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体能训练的新手段,核心稳定性训练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逐渐应用于各专项运动训练当中。文章旨在总结适合大学体育课堂核心稳定性练习的思路和方法,建议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适当地进行核心稳定性练习,以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排球;核心稳定性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大学体育课程的开设多采用选项课教学的模式,然而在大学体育选项课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学生体能原因导致对所选项目技术学习、技能掌握程度不一,从而影响教师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学生的体能差异主要表现在灵敏性、平衡感、协调性、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等。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成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些年来,“核心稳定性”在体能训练中被广泛应用,其训练的理念和方法被众多教练员接受和认可,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地增强运动员的体能,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核心稳定性的提高能有效地提高人体运动链功能发挥的同步性和高效性。排球运动尽管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但其对运动员动态平衡的保持、关节力量的衔接与传递等方面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在竞技体育领域,核心稳定性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体能训练专家和教练研究的热点,然而在体育教学领域,有关核心稳定性的研究还比较少,从这一视角出发,把核心稳定性练习引入体育课堂教学领域,探寻适合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核心稳定性练习方案,以期促使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为优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切实可行的应用方案。
一、核心稳定性和核心稳定性训练
(一)核心稳定性
核心稳定性的概念最早始于人体脊柱解剖学、生理学理论,主要应用于人体康复领域。Panjab于1985年首次提出了“脊柱稳定性”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1]。他认为,人体的核心稳定是一种“保持脊柱中立区域(neutral zone)在一定生理范围内以避免临床不稳定的能力”。目前为止,尚不存在一个被所有人都认可的关于核心稳定性的定义。这是由于核心稳定性绝不是骶髂关节、腰脊柱这样一个简单的组合,而是一个包含着骨盆、脊柱、四肢的主要关节、肌肉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它是肌肉控制、肌纤维募集方式以关节段关节稳定的最终结果。因此,核心稳定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Wisbey-Roth等人就认为核心稳定性是指“脊柱、骨盆的最佳排列和控制,从而为有效的动量传递、力量组合提供基础保证,最终产生准确、安全的动力性活动”。
(二)核心稳定性训练
上世纪八十年代核心稳定性理论提出后,世界各国都开始对核心稳定性理论进行研究,起初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健身和康复领域,90年代后,一些欧美学者逐渐认识到躯干肌的重要作用,将研究的领域扩大到了竞技体育中。
这些研究通常涉及核心穩定性对平衡控制的影响、动态姿势保持的影响、对上下肢力量的影响以及对关节运动角度的控制等方面。Tracy Morgan Handel认为核心力量训练必须把力量与平衡稳定结合起来。Ian Hasegawa认为核心力量的基本作用就是维持人体的平衡稳定,因此,提高人体核心区的平衡稳定能力可以促进人体上、下肢间的力量传递。Matt cola和Lloyd制定了为期六周每周三次的核心稳定性练习,发现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于提高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Blackburn通过实验发现核心稳定性练习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还可以增强运动员关节的稳定性及其维持平衡的能力。PaulJ.Goodman制定了为期十周的核心力量训练计划,训练中他选择瑞士球作为训练器材,与传统的力量训练相比,瑞士球对提高协调、平衡、稳定性、本体感受、力量等能力和关节活动的范围起到特殊的作用[2]。Pedersen等人则采用悬吊训练法对14名足球运动员进行了为期8周的训练,实验结果证明运动员不仅平衡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击球速度也得到了明显增加。
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作用。王卫星教授通过研究认为,核心肌群在运动过程中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环节发力等作用,同时也是人体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肢与下肢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到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3]。李文娟认为核心稳定性是运动员运动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个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身体核心区维持身体平衡、产生力量并将力量传递至四肢远端、完成技术动作的基础[4]。于红妍在研究中指出核心稳定性训练既是动态的核心稳定肌的本体感受性训练,又是核心运动肌的力量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为我国体能训练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5]。杜震城通过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击剑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员的核心耐力、核心爆发力以及核心力量均有显著的提高[6]。
