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当今德育教育中历史教育缺乏的现状。本文从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历史教育的德育内容等方面阐述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加强历史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历史教育;德育教育;德育功能
长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历史责任感等方面更是必不可少,这是关系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本人就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作个浅显的总结。
一、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历史是德育的来源和载体,历史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其重要的德育功能有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促进中学生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同历史的学习有密切关系,无视这种关系,我们的中学德育工作就有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能给人以启示,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历史舞台上众多的圣哲、先贤、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们对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因此,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有利于中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激励学生形成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及振兴中华民族,创造更高文明的使命感。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激发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是历史教育最突出的德育功能。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令人骄傲与自豪。因此,学习中国历史能使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为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发达作出贡献。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日益严峻的台海局势,歷史学习的意义犹为重要。
3、使学生易于接受具有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同价值观碰撞与融合以及社会的变革和转型,都使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心理状况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学习历史的浓厚风气,有其主观旧的要求,也是客观上的必然。历史是过去的事,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的历史”,历史是当代人的财富,人们可以用历史借鉴现实,也可以用再现实反思历史。学习历史,可使学生将“前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活动、道德精神“激活”,传承“过去”而进行道德创新。
二、德育教育的内容选择
1、民族传统美德。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万世而铸人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深扎根于神州大地。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东晋时祖巡从邪“闻鸡起舞”,立志报效国家,成为收复中原的代表人物;南宋的岳飞从青少年起就有“精忠报国”之志,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众口皆碑的抗金将领而名垂史册;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愿,但原海波平”;甲午海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历史史实所展示的,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革命传统教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应该牢记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不忘国耻。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教育。再者,从当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来看,世界并不太平,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迅速发展表面上心存敬畏,实际上是虎视眈眈。这些都需要教育学生从过去的屈辱历史中认识到现在的艰巨重任。
3、乡土历史认同。乡土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几年来,我从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乡土历史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进行乡土历史教学,可以把爱国斗争讲近了,把爱国人物讲亲了,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与祖国联系的更切实,更紧密。近在本土本乡的许多历史文物、遗址可供学生参观、考察,有些史实还可以让学生调查访问,从中得到一些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操。重视和加强乡土历史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体、更丰富。学习乡土历史往往使学生激动不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自然会在他们心中潜滋暗长,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是如此。
三、德育渗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因此,发挥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是合格的“人师”。一要有心,二要有德。其次,历史教师必须是合格的“经师”。一要有识,二要有能。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才能构成历史教师整体素质。
2、要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基础、能够以交互方式处理、传输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媒体技术。由于其具有声、像、图、文结合的特点,所以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再现”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再配以解说,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到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要善于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评价,一是要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对历史人物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二是要选取正面的历史人物和反面的历史人物,使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對外国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既有一批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如邓世昌;也有一撮贪生怕死、投降求荣的卖国贼,如叶志超。对爱国者和卖国贼的对比评价可以提高道德评价的水平和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育;德育教育;德育功能
长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历史责任感等方面更是必不可少,这是关系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本人就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作个浅显的总结。
一、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历史是德育的来源和载体,历史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其重要的德育功能有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促进中学生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同历史的学习有密切关系,无视这种关系,我们的中学德育工作就有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能给人以启示,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历史舞台上众多的圣哲、先贤、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们对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因此,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有利于中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激励学生形成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及振兴中华民族,创造更高文明的使命感。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激发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是历史教育最突出的德育功能。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令人骄傲与自豪。因此,学习中国历史能使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为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发达作出贡献。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日益严峻的台海局势,歷史学习的意义犹为重要。
3、使学生易于接受具有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同价值观碰撞与融合以及社会的变革和转型,都使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心理状况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学习历史的浓厚风气,有其主观旧的要求,也是客观上的必然。历史是过去的事,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的历史”,历史是当代人的财富,人们可以用历史借鉴现实,也可以用再现实反思历史。学习历史,可使学生将“前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活动、道德精神“激活”,传承“过去”而进行道德创新。
二、德育教育的内容选择
1、民族传统美德。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万世而铸人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深扎根于神州大地。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化社会的建设需要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来完成,而现代化的素质需要从小培养熏陶,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东晋时祖巡从邪“闻鸡起舞”,立志报效国家,成为收复中原的代表人物;南宋的岳飞从青少年起就有“精忠报国”之志,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众口皆碑的抗金将领而名垂史册;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愿,但原海波平”;甲午海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历史史实所展示的,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革命传统教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应该牢记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不忘国耻。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极好的革命传统教育。再者,从当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来看,世界并不太平,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迅速发展表面上心存敬畏,实际上是虎视眈眈。这些都需要教育学生从过去的屈辱历史中认识到现在的艰巨重任。
3、乡土历史认同。乡土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几年来,我从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乡土历史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进行乡土历史教学,可以把爱国斗争讲近了,把爱国人物讲亲了,使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与祖国联系的更切实,更紧密。近在本土本乡的许多历史文物、遗址可供学生参观、考察,有些史实还可以让学生调查访问,从中得到一些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操。重视和加强乡土历史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体、更丰富。学习乡土历史往往使学生激动不已,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自然会在他们心中潜滋暗长,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是如此。
三、德育渗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因此,发挥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历史教师是根本不可能的。首先,历史教师必须是合格的“人师”。一要有心,二要有德。其次,历史教师必须是合格的“经师”。一要有识,二要有能。有心、有德、有识、有能,才能构成历史教师整体素质。
2、要积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基础、能够以交互方式处理、传输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媒体技术。由于其具有声、像、图、文结合的特点,所以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再现”消逝的历史现象,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再配以解说,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到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要善于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评价,一是要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对历史人物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二是要选取正面的历史人物和反面的历史人物,使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對外国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既有一批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如邓世昌;也有一撮贪生怕死、投降求荣的卖国贼,如叶志超。对爱国者和卖国贼的对比评价可以提高道德评价的水平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