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主教的藏书票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hao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张摄于1907年的合影,距今刚好百年。照片上的人物是当时中华圣公会(也称安立甘会)在华各地区的主教。照片中前排右起第2位的“大胡子”就是华北地区主教史嘉乐(Charles Perry Scott,1847-1927),他是英国圣公会传教士,1874年来华,最初在山东传教。1880年被指派为圣公会华北教区的首任主教,1890年起兼任英国公使馆牧师,1913年退职后仍留北京,1927年2月在上海患病辞世。著有《中华圣公会华北主教区的工作》(Church Work 1nNorth China)一书。史嘉乐的藏书票粘贴在一本1900年伦敦出版的莎士比亚名著《理查三世》(King RichardIII)上,书票图案是由象征主教神权的高冠和十字架组成。这本书还是个“巾箱本”(仅有64开大小),精装毛边、书顶刷金、封面轧花、版画插图,煞是可人,书中还有《大公报》学者张契尼的藏书印章,以及我曾在以前的文章中介绍过史嘉乐的继任者鄂方智(圣公会华北地区第二任主教)的藏书票。
  
  位于北京西城区佟麟阁路八十五号的南沟沿救主堂,正名“中华圣公会教堂”,建于1907年,是当时中华圣公会华北教区的总堂,它就是由史嘉乐主教请人设计蓝图并找工匠建造的,是北京最早的中国“宫殿式”教堂。教堂正面立墙镶有四块石碑,第二块就是1928年圣公会教民为史嘉乐主教所立的纪念碑。史嘉乐还在天津建造了座圣公会教堂(诸圣堂),并常从北京去为住在天津的英国信徒做礼拜。
  照片中后排右起第1位是圣公会上海地区主教郭斐蔚(1858-1940),他是美国圣公会传教士,1858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1881年来华,初在武昌传教。1885-1887年任上海圣约翰书院圣道馆教习。1893-1940年先后担任圣公会江苏、上海教区主教,逝于上海。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宗教界权威人士之,著有《1881-1893年回忆录》一书。1939年圣约翰大学师生和校友曾捐款建造了两层教学楼幢,为纪念郭斐蔚命名为斐蔚堂(Graves Hall)。郭斐蔚藏书票贴在一本1908年伦敦出版的梅瑞狄斯的《理查德·法弗尔的考验》(The Ordealof Richard Feverel)上,书票图案具有浓厚的教会色彩,文字却是汉字双钩隶书,也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元素。这本书上还贴有枚上海圣约翰大学罗氏图书馆的藏书票和郭斐蔚的亲笔签名,郭斐蔚曾任圣约翰大学神学科主任,也是圣约翰大学的领导人之
  藏书票在中国的起源,一方面是由首先走出国门看世界的留洋学生们开始的,另一方面就是由最初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引入的。一张张藏书票无意间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小小“物证”。
其他文献
李可染的作品 直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20世纪50年代,北京荣宝斋就经营他的作品,以4尺3开为例,牧牛图每件约60元左右,山水70元一件,这一价格一直保持到“文革”时期。1979年后,李可染的画作价位大幅攀升,同样尺寸的牧牛图约7000~8000元幅,山水1万~1.2万元一幅。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书画进入国际拍卖市场后,李可染的作品价位再度上扬,1983年,他的《茂叔赏荷》在香港苏富比以8.
