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复习课教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sj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部编版语文教材两条线索
  2.复习四种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复习四种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三年级上册的所有课文,学习完课文后,你对这八幅图熟悉吗?他们是什么?
  2.每个单元的前面都有单元导语,每个单元导语都配上了这样的图画,那么这些图画跟什么有关系?。比如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是:金秋时节,课文都与秋天有关,所以第二单元的图画就是一幅秋天的图画。
  3.每一个单元导语都是由几部分内容组成的?
  咱们以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为例子。打开课本,读一读单元导语上面部分。(齐读)。你发现了这一单元跟(学校)息息相关。所以上面部分内容跟这一单元的知识相关。我们再读读下面的部分(齐读)。这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希望我们在这一单元中要掌握的能力。
  4.我们学习每一篇课文,不仅要掌握课文讲了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能够增强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方法学习  预测
  1.同学们还记得第四单元,是什么单元?这一单元讲的是什么策略?
  2.老师来考考你,预测要有预测的依据,当我们看到一个故事的时候,可以依据什么来预测?(生活经验,生活常识,故事插图,上下文线索),这些都是我们预测的依据,根据这些依据,我们就有了一些想法,开始了预测。我们预测的内容有可能跟故事相同,有可能不相同,相同还是不相同,还需要我们进一步验证。
  3.所以我们看一篇文章的时候往往会进行预测,那么这时候会锻炼同学们的什么能力?
  看来,通过预测,同学们还能得到这么多好处呢。看老师的总结。一起读()同学们,以后你再读故事的时候,就可以用上预测这种方法。
  三、方法学习 联系上下文(诠释)
  1.老师给大家带来这样一段文字。谁来读?(指名读)
  2.我们在学习这段文字的时候,课本旁边有给泡泡语,泡泡语中是这样来写的“读到这里,我明白了五彩缤纷的意思”你明白了吗?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生)读完这一段后,你发现这一段中颜色很多,你发现有哪些颜色?()是啊,秋天的雨有这么多的颜色啊,五彩缤纷就是指颜色多。
  3.这里教给我们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
  4.这个方法是哪一单元要求我们掌握的能力?(二单元)快速找到第二单元单元导读,(一起读)。这篇课文中就教会我们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5.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有很多,课本上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为我们进行了总结:同学们,学完了这个单元,你还学会了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换词,换近义词。请教,联系上下文,注释)老师也给大家进行了总结,一起读(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近义词)。这些是这一单元教给我们的阅读方法。那就是诠释词语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诠释策略。
  四、学习方法 提取
  1.学完了词语,我们再来看给句子。很多单元,会让我们到文中提取不同的句子,看这句话,熟悉吧。一起读(窗外十分安静…)这是哪篇课文中句子?(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单元,要求我们提取有新鲜感的词语,这句话新鲜在哪里?()
  2.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句子,一起读(父亲)这是哪篇文章中的句子?这一单元是让我们提取自己喜欢的语句。老师把它提取出来,你觉得老师为什么喜欢它?那么当提取语句的时候,哪些语句可以吸引到你?
