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树政治
最近10年,在创建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政绩驱动,以及城市改造的投资拉动风潮下,各地政府加紧了对都市公共乔木绿化的投入,“种树”、“换树”的口号和行动此起彼伏。急功近利的“砍、挖、移、换”,不但破坏了城市的人文根脉,对当地生态也造成负面影响。
城市的树,承载着风风雨雨。但只要管理者一声令下,它们便逃不过被连根拔起的命运,凝结其中的历史脉络因此魂飞魄散。
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曾经长久拥有,却骤然失去。这珍贵与感伤,对人如此,对城亦如此。
城市的树,记载着这些珍贵与感伤。榕树头,落英里;满天柏树,黄桷成荫。多少城市之树,交织着城市独有的生态,见证过数代市民的城事。然而,当幼苗历经十数年风雨变成大树之后,城市管理者对之施以砍、挖、移、换的决定和行动,却仅需一瞬间。
一瞬间,众多城市之树,以及它们承载的自然和历史脉络,便可被连根拔起。
各地大拆大建的城市化改造,有意无意地破坏着城市各自的历史与个性。在网上,北京人叹息胡同里国槐不再,广州人担心木棉移种的安危;在线下,初夏来时,当代表着南京骄傲的法国梧桐要被移走,市民们便发起了树的保卫活动。
最近10年,在创建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政绩驱动,以及城市改造的投资拉动风潮下,各地政府加紧了对都市公共乔木绿化的投入,“种树”、“换树”的口号和行动此起彼伏。其间,园林建设者们有的热衷舶来品种,有的爱好大树进城,至于树种、树貌的建设方向,通常也与地方领导喜好的大方向相关。
这些事关绿化风格的喜好,通常依附于当时的城建时尚。譬如曾经全国流行的热带乔木,以及近年北方的彩叶树种植潮。种树的方针,有时还会被赋予政治的意义,譬如有的地方强调多种外形高大粗壮,乃至盛开红花的行道树种—在重庆,堪称“国树”的银杏被大批移栽到各条主干道旁,市政部门更不惜以大规模砍伐当地特色的黄桷树,为这些从外地输入的树木让路。
急功近利的“砍、挖、移、换”,不但破坏了城市的人文根脉,更容易对当地生态造成负面影响。一方面,行道树与城市文化和生态的适应性需要时间考证,另一方面,生态的影响甚至延及广大农村—为了追逐立竿见影的绿化成绩,各地市政绿化工程与房地产商一起,深入到城市周围的农村,掠夺树龄古老、枝干巨大的原始树木。
以牺牲农村生态为代价“进城”的大树们,在城市环境中不时遇到了生存挑战—早在2004年,就已经有研究透露,国内城市移栽大树的存活率大约只有50%,而且成年大树移植后,“二三年内处于假活状态,即使存活也不如以前生机勃勃。”
在城市大干快上的绿化(改造)进程中,市民们并无空间参与。在中国,各地城市道路绿化由政府绿化委员会指导,由地方园林a、城管等部门规划、实施,市民对当地绿化设计并无实质上的参与权。在南京的护树活动发生后,地方政府首次召开了相关问题的多方听证会,但也被市民诟病为有名无实的形式主义。
尽管如此,在民间,市民、媒介和专家一直对城市乔木的问题情有独钟。城市绿化的讨论有其主观争议性,不过作为区域或城市气候和文化代表的传统行道树,尤其北京的国槐、海南的椰树、台北的榕树、长沙的香樟、武汉的水杉、合肥的广玉兰、桂林的桂花……在各地依然负有盛名,无不经历当地气候和人文的考验,被市民所赞赏。
事实上,对绿化树的引种、腾挪,往往意味着城市绿化的重复投资。从2004年到2008年,全国各地相继遭遇低冷天气,当时风行全国的棕榈乔木受到了不同的冻害,即使是处在亚热带的广州,主干道上的大王椰等棕榈树很多也被冻死,园林部门事后吸取教训,把一些主干道的乔木绿化推倒、重估、换种。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城市大规模的绿化投资,也持续带动着全国乡村林业经济的发展。每一次城市绿化乔木的“大流行”,对于林户们来说就是一次致富的机遇。棕榈树的广泛种植,曾经促使了一批园林企业的壮大,如今银杏、香樟、桂花等大型乔木的价格也年年见涨—对于各省农业部门来说,这都是数以几百亿元的产值所在。
