美国的行业协会又鼓动国会或大造舆论,于是,美国政府明的可以征中国出口钢材的反倾销税等、暗的可以招呼金融资本把铁矿石期货价炒起来——甚至胁迫世界几大矿石供应地限产。实力决定价格,朗教授又言中了。
第六,产权决定价格。马克思早就说过,交易者对商品拥有所有权是商品交易的前提,新制度经济学也揭示产权缺陷将影响交易的效率。很显然,供求背后的产权对商品价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公海渔业资源就没有捕捞权的定价,有领土争端的海域石油开采就是由实力说了算;三十年承包期的耕地的转让价就比五十年承包期的同等土地便宜,不征环保税的产品就比征环保税的同类产品便宜等。
第七,信息不对称造成价格很难由真实的商品供求或对等决定。商家的广告轰炸以及对时尚文化的引导往往导致过度消费——即由于攀比心理导致的一时弥补缺憾、过后并不增加幸福感的消费,从而抬高了价格。传销组织中买商品入会是不能讨价还价的——经洗脑后入会的人甚至失去了正常判断力(这种现象也出现在保险促销等服务领域)。假冒伪劣商品的经济本质是性价比严重不合理,根源主要在于消费者缺乏商品质量知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如果能廉洁公正执法和宣传教育消费者就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又说明,供求背后的实力如何起作用)。
第八,劳动力价格——工资其实也只是表面上由供求决定。黑煤窑里违法现象就不用多说。《最低工资法》就是限制供求机制的。再比如: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8000),就规定了企业必须承担的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对工作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培训、薪酬、工会权利等具体问题指定了最低要求——这对出口型发展中国家的用工报酬可能比《最低工资法》还管用。其次,马克思等古典经济学家曾经也论证了,在市场经济社会无产阶级往往只能得到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维持生存和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费用)的工资,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说明即使劳动力市场完善也难保证雇工获得公平的“工资”——即:不受剥削的工资。这是因为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实力是不对等的——有工会组织且法律保障性好的国家工人状况就好一些。
第九,从宏观经济的视野看价格就更难用供求机制来解释了。总体物价水平(物价指数)主要由政府控制的货币发行所左右,行业结构中的物价变动也基本上是政府采购到哪、哪就涨价,政府财政支持什么、其需求的商品类就会涨价。其次,政府的微观管制政策——例如市场准入的门槛同样影响供求。总之,从宏观来看,供求只是一个幌子,价格的决定背后是实力。
第十,世界贸易价格美国人说了算。其他理由不说,单说美国几乎垄断了世界贸易的中介手段——美元的发行。因为世界货币是美国人提供的,所以,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政府采购”商;美元流向哪里,哪里就涨价;流出哪里,哪里就跌价。大家争抢美国市场,只要美国稍稍通货紧缩,各国出口产品就得都跌价。大家很高兴都赚了美国的钱——但赚了一个符号和数字(因为这些钱大多又变成了美国国债,而美国国债的发行往往是为了对外战争,于是,大家花钱请美国人打自己)。
纵上所述,无论微观领域还是宏观领域,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商品和劳务价格都不是教科书上所说的供求机制简单的决定的。供求只是一个幌子,背后的政治实力、经济实力以及文化实力乃至道德水准等才是决定商品价格的真正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M].嵇飞,林小芳,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3]朗咸平.谁在谋杀中国经济[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吴高君]
关键词:Power;商品价格;供求
中图分类号:F120.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008-02
收稿日期:2010-01-08
作者简介:刘萌芽(1964-),男,湖南宁乡人,教授,从事幸福经济学研究;王洋(1980-),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创新激励研究;李妮(1966-),女,湖南宁乡人,副研究员,从事信息经济学研究。
朗咸平说:你说价格是供求决定的?我呸!其实,朗教授是说,即使在所谓的市场经济社会,供求背后还是POWER(实力)说话,很多领域商品和服务不是供求对等决定的;同时,也许还有供求对等决定不一定就好的意思。供求背后的实力是什么呢?咱们归纳一下:
第一,兼具买方和卖方垄断的实力。例如,电网公司(典型的自然垄断)——它可以吃电厂和电力用户,其租金如果被私人拿了甚至外国人拿了就不公平了,当然,政府拿了如果不用之于民那也不公平——但政府拿是第一步、然后建立体现民意的公共政策决策机制是第二步。
第二,买方垄断体现的实力。如果供应方很多,买方是独家,双方的交易价格就是买方具有更大话语权。例如,政府花钱搞公共工程建设,由于建筑安装公司很多,大家就会竞争,最后往往是当官的说了算。所以,政府采购需要一个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的《政府采购法》管着——在这里不是简单的供求决定价格。至于私人勾结形成的又不能实现规模效应的垄断则是要受到《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管制的,如果政治上没有完善的相应管制,供求机制就会失灵了。其实,准市场领域——例如公共事业中同样这样,教育的定价就是政府说了算。再比如:消费者团购就比散户采购便宜,日本的株式会社抱团不买美国货就会使美国进口受阻或被迫低价。
