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脉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ia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文脉在城市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一个城市的宝贵财富,使文明的形成和文化的因素嵌入城市之中。文章通过对桂林市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从交通、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五个方面对桂林市的城市规划进行了分析研究,使历史文脉能够更好地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以期提高桂林的城市竞争力,促进桂林城市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脉;城市规划;桂林市区
  一、历史文脉的概念
  (一)历史文脉的内涵
  历史文脉指的是一个城市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在某个特定时期所留下的一些文化和精神内涵,以及由这些文化和精神内涵而产生的物质性要素。城市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住宿、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的地方,也不只是建筑物、街道等的聚合体,更不是各种服务设施和管理部门的简单相加构成的。在当今社会,城市规划建设不断趋于相同的状态下,必须要理解、利用和传承历史文脉,使其实现最大化的价值。不同的城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地域特征、社会生活、文化习俗和经济条件的不同,形成了属于各自城市的特殊且独特的文化符号,并以此构成了一个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和建筑形式。
  (二)历史文脉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建设与历史文脉相互作用,互为需要。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对城市的历史文化予以尊重,要立足于以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对该地区的人类文明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将符合该地区历史文化特色的点进行提炼,应用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方面面。城市规划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以后,更加注重人、历史文脉、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还要注重文化与情感的表达,“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因素要渗透到规划中,体现出城市文化传统的理念和价值观。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历史文脉逐渐丧失,历史文脉只有在城市里健康存在和长久发扬下去,才能有利于我们各个城市的特色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城市规划自身也具有传承性,人类对于城市整体以及对自然和环境的思考,产生了各种独特的城市文化。在城市规划建设时,要着重考虑历史文脉在城市中的应用与体现,帮助城市居民拾起逐渐丧失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桂林市城区的规划分析
  桂林,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属于典型山水城市。“千峰环野立,一水抱环流”是桂林地理环境的特征,而山、水、城的巧妙结合也成为了桂林独特的城市模式。桂林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除此之外,桂林还是一座文化古城,在漫長的岁月里,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的赞美。
  (一)交通
  交通能够影响一个城市的格局,人们通过交通道路来感受城市。交通道路具有连接城市物质景观建筑的作用,而城市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拼贴”的过程,历史文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所依托的物质载体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需要交通道路来连接这些物质载体,以此来达到保护历史文脉的目的。
  在桂林市区交通很容易出现拥堵的情况,特别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尽管这些年政府对于交通方面的整改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但还是会有拥堵的情况发生。由于桂林市的整体格局比较特殊,象鼻山、两江四湖、靖江王府等一些风景区和历史文化景区都分布在市区的各个区域,所以一些路段的绿化、布局、两边建筑物特色、空间特征要有很强的识别性才能让人们印象深刻。
  (二)边界
  边界通常是城市、地区或邻里的分界,分为自然边界和人为边界,起相互参照作用。边界不需要被当成道路。最强烈的边界在视觉效果上是显著的,绵延不断并且通常难以逾越。在古代,我国的城市大都建有城墙和护城河用来抵御外来者的侵略,城墙和护城河因此成为城市之间最为明显的界限。桂林市城市边界虽然模糊,但是刻意地人工修建出勉强代表城市形象的边界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能够传达桂林市区城市形象的边界一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三)区域
