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广泛运用,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正以其特有的优势走进课堂,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偏颇和认识上的误区。现就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能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二)提供感性材料,突破教學重难点
“人们的认识活动(思维活动)都是以已有经验、知识为基础的。没有这种基础也就没有思维活动。当学生感知文章的文字以后,要进行联想、想象的思维活动。那么他的思维基础是什么呢?是他头脑中的经验、表象的积累。而经验、表象的积累,主要来源于生活与观察。”但小学生的生活体验较少,对于课文的内容,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是模糊的或者是陌生的,这就需要使学生尽可能地获得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验,丰富他们头脑中的表象。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提供感性材料,跨越时间与空间。把丰富的感性知识搬进课堂,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清晰、化静态为动态,突出感知对象、事物的本质,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展现声画魅力,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面对面的交流, “现代科学试验证明:在一段时间内,各种感观获得的知识多少是不等的,它们的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视觉和听觉获取的知识达94%之多。法国有关视听教育调查的结果表明:同一材料,三天后的记忆率是:纯听,记下15%;纯看,记下35%,视听结合,记下75% 。以上几组数据表明:视觉接收的信息量较多,且记得牢,而视听结合,接收的信息量和记忆的牢度都超过单项感官接收的效率。”
(四)丰富教学内容,节省教学时间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5]语文教材内容繁多,信息容量大,板书多,传统的“口传笔授”的教学手段往往使师生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而多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讲授中通过多媒体将课前准备的教学内容的纲目和要点按教学需要制成幻灯片或投影片,适时播放,这无疑大大节省了讲解、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讲授内容的条理性。同时,还可克服传统教学包揽太多,学生活动太少的弊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总结、复习。
二、在教学中如何科学地运用多媒体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运用多媒体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目的是为整个课堂教学服务,为的是教得活泼,学得生动,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能纯从娱乐的角度出发,为放电影而放电影,置教学任务而不顾。如在许多公开课上,学生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甚至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但过后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如果只为了公开课而用多媒体,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用多媒体代替许多其他的教学活动,那必将造成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不但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反而会大大加害于我们的语文教学。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科学地运用多媒体呢?
(一)明确目的,适度运用多媒体
要明确目的,做到心中有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某种工具的使用,它需要教师在深度和广度上具备丰富的知识,必须融合教师个人对课程的理解,教学目标的体现和独特的艺术构思。”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灵活运用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要做好学情分析。教师在每次备课时,要先弄清这课课文讲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相差多少?是比较熟悉的,还是模糊的、陌生的,在上课时要针对不同情况施展不同的教学策略,选择不同的多媒体。如低年级可较多地选择色彩丰富、动态的画面,较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留下较深的印象,高年级则可较多地选择说理性较强,分析事理较透彻的录相片,信息量大能较好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量体裁衣,看对象选择多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多为学生创造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的条件,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令其被动地跟着老师走,要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人公地位,让学生在运用多媒体的前提下,不仅动眼、动耳,而且还要动口、动手、动脑,通过不断的语言训练,做一些必要的笔记,思考解决问题,理解并掌握教材,进而运用,达到思考和表达的境界。
(三)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取长补短
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一定不要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不要简单地否定它,要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传统的教学手段毕竟历经了千百年的时间检验,自有它存在的价值,以教师的音容笑貌和肢体语言为代表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仍然有它独特的魅力,对于一些生活中学生熟知的教学内容,如果通过师生的动手、动笔、动嘴来教学,教学效果更实在、有效就不必使用多媒体,只有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取长补短,才能更好的促进多媒体手段的普及、推广,也只有二者结合,才能节省教育资源,为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能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要讲究科学性。在备课时要认真地制定每课的教学计划,明确目的,并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按教学的重点、难点,恰当地去选择多媒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取长补短,实现课堂教学的结构优化,让学生真正学懂、学会。找准多媒体的最佳作用点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对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几点体会。面对教育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主体作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使课堂真正成为老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园地。为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我们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科学地巧用多媒体于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多媒体为教学艺术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
[1]郭丽欣:《发挥电化教学优势,提高课堂教育质量》《教育教学文论》( 第六卷)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2]刘合群:《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魏玉增主:《教育教学文论》,(第六卷),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4]谢嘉平、赵玉琦、王俊英:《小学语文教学新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刑改萍:《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论坛》(下卷三),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6]杨新战:《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教育教学文论 》(第六卷),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7]桑新民:《基础教育如何迎接数字化生存的挑战》,人民教育出版社。