第三,供方垄断体现的实力。比如:矿和油气等天然垄断商品,其需求也是没有说话权的,因为下游企业没有它们是开不了工的。当然,如果采矿和采油气布点很多,且政府允许自由竞争,那么供求机制就起作用了。但是,由于这些资源不可再生、且采掘业天然具有规模经济属性(如煤层区大家都能挖就会浪费资源),因此,应该由具有长远利益眼光的人独家开采,于是,供方垄断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高价可以刺激节约、高价保证资源所有者长期利益最大化、高价刺激替代品的开发(如清洁能源替代煤、油等,善莫大焉)。但是,这种不应该由市场供求对等决定的商品,在现实中又往往不是这样。中国的小煤窑乱采乱挖的浪费和安全事故就是铁证。WTO也极力鼓吹包括资源在内的所有商品和劳务自由贸易和投资管制的开放(唯独不谈劳动力的跨国自由流动)——因为这样有利于发达国家便宜获取他国资源(据说日本人买中国的煤炭埋藏海底、美国人尽量不开采自己石油,前段时间我们限制稀土出口欧美就同声抗议,这说明别人是不会替你打算的)。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些地方政府大肆拍卖地下资源的做法真是发断子绝孙财啊。
第四,具有研发、产供销和品牌等供应链整合优势的企业集团的内部交易就基本上不受供求机制决定。科斯揭示:企业内是通过行政命令协调的。大家也知道,企业集团内中间产品是通过边际成本定价的(即按最终产品的销售者利益最大化要求进行供应量定价),虚拟企业是靠长期协议或微妙的势力定价的。而且,特大企业往往通过供应链的区域布局来规避税收,这种税收规避行为对中间产品定价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果是跨国避税或要素收入储蓄跨国流失就会造成一国对他国的剥削。GDP只反映了最终产品的交易,没有反映中间产品的交易。有兴趣的读者要想算中间产品定价造成的不合理分配,就要深入研究中间产品的交易量及其微观定价机制。真希望有人算算跨国企业通过这种手段赚了我们多少钱。
第五,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价格扭曲。大家知道,商品期货具有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作用,也知道期货因为要兑现所以其价格受制于现货市场的供求影响。但是,人们往往忽视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反作用。我们没有仔细考量过这种反作用的途径和媒介机制,但是,常识告诉我们:现货供求者都有一个价格预期,人的行为往往受预期驱使,期货市场的价格如果被人为操作就会引导现货供求者调整供求;现货供求者实施供求是要有钱的,在期货市场的逐利行为限制其资金的正确使用,于是扭曲现货供求。而期货市场由于买卖的是虚拟商品,所以其价格取决于金融资本——如果它卖得多价格就跌、反之就涨,在这里可以看到金融寡头对供求的影响力。我们假设,美国人觉得中国的钢材生产太多且出口美国太多,美国的行业协会又鼓动国会或大造舆论,于是,美国政府明的可以征中国出口钢材的反倾销税等、暗的可以招呼金融资本把铁矿石期货价炒起来——甚至胁迫世界几大矿石供应地限产。实力决定价格,朗教授又言中了。
第六,产权决定价格。马克思早就说过,交易者对商品拥有所有权是商品交易的前提,新制度经济学也揭示产权缺陷将影响交易的效率。很显然,供求背后的产权对商品价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公海渔业资源就没有捕捞权的定价,有领土争端的海域石油开采就是由实力说了算;三十年承包期的耕地的转让价就比五十年承包期的同等土地便宜,不征环保税的产品就比征环保税的同类产品便宜等。
第七,信息不对称造成价格很难由真实的商品供求或对等决定。商家的广告轰炸以及对时尚文化的引导往往导致过度消费——即由于攀比心理导致的一时弥补缺憾、过后并不增加幸福感的消费,从而抬高了价格。传销组织中买商品入会是不能讨价还价的——经洗脑后入会的人甚至失去了正常判断力(这种现象也出现在保险促销等服务领域)。假冒伪劣商品的经济本质是性价比严重不合理,根源主要在于消费者缺乏商品质量知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如果能廉洁公正执法和宣传教育消费者就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这又说明,供求背后的实力如何起作用)。
第八,劳动力价格——工资其实也只是表面上由供求决定。黑煤窑里违法现象就不用多说。《最低工资法》就是限制供求机制的。再比如: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8000),就规定了企业必须承担的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对工作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培训、薪酬、工会权利等具体问题指定了最低要求——这对出口型发展中国家的用工报酬可能比《最低工资法》还管用。其次,马克思等古典经济学家曾经也论证了,在市场经济社会无产阶级往往只能得到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维持生存和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费用)的工资,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说明即使劳动力市场完善也难保证雇工获得公平的“工资”——即:不受剥削的工资。这是因为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实力是不对等的——有工会组织且法律保障性好的国家工人状况就好一些。
第九,从宏观经济的视野看价格就更难用供求机制来解释了。总体物价水平(物价指数)主要由政府控制的货币发行所左右,行业结构中的物价变动也基本上是政府采购到哪、哪就涨价,政府财政支持什么、其需求的商品类就会涨价。其次,政府的微观管制政策——例如市场准入的门槛同样影响供求。总之,从宏观来看,供求只是一个幌子,价格的决定背后是实力。
第十,世界贸易价格美国人说了算。其他理由不说,单说美国几乎垄断了世界贸易的中介手段——美元的发行。因为世界货币是美国人提供的,所以,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政府采购”商;美元流向哪里,哪里就涨价;流出哪里,哪里就跌价。大家争抢美国市场,只要美国稍稍通货紧缩,各国出口产品就得都跌价。大家很高兴都赚了美国的钱——但赚了一个符号和数字(因为这些钱大多又变成了美国国债,而美国国债的发行往往是为了对外战争,于是,大家花钱请美国人打自己)。
纵上所述,无论微观领域还是宏观领域,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商品和劳务价格都不是教科书上所说的供求机制简单的决定的。供求只是一个幌子,背后的政治实力、经济实力以及文化实力乃至道德水准等才是决定商品价格的真正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M].嵇飞,林小芳,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3]朗咸平.谁在谋杀中国经济[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