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荷梦·小草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sh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雁
  衔一口在薄暮里化开的雨色,你自北方归来,归来在贵如油的春雨里,归来在轻轻的薄暮里。
  长天一声低唤,惊动恹然春困的群山,呵,你怎么就孑然一身了?怎么就孑然一身地归来了?
  天穹茫茫,印你细弱的身影如汪洋里的孤舟;天风浩荡,鼓你欲举的双翼如山崖间的落叶;整个天都是你的,你背负长天飘然万里;一路东风也是你的,你就乘那东风飞越关山。
  一茎苇叶下渡宿,异乡的梦里可有亲朋的呼唤?想云路遥遥,山河冷落,怎认归程?也曾伤心过,在那无望的奔波寻觅里。远天一线云影,仓皇间误作那年北上的行列,多少欢声笑语,都逝去了,像一个凄怆的故事。
  怎么就失群了?怎么失群了还要寻觅,还要归来,还要指认万里云天外那有路标的故乡?
  风雨雷电,一程程孤寂,一程程疲累;千呼万唤,一声声焦灼,一声声哀吟。然而终究还是孑然一身,还是孑然一身地归来了。
  哪怕只有一丝胆怯、一分犹豫,哪怕只要贪恋一点湖光山色、绿林野趣,也许你就歇下了,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营一个陌生的巢;也许你就在远方一个屋檐下,求一点庇护,乞一点恩赐了。
  一路饥餐渴饮,追星伴月,一路咯了血在翼下,点染初春的绿原。生命瑟缩在朝霞晚照里,几乎力不从心、半途而废,但也就那样不舍昼夜——孑然一身、孑然一身地归来了。
  荷梦
  如果能一手抹去那聒噪的蛙鸣,抹去流寇一样扰人静思的水蚤,只留下朦胧的月色,和像月色一般朦胧的梦;
  如果远天的密云不携来风暴,塘里的游鱼不扇起浮泥,只有疏星明灭的夜空,和像夜空一般明灭着疏星的池水;
  举起半个夏天苦守的掌心,捧几点喜泪一样温人的水滴,那时有清丽的乐音自水中袅袅升起。白衣仙子裙裾曳着荧火,在绿色的圆舞池里,跳一阙荷花的梦和梦里的荷花。
  在那个梦里荷花开了,开向梦一般的淡月疏星,向珍珠一般颤动的水滴,向那醇酒般浓郁、清风般飘举的乐音。
  轻香袭人,新鲜圆润。粉红的容颜里,舒开一丝幽闭多时的吟笑。浅浅的吟笑,浅浅的惊喜交集的目光,望尽了旋舞的荧光,望不尽月色里微波上梦一般游来的诗行。
  所有美丽的东西都是短暂的,荷花想。有一天我将老去,红颜枯憔,身子折倒在水里。我的粉红和翠绿将化为黑污的腐泥,可是让这一刻留着吧,让这梦活在诗里,让这诗也活在我梦里。
  小草
  被花香诱来的风吹着,被松针筛过的月色照着,小草的梦,是在空寂的幽谷里拔足而行。
  仿佛与大地一般苍老了,从立锥般局迫的泥土里挣出细弱的身子来。挨过几度枯黄,几度返青,一寸寸欲滴的苍翠,都是生命的汁液苦苦凝成。
  然而还是长不高,还是被蔽日的老榕,被丛生的荆棘,被无数开花的和不开花的、温和的和狞恶的、垂死的和新生的,重重包围起来,无以逃生。
  山那边是什么世界?——落日染红的崖壁,琴韵琮琮的流泉。山那边有朝雾夕岚,有丝丝撩人春困的细雨,有半坡如火如荼的秋枫。黎明前一场大雪,轻柔如洁白的绒毡。一冬苦寒里,殷殷孵起绿色的梦想。便是烈日疾风无情鞭挞,也自有淋漓快意,胜过寂寞生寂寞死,一厢心事委泥尘。
  高的是参天巨木,美的是姹紫嫣红。小草不惮卑微寒怆,倔强地撑起纤细的生命。东风化雨,小草只取小瓢饮;阳光煦和,小草枯守一片荫。永远的低贱,永远的渴求,永远生的执着与认真。
  我愿长成一棵细弱的小草,在自己脚下的土里。
  赏析:
  席慕容既是一位著名作家,又是一位著名画家,因此她的文字有两大特色:一是对景物尤其是对花卉的描绘非常细腻动人;二是颜色词汇的使用信手拈来又自然无比。各式各样的花都能入她的文,其中又以荷花与她关系最为密切。花对于席慕容而言,不单单只是花而已,而是已经被人格化后的一个个鲜活生命,当席慕容画它、写它时,它像是她的知心好友,让她从它身上得到万般回应。“看花不是花”,这是席慕容的特色。此外,她写爱情、人生、青春、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既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又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她的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比如这三章短文,雁的孤独、荷的梦幻、小草的倔强,三个看似不相关但同样纤弱的生命,向我们诉说着艰苦重重的奋斗历程,如同人生。作者极力渲染“孤雁”“荷花”“小草”生活环境的恶劣,反衬出其信念的坚强,并借此向我们表达一种人生感悟:生命中的某些磨难,是注定要经历的,要不然,生命怎能更加绚烂?不论孑然还是卑微,无论短暂还是纤弱,只有不屈地抗争,我们才能茁壮成长在“自己脚下的土里”。
  文章以画入诗,寓情于景,使文章呈现诗情画意的韵味,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情调。文章较多地承继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诗味浓厚,语言浅白又清丽,句式简洁,于自然流畅中给人以空灵的美感,让人感觉到万里孤雁的长鸣、荷塘残梦的雨声与纤纤小草的呢喃仿佛就响在耳畔。更重要的是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巧妙地将形象的画面与深邃的诗的意蕴完美结合。作者不满足于用单纯静止的画面来表达一个单纯的思想,而是往往采取一组动感的画面,通过画面的有机组合,来表达一个深刻的哲理。就像作者的其他文章一样,有惆怅,但没有愁肠,透着一种飘逸超然之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