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吴润邦“读写一体化”系列作品,指导老师叶金霞,经贾勇教授举荐开始连载。贾教授是陕西教育厅评定的省级优秀教材《大学语文》《新编大学语文》等书主编。因其曾在西安外事兼课,网上所能查到的“贾勇语文”和“贾勇写作”词条均使用其照片和部分教研成果,但是“百度百科”的“西安外事学院教师”和“发表论文40余篇”等信息概不准确。事实上,荐稿人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公开出版专著、主编高校教材十余部。
关键词:读写一体化;吴润邦;叶金霞指导;贾勇荐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荐稿人简况
贾勇教授是陕西教育厅评定的省级优秀教材《大学语文》《新编大学语文》等书主编。贾教授曾在包括西北工业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任教,主讲“大学语文”等课程,所创建的“鱼化龙文苑”被公认为“大学语文示范课”和“大语文”前身(“百度”搜索可知);2019年受邀担任《作文素材》编委,所属单位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2000年前后曾连续三年在青年教师赛教活动中夺冠,并于2003年晋升为语文高级讲师;2004年制作的语文教学课件荣获官方颁发陕西高校优秀多媒体课件奖,并得到该项比赛最高额度奖金;2005至2006年,作为课题组长主持国际合作科研项目《部分学生厌读怕写的成因与对策》,被北京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评定为优秀课题;2007年受邀担任西安培华学院高教研究室主任、科研处副处长,并于2009年晋升为副教授。2010年以来,主要从事中高考、专升本语文教学工作以及语文考试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研究。
学会自立——读《桃花心木》有感
我在脑海中,想象着桃花心木和那个种树人的模样:笔直高大,优雅自在,无所畏惧的桃花心木;个子高高,和蔼朴实,笑声爽朗的种树人。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学会自立。
那位种树人肯定很有智慧吧。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知道如何正确的种树,明白如何让桃花心木真正成为有用之才。对于树来说,最重要的是水源。但这位种树人种树却很有特色:他并给树苗按规律浇水,而是模仿老天下雨,水不定时、也不定量。以此锻炼树苗,让它们自己在地下寻找水源。在种树人的锻炼下,桃花心木苗已长成了小树,与屋顶一般高了。我相信在百年之后,这些树苗定会高大坚强,英姿飒爽,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不过我的脑中一直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如果种树人每天定时定量给树苗浇水,结果又会是什么呢?答案是:桃花心木苗的根会一直浮在地表,禁不住狂风暴雨,一吹就倒。初读文章时,我并不理解种树人的做法,觉得他太无情,不然树苗怎么会无缘无故就枯萎呢?我读了后文,才明白了种树人的良苦用心:他是在教树苗如何活下去,如何在这风雨中学会自立。
种树人有大智慧,可我们的父母呢?桃花心木执著坚强,我们又能比吗?父母总是给我们提供一切,吃穿睡用,样样不愁。他们是很爱我们,不过我认为,他们用错了方式,他们“爱的不对”。父母为我们打理生活上的一切,只要我们努力学习,但这并不够。我们还要有常识,学会生活上的自理。我们就如同小小的树苗,不能只依赖我们的种树人,要学会自己汲取水源,学会自立。假如树苗真的只靠种树人养活,根就只会浮在地表,那么总有一天种树人会停止浇水,树苗就会倒下去。同样的道理,我们的父母也不会养育我们一生,所以要学会生活,学会自立。
只有学会自立,才会有活下去的勇气与根本。桃花心木能获得充分的水源,那么我们也可以。桃花心木能够自强不息的在自然中生存下去,我们也要学会自立,这样才能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一方立足之地。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读后感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的长篇小说,表现出明显的生态意识。小说通过对人与自然的描写,反映了工业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
故事发生在英格兰的乡村。乔治·艾略特以童年时对风景、自然和田园生活的记忆为背景,对浪漫的过去有着强烈的怀旧之情。对自然世界之美的敏锐观察力,使她在小说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生动而又细致。平静的树林、盛开的野花、雾蒙蒙的河流和农场等场景,在她的小说中栩栩如生。