  区域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决定区域共同特征的是其主题的连续性,它可能包括空间形式、细部标志、建筑形式、使用功能以及地形地貌等等。这些特征形成了区域内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而这些区域组成了城市文化与生活,也正是城市历史文脉的物质载体,具有传承与发展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意义。依据桂林市的行政区划,主城区被划分为六个区。临桂新区近几年的发展迅速,它作为高新区,是桂林市区经济、工业等发展的重要区域,而老城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文化较多,需要进行保护。中山中路与解放东路附近,中心广场、十字街到东西巷附近,是人流量和车流量比较大的区域。在中山中路的道路两侧都是一些比较平常的商场和商铺,没有什么特色而言,解放东路,靠近东西巷附近,近几年开始对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全部改为仿古建筑,而东西巷对面的正阳街依旧是普通的街道与商铺,马路两侧的建筑风格完全不同,而且基本的基础设施也比较缺乏,正阳街里面整条街道没有合理安置卫生间。除此之外,街道空间感较弱,其市政设施和环境品质有待提高,十字街、正阳街这些都是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游客较多,其建筑质量老化,景观品质粗糙。
  (四)节点
  节点是连接的点,可以起到装饰作用的景观。如中心广场是一个开放型的集散广场,被称为是“桂林城的大客厅”,附近区域人流量较大。其以中轴对称的形式进行设计,地面铺装比较单一,设置的休息区和绿化植物主要集中在两边,比较单调,没什么特色可言。广场下面的地下商场商铺较多,过于拥挤,卫生条件较差,因在地下,通风条件也较差。
  (五)标志物
  标志物是另一种类型的点状要素。通常是建筑标志、构筑物等明确而清晰的具体对象和有形物体。对于人们来说,标识物是外部的节点参照。一些诸如电视塔、建筑尖顶是远方的景观作为一个城市的特色,这些高耸的标识物可以被身在别处的人们遥遥观望,达到一种“未达其地,先闻其景”的效果。日月双塔坐落在两江四湖的杉湖中,位于桂林市的中心区域,与“象山水月”相邻。桂林日月双塔号称世界第一铜塔。依着日月双塔而建的文化公园供市民和游客观光、散步和游玩。在景区入口处,有一些随意摆放的带广告的塑料遮阳伞和座椅,看起来比较杂乱。而在公园内部,由于接待的游人数量众多,一些小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些都需要相关人员去进行不定期的维护,才能保证其完整性。而这些小品的特征不是很明显,不能很好地彰显桂林的特色。   三、历史文脉应用于桂林市区规划建设
  (一)凸显历史文脉,彰显桂林特色
  桂林从古至今一直都是非常著名的旅游和文化名城,在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来到留下了诗词石刻,还有以靖江王府为代表的古代藩王的文化以及一些近代革命遗迹和历史纪念地等很多历史文化景觀。桂林市与山水相融合,形成了山、水、城天人合一的独特的城市模式。基于这种特殊的城市模式,对于桂林市区的规划要依据它特殊的模式,正确把握桂林市区的定位,才能确定它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不同的区要根据各区的特征和定位来确定其功能和侧重点,突出桂林历史文脉,彰显桂林特色。
  (二)历史文脉在桂林城市规划中的具体表达
  1.城市广场
  一个城市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城市广场,它作为一个城市的“客厅”,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文脉,具有突出城市特色、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归属感的作用。以桂林市区的中心广场为例,中心广场附近人流量比较大,北边靠近十字街等地区,南边靠近桂林站和汽车站,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可以从桂林当地文化特色中提取一些元素进行变形和拼接,作为雕塑或景观小品设置在广场上,还需要再增加一些休息区,供市民和游客休憩玩耍。
  2.风景游览区
  对于桂林来说,风景游览区是很重要的存在,它们穿插在桂林市区。两江四湖、象鼻山、七星公园、芦笛岩等都分布在桂林市区的各个地方,而围绕这些景区而规划的景观、建筑和小品更要贴合景区特色。象鼻山不仅景色优美,而且在象鼻与象身之间的水月洞内保留着摩崖石刻五十余件,其更是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应体现在景区的规划设计之中。现阶段,象鼻山景区规划与其他城市的景区规划大致一样,并没有什么能够彰显桂林特色的设计。在景区入口处的休息区以及在漓江边的观赏区的桌椅应加入象鼻山元素,使其更有特色,在景区内可设置一些摩崖石刻的文化长廊,让游客在观赏美景的同时还能了解一些摩崖石刻的相关知识。只有抓住和把握城市的重点特征,历史文脉才能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
  四、结语
  历史文脉和城市规划设计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的。从城市规划设计中充分展示出城市的文化内涵,使之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本文通过对于桂林市区规划设计的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桂林的整体特色比较突出,虽然存在道路两侧冷清的问题,但是这一问题正在不断改善中,未来在一定程度上会获得较大发展。同时对于历史文脉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桂林市区的规划设计中,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引起重视,加强对于各个城市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远.桂林历史城市人居环境山水境域营造智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张凯云.浅谈历史文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传承[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12).
