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对香港的最初印象来自TVB,我也不例外。我是个出生在新中国,生长在红旗下,往上数几代都是贫下中农的正统内地孩子,小时候满眼看到的是绿油油的麦田,黄灿灿的油菜花。在乡村长大的孩子总向往繁华的城市生活,特别是听说有个灯红酒绿、身影妖娆的香港,就更是一片憧憬,那时候我们想要获得新的信息,唯一的途径就是电视,那时候TVB的剧集大规模进军内地,我所有关于香港的想象都来自于这些剧集。
黄金的80年代
小时候我总喜欢把自己与香港产生联系,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署之后,“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步出人民大会堂,忽然被红地毯绊了一下,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倒,这个细节后来成为趣谈,而我就是在这一年出生,同时在这一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HK-TVBLimited)成为上市公司,并且首次举办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当然这些都是后来才了解的,小时候只记得跟着爸爸看了好多TVB的武侠片,那时候不懂什么侠义精神,什么成人童话,就知道他们“哼哼哈嘿”打得很过瘾,很多片名已经不记得,但是有一些却记忆深刻,直到现在,比如83版《射雕英雄传》、84版《神雕侠侣》、88版《绝代双骄》等。
很多女孩小时候是抱着洋娃娃、穿着白纱裙、做着公主梦,但我当时却总想着做大侠,戴个草帽、披个床单,就打算去行侠仗义,经常拿个竹竿就练“打狗棒法”,随便折腾几下就是“降龙十八掌”,想来是那时中武侠剧的毒太深。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我看的武侠剧男主角就是刘德华、梁朝伟、黄日华、苗侨伟、汤镇业,而这几个人因为出演一个“胸口碎大石”的节目,被邵逸夫命名为“TVB五虎将”,这也是TVB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经典,只是后来因为合约关系,五人相继离开,开始了各自崭新的人生,后来TVB把欧阳震华、温兆伦、罗嘉良等塑造成他们的接班人,新世纪又把林峰、黄宗泽等打造成“新五虎将”,但是都没能达到第一代的程度。
一直觉得上世纪80年代是TVB最黄金的时期,随便一部戏都能捧出N多大明星,一个训练班里就能出十几个明星、名导,武侠剧是拍出金庸剧、古龙剧最多经典作品的时候,还有《上海滩》、《京华烟云》、《千王群英会》等各式各样的年代剧,《傲气雄鹰》、《新扎师兄》等警察剧也初具规模。TVB从粤语残片时代进入到电视剧时代,这个时期的剧种类型已经成为模板,影响了TVB今后的发展,就像人的一生,不到20岁的TVB正值青春年华。
动荡的90年代
1990年,我开始上小学,上学后的我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泡在电视剧里,那时候只有中午吃饭还有晚饭后可以看两集。那时电视台播出的TVB剧主打的已经不是武侠剧,很多时装剧开始盛行,《义不容情》、《巨人》都是那时候看的。还有关于律师的向往也从此时开始,那时候觉得戴着假发、披着袍子,在法庭上针锋相对的律师特别神气,记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基于利益归于被告……”还有每次警察抓捕犯人时,一定要说:“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都将作为呈堂证供。”后来才知道香港实行的法律与内地不同,他们可以把案例作为证据,最大的差异是内地要被告证明自己无罪,而香港却要检控方证明被告有罪,所以才会有那句“基于利益归于被告……”
与上世纪80年代男星爆红不同,这个时期TVB开始花旦的百花齐放,上世纪90年代的港姐选举是TVB的一大亮点,或许当时我们能接触的选美不多,所以每年的港姐选举都让我们感受到美丽带来的震撼。那时候的花旦几乎都来自“香港小姐”的比赛,蔡少芬、袁咏仪、郭蔼明、李绮红、佘诗曼都是前三甲,在比赛结束后,她们迅速地被投到各部电视剧里磨炼,星味渐显。不过我当时记得最深的是周慧敏与温碧霞这两个不算正宗的花旦,《火玫瑰》里面,温碧霞第一次去仇人公司上班,身穿红色贴身短裙,一头大波浪卷发,穿高跟鞋不习惯的她在大厦台阶上弯腰抚脚,这个画面让我惊艳不已,定格在记忆里。对周慧敏的印象主要来自《大时代》里的小犹太,一头直发、一袭白裙,清纯得让每个男人都把她当成“梦中情人”。
后来才明白TVB上世纪90年代“阴盛阳衰”以及时装剧盛行的原因,TVB的小生一般来自TVB训练班,这个时期训练班停办了一段时间,等重新开班的时候,进入演艺圈的途径多了很多,训练班招收的学员素质越来越低,偶尔出来几个,已经不成气候。1997年香港回归,亚洲金融风暴让香港经济受到重创,股市崩盘、房地产泡沫,这个时期香港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与动荡,而一向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TVB电视剧自然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这种题材上。《大时代》、《天地男儿》、《笑看风云》、《创世纪》等商战剧成为这个时期的主流。
