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采用健脾理气润肠法治疗气滞阴虚证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ST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动素(MTL)、P物质(SP)、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0例,采用健脾理气润肠法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积分,以及胃肠激素(MTL、SP、SS、VIP)、结肠传输实验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
【机 构】
: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 江西中医消化临床研究基地 南昌,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采用健脾理气润肠法治疗气滞阴虚证慢传输型功能性便秘(ST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动素(MTL)、P物质(SP)、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0例,采用健脾理气润肠法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口服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积分,以及胃肠激素(MTL、SP、SS、VIP)、结肠传输实验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下坠、不尽、胀感,排便费力、腹胀、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时间等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MTL、SP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VIP、SS水平以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积分和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结肠传输实验24、48、72 h的标志物残留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理气润肠法治疗STC疗效显著,能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加快结肠传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作用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有关.
其他文献
化疗是恶性肿瘤最重要、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对机体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毒性、周围神经毒性、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其中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者影响正常治疗[1].目前,西医治疗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药物主要包括5-HT受体拮抗剂、NK-1受体拮抗剂、抗组胺药等,但长期应用可产生便秘、腹痛、头痛、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2],急需探寻更佳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独具特色,中医将其归为“呕吐”“泄泻”“胃痞”等范畴,认
目的:探讨黄竹欣胃汤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36例肝胃郁热型BRG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之上加予黄竹欣胃汤辅助治疗,评估2组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胆汁反流情况(最长胆汁反流时间、胆汁反流次数、反流总时间占比)、血清胃泌素(GAS)及血浆胃动素(MTL)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59%、85.29%,P<0.05);治疗8周后,2组胃脘疼痛
目的:研究血清骨桥蛋白(OPN)、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120例研究对象,分为4个研究小组,分别是肝癌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各30例.采外周血分别应用化学发光法、微量离心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查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AFP和AFP-L3以及OPN的浓度,计算AFP-L3在总AFP中的比例(AFP-L3%).对比各组间血清OPN、AFP、AFP-L3%的表达差异情况,评价AFP、AFP-L3%、OPN单独以及联合应用于原发性肝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以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综合征,排除酒精性、病毒性及其他明确的肝损因素所致的代谢性疾病[1-2].我国NAFLD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总体患病率可达6%~40%[3],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NAFLD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存在氧化应激、脂代谢异常、二次打击学说等多种学说[4],但随着对肠道微生态系统与全身多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的深入,肝-肠轴学说逐渐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