综上所述,核心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于康复与健身;2.核心稳定性对提高运动员平衡能力、关节稳定性、上下肢间力量传递、动态姿势保持及协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3.增强运动员的体能;4.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二、核心稳定性训练和排球专项运动技能
从学生角度来讲,影响运动技能掌握的因素是指有关专项运动的技术能力。它包括以下六个要素:灵敏性、平衡感、协调性、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
排球是一项对运动员的协调性、灵敏性及弹跳力要求较高的运动,屈东华认为:排球运动员没有超强的弹跳、力量、耐力、速度等身体素质做保障,就不能够在高水平的比赛中灵活地运用技、战术,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绝招[7]。由此可见,运动素质在排球运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尹洪满、葛春林在《排球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用方法》中对排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特征进行了研究,将专项体能归纳为弹跳能力、移动能力和手臂挥击能力[8]。程涛在《论现代排球运动对我国优秀运动员体能的要求》中通过对28届悉尼奥运会女排各队比赛实况的对比研究,发现中国女排速度素质、弹跳力(高度)、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等专项运动素质方面与世界强队差距较大[9]。分析以上文献可以看出,构成运动素质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灵敏素质在排球运动中显得更为重要。 王峰在《排球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原理探析》中谈到:排球运动的整个技术动作都很强调机体的协调用力,从蹬地动作产生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获得能量,通过核心区域的传递,从而带动上肢力量的爆发,比如,排球的扣球动作,核心力量的参与可以将排球运动员起跳时下肢和躯干肌产生的力量快速、准确地传递到上肢,并动员全身的力量用于“鞭打”动作[10]。由此可见,提高核心力量对提升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技能起到促进作用。
三、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北京体育大学王卫星教授结合多年训练经验,将训练方法分为:1.徒手单人练习;2.运用单一器械的练习;3.使用综合器械的练习;4.各种Pilates练习;5.睁眼和闭眼状态下的各种站立练习;6.同伴协助下的练习;7.双人练习;他认为这些练习原则是小负荷多次数,静力性的练习时间为每组持续15至30秒左右,动力性练习为每组重复20次左右,训练中,随着运动员能力的提高,可以加大难度或提高强度,如逐渐延长练习时间、增加次数、改变动作的结构、加大负荷的重量,由徒手变为有器械的练习等,训练中要严格控制身体的姿势,用呼吸配合动作,使运动员体会到每一个动作的训练要点[11]。
结合排球运动的特点,及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很多徒手练习方法,核心稳定性练习在提高学生平衡能力、关节稳定性、上下肢间力量传递、动态姿势保持及协调能力及增强学生体能素质的同时,又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非常适合在日常的排球选项课中开展。
结束语:核心稳定性练习是现代运动训练学提出的新的训练理念,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到竞技体育领域,用来提高各竞技项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并且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建议把核心稳定性練习引入到体育教学领域,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参考文献:
[1]Pan jab M. Biomechanical definitions of spinal instability[J]. Spine.1985.(10):255-256.
[2]PaulJ.Goodman. Connecting the Core[J].Nack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4.3(6):10-14.
[3]王卫星,廖小军,核心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2.
[4]李文娟,卢健.核心稳定性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m.浙江体育科学.2008,5(30).
[5]于红妍,李敬勇,张春合,周宇.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思路[J].2008(23).
[6]杜震城.击剑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J].体育科研.2007.28(6).72-74.
[7]屈东华.现代髙水平排球运动员的结构特征勾运动能力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21(3):29-30.
[8]尹洪满,葛春林.排球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用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1.1:43-45.
[9]程涛.论现代排球运动对我国优秀运动员体能的要求[J].焦作大学学报,2004.4(2):111-112.
[10]王峰,巧雁.排球运动员核心力的训练原理探析[J].2009.7.