  3.这些都是我们提取出来的句子,我们提取之后再积累起来,那么积累这些句子有什么好处吗?()我们,可以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的写下来,经常翻看,这样对我们的写作很有帮助。
  4.有些句子很有特殊性,我们也要把它提取出来,看,这是选自哪篇课文中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起读(富饶的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这一段话是全文的?我们把这段话放在最前面,对这篇文章起到什么作用?如果把中心段放在最后,这个中心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就是()。
  5.一篇文章有可能有中心段。有时候一个段,还会有中心句。比如,《海滨小城》中第四五六段的中心句分别是(ABC)这个中心段或者中心句,我们把它提取出来有什么好处呢?(照着写作,理解课文内容)全文的中心段,我们就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看着中心段就知道文章是围绕西沙群岛是怎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又比如《海滨小城》中“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书”这是这一段的中心句,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就知道本段跟什么有关?所以一个中心段或者一个中心句,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话的主要内容。这时候,我们用到的阅读策略就是:提取。有可能会提取一个词,有可能会提取一句话,那么这句话对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是让你积累的,还是让你理解的。要快速到文中提取相关的语句。
  五、学习方法 联结
  这些都跟课文息息相关。在我们每篇课文后面,还有一些课后练习题。比如这一课,读一读(小兴安岭),在父亲,树林和鸟中提到()你发现这些题目跟什么有关系?(自己),这些问题你在思考的时候既要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我们把它概括为联结策略。
  六、总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策略,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在我们思考每一道题的时候,要在解题过程中去运用这些方法。
  七、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整本書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内容,更教会我们阅读的方法,提高我们阅读的能力,当然阅读方法不仅仅是这四样,相信同学们以后还会学到更多的阅读方法。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慢慢学习,一点一点积累好的方法,良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阻挡我们才能的发挥。
  所以,我们以后要用学到的方法,在我们的阅读中解决更多的问题。
其他文献
在现在的家庭模式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是父母的一切。当孩子降临的那一刻,父母们巴不得把世界最好的一切送给他,只为了能让他笑逐颜开,快乐平安。如果说家长对孩子不够爱,我想很多家长都会提出抗议并自我辩护说:“没有这回事!我很爱我的孩子,我为我的孩子牺牲了许多许多精力、许多许多时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什么一方面家长都自称爱孩子,但另一方面孩子却觉得自己是在无爱中长大的?归根结底的是这份超重的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用2019秋学期三年级英语上册外研版(三年级起点)教材内容Module 1 Unit 2 How are you?主题是如何打招呼,学习任务是能听懂、会说目标语句:How are you?并能用I’m fine, thank you.进行回答。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在九到十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維,对游戏、竞赛、画画特别感兴趣。学生学英语不久,有
期刊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確认识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增强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觉性。  (2)能力目标:  能说明祖国统一必然性,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分析台独、港独等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反对分裂的要求、能说出一国两制的含义、对台基本方针、政治基础;会说明实现两岸统一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一国两制。  (2)教学难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  ①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②系统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  ②综合的思维方式。  (3)运用  ①举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②运用所学知识,剖析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培养和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使
期刊
(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读出本单元单词短语  2.能记住本单元重点句型  技能目标:  1.能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讲故事或描述过去时间发生的事  2.能听懂用一般过去时进行的描述  情感态度:  每个人都是一部史诗,当我们长大成人后,是否还记得我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成长过程中的欣喜和悲伤。每个人不能活在过去,但却不能忘记过去。让我们在本单元中寻找我们逝去的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经历图象画法的过程及方法,通过对图象的感知,形成正弦曲线的初步认识,进而探索正弦曲线准确的作法,养成善于发现、善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学会遇到新问题时善于调动所学过的知识,较好地运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学习,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的画法.借助图象变换,了解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三角函
期刊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专题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有个像要葫芦的人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管,最后葫芦都落光了的事。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重点是掌握文本的读和识写。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生字,理解“细长、自言自语”等词。真观察画面,
期刊
前言:本文将结合边疆地区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况,从教学的准备工作、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究。希望能够根据这些策略对教学实践进行设计优化,以此来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性,也更好地促进学生能够自主、高效地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实现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边疆地区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  通过对边疆地区高中学生的调研分析来看,有约83
期刊
一、活动背景  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到了中班年級龄段,孩子们的游戏不只局限于老师提供的玩具材料,而孩子们更喜欢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新事物。本学期,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在美工区里玩儿,他们对轻黏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的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都会创作出很多的作品。近一段时间,女孩子比较热衷于这个区域的活动。孩子们特别喜欢制作小花朵,制作好的小花都展示在教室中,这些漂亮的小花摆的时间久了孩子们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第13页中,明确呈现小班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其中一條是“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对于小班阶段的幼儿,我们在一日活动中,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进一步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观察幼儿每一次娃娃家后整理物品的行为习惯,我们深入挖掘具有可供观察、能体现科学素养的任务,并制定有效的评价指标。在真实的情境中,除了对幼儿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评价之外,还能对幼儿的情感、态度等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