小说中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艺术地揭示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漫步在岸边,你可以听到河水低沉的声音,就像在听一些美丽的音乐,给人以精神上的宁静和休息。更重要的是,水的急流和磨坊的轰鸣声,把人与外面的世界隔开,使人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内心短暂的宁静。
在小说中,弗洛斯河的阳光或水,以及所有来自大自然的常见物体,全都富有诗意和崇高的意味,这是一种宁静且理想化的自然。“满溢的小溪,鲜艳的小草,光秃秃的紫色树枝下闪烁着的巨大树干和树枝的纤细的亮绿色粉末”,以及“把头深深浸入水中的白色鸭子”,这些场景似乎“梦幻”,又充满着活力。
小说还揭示了工业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人际关系的扭曲。小说中的商人皮瓦特先生,购买了弗洛斯河上游的土地,以扩大他的业务。他认为自然资源可以为自己谋利,这导致人们失去了家园,可见伤害自然就是伤害人类自己。因为心中的和平与安宁已被破坏,人们很难有一个真正的自我,纷纷抛弃了传統的生活方式,开始投身于对物质丰富的追求。物化的心灵使人们与自然疏离,饱受精神空虚的煎熬。
艾略特揭示了工业化的破坏性影响,表现出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关于大洪水的构思,就是为了解决工业社会的问题。麦琪在弗洛斯号上划船营救弟弟,可以理解为作者拯救人类灵魂的想象。虽然她没能救回汤姆,他们都在洪水中失去了生命,但他们在洪水中觉悟了。只有回归自然,保留童年的记忆,才能化解兄妹之间的误会。
通过这部小说,我发现自然、社会、人类这三个方面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只有当整个生态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人类才能安全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艾略特眼中的自然代表着和谐与自由。她认为自然有对人类最纯洁、最神圣的道德影响。大自然对她来说是充满人性的温馨港湾,是人们精神健康和真情实感的源泉。
总之,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表达了大自然净化价值、回归自然、回归童年的生态意识,也暗示了她希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家园。艾略特倡导回归自然,试图通过对自然的歌唱重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揭示自然的真实价值、自然的美丽与活力、自然的智慧与启示。
关键词:读写一体化;吴润邦;叶金霞指导;贾勇荐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荐稿人简况
贾勇教授是陕西教育厅评定的省级优秀教材《大学语文》《新编大学语文》等书主编。贾教授曾在包括西北工业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任教,主讲“大学语文”等课程,所创建的“鱼化龙文苑”被公认为“大学语文示范课”和“大语文”前身(“百度”搜索可知);2019年受邀担任《作文素材》编委,所属单位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2000年前后曾连续三年在青年教师赛教活动中夺冠,并于2003年晋升为语文高级讲师;2004年制作的语文教学课件荣获官方颁发陕西高校优秀多媒体课件奖,并得到该项比赛最高额度奖金;2005至2006年,作为课题组长主持国际合作科研项目《部分学生厌读怕写的成因与对策》,被北京大学和美国马里兰大学评定为优秀课题;2007年受邀担任西安培华学院高教研究室主任、科研处副处长,并于2009年晋升为副教授。2010年以来,主要从事中高考、专升本语文教学工作以及语文考试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与技巧研究。
学会自立——读《桃花心木》有感
我在脑海中,想象着桃花心木和那个种树人的模样:笔直高大,优雅自在,无所畏惧的桃花心木;个子高高,和蔼朴实,笑声爽朗的种树人。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学会自立。
那位种树人肯定很有智慧吧。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知道如何正确的种树,明白如何让桃花心木真正成为有用之才。对于树来说,最重要的是水源。但这位种树人种树却很有特色:他并给树苗按规律浇水,而是模仿老天下雨,水不定时、也不定量。以此锻炼树苗,让它们自己在地下寻找水源。在种树人的锻炼下,桃花心木苗已长成了小树,与屋顶一般高了。我相信在百年之后,这些树苗定会高大坚强,英姿飒爽,真正成为有用之才。