[11]王卫星,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作者简介:
岳富军(1990年2月——),男,汉族,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体育教学和排球选项课教学。
关键词:排球;核心稳定性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大学体育课程的开设多采用选项课教学的模式,然而在大学体育选项课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学生体能原因导致对所选项目技术学习、技能掌握程度不一,从而影响教师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学生的体能差异主要表现在灵敏性、平衡感、协调性、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等。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成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些年来,“核心稳定性”在体能训练中被广泛应用,其训练的理念和方法被众多教练员接受和认可,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地增强运动员的体能,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核心稳定性的提高能有效地提高人体运动链功能发挥的同步性和高效性。排球运动尽管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但其对运动员动态平衡的保持、关节力量的衔接与传递等方面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在竞技体育领域,核心稳定性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体能训练专家和教练研究的热点,然而在体育教学领域,有关核心稳定性的研究还比较少,从这一视角出发,把核心稳定性练习引入体育课堂教学领域,探寻适合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核心稳定性练习方案,以期促使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为优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切实可行的应用方案。
一、核心稳定性和核心稳定性训练
(一)核心稳定性
核心稳定性的概念最早始于人体脊柱解剖学、生理学理论,主要应用于人体康复领域。Panjab于1985年首次提出了“脊柱稳定性”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1]。他认为,人体的核心稳定是一种“保持脊柱中立区域(neutral zone)在一定生理范围内以避免临床不稳定的能力”。目前为止,尚不存在一个被所有人都认可的关于核心稳定性的定义。这是由于核心稳定性绝不是骶髂关节、腰脊柱这样一个简单的组合,而是一个包含着骨盆、脊柱、四肢的主要关节、肌肉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它是肌肉控制、肌纤维募集方式以关节段关节稳定的最终结果。因此,核心稳定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Wisbey-Roth等人就认为核心稳定性是指“脊柱、骨盆的最佳排列和控制,从而为有效的动量传递、力量组合提供基础保证,最终产生准确、安全的动力性活动”。
(二)核心稳定性训练
上世纪八十年代核心稳定性理论提出后,世界各国都开始对核心稳定性理论进行研究,起初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健身和康复领域,90年代后,一些欧美学者逐渐认识到躯干肌的重要作用,将研究的领域扩大到了竞技体育中。
这些研究通常涉及核心穩定性对平衡控制的影响、动态姿势保持的影响、对上下肢力量的影响以及对关节运动角度的控制等方面。Tracy Morgan Handel认为核心力量训练必须把力量与平衡稳定结合起来。Ian Hasegawa认为核心力量的基本作用就是维持人体的平衡稳定,因此,提高人体核心区的平衡稳定能力可以促进人体上、下肢间的力量传递。Matt cola和Lloyd制定了为期六周每周三次的核心稳定性练习,发现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于提高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Blackburn通过实验发现核心稳定性练习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还可以增强运动员关节的稳定性及其维持平衡的能力。PaulJ.Goodman制定了为期十周的核心力量训练计划,训练中他选择瑞士球作为训练器材,与传统的力量训练相比,瑞士球对提高协调、平衡、稳定性、本体感受、力量等能力和关节活动的范围起到特殊的作用[2]。Pedersen等人则采用悬吊训练法对14名足球运动员进行了为期8周的训练,实验结果证明运动员不仅平衡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击球速度也得到了明显增加。
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作用。王卫星教授通过研究认为,核心肌群在运动过程中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环节发力等作用,同时也是人体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肢与下肢的协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到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3]。李文娟认为核心稳定性是运动员运动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个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身体核心区维持身体平衡、产生力量并将力量传递至四肢远端、完成技术动作的基础[4]。于红妍在研究中指出核心稳定性训练既是动态的核心稳定肌的本体感受性训练,又是核心运动肌的力量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为我国体能训练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5]。杜震城通过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击剑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员的核心耐力、核心爆发力以及核心力量均有显著的提高[6]。
