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影像价值论纲之十一 DV的文化价值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34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DV这个全新的文化概念,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非物质性,非实用性的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DV正在逐渐摆脱个人消遣形式的自娱自乐,日益成为一种大众消费的产品,成为一个产生巨大文化价值影响的产业。
  DV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它真正使影视艺术成为大众的互动视听艺术,真正成为了大众百姓容易直接参与的视听文化。大众使用DV的过程是一种文化变革,它的价值凸现在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从高高的艺术殿堂走向日常生活。DV是一个革命性的视听变革,对推动影视文化的深入发展,对完善人类素养教育和展示人文艺术与科学,对推动人类整体文化的开拓和发展,是一个革命性的转折。
  DV是一种文化自由,是抛开压力,市场和审查制度的个性化表达。它之所以会吸引我们,是因为DV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自由,一种思想和创作的自由。DV具有配合先进的剪辑器材进行非线性剪辑的优点,并且采用了数码信号的方式,在现有的电视系统中,其播放质量达到了专业摄像机拍摄的图像质量,并且还统一了视频格式,省却了选购时的麻烦。制作一部DV作品,只需借助一台小小的数码影像机,轻巧的机身在拍摄时又不易觉察,这就使得表达个体心智,揭露腐败黑暗,记录社会底层的民间影像运动,如同奔流的地火呼之欲出。不但记录,而且可以把作品传输到网上,让全世界的人与你一同分享DV创作的快乐。也许,这种相对粗糙的影像制作和交流方式不能真正取代电影院的存在,但至少我们可以宣布:个人影像传播时代到来了。没有商业票房的压力,Dv业余导演和演员们尽可以从容自由的尝试他们的拍摄实验。就像世界著名的纽约电影节,干脆不设任何奖项,为的就是让从组办人、导演到观众都彻底地放松心情,展示和欣赏电影的魅力,展现真实的个性。凤凰卫视中文台《DV新时代》自开播以来,已经展映了140多部作品。这些每部长约11分半的作品,倾泻了两岸三地DV爱好者对社会变迁的认知与感悟、对身边人物的审视与理解,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同情,引起了社会的震撼。
  
  (二)
  
  DV文化价值还在于对大众传播媒介的革命性超越,形成一种新的流行文化传播方式。从技术层面看,DV传播导致了影像传播方面的革命,使大众传播传受失衡的状况得到很好的改变。在大众传媒完全主导信息的生产,经营甚至接受的情况下,广大受众所能做的只是打开开关,等待信息的涌入,或消极地选看那些不十分讨厌的内容。由于DV使用便利和经济上廉价的优点,打破了传统媒介那种进入媒介的技术障碍和经济障碍。原先的受众也可以拿起DV,像传播者一样,记录和传播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在传媒产品(报纸和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周期越来越短的背景下,往往乐衷于采集,传播那些“引人瞩目”的事件的共同信息,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不愿深入挖掘社会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和社会背景。DV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市场的取向,将自己的话语空间放置在中国的“城市”,通过时间与时代的流逝展现一个个普通个体遭遇到的生存的压力、危机和困境,流露出命运的脆弱、无奈和不适应感,进而呈现一种摄制者对于历史与时代的理解。如在《铁路沿线》中,作者杜海滨深入到铁路涵洞里的乞丐生活中,录下了他们南腔北调的歌声,而胡庶的《我不要你管》则是和几个三陪女一起生活了数月,拍下的她们令人揪心的堕落。虽然,大多数DV人没有多少Dv的专业知识,也没有掌握多少DV的拍摄技术,但是他们是一群有思想的人,他们对现实生活有着很多的思考和想法,用热情和真诚创作着生活,创造着独有的DV文化。他们不为名利而创作,不为赶潮流,追时尚而拍摄,只为自己的思想开创释放的天地,只为生活找到一片更加纯净的沃土。他们是现实中一群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也是一群最快最敏锐地体察到生活丝毫、点滴变化的人。DV对于DV这个热爱文化的群体是一个真正体验生活的过程。DV人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用DV真实的表达出来,也用DV让更多的人可以读到他们的感受,他们的语言。我国的DV人已经深深地卷入了和技术的发展保持对话,并且探讨中国式的语言风格的道路,进而进入对于新媒体艺术的全球化现象的思考。
  DV诞生的这个时代是互动传播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和传播科技相互叠加,相互整合的时代中,传播的方式呈现了空前的繁荣,信息流动的自由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的泛滥迫使处在信息社会中的受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主动性,也更富有独立的个性。人们从被动地阅读、收听和观看他们所“不讨厌的内容”,变为主动地去寻求信息,追逐信息,积极地参与到传播交流中去。人们始终在追求传播信息、表达自我更为完美的形式,更为自由的空间。在DV没有出现以前,电影电视这些影像传播工具和技术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在大众参与性上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DV的出现与普及打破了以往影像制作权只掌握在少数一部分电影电视从业人员手中的垄断局面,让过去一直站在局外的普通人也能制作影像,表达自我,这恰好契合了信息时代受众更为主动参与传播过程的内在需求,对于整个传播历史的发展可说得上是革命性变革。
  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DV作为一种青年流行文化传播方式的影响。根据北京大学青年流行文化调查报告,对北大学生中间哪种原创文艺样式的影响更大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在文学作品,原创歌曲、校园DV、舞台剧,曲艺作品,原创动漫等共六类原创文艺载体中,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了解它们的分别有32 3%、53 1%,41 5%,21 6%,10 5%,7 6%,其中校园DV是学生中间较为流行的原创文艺样式。
  
