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改革临床医学专业课间见习模式、增加临床见习课时,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方法:临床医学专业在学习两年半基础医学课程后,随机抽取一个班,按照学校新的培养方案进行临床医学专业课教学,并与其他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教学点的学生进行比较。结果:教改班的病历分析成绩排第2名,明显高于其他几个班级。其他成绩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的课间见习模式,使学生早接触临床、患者,使得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阶段相结合,又能够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锻炼临床思维能力。
【关键词】 临床医学; 见习; 模式; 改革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During Probation Mode Reform/ GENG Qiang, XU Jia-li,MA Jian-xi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28):074-075
【Abstract】 Objective:Through the early clinical exposure, increased clinical clerkship hours of practice mod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Method: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in the learning of basic medical course after two and a half years,randomly selected from a class, according to the school of new training programs for clinical medicine teaching, and other traditional clinical teaching mode teaching student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class teaching case analysis result of seco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classes.Other resul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Conclution:The new class practice mode,make students early clinical exposure,early contact with patients,makes theoretical study and clinical practice stages are combined,and to cultivate the practice ability and the training of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ine; Trainee; Pattern; Reform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Affiliated Bengbu Medical College,Lianyungang 22202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46
本院作为新创建的非直属附属医院,2008年2月起接受学院2005级临床医学教改班的临床理论课及课间见习任务。这批学生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进入本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临床专业课学习,同时进行课间见习。本院对05级临床医学教改班的一年教学、见习带教工作已顺利完成。通过本院教改班与其他教学点学生的成绩比较,了解见习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在学习两年半基础医学课程后,随机抽取一个60人的班级为教改班,入住本院,按照学校新的培养方案进行临床医学专业课教学,并与其他教学点的学生进行比较。其他教学点的11个班为对照班,临床课的学习仍按照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即讲授一段临床医学理论课后集中见习。05级学生的学习时间为2008年2-11月,总学时786,其中理论学习587学时,见习165学时,实验34学时。
1.2 具体做法
1.2.1 教学改革 对第三学期下和第四学期上临床专业临床理论课总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以课间见习教学代替集中见习,增加30%的课间临床见习学时数。开设12门临床专业课,课间见习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10%。课间见习安排:临床课程按照理论,实践为2~3:1的比例安排课间见习。《临床见习手册》发放给每位带教老师与学生,包括见习计划、大纲及要求、病历(病程录)评分表、见习考核鉴定表、日志等内容。见习方法及内容:学生分组,从第三周开始进行,每周二、四下午时间(每次2~3学时),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临床科室,见习内容为前一阶段所学的临床理论知识。每名同学在一年临床课学习及课间见习时间内,积极主动完成内、外、妇、儿等学科至少8个常见疾病病例的临床跟踪观察。学生完成后由带教老师批阅、评分,每科病历取其平均值。
1.2.2 临床技能训练 包括系统体格检查,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骨髓穿刺术。手术区消毒、铺巾、伤口换药、拆线、洗手、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切开、缝合、打结、止血、穿脱隔离衣。首先学生集中观看视频录像、之后教师示范、学生演练。
1.2.3 质量控制 课间见习质量问卷调查、随机听课检查等。
1.3 评价 按照教学计划,在第二年临床课讲授完后对教改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统一的考核,与校本部同学期进行的课程理论统考,内、外、妇、儿科学综合知识统考;并用双盲法统一评分,成绩结果与其他教学点的11个班进行比较。 2 结果
笔者对两地、四个教学单位用同一份试卷考试的学生成绩进行了分析。详见表1。
2.1 临床理论综合知识成绩在12个班中排第8名。12个班之间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2.2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成绩第6名。各班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成绩无显著差异。
2.3 病历分析成绩第2名。教改班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几个班级。
3 讨论
3.1 改革见习模式、为临床实践打基础 医学毕业生的临床工作能力越来越受重视,有多所医学院校在探索寻找更好的临床医学的教学模式。如:中山大学的预见习[1]、分段式临床集中教学[2]、临床分段集中见习[3]、全程见习教学模式 [4]、“3+2”教学模式[5]等。
本院教改班的主要特色在于:在完成常规理论教学同时,通过合理安排课间见习,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增加临床基本技能培训。
利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医院学习生活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效果,促进其重视临床实践,强化其对临床病例的感性认识。
