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论教学实习还是生产实习,都是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实习指导教师即使具备了“双师型”资格,还不能充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企业实际需要的职业能力。因此,文章提出,实习指导教师不但需要专业技能方面的“硬实力”,还急需管理方面的“软实力”。实习指导教师应通过自身努力和学校制度保障,实现从“技能经验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而其出发点应为实习管理观念的创新,至少具有市场经营观、科学组织观、成本效益观、综合评价观等四种观念。
关键词:实习指导教师;管理;观念创新
对当前职教“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的再认识
早在1998年原国家教委就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但学界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看法和表述不一。目前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四星”级评估标准支持“双职称”说,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要具有中学一级教师职称,又要具有工程师(技师)的职称。这无疑在专业技能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在教育部门内部“职称”就是“称职”的误区已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职称与教师待遇挂钩,客观误导了部分教师,有的实习指导教师把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作为自我发展的终端目标,相当多的教师往往在获得“双师型”教师称号就认为完成了人生阶段的高峰体验,从此就不思进取;有的虽有心提高教学水平,但无法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机地结合,面对学生不理想的实习状况和结果,或是“肚中有货倒不出”,或是“恨铁不成钢”,感觉总是力不从心,内心产生困惑。
国家上世纪末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为造就一大批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准备了必需的师资条件。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只解决了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问题,是最低要求。当前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实习环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瓶颈,以往我们简单地把它归咎为实习设备的落后和师资水平(知识、技能层面)的不高,但随着这两个问题的逐步解决,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显然我们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笔者认为当前亟需解决的是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方面的观念问题。也就是讲,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我们不但需要专业技能方面的“硬实力”,还急需管理方面的“软实力”。要想真正提高实习教学质量,还需要强化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职能。
当前实习指导教师的
管理观念创新的内容
结合实习教学实际,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观念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市场经营观
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需走“以人力资源需求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道路。职业教育要有市场化的产品意识,职校的“产品”应该是通过教师、教辅人员和服务人员向学生、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提供的有特色的教育服务,其目标就是通过学校、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因此,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力产品资源,我们就要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开展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就自视为“主角”。在实践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大局,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开展人才需求市场的调研;在学校组织的“订单式”培养等校企业合作项目中当好参谋。我们应打破为教而教的传统观念,将市场化经营的观念贯穿于实训活动乃至全程教育的始终。
2.科学组织观
目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还是停留在教师自身的知识技术水平上,客观地说这与职业教育现实需求有较大差距。而相当一部分教师因此将自己的角色仅仅定位于传授知识和技能上,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形式乏味,特别是对实习的过程缺少有效的组织和指挥,往往是一教了之,当“甩手师傅”。这种满足于只要把学生管好不“出事”的所谓目标,说到底,还是传统的“放鸭式”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学校一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习活动。班级人数多给实习管理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一个教师在诺大的实习车间同时“看好”五十多人确实有较大的困难。我们可以借鉴工厂化管理模式,把班级分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明确小组及个人职责,发动学生自我管理。通过设计行之有效的小组竞赛和评比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活跃实习气氛,提高实习效果。
实习指导教师首先要当好“车间主任”,制订详细的具有课程特色又接近企业生产实际的实习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挥制度化管理和育人的优势;其次要着力把各小组长培养成“生产班组长”,让他们较一般学生早一些掌握相关制度,并尽量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先培养他们的安全、质量、效率等意识,以利于在实习过程中当好助手。
另外,我们还要大力推行源于日本的以5S[清理(SEIRI)、整理(SEITON)、清洁(SEISO)、维持(SETKETSU)、素养(SHITSUKE))]为核心的生产现场管理,运用多种手段尽力模拟出接近企业生产实际的场景,向组织管理要实习质量、要生产安全。
3.成本效益观
目前学校开展的实习大多为消耗型而非理想的创收型。目前实习消耗是职业学校的一笔重大经济负担,相当多的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成本意识,在教学中管理粗放,不强调因操作规程不当可能引起的非正常损耗和危害,放任学生使用耗材、工件损坏严重。结果不但造成财产的损坏和浪费,而且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试想:一个平时“大手大脚”惯了不知道节约的学生,又有哪个企业敢录用呢?
