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iann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积极重要。但是,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农村生态道德建设的问题,如村民生态道德意识、法律法规机制、村规民约。针对如此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从生态道德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完善村规民约等等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道德;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升天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化作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是人类发展的新的阶段。[1]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农民富裕了,农业生产规范化了,农村建设也越来越美了。但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破坏。一些农村人经济发展了,但是生态意识没有跟上来,对于环境保护没有全局意识,没有自觉意识,也没有有效的生态机制来约束。所以,这种现象也造成了农村生态道德建设迟缓发展的结果。农村村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也在进行生态道德建设,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面对:
  (一)部分村民的生态意识还较为淡薄
  通过走访调查,村里大部分的生态意识比前几年有较大提升。但是也有些村民生态道德意识发展滞后。仍旧是以前的思想,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但是从未考虑过得到的经济利益与自然环境的损失比例,这就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价值观念的体现。在生活方面,向附近溪流随意排放污水、生活垃圾,经年累月,河水被污染,鱼虾变少,不能食用。工业方面,江浙地区农村家庭作坊多,小老板多,但是生态意识更为淡薄,经常偷排污水、废水,造成河流、土地的严重污染。更有甚者,一些乡村干部的生态道德意识淡薄,为了突出政绩,获得短时间经济利益,带头破坏环境,发展经济,使得农村生态遭受更大困境。这种意识上的认识差异使得农村建设形成恶性循环,问题得不到解决。
  (二)农村生态道德建设机制不健全
  首先,政府的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我国生态道德建设法律法规是比较健全的,《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较为完善,但是对于农村一些生态道德现象管理、治理跟不上,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农民生态道德建设滞后。另外,一些农村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刻意钻法律的空子,也显示了我国法律在有些方面不健全。我国生态、环境立法有时只是宏观立法,没有深入实际,深入农村,结合实际情况立法,也造成农村生态道德建设发展滞后。
  (三)农村的生态道德建设缺失有效的村规民俗
  村规民俗虽然不是法律,但是在教导村民、教化风俗方面的作用甚于法律。村民似乎也更易于接受村规民俗的管理。但是我国一些乡村在这方面做得严重缺失,有的没有本村村规,有的只是一纸空文,未认真落实。这也造成了农村忽视最有效的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的方法,生态道德建设变得可以有可无。
  二、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切实加强新农村农民生态道德教育
  首先,要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人只是大自然的一种动物,与大自然、其他动物、生物共同享用天地自然万物。只有人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先提升村干部生态道德素养。村干部是新农村发展的领头羊,在村里无论是经济发展、文化发展、政策宣传,还是环境保护,都是起带头模范作用。村干部生态道德素养提高,对于村民、农村生态道德建设都是极其重要的;再者,要利用多种方式、活动提升村民的生态道德。村民是组成村庄的基础元素,提升每一个村民的素质,就是提升村庄整体素质。平时宣传教导,集中学习、教育,村特色文化教育等等都是提升村民生态道德意识的方法与手段。
  (二)完善生态道德法律、法规
  完善生态道德立法机制。从源头立法,为生态道德树规范。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立法。要有宏观上的规定,也要有微观上的具体法规。宏观上法律就是对全面生态环境破坏的阻止、指导,微观上就是针对详细的破坏现象的具体做法;强调防治结合,惩治环境破坏不是目的,目的是让人民有意识不去破坏生态环境;生态道德法律、法规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及时、准确地把破坏环境现象遏制在萌芽阶段,让破坏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不去做;生态环境立法还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任何法律都会有漏洞,防止漏洞的最好方法就是接受人民群众无时无刻的监督。
  (三)建立与新农村实际相结合的村规民约
  生态道德建设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然而与农村、农民结合最为紧密的就是本村的村规民约。村规民约是农村第一手的生态道德规范。农村情况非常特殊,需要自己的规定。新农村村民的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相比于生硬的法律条文、规定,村民还是更易于接受贴近实际的村规道德。
  村规内容可以对关于计划生育政策、家风家训、“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化三边”、村庄远期、近期规划发展、科技农业、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奖惩措施等方面用贴近生活的语言来表达,让村民更易明白、更易接受,使村民在行动中逐步形成习惯,从而提高整个乡村的生态道德水平。
  在建设新农村生态道德建设的时候,我们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把来百姓的实际生活与生态道德建设相结合,谋划可持续发展的系农村建设,既要满足经济发展,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态素养,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生态文明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第10页。
其他文献