尴尬的21世纪
2001年,我进入大学,来到北京,并且接触了网络,在宿舍里跟同学一起看日剧、韩剧、台湾偶像剧,对TVB的追捧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痴迷,但是依然有一种情结,就像是小时候带给你快乐的一件玩具,即使它旧了,也并不是唯一的了,但是你还会不时地拿出来看,并期望它能有些新变化。
这个时期看TVB的电视剧,第一感受就是场景变漂亮了,化妆、造型变考究了,记得之前看古装剧,演员穿来穿去就是那几套衣服,男生一律头上绑个髻,女生的头发一定会鬓角留两条,管你是春秋战国,还是唐宋元清,都是统一装扮。再说场景,永远是后面一块幕布就是一座山、一轮明月,天上撒几粒泡沫就是一场雪,粘在主角头上迟迟不化。2003年,TVB耗资22亿的将军澳电视广播城正式落成,所以我们在TVB古装电视剧里看到的不再是局促的街道,楼阁亭宇、小桥流水、花园走廊都颇有味道。与内地的密切交流,使很多TVB电视剧开始来内地实地取景,所以我们看到《金枝欲孽》里宏大的宫殿,漫天的白雪,这都是在横店拍摄的。
这个时期TVB与内地电视台开始合作,与央视合作的《岁月风云》、与SMG上海文广合作的《摘星之旅》,都动用了双方最优良的资源,但是总感觉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我每次看到刘松仁、林峰与内地演员对戏的时候,总有一种跳戏的感觉,两个不搭界的人硬凑到一起,一个词就是“气场不合”。反观与湖南卫视合作的《舞动奇迹》倒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TVB的艺人与内地艺人配成舞动搭档,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戏外的模样,谢天华就因为拿到舞动冠军,在内地取得了很大反响。这个时期,TVB的艺人也纷纷跑到内地拍戏,但是没有一部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经典的依然是TVB的角色。另外一些小时候喜欢的偶像重新回TVB拍戏,像苗侨伟、米雪、刘松仁都散发着成熟魅力,成为整部戏的支柱,倍感亲切。
现在看TVB的剧集有一半是因为工作,自然对它多了一份挑剔,而外界对它更多的也是诟病,比如不够创新,比如抄袭外国剧集,比如小生、花旦难当大任,TVB本身也不断地爆出丑闻,派系斗争、陈志云贪污案、苛刻员工,每次看到这些消息都十分痛心。2011年,TVB易主,属于邵逸夫的时代结束了,TVB还在继续,这个陪伴我成长,教我认识人生、世界的平台是慢慢老去,还是将获得新生?没人知道答案。
黄金的80年代
小时候我总喜欢把自己与香港产生联系,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署之后,“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步出人民大会堂,忽然被红地毯绊了一下,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倒,这个细节后来成为趣谈,而我就是在这一年出生,同时在这一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HK-TVBLimited)成为上市公司,并且首次举办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当然这些都是后来才了解的,小时候只记得跟着爸爸看了好多TVB的武侠片,那时候不懂什么侠义精神,什么成人童话,就知道他们“哼哼哈嘿”打得很过瘾,很多片名已经不记得,但是有一些却记忆深刻,直到现在,比如83版《射雕英雄传》、84版《神雕侠侣》、88版《绝代双骄》等。
很多女孩小时候是抱着洋娃娃、穿着白纱裙、做着公主梦,但我当时却总想着做大侠,戴个草帽、披个床单,就打算去行侠仗义,经常拿个竹竿就练“打狗棒法”,随便折腾几下就是“降龙十八掌”,想来是那时中武侠剧的毒太深。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我看的武侠剧男主角就是刘德华、梁朝伟、黄日华、苗侨伟、汤镇业,而这几个人因为出演一个“胸口碎大石”的节目,被邵逸夫命名为“TVB五虎将”,这也是TVB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经典,只是后来因为合约关系,五人相继离开,开始了各自崭新的人生,后来TVB把欧阳震华、温兆伦、罗嘉良等塑造成他们的接班人,新世纪又把林峰、黄宗泽等打造成“新五虎将”,但是都没能达到第一代的程度。
一直觉得上世纪80年代是TVB最黄金的时期,随便一部戏都能捧出N多大明星,一个训练班里就能出十几个明星、名导,武侠剧是拍出金庸剧、古龙剧最多经典作品的时候,还有《上海滩》、《京华烟云》、《千王群英会》等各式各样的年代剧,《傲气雄鹰》、《新扎师兄》等警察剧也初具规模。TVB从粤语残片时代进入到电视剧时代,这个时期的剧种类型已经成为模板,影响了TVB今后的发展,就像人的一生,不到20岁的TVB正值青春年华。