期刊
红太阳2007年四季金秋拍卖会于2007年9月20、21日在北京青蓝大厦预展,22、23日举行拍卖,此场拍卖会总计拍品2248件,瓷杂共计1501件,玉器、翡翠、田黄专场404件,书画作品343件。将较有代表性的拍品介绍如下:  瓷杂专场1501件拍品,明宣德时期的五彩鱼藻纹双耳盖罐起拍价为2000万,此盖罐造型硕大,古朴美观,以五彩绘制莲花鱼藻纹,用彩极为艳丽,画工大方细致,生动逼真,胎质坚致,
期刊
宝龙拍卖行将于2007年5月26日首次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举行拍卖会,是“亚洲国际艺术及古董展”中备受关注的环节。此次拍卖以亚洲艺术为主题,分为三个范畴:现代亚洲艺术、中国陶艺及属私人珍藏的青杨堂玉雕收藏。      香港国际性的客户网络及便利的营销优势令宝龙择其作为亚洲首拍地    此次宝龙拍卖行在亚洲举行首拍,Colin Sheaf表示:“今次我们参与‘亚洲国际艺术及古董展’,并集中在中国艺术
期刊
李可柒是中国当代拥有巨大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画家。他在世82年,横跨20世纪主体阶段,他的艺术创作活动构成中国现代美术史具有转折意义的一环。他以“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朴素感情开始山水画写生实践,创造出符合20世纪审美观念的山水意象,把中国山水画的风神气韵从传统推至现代,并由意境创新带动笔墨创新和图式创新,成功地建构起刚健清新、沉雄壮美、凝重深邃的山水风范,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艺术个性,促进了中国山水
期刊
清代同治、光绪以降,词坛名家辈出,出现近代词学上的创作高峰。远在巴蜀之地的赵熙,便是这一时期词坛之佼佼者。    赵熙(1867-1948年),字尧生,号香宋,又署雪王龛,四川荣县人。他曾中乡试举人、殿试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国史馆编修等,亦曾参与维新变法。但他在政治上的建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人们知道他的名,主要源自于他在诗歌和词学上的成就。他曾出版有《香宋诗前集》、《香宋诗钞》、《香宋
期刊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在位期间,曾六次远赴江浙地区视察游历。高宗弘历事事步趋乃祖,故亦有六下江南之举。他们祖孙二人的十二次“南巡”轰轰烈烈,前无古人,成为“康乾盛世”最为夺目的亮点之一。  在没有摄影录像技术的古代,要留下皇家盛典的形象资料,全靠宫廷画师的妙手丹青。由山水大师王翠主笔的《康熙南巡图》煌煌十二巨卷,总长二百多米。《乾隆南巡图》承其体例,由著名宫廷画家徐扬奉敕恭绘:先于乾隆三十五年(17
期刊
1941年弘一法师李叔同驻锡于晋江檀林寺,一天我去看他,他拿出两封信给我,让我收存。两信一封是他写给马海髯同志的, 封是丰子恺先生写给他的。  任职于漳州中国银行的马海髯,字冬涵,是位很有成就的篆刻家,中共地下党员。弘法师晚年用印,多是冬涵所刻。弘一法师写给冬涵同志的这封信,也是谈篆刻、书法、绘画的。只可惜信寄到之时,冬涵同志已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送往江西上饶集中营。于是信被退回给弘一法师。  
期刊
笔者几年前负笈西游,途中辗转多处。期间有幸躬逢中国艺术品热潮席卷全球的盛世,也出入过一些展会拍场。虽未放手一博,却也曾牛刀小试,且待我向各位细说这其中亲历的西洋景。  印象中中国艺术品热潮席卷到德国是在2004年前后,德国老牌拍卖行纳高公司2004年4月为春拍铺垫,在北京展出50多件主推拍品,成为第家在中国开预展的欧陆拍卖行,纳高名声主要来自2000年“德星号”整体拍卖前强大的营销攻势。在斯图加特
期刊
宫廷建筑常常利用不同形式的装修来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或配合礼仪活动的盛大庆典,需要宽敞雄伟、气势庞大;或适合日常起居,则应私密小巧、宜于休息。清代雍正、乾隆盛世,较多的连卷建筑(三、四个屋顶并列在一起的建筑)深受皇家喜爱,由此也加大了室内的进深,例如圆明园的慎德堂等。这一时期各式各样的落地花罩被大量用于宫廷建筑内的隔间,落地花罩充分地表现了皇家精彩华美的装饰,对于烘托室内气氛起着重要作用。  紫禁
期刊
对于生活,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热烈地赞美:生活何其多姿多彩!也有人在埋怨:生活是多么无趣乏味!  其实,生活也许正应了佛家的那句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它本来就无所谓有趣无趣,是人的心使之生出姿态和色彩来。  在心如止水的人面前,多少金粉繁华都如同砂石尘泥,不值提;而在敏感、执着、热爱生活的人眼中,生活的每个细节都是那样的婀娜多姿,像是要跳起舞来。  从刘穗艳的作品里,可以看出她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