学生“早进病房”,通过书写病历,熟悉医院工作的一般规律,熟悉医生的工作,为临床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见习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
3.2.1 如何合理安排见习时间及内容。
3.2.2 如何进一步提高课间见习的质量。从结果看,教改班学生除了病历分析能力比较突出,其他技能操作并不明显好于其他班级。
3.2.3 如何进一步提高临床理论成绩。
3.3 今后希望通过以下办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3.3.1 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 规范临床见习的运作程序和各项操作方法,不断完善临床见习的内容、要求和方法。最好的培训方式就是到见习带教好的医院,观摩带教过程,亲身感受。
要求教师在课前到病房选择典型病例,熟悉病情,做到带教时心中有数。见习时尽量引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平时注意收集典型病例的资料,供讨论用。带教工作熟练后,可根据临床现有病种灵活安排见习内容,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反复见习,大纲外的病种也可见习。
3.3.2 加强对带教老师的督导 有些带教老师对见习课不够重视,课前没有充分准备,甚至临时安排带教人员,严重影响带教质量。院、科两级都要加强督导,督促带教老师做好见习课准备工作,保质保量完成见习带教。
3.3.3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要让学生认识到见习课的重要性,树立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临床感兴趣,才能专心投入到见习中。
督促学生做好见习课的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在见习课前一天与带教老师联系,提前到病房翻阅病历,了解第二天要见习的病种,有针对性地看书。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灌输。
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模式的学习,互相扮演病人或医生进行对话交流,以更好地掌握疾病症状体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3.3.4 做好见习课总结,双向交流 学生见习课后结合病例看书,将想法反馈给带教老师。带教老师了解学生对疾病的掌握情况,利于改善带教过程、提高下次课的效果。
3.3.5 重视病历及病程记录的书写 将学生书写的病历等内容改为活页形式,督促学生独立、自主、及时完成病历,避免相互抄袭现象,同时方便相关科室、带教老师能够及时修改。
3.3.6 再增加学生接触临床的时间 本院星期六上午正常上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临床科室见习。
3.3.7 增加临床技能室开放的时间,进一步规范临床基本技能操作 每学期开学时制定临床技能室开放的时间、项目、培训的内容和教师,使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和常规化。
3.3.8 增加阶段考试,督促学生复习。
总之,本院第一次承担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理论授课工作,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表明这样的教学形式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 戴冽,吴毅梅,郑东辉.低年级医学生预见习实践及教学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8):74-75.
[2] 黄棣华,陈亚岗,耿晓北.临床见习的教改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4(2):54-55.
[3] 黄瑞雅,赵邦,郑建宙,等.临床分段集中见习效果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21(4):700-702.
[4] 祝火盛,丁冬梅.临床医学全程见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4,3(2):46-47.
[5] 石平,施建辉,马锡坤,等.“3+2”模式教学查房的管理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5):565-567.
(收稿日期:2012-04-06) (本文编辑:郎威)
【关键词】 临床医学; 见习; 模式; 改革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During Probation Mode Reform/ GENG Qiang, XU Jia-li,MA Jian-xi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28):074-075
【Abstract】 Objective:Through the early clinical exposure, increased clinical clerkship hours of practice mod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Method: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in the learning of basic medical course after two and a half years,randomly selected from a class, according to the school of new training programs for clinical medicine teaching, and other traditional clinical teaching mode teaching student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class teaching case analysis result of seco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classes.Other resul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Conclution:The new class practice mode,make students early clinical exposure,early contact with patients,makes theoretical study and clinical practice stages are combined,and to cultivate the practice ability and the training of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ine; Trainee; Pattern; Reform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Affiliated Bengbu Medical College,Lianyungang 22202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46
本院作为新创建的非直属附属医院,2008年2月起接受学院2005级临床医学教改班的临床理论课及课间见习任务。这批学生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进入本院,进行为期一年的临床专业课学习,同时进行课间见习。本院对05级临床医学教改班的一年教学、见习带教工作已顺利完成。通过本院教改班与其他教学点学生的成绩比较,了解见习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在学习两年半基础医学课程后,随机抽取一个60人的班级为教改班,入住本院,按照学校新的培养方案进行临床医学专业课教学,并与其他教学点的学生进行比较。其他教学点的11个班为对照班,临床课的学习仍按照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即讲授一段临床医学理论课后集中见习。05级学生的学习时间为2008年2-11月,总学时786,其中理论学习587学时,见习165学时,实验34学时。
