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小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素质的培养,特别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意志力、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范围应是全体学生。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进行,素质教育正日渐加强。在过往的数学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学生的高分低能,情绪波动大,耐力差等现象,对学生持续快速发展十分不利。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注重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此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通常所说的非智力因素,是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简称,属于人的非认知性心理系统,它包括兴趣、态度、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不具有认知事物、处理信息的机能,而主要对认知性心理系统起调节和催化作用。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们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这就会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成才之路等数学史料及数学的广泛应用,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精心设疑,让学生以疑激思、以疑获知,组织游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努力使这种兴趣逐步稳定,直至发展成兴趣;二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感化学生,使他们由爱老师转化为爱老师所教的数学科目,近年的教学实际中,有赖于此,我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益。
二、意志是攻关的利剑
意志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是通过意志行为表现出来的。“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志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功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我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总是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认识到前进中的艰辛;设计的提问或练习,均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经常性地进行各种意志力的训练,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使他们从小就具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
三、习惯是成功的保证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为小学生自控力差,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我在教学中总是因势利导,重视培养学生如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的学具准备、课上集中注意、认真听讲、积极思维、举手发言、作业规范、书写整洁、独立思考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经过严格训练、长期培养。我在教学、生活中特别注意言传身教,经常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提醒学生,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使学生们能自觉排除外界干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专注于数学课程的学习。
四、寓教于乐
教学中,我往往有时也讲些数学方面的幽默故事或者放一段有很强感染力的音乐,这样既缓解了紧张的学习,又获得了知识,收到了一定的学习效果。
我认为,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还应当注意消除思想上的两大误区:一是优生没必要培养非智力因素,二是后进生只需要弥补智力因素。对于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也要注意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尤其要注意强化他们的意志品质。研究表明:智力与成才有关系,但关系不大;高智商的人,并非都有成就;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那些智商水平中上、并具有勤奋和不懈追求等优良性格特征的人。因此,对于高智商的学生如不注意强化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优生也成不了优才。《伤仲永》的主人公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而对于智力水平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更要重视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尤其要重视自信心的树立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我国青年数学家张广厚小时候经常数学考试不及格,后来不正是他的勤奋努力,最终成了有名的数学家吗?
总之,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负责,因材施教,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415900湖南省汉寿县岩汪湖镇中心学校)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进行,素质教育正日渐加强。在过往的数学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造成了学生的高分低能,情绪波动大,耐力差等现象,对学生持续快速发展十分不利。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注重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此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通常所说的非智力因素,是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简称,属于人的非认知性心理系统,它包括兴趣、态度、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不具有认知事物、处理信息的机能,而主要对认知性心理系统起调节和催化作用。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们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征。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数学具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就会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这就会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成才之路等数学史料及数学的广泛应用,运用直观手段,创设情境,精心设疑,让学生以疑激思、以疑获知,组织游戏、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努力使这种兴趣逐步稳定,直至发展成兴趣;二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感化学生,使他们由爱老师转化为爱老师所教的数学科目,近年的教学实际中,有赖于此,我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益。
二、意志是攻关的利剑
意志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是通过意志行为表现出来的。“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志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不可低估。如果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学习上苦下功夫,锲而不舍,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我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总是设置一定的困难,有意识地磨练学生的意志,使他们认识到前进中的艰辛;设计的提问或练习,均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学会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绪(如恐惧慌张、挫折感、悲观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经常性地进行各种意志力的训练,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使他们从小就具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
三、习惯是成功的保证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为小学生自控力差,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我在教学中总是因势利导,重视培养学生如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的学具准备、课上集中注意、认真听讲、积极思维、举手发言、作业规范、书写整洁、独立思考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经过严格训练、长期培养。我在教学、生活中特别注意言传身教,经常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提醒学生,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使学生们能自觉排除外界干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专注于数学课程的学习。
四、寓教于乐
教学中,我往往有时也讲些数学方面的幽默故事或者放一段有很强感染力的音乐,这样既缓解了紧张的学习,又获得了知识,收到了一定的学习效果。
我认为,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还应当注意消除思想上的两大误区:一是优生没必要培养非智力因素,二是后进生只需要弥补智力因素。对于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也要注意发展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尤其要注意强化他们的意志品质。研究表明:智力与成才有关系,但关系不大;高智商的人,并非都有成就;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那些智商水平中上、并具有勤奋和不懈追求等优良性格特征的人。因此,对于高智商的学生如不注意强化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优生也成不了优才。《伤仲永》的主人公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而对于智力水平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更要重视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尤其要重视自信心的树立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我国青年数学家张广厚小时候经常数学考试不及格,后来不正是他的勤奋努力,最终成了有名的数学家吗?
总之,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教师要对每个学生负责,因材施教,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415900湖南省汉寿县岩汪湖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