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命的一公顷
什么地方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许多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航空母舰上那不到1公顷见方的甲板却一定会排进三甲。航母上的空间虽然是所有作战平台中最为宽阔的,但相对于地面机场数千米的跑道来说,即使是世界上最大的航母,其甲板面积也不到前者的1/6,因而每一米都是宝贵的。法国“戴高乐”号航母就因为建造失误,导致用于舰载机降落的斜角甲板比设计短了近4米,而这4米就足以使舰载机冲出跑道,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于是“戴高乐”号又重新被送回了船厂,整了整整6个月。
在这里,人和机械的距离被压缩到了极致,稍不留神就会发生机械与人体的亲密接触。舰载机会在距离你仅仅几米远的地方,甚至就在你的头顶以160节的时速冲向空中,或者以140节的时速轰然降落,并在2秒内停下来。这在地面机场是不可想象的。舰载机起飞时甲板上的所有人必须采取一个半趴的姿势,以防不测。如果说白天干这种工作是危险的,那么到了晚上,就是危险更添恐怖。1991年2月20日晚,正在甲板上工作的布里奇斯军士就经历了九死一生的一幕。正当舰载机引擎高速运转时,他的姿势稍微高了一些,而他所处的位置恰好是在发动机进气口下方,于是足足有6吨推力的喷射引擎将布里奇斯瞬间就吸入了进气口。而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正当人们不忍目睹这幕惨剧的时候,他居然在数秒后自己爬了出来,原来首先被吸进去的头盔让引擎先停了下来,这才让他捡回了一条命,只受了轻伤。
整艘航母什么地方最洁净?是士兵的床铺还是食堂的餐桌?据称,航母的甲板上可能会更干净一些,在甲板上工作的官兵都会将一个信条深深地烙印在脑中,那就是不能在甲板上留下哪怕一丝金属,因为一旦这些肉眼难以发现的小东西被吸入引擎,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在航母上工作,大家必须互相关照,有时这种关照更要以牺牲为代价。1994年的一天,F-14战斗机将要到达航母甲板的时候,减速器突然失控,为避免和航空母舰相撞,飞行员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扭转机身,驾机冲向大海,飞行员不幸丧生,但他的英勇行为却使甲板上的工作人员幸免于难。
然而,作为最危险的区域,事故终究是难免的。1967年6月6日,“福莱斯特”号航母上一枚空地火箭意外点火,引爆了一个A-4攻击机油箱,大火迅速燃遍整个飞行甲板并且引起了军械库的爆炸,共造成134人死亡,21架飞机被毁,另有43架飞机严重受损的恶性事故;1969年1月14日,“企业”号航母上的一架舰载机所携带的导弹突然自爆,导致27人死亡,15架战机报废;2004年10月18日,“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在大西洋演习时,一架苏-25舰载机坠落甲板,导致演习提前结束;2011年3月30日,一架“大黄蜂”战机降落时出现事故,导致11人受伤……
艰难的飞行
在地面机场上,战斗机轻盈飘逸的优美起降动作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航母舰载机的起降给人的印象同样深刻,只不过没有任何美感可言。由于没有滑跑过程,起飞和降落都显得很野蛮,甚至是破坏性的。蒸汽弹射器会像掷纸飞机一样,在76米的行程上将20~30吨的舰载机“扔”上天。如果弹射一辆吉普车,它将被扔到2.4千米以外;拦阻索会像牛仔套野马一样,勾住从空中降落的飞机,并在90米距离内勒住飞机。这一“掷”、一“勾”,坐在舰载机内的飞行员却要承受5.5倍重力加速度,如果是一位健壮的普通人,那么他刚刚可以在不昏迷的情况下忍受这一加速度,飞行员由于经过严苛的选拔和训练,神智不会受到影响,但那滋味也确实不会好受,要知道玩过山车也要受3~4倍重力加速度。
