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密集旅游区综合风险定量评估技术研究

来源 :安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ji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人员密集旅游区事故频发问题,本文采用风险矩阵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定量风险评估研究.通过风险影响因素的辨识确定人员密集旅游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对风险矩阵评估方法进行改进,加入风险扩大因素——敏感性和风险控制减缓因素,再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形成一个人员密集旅游区的综合性定量评估体系.以北京市八达岭长城人员密集旅游区为例验证本文改进的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人员密集旅游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应急能力比较强,但是在游客安全意识和技能、游客容量、应急演练和安全培训等方面的安全管理需进一步提高.实践证明此评估方法评估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其他文献
文章以装配式建筑为研究对象,以装配式建筑在施工阶段的质量风险为研究重点,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利用风险分解结构将风险因素划分为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五个方面.结合某装配式住宅工程项目,共列举出18个影响该工程在施工阶段质量的主要风险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风险展开评价,并根据风险因素权重提出应对措施.旨在找出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风险并加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控平台引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作为技术支撑,构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控平台.在安全生产大数据基础上,提供企业安全隐患全流程排查、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以及分级管控、隐患风险关联分析与评价、事故预测预警等功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自查,实现政府风险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控,提升政府安全生产精细化监管水平.
期刊
建设项目周期长,工程进度任务紧,其管理效率相较于我国传统行业还存着明显不足;另外,目前在建筑工程实践中对于项目风险的预警和防控敏捷性不高;全面性和精益化的风险管理理论尚未得到普及和落地,加之项目涉及多方利益主体.为此,从全局观而言,必须有效防控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从而有效保障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实施.文章基于肥西县工人文化宫建设项目,结合“流程牵引理论”,展开对案例项目的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研究.
在城市“数智化”建设过程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通信技术等数字化技术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本文从数字化技术在城市治理领域的作用和如何面向城市治理的实际要求构建数据治理体系的角度阐述了过程中心作用相关技术为城市治理带来的推动作用,以及在促使城市治理模式向精细化、数字化、精准化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文章以东曲矿矸石充填开采工程(地面部分)设备安装项目为例,由于煤矿生产设备安装和调试具有一定操作复杂性,因此实际安装过程具有一定难度,要求施工安装人员既要了解行业生产特性,从全局出发提升机电设备安装质量效率.煤矿生产机电设备工程项目管理及质量控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基于2021年新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安全发展理念,本文从新法的第三条展开,深入剖析新法在立法宗旨、理念、方针内涵、责任体系方面的变化.研究表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安全生产工作必须永恒坚持的宗旨;“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发展”进一步提升至理念层为“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生产方针贯彻增加了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责任体系方面增加了“三管三必须”可以更好的落实双重责任.
为了更加深入理解2021年新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内容,本文采用对比分析、学理解释、归纳总结等方法从工作宗旨及责任机制、安全生产保障制度、政府职责及监管责任、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制度、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等5大方面针对安全生产法律制度上的完善与突破进行剖析,并提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研究表明:在确立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压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3个方面实现突破.
为提高公务机乘客安全意识,阻止不安全事件发生,本文基于IMB模型随机选取公务机乘客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91例进行额外延续性教育干预,对照组97例.采用邦费罗尼法对2组乘客在不同时间点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干预组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基于IMB模型为乘客提供信息、动机和行为技巧的整体干预,能够有效影响乘客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阻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为探究新修《安全生产法》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义务方面的新变化,本文从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方面暴露的突出问题入手,对新修《安全生产法》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义务提出的保障义务内容、主要变化、不履行保障义务的法律风险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显示,变化主要体现在:安全保障义务从生产安全向公共安全拓展;从个别(局部)责任向全员责任拓展;从人的行为向人的心理拓展.对于不履行义务处罚力度加重、联合惩戒风险增加还可能承担刑事制裁风险.并针对这些变化提出生产经营单位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法》的建议.
为改进和提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本文通过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从人员、技术、组织、环境4个子系统出发识别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影响因素间的复杂逻辑关系进行层级划分,从而构建8层递阶结构模型;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ICMAC)计算各影响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数值,绘制驱动力—依赖性分类图,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表明:组织管理子系统是最本质的影响因素,应规范组织机构建设、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从根源上确保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