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的生命教育课开“药方”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两次“生命教育”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到,教师的美德在于引导青少年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或他人的经历,体会生命的可贵,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生命教育课; 乐观积极; 人生态度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80-002
  背景资料
  在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杀。此外,“无知女生怀孕生产后将婴儿杀死”,“中学生将乞丐殴打致死”更让人惊讶——为什么这些未成年人面对宝贵的生命,竟然如此漠视?
  这些恶性事件提醒人们,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苏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材中有一课——《我是怎样出生的》,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我想,这正是一次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最好的教育机会。为了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我还特意去查找了一些教学资料,准备了胎儿发育的音像资料,满怀信心地去上课了,本节课以“我是怎样出生的”这个话题为主线,以谈话交流为主要的组织形式。课前我已经布置学生回家就这个问题和妈妈做了一次谈话。可是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预料……这也正是我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临时“医生”的原因。
  第一次失败的教学经历
  一、症状表现
  1.交流内容琐碎
  有的同学说妈妈在生我的时候很痛,一共痛了5个小时;有的同学说我刚生出来的时候6斤8两,爸爸很高兴;有的说我知道自己是在妈妈的子宫里长大的。有的说我是剖腹产的……一两句话说完就坐下去了。
  2.没有真情实感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语言平淡,有的同学脸上还是笑嘻嘻的。
  二、病理分析
  1.许多学生把谈话当聊天,很随意。
  2.话题太大无从下手,家长没有围绕某一个重点问题展开谈话,所以直接导致学生和妈妈的谈话不深入,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的时候很散乱、也很琐碎
  如果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能体会到妈妈怀孕和生产时的痛苦,不能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那么又怎能去爱惜自己的身体,珍视自己的生命,那么我的教学就彻底失败了……
  三、对症下药
  1.第一帖药——波澜不惊,做好课前与妈妈的交流谈话
  为了避免话题太大的毛病,我把话题中心定位在两大块,围绕怀孕和生产的情况,我精心设计了一份致家长朋友的一封信,包括了很多细小的问题,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份调查问卷。帮助妈妈回忆那段难忘的岁月,让学生在谈话的时候有所触动。
  2.关于母亲生产的调查题
  2.1您是在哪家医院生下宝宝的?
  2.2孩子是早产的?还是到了预产期就生的?还是过了预产期生的?
  2.3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有多重?有多长?孩子生下来时是什么样子的?
  2.4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孩子怎么想的?
  2.5孩子有脐带绕颈的现象吗?
  2.6您是顺产的还是剖腹产的?(请顺产的妈妈做7-10题,请剖腹产的妈妈做11-15题)
  2.7把阵痛时疼痛的感觉和孩子说一说。
  2.8您痛了多长时间才到产房生产的?
  2.9在疼痛的时候您是怎样想的?
  2.10生完孩子后感觉如释重负吗?
  2.11您为什么要剖腹产?
  2.12实行手术前您紧张吗?
  2.13您想过手术后留下的刀疤会很丑吗?
  2.14手术后您有哪些不适的反应?
  2.15您让孩子看过您的刀疤并告诉他(她)是从那里出来的吗?
  2.16.在孩子刚出生时,您希望孩子——
  现在,您想对孩子说———
  3.第二帖药——顺水推舟——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胎儿发育资料。为了使学生有更深的感性认识,我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提供录象资料。
  *呈现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再到胎儿,以及胎儿生长过程的录象资料。
  *在学生交流到妈妈怀孕时的一些不适反应时,通过多媒体课件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怀孕的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些生理变化。
  *孩子刚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时的录象。当学生看到一个非常小的红红的、身上还带着血块的小小的生命的诞生,感受到了强烈的心灵的震撼。
  4.第三帖药——推波助澜——体验母亲怀孕时的感受
  教学时,我先让一位学生徒手弯弯腰,甩甩胳膊,非常轻松;再让他在前胸挂十五斤重的书包重复刚才的动作,笨重而吃力,他不愿意一直这样挂着。通过这样对比的活动,学生非常真切地体验到了妈妈怀孕时的不易和辛苦,虽然同学们刚开始还在为这位同学的滑稽样子而好笑,但接着听到我说:“我们的妈妈在怀孕的晚期却非常乐意每天腆着大肚子工作、睡觉……”一个个若有所思,我想此时他们才真正被感动吧!
  5.第四帖药——水到渠成——听妈妈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邀请了一位当了妈妈的女老师在现场给学生讲述自己生孩子的经历和心情,使本节课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在课的最后,有的说:“要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好好锻炼身体,长大后要好好报答他们。”
  有的说:“我知道‘乌鸦反哺’的故事,小乌鸦长大后都会去孝敬她的父母,我就更要对我的妈妈好了……”
  有的说:“我要身体好,学习好,更要学会做人,让爸爸妈妈放心。”
  有的说:“过几天就是我的生日了,现在我知道十一年前的这一天是妈妈最痛苦的一天,所以到那一天我准备送一束花给妈妈,谢谢她生下了我。”
  有的说:“对父母的回报我不准备用金钱,我要用诚意来孝敬爸妈,自觉认真地学习,主动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爱护自己的身体,让爸爸妈妈放心、开心”……
  此时,从他们发自肺腑的话中我能知道他们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母亲在怀孕和生产时承受了很多的痛苦,所以他们要让自己的身体健康,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要回报养育他们的父母。
  通过这两次“生命教育”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到,教师的美德在于引导青少年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或他人的经历,体会生命的可贵,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更懂得如何去善待给予自己宝贵生命的父母,珍惜身边的人、事、物,注重情感的交流和体验亲情友情的温暖,甚至普及到珍爱地球上所有动植物的生命,这才是“生命教育”的真正含义。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发展已经进入快速的车道,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还有很多老师在穿新鞋走老路,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 教学改革; 有效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51-001作为一名中学思想政治老师,必须深入理解、掌握新课程改革精神,注重研究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笔者在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去看待一定的信息,从而得到独特和非预期结论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一种先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它更注重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理解和归纳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 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52-002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大都是被动的学习,而探究性学习,能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摘 要:课堂是由许许多多个教学细节组成,精彩的教学细节使课堂充满思辩和灵性,而教师有价值的一次次提问则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精彩细节,适时提问,使教学目标问题化,教学过程问题化,教学总结问题化。教师在动态的课堂中捕捉信息,随机应变地作出相应的设问点拨,提问让我们的课堂提高了质量,也提升了品位,更开启了智慧。关键词:提问; 问题化; 智慧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