[8]刘合群:《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能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二)提供感性材料,突破教學重难点
“人们的认识活动(思维活动)都是以已有经验、知识为基础的。没有这种基础也就没有思维活动。当学生感知文章的文字以后,要进行联想、想象的思维活动。那么他的思维基础是什么呢?是他头脑中的经验、表象的积累。而经验、表象的积累,主要来源于生活与观察。”但小学生的生活体验较少,对于课文的内容,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是模糊的或者是陌生的,这就需要使学生尽可能地获得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验,丰富他们头脑中的表象。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提供感性材料,跨越时间与空间。把丰富的感性知识搬进课堂,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清晰、化静态为动态,突出感知对象、事物的本质,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展现声画魅力,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面对面的交流, “现代科学试验证明:在一段时间内,各种感观获得的知识多少是不等的,它们的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视觉和听觉获取的知识达94%之多。法国有关视听教育调查的结果表明:同一材料,三天后的记忆率是:纯听,记下15%;纯看,记下35%,视听结合,记下75% 。以上几组数据表明:视觉接收的信息量较多,且记得牢,而视听结合,接收的信息量和记忆的牢度都超过单项感官接收的效率。”
(四)丰富教学内容,节省教学时间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说:“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5]语文教材内容繁多,信息容量大,板书多,传统的“口传笔授”的教学手段往往使师生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而多媒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讲授中通过多媒体将课前准备的教学内容的纲目和要点按教学需要制成幻灯片或投影片,适时播放,这无疑大大节省了讲解、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讲授内容的条理性。同时,还可克服传统教学包揽太多,学生活动太少的弊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总结、复习。
二、在教学中如何科学地运用多媒体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运用多媒体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目的是为整个课堂教学服务,为的是教得活泼,学得生动,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能纯从娱乐的角度出发,为放电影而放电影,置教学任务而不顾。如在许多公开课上,学生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甚至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但过后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如果只为了公开课而用多媒体,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用多媒体代替许多其他的教学活动,那必将造成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不但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反而会大大加害于我们的语文教学。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科学地运用多媒体呢?
(一)明确目的,适度运用多媒体
要明确目的,做到心中有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某种工具的使用,它需要教师在深度和广度上具备丰富的知识,必须融合教师个人对课程的理解,教学目标的体现和独特的艺术构思。”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灵活运用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要做好学情分析。教师在每次备课时,要先弄清这课课文讲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相差多少?是比较熟悉的,还是模糊的、陌生的,在上课时要针对不同情况施展不同的教学策略,选择不同的多媒体。如低年级可较多地选择色彩丰富、动态的画面,较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留下较深的印象,高年级则可较多地选择说理性较强,分析事理较透彻的录相片,信息量大能较好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量体裁衣,看对象选择多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要多为学生创造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的条件,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令其被动地跟着老师走,要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人公地位,让学生在运用多媒体的前提下,不仅动眼、动耳,而且还要动口、动手、动脑,通过不断的语言训练,做一些必要的笔记,思考解决问题,理解并掌握教材,进而运用,达到思考和表达的境界。
(三)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取长补短
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一定不要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不要简单地否定它,要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传统的教学手段毕竟历经了千百年的时间检验,自有它存在的价值,以教师的音容笑貌和肢体语言为代表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仍然有它独特的魅力,对于一些生活中学生熟知的教学内容,如果通过师生的动手、动笔、动嘴来教学,教学效果更实在、有效就不必使用多媒体,只有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取长补短,才能更好的促进多媒体手段的普及、推广,也只有二者结合,才能节省教育资源,为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能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要讲究科学性。在备课时要认真地制定每课的教学计划,明确目的,并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按教学的重点、难点,恰当地去选择多媒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取长补短,实现课堂教学的结构优化,让学生真正学懂、学会。找准多媒体的最佳作用点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对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几点体会。面对教育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主体作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使课堂真正成为老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园地。为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我们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科学地巧用多媒体于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让多媒体为教学艺术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
[1]郭丽欣:《发挥电化教学优势,提高课堂教育质量》《教育教学文论》( 第六卷)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2]刘合群:《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魏玉增主:《教育教学文论》,(第六卷),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4]谢嘉平、赵玉琦、王俊英:《小学语文教学新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刑改萍:《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论坛》(下卷三),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6]杨新战:《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教育教学文论 》(第六卷),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7]桑新民:《基础教育如何迎接数字化生存的挑战》,人民教育出版社。
[8]刘合群:《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