  [4]鲁天义.我国现代城市广场对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扬[D].太原理工大学,2010.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牟旭,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室内设计与理论。  指导教师:   郭晶,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室内装饰行業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期刊
摘 要:为探索湖南益阳禅宗文化发展模式,解析禅宗文化旅游形象结构,文章以益阳白鹿寺风景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游客对白鹿寺旅游景区的表意形象认知、情感认知以及文化认知等因素,为进一步完善白鹿寺文化景区旅游形象的结构模式奠定可靠的数据信息。结果显示:游客对于白鹿寺旅游形象的感知多在于情感认识,对其表意形象认知相对较弱;游客感知所产生的差异性主要受到游客年龄、阅历、文化背景、旅游次数
期刊
摘 要:在科学考察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和影响之后,国际社会对该污染物给予了重视,通过了以《斯德哥尔摩公约》为主的一系列国际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是全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国际合作治理最重要的环节,但国际社会在此之前还形成的《巴塞尔公约》《鹿特丹公约》,早已对包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有害化学品进行了规定和限制,这些公约最终构成了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体化合作治理的框架。有鉴于此,将以《斯德哥尔摩公约
期刊
摘 要:近几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文化自信建设的提出,使得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目前国内针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多停留在制度层面,自上而下以政府为主导的保守性举措注定了难以转化为一种更长效的自我保护机制。在传统村落建立生态博物馆,可以以点带面,动态保护地域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开发传统村落,让本地村民自觉产生深厚的文化认同。  关键词:传统村落;生态博物馆;动态保护  一、传统村落保护的
期刊
作者简介:   常州工程職业技术学院
期刊
摘 要:13世纪末到15世纪初的英国政治、经济等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激烈的变动,生产力大幅提高,商业化发展扩大,人口数量激增,庄园处于鼎盛时期,城市也开始兴起。在这样剧烈变动的社会下,通过研究当时庄园制下人们饮食内容的不同,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等级和不同等级的生活差异。正如费尔南·布罗代在《15世纪到18世纪物质文明、经济、资本主义》一书中所写到:“这是物质生活的重要准则之一:‘知道你吃什么,就能
期刊
作者简介:   莫敷建,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广西建筑装饰协会专家。研究方向:环境艺術设计。
期刊
摘 要:色彩是我们生活空间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色彩表现四季变化、花红柳绿等等,在人们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多样的人为的色彩,或绚烂,或恬静亦或肃静。文章以朝阳观石窟环境色彩规划与古迹保护为依托,通过对现有色彩的研究及分类,提高对自然、人工色彩的特点的认识,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朝阳观实际调研情况,总结出在色彩规划中应注意的基本方法及原则,并通过分析色彩在朝阳观规划与古迹保护中的实际应用,探析人
期刊
摘 要:在以西方现代化建筑为主流的当今社会潮流影响下,具有中国地域性文化的传统建筑逐渐走向没落并遭人遗忘。王澍秉承其“营造”式建筑理念,着眼于本土建筑的发展及可持续性,使面临被抛弃的传统再次以新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文章以王澍作品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为例,试图对其中的精神内涵及设计语言做出分析,旨在探讨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应用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王澍;地域性文化;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设计语言 
期刊
摘 要:在多元化文化交融的今天,中国当代建筑呈现复杂的、多样性面貌。复杂的、多样性的建筑面貌是人类审美差异的体现。文章以中国当代建筑为研究对象,以桂林酒店建筑发展为切入点,试图从美学的角度,通过对其不同时期突出的形式特征及审美追求的研究,提炼出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品格,并对中国当代建筑的未来审美追求发展做出了尝试性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美学;形式特征;桂林;酒店建筑  本文以中国当代建筑为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