摘要:壁画在“丝绸之路”中起到桥梁的作用。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商业贸易必经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丝路上因文化、经济的频繁交流产生了许多文化聚集点比如敦煌、长安(今西安)等。这些丝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丰富的宗教、艺术等遗迹,特别是壁画。考古发现这些历史悠远的壁画,都有不同程度或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因而壁画修复有利于文化的传承是体现当地有关文化历史、自然环境、人文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漓江流域的独特性,运用因果图分析法,识别影响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的风险源,在此基础上,借鉴系统安全理论,探究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风险因素构成,以期为加强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管理,实现竹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风险源;风险因素  1 引言  桂林是享誉世界的旅游名城,漓江则是桂林面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令人神往。尤其随着桂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漓江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效果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关系到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性提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提升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加强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为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为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指导。新课改下,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全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健身俱乐部,而且在城市社区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深受群众喜爱。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深入成都市社区进行研究,运用综合比较分析法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找出成都市社区健身健美操发展中存在得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此为成都市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对成都市社区健身健美操的发展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健身健美操;
期刊
摘要:人名避讳制度始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于明清至顶峰,在皇权及民俗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国讳、官讳、家讳、圣讳、恶人之讳逐渐形成及至严苛。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民主与科学的涌进,人名避讳在现代有了新的变化。本文在梳理中国人名避讳的起源和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现代人名避讳的类型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人名;避讳;文化;意义  引言  姓名作为人的一种符号代码,本无特殊含义,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
期刊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上购物模式快速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带来了相关行业的转型。网上购物的产品不仅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商品包装,更需要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本文从包装“保护”、“便利”、“促销”三大功能下笔简要分析了目前网络销售商品的包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网购包装设计;物流快递行业  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长期以往的生活习惯。近年来,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带来的网
期刊
摘要:服饰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是物化的精神产品。服饰不仅体现着人的身份和社会等级,尤其是执政阶层的风尚喜好。文章对中国唐代时期和与之对应的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服饰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以此解读国内外服饰文化的独特内涵。  关键词:服饰文化;中西对比;唐代时期;西欧中世纪  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历史中,中国与西方的服饰文化虽有所差异,但在差异中又有着相互间文化的渗透与交流。
期刊
摘要:肖邦一生创作了四首谐谑曲,本文就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肖邦的生平,及对曲式结构的分析,加之自己的演奏心得,对这首作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浪漫主义音乐;肖邦;谐谑曲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的创作几乎都献给了钢琴,同时他又是一位爱国的音乐家,他将自己对祖国家乡的思念,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都融入进他的音乐创作中,尤其是他的谐谑曲,风格多变曲式结构复杂,且充满了伟大的爱国情怀。是堪舆
期刊
摘要:西方古罗马鼎盛时期与中国西汉时期是身处在同一时期的,并且在当时,这两个国家在同一时期的也经历着十分繁荣的时刻,在经济繁荣的背景下,它们的艺术造就也十分惊人,本文笔者就中西方同一时期入手,对它们艺术思想,艺术门类进行粗略的对比研究,从而了解当时中西两大时期的艺术发展思想、种类等,深刻自己对美的认识和对当代艺术的一个感悟。  关键词:古罗马;西汉;思想;雕塑  对于西方人来说,罗马始终是一个振奋
期刊
摘要:本文在翻译学者研究基础上,对零翻译的概念探讨,并且结合了不可译性,归化,异化翻译理论,论述了译法分类并从跨文化视角对零翻译价值进行剖析。零翻译作为一种新型翻译策略,有利于促进文化和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零翻译;不可译性;归化;异化  一、引言  季羡林谈到翻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时提出:“倘若拿河水来作比,中华文化这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