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和驰名中外的科技艺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成为了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继承,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不仅是字词的积累和文章的阅读,更重要的还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全人格进行塑造,让学生成为尊敬师长、乐于奉献的好少年,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让学生从学习和为人处世方面得到良好的滋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资源,重视这些传统文化的教学,充分发挥这些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功能,能够让语文教学由教书转变到育人的更高层面上,让语文教学迈向新的高度。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小学语文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
一、诗苑漫步,体会古人情感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我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就是因为古人能够通过诗歌来表现自然与社会,表达自身对万事万物的情感态度,探索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的思想境界。所以,加强古诗词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古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有深刻的了解,达到自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目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诗词的背诵,而忽略了对作者思想情感的体悟。所以,教师要调整古诗词的教学重心,引导学生体会古人的情感,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例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流露出的情感做全面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中,作者以一个“浥”字表现出雨的柔和与宁静,以“青青”和“新”两个形容词写出了雨对万物的滋润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美。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中,作者以一个“更”字表达了对与友人一同饮酒的享受,以联想到阳关的恶劣环境表达了对古人的不舍、同情与担忧。通过这样的全面分析,学生就能体会到古诗词中诗人表达的感情是丰富的,不仅有对自然的赞美,还有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切感触。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对诗词的学习中体会丰富的情感,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二、古代故事,了解古人生活
从远古时期,我国就十分重视对历史的记载,让后人来了解古人的生活,对古人进行评判。学生学习古代的故事,能够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行为处事的思想和智慧,为自己的生活提供借鉴与指导。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对古代故事的学习,了解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汲取古人的智慧。
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时,教師可以引导学生对古人的生活和智慧进行了解与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晏子进城门时楚国人不轻易开门开凿狗洞让晏子进门,而晏子认为狗国的人才在城墙做狗洞了解到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每个国家都把国家的尊严看得很重,都想尽办法提高自己国家的地位。而从晏子说临淄的人挥汗成雨,行走时摩肩接踵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山东地区经济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相对比较富足。从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可以了解到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种植橘子了。通过这样的全面分析,学生就能够对古人的生活有全面的了解,汲取到古人的智慧了。
三、工艺建筑,欣赏古人杰作
工艺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战争、农业、宫廷建设中都会产生很多的工艺建筑。这些工艺蕴含了古人的高超智慧,体现了古人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研究成果。学生了解这些工艺建筑,能够学习古人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和伟大的创造力。增强个人的科学素养,提高个人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习《秦兵马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来对兵马俑进行全面的认识。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仅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就有近20000平方米。单个坑里的兵马俑最多达到6000多个。兵马俑中的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通过这样的了解,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人精湛的技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历史了解到兵马俑在修建成功后,参与修建的人全部为秦始皇殉葬,从而体会到古代工匠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悲惨,引发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四、名人事迹,感受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不仅在古代是绵延不断的,到了近现代,许多伟大的人物身上依然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缺乏,很容易将传统文化定格在古人的身上,认为只有古人才有传统文化。这样的偏差认识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近现代的名人事迹中感受传统文化对人的引导和鼓舞作用。
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可以从传统家国情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周恩来为国家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其他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做官、赚钱,只有周恩来说读书是为了中华的崛起,可以看出周恩来汲取了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远大情怀,传承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正是由于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的滋养,才让周恩来在很小的年级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和深渊持久的教育作用,从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努力地奋斗。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一个宽广而又重要的概念,在多元文化不断碰撞的今天,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国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所以,教师要重视对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挖掘,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全面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窦玉莲,小学生(下旬刊),2019-09-10.
[2]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探讨,李天姝,学苑教育,2019-09-01.
[3]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宁莉,试题与研究,2019-08-14.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不仅是字词的积累和文章的阅读,更重要的还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全人格进行塑造,让学生成为尊敬师长、乐于奉献的好少年,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让学生从学习和为人处世方面得到良好的滋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资源,重视这些传统文化的教学,充分发挥这些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功能,能够让语文教学由教书转变到育人的更高层面上,让语文教学迈向新的高度。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小学语文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
一、诗苑漫步,体会古人情感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我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就是因为古人能够通过诗歌来表现自然与社会,表达自身对万事万物的情感态度,探索人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的思想境界。所以,加强古诗词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古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有深刻的了解,达到自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目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诗词的背诵,而忽略了对作者思想情感的体悟。所以,教师要调整古诗词的教学重心,引导学生体会古人的情感,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例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流露出的情感做全面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中,作者以一个“浥”字表现出雨的柔和与宁静,以“青青”和“新”两个形容词写出了雨对万物的滋润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美。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中,作者以一个“更”字表达了对与友人一同饮酒的享受,以联想到阳关的恶劣环境表达了对古人的不舍、同情与担忧。通过这样的全面分析,学生就能体会到古诗词中诗人表达的感情是丰富的,不仅有对自然的赞美,还有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切感触。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对诗词的学习中体会丰富的情感,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二、古代故事,了解古人生活
从远古时期,我国就十分重视对历史的记载,让后人来了解古人的生活,对古人进行评判。学生学习古代的故事,能够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行为处事的思想和智慧,为自己的生活提供借鉴与指导。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对古代故事的学习,了解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汲取古人的智慧。
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时,教師可以引导学生对古人的生活和智慧进行了解与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晏子进城门时楚国人不轻易开门开凿狗洞让晏子进门,而晏子认为狗国的人才在城墙做狗洞了解到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每个国家都把国家的尊严看得很重,都想尽办法提高自己国家的地位。而从晏子说临淄的人挥汗成雨,行走时摩肩接踵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山东地区经济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相对比较富足。从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可以了解到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种植橘子了。通过这样的全面分析,学生就能够对古人的生活有全面的了解,汲取到古人的智慧了。
三、工艺建筑,欣赏古人杰作
工艺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中,战争、农业、宫廷建设中都会产生很多的工艺建筑。这些工艺蕴含了古人的高超智慧,体现了古人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研究成果。学生了解这些工艺建筑,能够学习古人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和伟大的创造力。增强个人的科学素养,提高个人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习《秦兵马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来对兵马俑进行全面的认识。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仅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就有近20000平方米。单个坑里的兵马俑最多达到6000多个。兵马俑中的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通过这样的了解,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人精湛的技艺。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历史了解到兵马俑在修建成功后,参与修建的人全部为秦始皇殉葬,从而体会到古代工匠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悲惨,引发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四、名人事迹,感受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不仅在古代是绵延不断的,到了近现代,许多伟大的人物身上依然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缺乏,很容易将传统文化定格在古人的身上,认为只有古人才有传统文化。这样的偏差认识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近现代的名人事迹中感受传统文化对人的引导和鼓舞作用。
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可以从传统家国情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周恩来为国家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其他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做官、赚钱,只有周恩来说读书是为了中华的崛起,可以看出周恩来汲取了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远大情怀,传承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正是由于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的滋养,才让周恩来在很小的年级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和深渊持久的教育作用,从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加努力地奋斗。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一个宽广而又重要的概念,在多元文化不断碰撞的今天,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国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所以,教师要重视对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挖掘,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全面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窦玉莲,小学生(下旬刊),2019-09-10.
[2]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探讨,李天姝,学苑教育,2019-09-01.
[3]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宁莉,试题与研究,201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