综上所述,核心稳定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于康复与健身;2.核心稳定性对提高运动员平衡能力、关节稳定性、上下肢间力量传递、动态姿势保持及协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3.增强运动员的体能;4.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二、核心稳定性训练和排球专项运动技能
从学生角度来讲,影响运动技能掌握的因素是指有关专项运动的技术能力。它包括以下六个要素:灵敏性、平衡感、协调性、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
排球是一项对运动员的协调性、灵敏性及弹跳力要求较高的运动,屈东华认为:排球运动员没有超强的弹跳、力量、耐力、速度等身体素质做保障,就不能够在高水平的比赛中灵活地运用技、战术,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绝招[7]。由此可见,运动素质在排球运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尹洪满、葛春林在《排球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用方法》中对排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特征进行了研究,将专项体能归纳为弹跳能力、移动能力和手臂挥击能力[8]。程涛在《论现代排球运动对我国优秀运动员体能的要求》中通过对28届悉尼奥运会女排各队比赛实况的对比研究,发现中国女排速度素质、弹跳力(高度)、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等专项运动素质方面与世界强队差距较大[9]。分析以上文献可以看出,构成运动素质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灵敏素质在排球运动中显得更为重要。 王峰在《排球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原理探析》中谈到:排球运动的整个技术动作都很强调机体的协调用力,从蹬地动作产生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获得能量,通过核心区域的传递,从而带动上肢力量的爆发,比如,排球的扣球动作,核心力量的参与可以将排球运动员起跳时下肢和躯干肌产生的力量快速、准确地传递到上肢,并动员全身的力量用于“鞭打”动作[10]。由此可见,提高核心力量对提升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技能起到促进作用。
三、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北京体育大学王卫星教授结合多年训练经验,将训练方法分为:1.徒手单人练习;2.运用单一器械的练习;3.使用综合器械的练习;4.各种Pilates练习;5.睁眼和闭眼状态下的各种站立练习;6.同伴协助下的练习;7.双人练习;他认为这些练习原则是小负荷多次数,静力性的练习时间为每组持续15至30秒左右,动力性练习为每组重复20次左右,训练中,随着运动员能力的提高,可以加大难度或提高强度,如逐渐延长练习时间、增加次数、改变动作的结构、加大负荷的重量,由徒手变为有器械的练习等,训练中要严格控制身体的姿势,用呼吸配合动作,使运动员体会到每一个动作的训练要点[11]。
结合排球运动的特点,及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很多徒手练习方法,核心稳定性练习在提高学生平衡能力、关节稳定性、上下肢间力量传递、动态姿势保持及协调能力及增强学生体能素质的同时,又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非常适合在日常的排球选项课中开展。
结束语:核心稳定性练习是现代运动训练学提出的新的训练理念,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到竞技体育领域,用来提高各竞技项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并且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建议把核心稳定性練习引入到体育教学领域,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参考文献:
[1]Pan jab M. Biomechanical definitions of spinal instability[J]. Spine.1985.(10):255-256.
[2]PaulJ.Goodman. Connecting the Core[J].Nack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4.3(6):10-14.
[3]王卫星,廖小军,核心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2.
[4]李文娟,卢健.核心稳定性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m.浙江体育科学.2008,5(30).
[5]于红妍,李敬勇,张春合,周宇.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思路[J].2008(23).
[6]杜震城.击剑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J].体育科研.2007.28(6).72-74.
[7]屈东华.现代髙水平排球运动员的结构特征勾运动能力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21(3):29-30.
[8]尹洪满,葛春林.排球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用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1.1:43-45.
[9]程涛.论现代排球运动对我国优秀运动员体能的要求[J].焦作大学学报,2004.4(2):111-112.
[10]王峰,巧雁.排球运动员核心力的训练原理探析[J].2009.7.
[11]王卫星,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作者简介:
岳富军(1990年2月——),男,汉族,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体育教学和排球选项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