最近10年,在创建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政绩驱动,以及城市改造的投资拉动风潮下,各地政府加紧了对都市公共乔木绿化的投入,“种树”、“换树”的口号和行动此起彼伏。急功近利的“砍、挖、移、换”,不但破坏了城市的人文根脉,对当地生态也造成负面影响。
城市的树,承载着风风雨雨。但只要管理者一声令下,它们便逃不过被连根拔起的命运,凝结其中的历史脉络因此魂飞魄散。
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曾经长久拥有,却骤然失去。这珍贵与感伤,对人如此,对城亦如此。
城市的树,记载着这些珍贵与感伤。榕树头,落英里;满天柏树,黄桷成荫。多少城市之树,交织着城市独有的生态,见证过数代市民的城事。然而,当幼苗历经十数年风雨变成大树之后,城市管理者对之施以砍、挖、移、换的决定和行动,却仅需一瞬间。
一瞬间,众多城市之树,以及它们承载的自然和历史脉络,便可被连根拔起。
各地大拆大建的城市化改造,有意无意地破坏着城市各自的历史与个性。在网上,北京人叹息胡同里国槐不再,广州人担心木棉移种的安危;在线下,初夏来时,当代表着南京骄傲的法国梧桐要被移走,市民们便发起了树的保卫活动。
最近10年,在创建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政绩驱动,以及城市改造的投资拉动风潮下,各地政府加紧了对都市公共乔木绿化的投入,“种树”、“换树”的口号和行动此起彼伏。其间,园林建设者们有的热衷舶来品种,有的爱好大树进城,至于树种、树貌的建设方向,通常也与地方领导喜好的大方向相关。
这些事关绿化风格的喜好,通常依附于当时的城建时尚。譬如曾经全国流行的热带乔木,以及近年北方的彩叶树种植潮。种树的方针,有时还会被赋予政治的意义,譬如有的地方强调多种外形高大粗壮,乃至盛开红花的行道树种—在重庆,堪称“国树”的银杏被大批移栽到各条主干道旁,市政部门更不惜以大规模砍伐当地特色的黄桷树,为这些从外地输入的树木让路。
急功近利的“砍、挖、移、换”,不但破坏了城市的人文根脉,更容易对当地生态造成负面影响。一方面,行道树与城市文化和生态的适应性需要时间考证,另一方面,生态的影响甚至延及广大农村—为了追逐立竿见影的绿化成绩,各地市政绿化工程与房地产商一起,深入到城市周围的农村,掠夺树龄古老、枝干巨大的原始树木。
以牺牲农村生态为代价“进城”的大树们,在城市环境中不时遇到了生存挑战—早在2004年,就已经有研究透露,国内城市移栽大树的存活率大约只有50%,而且成年大树移植后,“二三年内处于假活状态,即使存活也不如以前生机勃勃。”
在城市大干快上的绿化(改造)进程中,市民们并无空间参与。在中国,各地城市道路绿化由政府绿化委员会指导,由地方园林a、城管等部门规划、实施,市民对当地绿化设计并无实质上的参与权。在南京的护树活动发生后,地方政府首次召开了相关问题的多方听证会,但也被市民诟病为有名无实的形式主义。
尽管如此,在民间,市民、媒介和专家一直对城市乔木的问题情有独钟。城市绿化的讨论有其主观争议性,不过作为区域或城市气候和文化代表的传统行道树,尤其北京的国槐、海南的椰树、台北的榕树、长沙的香樟、武汉的水杉、合肥的广玉兰、桂林的桂花……在各地依然负有盛名,无不经历当地气候和人文的考验,被市民所赞赏。
事实上,对绿化树的引种、腾挪,往往意味着城市绿化的重复投资。从2004年到2008年,全国各地相继遭遇低冷天气,当时风行全国的棕榈乔木受到了不同的冻害,即使是处在亚热带的广州,主干道上的大王椰等棕榈树很多也被冻死,园林部门事后吸取教训,把一些主干道的乔木绿化推倒、重估、换种。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城市大规模的绿化投资,也持续带动着全国乡村林业经济的发展。每一次城市绿化乔木的“大流行”,对于林户们来说就是一次致富的机遇。棕榈树的广泛种植,曾经促使了一批园林企业的壮大,如今银杏、香樟、桂花等大型乔木的价格也年年见涨—对于各省农业部门来说,这都是数以几百亿元的产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