  从最早中国民间群众性的DV活动兴起看,这种非职业化的民间影像运动首先就是从民间DV青年爱好者涌动起来的,校园DV活动是带动中国非职业化DV影像运动兴起的原动力,大学生Dv是最具活力和文化理念的新生力量,它有力地带动了社会各阶层民间DV活动的开展。而且今后仍将是DV文化的重要构成力量。
  
  (三)
  
  我们已经身处于后现代视觉文化的浪潮中。人们对艺术品的接受由凝神专注式向消遣式转变,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与艺术的界限逐步消失。正如DV文化现象所显示的那样,人人都是DV艺术家,影视艺术高不可攀的神话一去不复返。
  与专业创作理念和作法完全不同,DV的艺术表现具有很大的叙事空间和表现视角。民间DV的出现,正如网络文学的出现一样,消解了传统影视艺术的神圣感和优越感。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认为,“DV运动的出现也使纪录片创作更加容易的普及化……从总体来看,DV运动整体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纪录的个人化,片段化,多样化和无统一模式等趋向,具有一定的后现代意义。”
  DV的这种后现代文化意义还可以概括为DV影像对主体性的消解。在后现代视觉文化中,主体性以及由主体性建立起来的意义世界被全面解构,主体性失却了地位。一方面是主体性的遗忘与放逐。当我们被海量的影像所包围,并沉浸在新奇刺激的视觉快感中时,主体性被遗忘;另一方面,主体性无力对抗图像的霸权和暴力,最终成为漂流在影响洪流中的一叶孤舟。目前DV创作中的一些争议性讨论就集中暴露了主体性的无力,一些DV作品所表达出的这种困惑也正越来越引起多方面关注和批判性的思考。
  DV是一个文化概念,正因为有了这个概念并具备了自身的优点,才需要我们努力去开拓它、爱护它。受到社会的排斥,审视和评判,应有一个整体文化政策与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互为认识过程。所以,这是一种必然会发生的检验观照与价值衡量的认识阶段是不奇怪的。否则,如果对Dv文化没有客观的认识和客观的文化评判标准与分析,也就谈不上引导,没有引导就没有正常的推广和交流,如果任其自生自灭的活,它应有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很容易地流失掉。流失是一种不负责任,因为确立DV文化的导向,是我们时下新世纪发展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通大众对DV文化的需求,正反映了人们对现实新生活方式的需要和当代人对大众素养培育的需求。既然创造了DV这样一个文化概念,就应当逐步用实践去检验和丰富这个文化概念。而DV文化概念在它的生长空间中,的确是需要用大众的资源来灌注和扶持它。在扶持它的过程中,提炼它的形态,充分利用主流媒介的平台去整合去推广,才有可能创造出中国新世纪DV文化的价值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者于丹教授认为:“DV的表现形态是非常感性的,而DV的核心是非常理性的。DV直面人生的真实与贴近,跟现代娱乐是不同的。DV是捕捉生活中的事实和这些事实的细节,是了解事实背后的原因及对于原因的考究和对真像的一种探访与看法。所以,DV必须要有一种观点,一种正确的认识,一种看待和理解生活的客观观点。如果DV没有观念的正确传递,而仅仅是作为生活的碎片去呈现,那么,DV就会很快被人抛弃。”(引自http://new.dvchina.cn文章《中国DV初期发展现状》2005—03—16)
其他文献
SE-800是洋铭科技(datavideo)开发制造的数字切换台产品,以其品质高,价格低。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二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深受各个行业的用户欢迎。正视频行业,切换台的质量水平决定了整个视频制作链的质量水平,切换台产品是演播室的中心设备。长期以来,只有欧美和日本的传统强势厂商才能生产,而且价格昂贵。而低价格的切换台产品又因为质量差而不登大雅之堂,或根本就不具备系统功能,是纯粹民用的产品
期刊
在老北京人的日头禅中,常把一些不务正业,整天在胡同里逛来逛去,游手好闲的青年人称作“胡同窜子”。《现代北京口语词典》中“胡同窜子”指游手好闲或无事可干在胡同里乱走的人。本文中《胡同窜子》指的是张小兵的DV作品,标题中的“胡同窜子”则指掌握了影像的话语权的普通大众。  两年前,在《DV@时代》执行主编吕尚伟先生等人的帮助下,张小兵用松下180拍摄了片长108分钟、1499个镜头、纪实性风格的剧情片《
期刊