为克服以上不良行为,我们自己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在实习之前,要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各类工件、耗材的价格,评估性价比,向学校物资采购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实习活动制定严格的《领料制度和非正常损耗的赔偿制度》,在实习过程中与操作规程相配套,并作为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认真组织同学们学习企业的成本效益理论和管理要求,使成本效益观深入人心。
此外,我们在培养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实习效能。“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它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我们应把“用尽量少的时间完成任务”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强化时间观念,对学生实施模拟绩效考核,注重培养他们的效率观。
4.综合评价观
目前多数实习课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而客观上,相当数量的专业技能考核(工考)要求不高,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技能水平双双出现失真现象。要扭转这一局面,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自找压力,教学过程中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贯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形成性评价中做到评价方式和内容多样、评价主体多元;有效开展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评”相结合的现场评价活动,最大限度地克服班级授课制产生的不利影响,评价中要以激励为主;面向大多数推行目标管理,制定(有条件的辅导学生自主制订)阶段性目标,学生自己在长期而枯燥的实训过程中能“看得见”自己的成长历程,注意到存在的不足和解决的方法与途径,为实现实习总目标服务。综合评价应当成为实习管理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教师应建立有助于自身成长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定期检查并反思教学得失,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调整实习进度,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总之,加强实习指导工作是当前我们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实践精细化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管理,探索出实习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是我们每一个实习指导教师面临的课题,也是自身从“技能经验型”向“管理经营型”转变的需要。而要做到这些,当以广大实习指导教师树立现代管理观念为始。
关键词:实习指导教师;管理;观念创新
对当前职教“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的再认识
早在1998年原国家教委就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但学界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看法和表述不一。目前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四星”级评估标准支持“双职称”说,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要具有中学一级教师职称,又要具有工程师(技师)的职称。这无疑在专业技能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在教育部门内部“职称”就是“称职”的误区已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职称与教师待遇挂钩,客观误导了部分教师,有的实习指导教师把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作为自我发展的终端目标,相当多的教师往往在获得“双师型”教师称号就认为完成了人生阶段的高峰体验,从此就不思进取;有的虽有心提高教学水平,但无法将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机地结合,面对学生不理想的实习状况和结果,或是“肚中有货倒不出”,或是“恨铁不成钢”,感觉总是力不从心,内心产生困惑。
国家上世纪末关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为造就一大批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准备了必需的师资条件。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只解决了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问题,是最低要求。当前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实习环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瓶颈,以往我们简单地把它归咎为实习设备的落后和师资水平(知识、技能层面)的不高,但随着这两个问题的逐步解决,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显然我们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笔者认为当前亟需解决的是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方面的观念问题。也就是讲,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我们不但需要专业技能方面的“硬实力”,还急需管理方面的“软实力”。要想真正提高实习教学质量,还需要强化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职能。
当前实习指导教师的
管理观念创新的内容
结合实习教学实际,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观念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市场经营观
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需走“以人力资源需求市场为导向的外向型”道路。职业教育要有市场化的产品意识,职校的“产品”应该是通过教师、教辅人员和服务人员向学生、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提供的有特色的教育服务,其目标就是通过学校、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因此,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力产品资源,我们就要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在当前开展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就自视为“主角”。在实践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大局,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开展人才需求市场的调研;在学校组织的“订单式”培养等校企业合作项目中当好参谋。我们应打破为教而教的传统观念,将市场化经营的观念贯穿于实训活动乃至全程教育的始终。
2.科学组织观
目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还是停留在教师自身的知识技术水平上,客观地说这与职业教育现实需求有较大差距。而相当一部分教师因此将自己的角色仅仅定位于传授知识和技能上,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形式乏味,特别是对实习的过程缺少有效的组织和指挥,往往是一教了之,当“甩手师傅”。这种满足于只要把学生管好不“出事”的所谓目标,说到底,还是传统的“放鸭式”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学校一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习活动。班级人数多给实习管理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一个教师在诺大的实习车间同时“看好”五十多人确实有较大的困难。我们可以借鉴工厂化管理模式,把班级分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明确小组及个人职责,发动学生自我管理。通过设计行之有效的小组竞赛和评比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活跃实习气氛,提高实习效果。
实习指导教师首先要当好“车间主任”,制订详细的具有课程特色又接近企业生产实际的实习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挥制度化管理和育人的优势;其次要着力把各小组长培养成“生产班组长”,让他们较一般学生早一些掌握相关制度,并尽量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先培养他们的安全、质量、效率等意识,以利于在实习过程中当好助手。
另外,我们还要大力推行源于日本的以5S[清理(SEIRI)、整理(SEITON)、清洁(SEISO)、维持(SETKETSU)、素养(SHITSUKE))]为核心的生产现场管理,运用多种手段尽力模拟出接近企业生产实际的场景,向组织管理要实习质量、要生产安全。
3.成本效益观
目前学校开展的实习大多为消耗型而非理想的创收型。目前实习消耗是职业学校的一笔重大经济负担,相当多的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成本意识,在教学中管理粗放,不强调因操作规程不当可能引起的非正常损耗和危害,放任学生使用耗材、工件损坏严重。结果不但造成财产的损坏和浪费,而且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试想:一个平时“大手大脚”惯了不知道节约的学生,又有哪个企业敢录用呢?
为克服以上不良行为,我们自己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在实习之前,要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各类工件、耗材的价格,评估性价比,向学校物资采购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实习活动制定严格的《领料制度和非正常损耗的赔偿制度》,在实习过程中与操作规程相配套,并作为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认真组织同学们学习企业的成本效益理论和管理要求,使成本效益观深入人心。
此外,我们在培养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实习效能。“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它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我们应把“用尽量少的时间完成任务”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强化时间观念,对学生实施模拟绩效考核,注重培养他们的效率观。
4.综合评价观
目前多数实习课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主。而客观上,相当数量的专业技能考核(工考)要求不高,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技能水平双双出现失真现象。要扭转这一局面,我们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自找压力,教学过程中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贯彻“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形成性评价中做到评价方式和内容多样、评价主体多元;有效开展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评”相结合的现场评价活动,最大限度地克服班级授课制产生的不利影响,评价中要以激励为主;面向大多数推行目标管理,制定(有条件的辅导学生自主制订)阶段性目标,学生自己在长期而枯燥的实训过程中能“看得见”自己的成长历程,注意到存在的不足和解决的方法与途径,为实现实习总目标服务。综合评价应当成为实习管理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教师应建立有助于自身成长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定期检查并反思教学得失,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调整实习进度,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总之,加强实习指导工作是当前我们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实践精细化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管理,探索出实习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是我们每一个实习指导教师面临的课题,也是自身从“技能经验型”向“管理经营型”转变的需要。而要做到这些,当以广大实习指导教师树立现代管理观念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