1.2 具体做法
1.2.1 教学改革 对第三学期下和第四学期上临床专业临床理论课总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以课间见习教学代替集中见习,增加30%的课间临床见习学时数。开设12门临床专业课,课间见习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10%。课间见习安排:临床课程按照理论,实践为2~3:1的比例安排课间见习。《临床见习手册》发放给每位带教老师与学生,包括见习计划、大纲及要求、病历(病程录)评分表、见习考核鉴定表、日志等内容。见习方法及内容:学生分组,从第三周开始进行,每周二、四下午时间(每次2~3学时),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临床科室,见习内容为前一阶段所学的临床理论知识。每名同学在一年临床课学习及课间见习时间内,积极主动完成内、外、妇、儿等学科至少8个常见疾病病例的临床跟踪观察。学生完成后由带教老师批阅、评分,每科病历取其平均值。
1.2.2 临床技能训练 包括系统体格检查,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骨髓穿刺术。手术区消毒、铺巾、伤口换药、拆线、洗手、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切开、缝合、打结、止血、穿脱隔离衣。首先学生集中观看视频录像、之后教师示范、学生演练。
1.2.3 质量控制 课间见习质量问卷调查、随机听课检查等。
1.3 评价 按照教学计划,在第二年临床课讲授完后对教改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统一的考核,与校本部同学期进行的课程理论统考,内、外、妇、儿科学综合知识统考;并用双盲法统一评分,成绩结果与其他教学点的11个班进行比较。 2 结果
笔者对两地、四个教学单位用同一份试卷考试的学生成绩进行了分析。详见表1。
2.1 临床理论综合知识成绩在12个班中排第8名。12个班之间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2.2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成绩第6名。各班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成绩无显著差异。
2.3 病历分析成绩第2名。教改班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几个班级。
3 讨论
3.1 改革见习模式、为临床实践打基础 医学毕业生的临床工作能力越来越受重视,有多所医学院校在探索寻找更好的临床医学的教学模式。如:中山大学的预见习[1]、分段式临床集中教学[2]、临床分段集中见习[3]、全程见习教学模式 [4]、“3+2”教学模式[5]等。
本院教改班的主要特色在于:在完成常规理论教学同时,通过合理安排课间见习,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增加临床基本技能培训。
利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医院学习生活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效果,促进其重视临床实践,强化其对临床病例的感性认识。
学生“早进病房”,通过书写病历,熟悉医院工作的一般规律,熟悉医生的工作,为临床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见习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
3.2.1 如何合理安排见习时间及内容。
3.2.2 如何进一步提高课间见习的质量。从结果看,教改班学生除了病历分析能力比较突出,其他技能操作并不明显好于其他班级。
3.2.3 如何进一步提高临床理论成绩。
3.3 今后希望通过以下办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3.3.1 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 规范临床见习的运作程序和各项操作方法,不断完善临床见习的内容、要求和方法。最好的培训方式就是到见习带教好的医院,观摩带教过程,亲身感受。
要求教师在课前到病房选择典型病例,熟悉病情,做到带教时心中有数。见习时尽量引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平时注意收集典型病例的资料,供讨论用。带教工作熟练后,可根据临床现有病种灵活安排见习内容,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反复见习,大纲外的病种也可见习。
3.3.2 加强对带教老师的督导 有些带教老师对见习课不够重视,课前没有充分准备,甚至临时安排带教人员,严重影响带教质量。院、科两级都要加强督导,督促带教老师做好见习课准备工作,保质保量完成见习带教。
3.3.3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要让学生认识到见习课的重要性,树立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临床感兴趣,才能专心投入到见习中。
督促学生做好见习课的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在见习课前一天与带教老师联系,提前到病房翻阅病历,了解第二天要见习的病种,有针对性地看书。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灌输。
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模式的学习,互相扮演病人或医生进行对话交流,以更好地掌握疾病症状体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3.3.4 做好见习课总结,双向交流 学生见习课后结合病例看书,将想法反馈给带教老师。带教老师了解学生对疾病的掌握情况,利于改善带教过程、提高下次课的效果。
3.3.5 重视病历及病程记录的书写 将学生书写的病历等内容改为活页形式,督促学生独立、自主、及时完成病历,避免相互抄袭现象,同时方便相关科室、带教老师能够及时修改。
3.3.6 再增加学生接触临床的时间 本院星期六上午正常上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临床科室见习。
3.3.7 增加临床技能室开放的时间,进一步规范临床基本技能操作 每学期开学时制定临床技能室开放的时间、项目、培训的内容和教师,使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和常规化。
3.3.8 增加阶段考试,督促学生复习。
总之,本院第一次承担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理论授课工作,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表明这样的教学形式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 戴冽,吴毅梅,郑东辉.低年级医学生预见习实践及教学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8):74-75.
[2] 黄棣华,陈亚岗,耿晓北.临床见习的教改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4(2):54-55.
[3] 黄瑞雅,赵邦,郑建宙,等.临床分段集中见习效果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21(4):700-702.
[4] 祝火盛,丁冬梅.临床医学全程见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4,3(2):46-47.
[5] 石平,施建辉,马锡坤,等.“3+2”模式教学查房的管理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5):565-567.
(收稿日期:2012-04-06) (本文编辑: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