动荡的90年代
1990年,我开始上小学,上学后的我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泡在电视剧里,那时候只有中午吃饭还有晚饭后可以看两集。那时电视台播出的TVB剧主打的已经不是武侠剧,很多时装剧开始盛行,《义不容情》、《巨人》都是那时候看的。还有关于律师的向往也从此时开始,那时候觉得戴着假发、披着袍子,在法庭上针锋相对的律师特别神气,记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基于利益归于被告……”还有每次警察抓捕犯人时,一定要说:“你有权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都将作为呈堂证供。”后来才知道香港实行的法律与内地不同,他们可以把案例作为证据,最大的差异是内地要被告证明自己无罪,而香港却要检控方证明被告有罪,所以才会有那句“基于利益归于被告……”
与上世纪80年代男星爆红不同,这个时期TVB开始花旦的百花齐放,上世纪90年代的港姐选举是TVB的一大亮点,或许当时我们能接触的选美不多,所以每年的港姐选举都让我们感受到美丽带来的震撼。那时候的花旦几乎都来自“香港小姐”的比赛,蔡少芬、袁咏仪、郭蔼明、李绮红、佘诗曼都是前三甲,在比赛结束后,她们迅速地被投到各部电视剧里磨炼,星味渐显。不过我当时记得最深的是周慧敏与温碧霞这两个不算正宗的花旦,《火玫瑰》里面,温碧霞第一次去仇人公司上班,身穿红色贴身短裙,一头大波浪卷发,穿高跟鞋不习惯的她在大厦台阶上弯腰抚脚,这个画面让我惊艳不已,定格在记忆里。对周慧敏的印象主要来自《大时代》里的小犹太,一头直发、一袭白裙,清纯得让每个男人都把她当成“梦中情人”。
后来才明白TVB上世纪90年代“阴盛阳衰”以及时装剧盛行的原因,TVB的小生一般来自TVB训练班,这个时期训练班停办了一段时间,等重新开班的时候,进入演艺圈的途径多了很多,训练班招收的学员素质越来越低,偶尔出来几个,已经不成气候。1997年香港回归,亚洲金融风暴让香港经济受到重创,股市崩盘、房地产泡沫,这个时期香港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与动荡,而一向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TVB电视剧自然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这种题材上。《大时代》、《天地男儿》、《笑看风云》、《创世纪》等商战剧成为这个时期的主流。
尴尬的21世纪
2001年,我进入大学,来到北京,并且接触了网络,在宿舍里跟同学一起看日剧、韩剧、台湾偶像剧,对TVB的追捧已经不像小时候那样痴迷,但是依然有一种情结,就像是小时候带给你快乐的一件玩具,即使它旧了,也并不是唯一的了,但是你还会不时地拿出来看,并期望它能有些新变化。
这个时期看TVB的电视剧,第一感受就是场景变漂亮了,化妆、造型变考究了,记得之前看古装剧,演员穿来穿去就是那几套衣服,男生一律头上绑个髻,女生的头发一定会鬓角留两条,管你是春秋战国,还是唐宋元清,都是统一装扮。再说场景,永远是后面一块幕布就是一座山、一轮明月,天上撒几粒泡沫就是一场雪,粘在主角头上迟迟不化。2003年,TVB耗资22亿的将军澳电视广播城正式落成,所以我们在TVB古装电视剧里看到的不再是局促的街道,楼阁亭宇、小桥流水、花园走廊都颇有味道。与内地的密切交流,使很多TVB电视剧开始来内地实地取景,所以我们看到《金枝欲孽》里宏大的宫殿,漫天的白雪,这都是在横店拍摄的。
这个时期TVB与内地电视台开始合作,与央视合作的《岁月风云》、与SMG上海文广合作的《摘星之旅》,都动用了双方最优良的资源,但是总感觉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我每次看到刘松仁、林峰与内地演员对戏的时候,总有一种跳戏的感觉,两个不搭界的人硬凑到一起,一个词就是“气场不合”。反观与湖南卫视合作的《舞动奇迹》倒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TVB的艺人与内地艺人配成舞动搭档,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戏外的模样,谢天华就因为拿到舞动冠军,在内地取得了很大反响。这个时期,TVB的艺人也纷纷跑到内地拍戏,但是没有一部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经典的依然是TVB的角色。另外一些小时候喜欢的偶像重新回TVB拍戏,像苗侨伟、米雪、刘松仁都散发着成熟魅力,成为整部戏的支柱,倍感亲切。
现在看TVB的剧集有一半是因为工作,自然对它多了一份挑剔,而外界对它更多的也是诟病,比如不够创新,比如抄袭外国剧集,比如小生、花旦难当大任,TVB本身也不断地爆出丑闻,派系斗争、陈志云贪污案、苛刻员工,每次看到这些消息都十分痛心。2011年,TVB易主,属于邵逸夫的时代结束了,TVB还在继续,这个陪伴我成长,教我认识人生、世界的平台是慢慢老去,还是将获得新生?没人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