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不妨视为日的纪录片审美范式突破与新纪录片范式的创立之间不断交替的过程。一种艺术表现范式的高度成熟。蕴涵着其衰落的因子,从而终究会被新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艺术范式所取代,就好像纪最片纪实理念的风靡横扫主流纪录片与精英纪录片的摆拍理念一样。八九十年代纪录片(专题片)忽视内心的审美体验,而过多地依赖于意识形态和形式框架,这就容易形成千篇一律的纪录片“平庸”局面,使欣赏者产生一种审美
期刊
王秋杨,今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出生于军人家庭,当兵8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曾先后在南京军区。北京军区文化部工作。十年来,她和丈夫张宝全以独特的文化理念和杰出的文化营销策略,在房地产领域打造了一系列的经典之作:“今典花园”。“空间蒙太奇”、“今日家园”、“苹果社区”。“柿子林会所”,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屡次创造奇迹;海南亚龙湾红树林度假酒店一建成即获中国度假酒店最高奖;苹果二十二院街以及朝阳北
期刊
旅行的意义就是在路上,于是,在这个春光明媚的06春,让我们踏着影像的痕迹,带着DV上路吧。    克索沃国家森林公园    “伟大的土地啊,今天你把一根车杆插进去,明天它就会长出一驾马车来!”这是契诃夫对乌克兰土地的咏叹所以,那是一片壮丽和伟大的土地。张艺谋曾在此拍摄他的《十面埋伏》。  克索沃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乌克兰喀尔巴阡山的东端,拥有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黑土。这里阳光充沛,森林密布。白桦林、
期刊
硬盘,作为PC的标准配置,其非线性寻址引发的优势早已随非线性编辑方式深入到了每一位电视制作参与者的内心。然而,很久以来,由于前期拍摄仍然使用磁带这种线性媒体,导致了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之间无法避免的鸿沟——上载。因此,非线性这一概念从后期编辑向前期采集的前移是当前电视节目制作行业的热点话题之一。与光盘相比,硬盘的读取速率与容量都更大,而且可与非线性编辑系统无缝融合;与固态存储器相比,硬盘的容量更大,
期刊
我时常会去想一个问题,现在被炒得沸沸扬扬的DV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在我看来,DV这东西跟家里的冰箱彩电或DVD机属于同样属性的一种玩意儿,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家用电器。  如果非要讲出不同.那只能说可怜的DV因为其有“还原物质世界”的功能而满足了大众的“木乃伊”心理,从而区别于电视或者电熨斗一举上升到了文化的层面,变成了少数知识分子、电影发烧友。愤怒青年等爱不释手的一种时尚电器。  关于DV,
期刊
手提演播室,看到这是不是很惊奇,把演播室拎在手上随身携带使用可能是很多电视人的梦想.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一梦想也变为现实,在Sony推出便携式节目制作系统Anycast Station的一年中,它已经在各行各业得以应用.很多人对它的了解认识也是基于它的性能层次,那它到底在实际的使用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效果呢,本文就应用方面给大家一个直观的认识.让我们一起走进手提演播室。    Anycast Stat
期刊
随着非磁带化在ENG领域的推进,日本松下电器在成功推出以P2半导体存储卡为新一代存储介质的I概念并相继发布了几款使用P2卡的标清产品后,再次于今年2月在中国正式发布了一直以来倍受关注的高标清兼容手持式P2摄录一体机——AG-HVX200。与之前发布的几款视频码率为25Mbps的HDV高清摄录一体机不同,AG-HVX200首次在手持便携式机型上实现了视频码率高达100Mbps的DVCPRO HD主流
期刊
今年是今结婚旺年,尤其相对于去年的适龄青年结婚数量和各媒体预计的明年的结婚数量,而且这一旺不是比其他年份结婚人数多百分之几十的额度,而是较往年多几倍的概念。  很多DV爱好者或者发烧友和专业影视机构的朋友无论使用的是单位的DV机还是个人的,无论是给朋友帮忙还是专门婚庆公司的摄像人员,大家都或多或少使用DV摄像机拍摄过婚礼。  细数我办公室这几年的婚礼合同单,综合同行业朋友的婚庆公司合同中结婚新人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