不过我的脑中一直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如果种树人每天定时定量给树苗浇水,结果又会是什么呢?答案是:桃花心木苗的根会一直浮在地表,禁不住狂风暴雨,一吹就倒。初读文章时,我并不理解种树人的做法,觉得他太无情,不然树苗怎么会无缘无故就枯萎呢?我读了后文,才明白了种树人的良苦用心:他是在教树苗如何活下去,如何在这风雨中学会自立。
种树人有大智慧,可我们的父母呢?桃花心木执著坚强,我们又能比吗?父母总是给我们提供一切,吃穿睡用,样样不愁。他们是很爱我们,不过我认为,他们用错了方式,他们“爱的不对”。父母为我们打理生活上的一切,只要我们努力学习,但这并不够。我们还要有常识,学会生活上的自理。我们就如同小小的树苗,不能只依赖我们的种树人,要学会自己汲取水源,学会自立。假如树苗真的只靠种树人养活,根就只会浮在地表,那么总有一天种树人会停止浇水,树苗就会倒下去。同样的道理,我们的父母也不会养育我们一生,所以要学会生活,学会自立。
只有学会自立,才会有活下去的勇气与根本。桃花心木能获得充分的水源,那么我们也可以。桃花心木能够自强不息的在自然中生存下去,我们也要学会自立,这样才能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一方立足之地。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读后感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的长篇小说,表现出明显的生态意识。小说通过对人与自然的描写,反映了工业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
故事发生在英格兰的乡村。乔治·艾略特以童年时对风景、自然和田园生活的记忆为背景,对浪漫的过去有着强烈的怀旧之情。对自然世界之美的敏锐观察力,使她在小说中对自然景观的描写生动而又细致。平静的树林、盛开的野花、雾蒙蒙的河流和农场等场景,在她的小说中栩栩如生。
小说中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艺术地揭示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漫步在岸边,你可以听到河水低沉的声音,就像在听一些美丽的音乐,给人以精神上的宁静和休息。更重要的是,水的急流和磨坊的轰鸣声,把人与外面的世界隔开,使人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内心短暂的宁静。
在小说中,弗洛斯河的阳光或水,以及所有来自大自然的常见物体,全都富有诗意和崇高的意味,这是一种宁静且理想化的自然。“满溢的小溪,鲜艳的小草,光秃秃的紫色树枝下闪烁着的巨大树干和树枝的纤细的亮绿色粉末”,以及“把头深深浸入水中的白色鸭子”,这些场景似乎“梦幻”,又充满着活力。
小说还揭示了工业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人际关系的扭曲。小说中的商人皮瓦特先生,购买了弗洛斯河上游的土地,以扩大他的业务。他认为自然资源可以为自己谋利,这导致人们失去了家园,可见伤害自然就是伤害人类自己。因为心中的和平与安宁已被破坏,人们很难有一个真正的自我,纷纷抛弃了传統的生活方式,开始投身于对物质丰富的追求。物化的心灵使人们与自然疏离,饱受精神空虚的煎熬。
艾略特揭示了工业化的破坏性影响,表现出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关于大洪水的构思,就是为了解决工业社会的问题。麦琪在弗洛斯号上划船营救弟弟,可以理解为作者拯救人类灵魂的想象。虽然她没能救回汤姆,他们都在洪水中失去了生命,但他们在洪水中觉悟了。只有回归自然,保留童年的记忆,才能化解兄妹之间的误会。
通过这部小说,我发现自然、社会、人类这三个方面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只有当整个生态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人类才能安全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艾略特眼中的自然代表着和谐与自由。她认为自然有对人类最纯洁、最神圣的道德影响。大自然对她来说是充满人性的温馨港湾,是人们精神健康和真情实感的源泉。
总之,乔治艾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表达了大自然净化价值、回归自然、回归童年的生态意识,也暗示了她希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家园。艾略特倡导回归自然,试图通过对自然的歌唱重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揭示自然的真实价值、自然的美丽与活力、自然的智慧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