这种破坏性的起飞和降落方式也对舰载机机体结构提出了严格要求,世界上没有一种舰载机将发动机进气道布置在机腹部。原因是舰载机由于起飞强度要求严苛,前后起落架和机腹部必须采取刚性加固措施,这样使得发动机的布置受到很大限制,只能将进气道置于机身两侧。法国中途退出了欧洲战斗机“EFA”的联合研发,转而专心研制国产“阵风”战斗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机腹进气的“EFA”不能用作舰载机,而机身两侧进气的“阵风”却可以发展为舰载型号。
如果说战斗机飞行员被称为“天之骄子”,那么舰载机飞行员则是这群精英当中的精英,其培养成本远高于普通歼击机飞行员,职业风险甚至高于航天员。据统计,33%的航母事故发生在飞机起降过程中,因此舰载机飞行员也成了这“要命的1公顷”的高危人群。起飞,对于这群人来说没有任何难度,他们只需要坐在机舱里把性命交到在跑道上忙碌的同伴身上就可以了,而降落就不那么简单了,性命在自己手中,从空中俯视,一艘超级航母只有邮票大小,而飞行员却要像一支箭一般以140节的时速射向这枚“邮票”,这不能不说是对飞行员驾驶技术的考验。
1981年,“尼米兹”号的一架EA-6B电子战飞机夜间进场后因降落过程中出现偏差,冲入F-14机群,引发大火,损失和报废了20架飞机。
“我以每分钟约274米的速度降落,在感觉到飞机撞击地面后,不到2秒钟,时速就从约233千米降到了0千米。黄色信号灯亮起,飞机被拖离跑道,我庆幸自己还活着……”一位舰载机飞行员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强劲的心脏
航母虽然庞大,但是却一点也不“笨”,它的航速在所有大型水面舰艇中是名列前茅的。建造50万吨级别的油轮或许不成问题,但是万吨级的航空母舰却难以企及,因为油轮只是一条大一点的船而已,而航母则是一个堪称完美的战斗平台。动力系统就是它的核心部分,一般大型水面舰艇用得很好的柴油机和燃气轮机在航母身上就显得力不从心了。目前航母上用得最多的是常规蒸汽轮机和核动力,但不管是哪一种动力系统,对功率的要求都是同样的苛刻。航母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是惊人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2座A4W/A1G压水核反应堆,驱动着4台大型蒸汽轮机,可以提供最大达26万匹马力的功率。俄罗斯中型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虽采用常规动力,但功率也有近20万匹马力,使得航母的时速可以轻松达到30节(约56千米)以上。
航母之所以需要强大的动力,有三个原因:
首先,航母需要较快的航速帮助舰载机起降。当舰载机起飞时,所需升力光靠蒸汽弹射器是不够的,当弹射器加速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将会对飞行员和机体产生损害。因此,还需要航母依靠迎风向高速航行带来的额外升力,这样可以确保舰载机有足够的起飞速度。相反地,在舰载机降落时,航母同样需要较快的航速,尽量降低舰载机与航母之间的相对速度,从这一点来说,航母确实要越快越好。法国“戴高乐”号航母为了压缩成本,直接采用了“凯旋”级核潜艇的K15型核反应堆,仅能提供8.3万匹马力的功率,致使“戴高乐”号的最快时速仅为27节,这就使得舰载机起降过程存在风险,不过好在“阵风”战斗机具有优良的短距起降能力,弥补了这一不足。
其次,航母需要较高的航速提高机动能力。航母作为一种战略武器,快速到达事发海域,是航母编队的首要任务。另外,航母目标大且敏感,是整个舰队的核心部分,因而所受的威胁也是多方面的,虽然有着从舰载机到舰队的层层保护,但当威胁逼近时,跑得快些毕竟是件好事。在这方面,核动力航母就体现出了先天的优越性,它可以保持最大航速数昼夜甚至十几昼夜,从0~20节航速一般只需4分钟,达到最大航速也只需8分钟。
再次,航母需要为舰载设备提供动力支持。航母的动力不光是用在航行方面,一台蒸汽弹射器就需要消耗一部锅炉20%的动力(一般1台动力装置配2部锅炉),数台30~40吨级别的升降平台也是“耗能大户”,剔除航海和航空系统,光是舰上支持系统,就包含了多达19项分系统,可以说舰上的每一部机器运转所需能量都是由航母动力系统提供的。仔细想想,航母所体现出的巨大作战能力,有哪一项不是由这颗强劲的“心脏”提供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