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规定必须遵守的教育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术教育已成为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把握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怎样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文章进行深层次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思考
一、影响美术教育创新实践相关因素的现象剖析
1.基调仍就是“技能型”和“灌输式”
“技能型” 、“灌输式”特征就是教师一直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师生交流单向,以知识介绍的方法向学生直接兜售技能。从思想根源上看,它们皆自我封闭,只顾寻求自身的完整性,而不是把人类的所有知识看成一个开放性的大体系,未能正确地摆正美术教育在整个智力开发活动中的位置,久而久之,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教学活动围绕创新开展很难实现
美术教育活动理应围绕创造而展开,因此,创造力的培养可以称之为美术教育的灵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处理不好客观的规律与自己的目的性的统一关系。或以客观规律的掌握代替创造,或盲目追求新奇怪异,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活动与训练,学习内容难、繁、偏、旧,学生被动接受,这使得美术教育的创新实践意识的培养难以完全实现。
3.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方法简单枯燥
美术教育应鼓励学生开展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海洋里无拘无束翱游,但有些教学活动未能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感性知识为主,而是灌输的是成人的观念,这种现状令人忧虑。为什么很难看到天真烂漫、个性鲜明、想象奇特的作品,更多的是表现手法单一,成人化、公式化的“作品”,是我们的少儿不会创造、不敢想象吗?我想责任不在儿童而是教育者,是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枯燥。
4.教育行为短视,行为背离目的
近几年,我国教育部门对美术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给予更多重视,这相对以前以传授知识和技法为主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教育行为的短视现象依然存在;追求升学率,对参加展览和比赛的结果极其重视,而且评价的标准单一、成人化,我们并不排除这些行为中具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似乎更大,常常使教育行为背离了教育目的。
二、美术教育创新实践有效途径的选择
1.改革单一教学模式,精心选编教学内容
美术教育应当发挥其创造性教育功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因此,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育内容。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美术教育就应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吸引学生,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其次,教育内容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不同特点,决定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所以,教学内容也要针对实际,符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出发,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2.建立科学评价机制,鼓励扶持促进创新
科学正确的评价会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能通过美术教育创新实践活动得到发展,并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豪,树立学习自信心和自学性。教育者切莫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干净整齐”,“急不急”来作为衡量评价的标准。
3.因材施教及时启发,因势利导推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美术教育创新实践深入开展的关键。创新能力是一种智能,培养创新能力是美术学科最显著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功能,美术教育创新实践具有灵活的弹性,没有固定的标准,没有不可改变的模式;因此要通过创新实践,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以大胆独特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对他人作品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见解。
三、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创新实践的角色转变初探
1.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活动的“参与者”
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创新发展的需要。同时,要积极引入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变“传话”为“对话”,展现独特的美术教学艺术魅力。
2.要由标准的“执行者”变成创新的“探索者”
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对教材進行“裁剪”,增补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学内容。无论增减、取舍,都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选择,体现教学组织形式、活动程序、策略方法等的全方位创新。
3.要由成绩的“裁判者”变成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教学时,要激励、唤醒学生学习美术的激性,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张所,即使学生作业水平不高,也要找出闪光点进行表扬,使其增强自信。评价只是一种手段,促进学生发展才是目的。
总之,作为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专业追求精神的是美术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业务水平,积极推进美术教育创新实践,成为美术教育最具活力的教育创新实践者。
参考文献:
[1] R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光明日报出.
[2] 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得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
[3]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
[4] 杨景芝.《怎样欣赏儿童画》.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思考
一、影响美术教育创新实践相关因素的现象剖析
1.基调仍就是“技能型”和“灌输式”
“技能型” 、“灌输式”特征就是教师一直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师生交流单向,以知识介绍的方法向学生直接兜售技能。从思想根源上看,它们皆自我封闭,只顾寻求自身的完整性,而不是把人类的所有知识看成一个开放性的大体系,未能正确地摆正美术教育在整个智力开发活动中的位置,久而久之,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教学活动围绕创新开展很难实现
美术教育活动理应围绕创造而展开,因此,创造力的培养可以称之为美术教育的灵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处理不好客观的规律与自己的目的性的统一关系。或以客观规律的掌握代替创造,或盲目追求新奇怪异,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活动与训练,学习内容难、繁、偏、旧,学生被动接受,这使得美术教育的创新实践意识的培养难以完全实现。
3.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方法简单枯燥
美术教育应鼓励学生开展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海洋里无拘无束翱游,但有些教学活动未能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感性知识为主,而是灌输的是成人的观念,这种现状令人忧虑。为什么很难看到天真烂漫、个性鲜明、想象奇特的作品,更多的是表现手法单一,成人化、公式化的“作品”,是我们的少儿不会创造、不敢想象吗?我想责任不在儿童而是教育者,是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枯燥。
4.教育行为短视,行为背离目的
近几年,我国教育部门对美术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给予更多重视,这相对以前以传授知识和技法为主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教育行为的短视现象依然存在;追求升学率,对参加展览和比赛的结果极其重视,而且评价的标准单一、成人化,我们并不排除这些行为中具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似乎更大,常常使教育行为背离了教育目的。
二、美术教育创新实践有效途径的选择
1.改革单一教学模式,精心选编教学内容
美术教育应当发挥其创造性教育功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因此,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育内容。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美术教育就应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吸引学生,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其次,教育内容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不同特点,决定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所以,教学内容也要针对实际,符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出发,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2.建立科学评价机制,鼓励扶持促进创新
科学正确的评价会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能通过美术教育创新实践活动得到发展,并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豪,树立学习自信心和自学性。教育者切莫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干净整齐”,“急不急”来作为衡量评价的标准。
3.因材施教及时启发,因势利导推进创新
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美术教育创新实践深入开展的关键。创新能力是一种智能,培养创新能力是美术学科最显著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功能,美术教育创新实践具有灵活的弹性,没有固定的标准,没有不可改变的模式;因此要通过创新实践,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以大胆独特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对他人作品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见解。
三、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创新实践的角色转变初探
1.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活动的“参与者”
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创新发展的需要。同时,要积极引入交往互动的教学方式,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变“传话”为“对话”,展现独特的美术教学艺术魅力。
2.要由标准的“执行者”变成创新的“探索者”
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对教材進行“裁剪”,增补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学内容。无论增减、取舍,都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选择,体现教学组织形式、活动程序、策略方法等的全方位创新。
3.要由成绩的“裁判者”变成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教学时,要激励、唤醒学生学习美术的激性,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张所,即使学生作业水平不高,也要找出闪光点进行表扬,使其增强自信。评价只是一种手段,促进学生发展才是目的。
总之,作为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专业追求精神的是美术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业务水平,积极推进美术教育创新实践,成为美术教育最具活力的教育创新实践者。
参考文献:
[1] R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光明日报出.
[2] 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得成长》,湖南美术出版社.
[3]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
[4] 杨景芝.《怎样欣赏儿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