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的发展,课程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课程的认识与研究也由“知识本位”发展到“人本位”。音乐课程改革,也明确提出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发展”,倡导不断拓展音乐教学领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本文从实践出发,探索相应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音乐学习方式,进行体验、自主、探究、合作的音乐学习。
一、 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
音乐中的体验学习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音乐聆听和实践、操作等身体性活动所产生的直接经验,以促进情感与共鸣、感悟与体会。相对于体验学习,认知学习以了解、掌握客观音乐知识和现象为目的。单纯的、没有情感介入的认知学习,使得学生总以一种隔离着的目光来审视认知对象,认知对象很难进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需要指出的是:体验学习并不排斥认知学习,体验的过程一定会有认知的参与,一方面认知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可以加强学生的体验深度,另一方面体验的生成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在传统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往往以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教师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将学生物化为知识的储存器;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从属地位,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或仓库,没有体验、感悟、交流与操作的过程。新课程强调了学生审美体验的过程、强调音乐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那么音乐课堂必将呈现出一个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间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从而摆脱单纯的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主的音乐学习而转向以听觉体验、情感体验与行为体验相结合的情境学习。
二、 搭建表现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音乐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在音乐教学条件下,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在音乐仍是非高考科目的高中阶段,兴趣和爱好是音乐学习的主要动力。面对丰富多彩的音乐现象及音乐领域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加以引导,搭建交流与表现的平台,从而使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
(1)提供课上交流平台。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设置交流环节、提供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加以引导。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在课堂播放时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聆听,相互交流,感受乐曲的意境,从比较中有所发现,从发现中有所提高。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师生要互相点评,让学生在感受成功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搭建课外表现平台。每周一节的音乐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想使自主学习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要开辟课外这个广阔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组织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舞台表演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在音乐学习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逐渐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式。
三、 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传统音乐教学往往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学习及其理解的标准性和唯一性,教师的教学是平铺直叙,学生的学是接受、模仿,没有学习问题情境的创设,忽略问题意识的激发。殊不知,疑问是引发兴趣的源头,兴趣是调动学习动机的手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围绕一个“疑”字,关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即在疑中求问题,问中求思考,思中求慎解,慎解中求变通,变中求创新。这样,学生才能在“学”“问”中,学而感乐,乐而生需,学而知不足,知不足而生需,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音乐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认知——实践——认知的过程中,问题必须通过实践探究的手段来解决。要想鼓励学生学做研究者,教师就需要巧设问题情境,引发质疑,从音乐学习领域或现实音乐问题出发确定探究题目、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和交流活动,以此促使学生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学习。教师可以链接现实的音乐生活和现象,通过图片、录像、录音、故事、剧情、提问等手段巧妙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动机。例如,展示我国著名画家陈逸飞的成名作——巨幅宽银幕式油画《黄河颂》,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从气势磅礴的协奏曲名字,引申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继而导入“黄河孕育了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有很多以黄河为题的艺术作品”,最后引导学生进行以《黄河赞歌》为题的音乐探究学习。
四、 利用群体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单边讲授及技能的单向指导造成师生沟通、生生交流的缺失,致使学生大多缺乏合作意识,个体学习成为学生的习惯和自然选择。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习得。音乐学科本身充满了合作的契机,教师应充分利用合唱、合奏、音乐实践等群体活动,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集体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1)抓住课内合作契机。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形态,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把握教学中合唱、合奏、音乐实践、主题探究等学习内容,通过分组讨论、分组演唱、分组演奏等形式加强小组内的合作;运用分组汇报、分组竞歌与分组比赛演奏等形式引进组间竞争,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机制引进课堂。创建一个合作的课堂氛围,让所有的学生置身其中学会与他人交往,享受快乐的竞争,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2)组织课外群体活动。课外活动是合作学习的广阔天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群体活动的机会,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和文艺演出。如我校由德育处和音乐组协作完成的校园合唱节和艺术节,是学校组织的一年一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大活动,是具有延续性的较为固定的大型演出。这些活动,都为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平台。
(海安县立发中学)
一、 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
音乐中的体验学习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音乐聆听和实践、操作等身体性活动所产生的直接经验,以促进情感与共鸣、感悟与体会。相对于体验学习,认知学习以了解、掌握客观音乐知识和现象为目的。单纯的、没有情感介入的认知学习,使得学生总以一种隔离着的目光来审视认知对象,认知对象很难进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需要指出的是:体验学习并不排斥认知学习,体验的过程一定会有认知的参与,一方面认知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可以加强学生的体验深度,另一方面体验的生成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在传统音乐教学中,课堂教学往往以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教师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将学生物化为知识的储存器;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从属地位,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或仓库,没有体验、感悟、交流与操作的过程。新课程强调了学生审美体验的过程、强调音乐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那么音乐课堂必将呈现出一个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间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从而摆脱单纯的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主的音乐学习而转向以听觉体验、情感体验与行为体验相结合的情境学习。
二、 搭建表现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音乐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在音乐教学条件下,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在音乐仍是非高考科目的高中阶段,兴趣和爱好是音乐学习的主要动力。面对丰富多彩的音乐现象及音乐领域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加以引导,搭建交流与表现的平台,从而使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
(1)提供课上交流平台。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设置交流环节、提供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加以引导。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在课堂播放时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聆听,相互交流,感受乐曲的意境,从比较中有所发现,从发现中有所提高。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师生要互相点评,让学生在感受成功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搭建课外表现平台。每周一节的音乐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想使自主学习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要开辟课外这个广阔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组织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舞台表演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在音乐学习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逐渐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式。
三、 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传统音乐教学往往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学习及其理解的标准性和唯一性,教师的教学是平铺直叙,学生的学是接受、模仿,没有学习问题情境的创设,忽略问题意识的激发。殊不知,疑问是引发兴趣的源头,兴趣是调动学习动机的手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围绕一个“疑”字,关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即在疑中求问题,问中求思考,思中求慎解,慎解中求变通,变中求创新。这样,学生才能在“学”“问”中,学而感乐,乐而生需,学而知不足,知不足而生需,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音乐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认知——实践——认知的过程中,问题必须通过实践探究的手段来解决。要想鼓励学生学做研究者,教师就需要巧设问题情境,引发质疑,从音乐学习领域或现实音乐问题出发确定探究题目、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和交流活动,以此促使学生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学习。教师可以链接现实的音乐生活和现象,通过图片、录像、录音、故事、剧情、提问等手段巧妙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动机。例如,展示我国著名画家陈逸飞的成名作——巨幅宽银幕式油画《黄河颂》,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从气势磅礴的协奏曲名字,引申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继而导入“黄河孕育了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有很多以黄河为题的艺术作品”,最后引导学生进行以《黄河赞歌》为题的音乐探究学习。
四、 利用群体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单边讲授及技能的单向指导造成师生沟通、生生交流的缺失,致使学生大多缺乏合作意识,个体学习成为学生的习惯和自然选择。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习得。音乐学科本身充满了合作的契机,教师应充分利用合唱、合奏、音乐实践等群体活动,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集体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1)抓住课内合作契机。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形态,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把握教学中合唱、合奏、音乐实践、主题探究等学习内容,通过分组讨论、分组演唱、分组演奏等形式加强小组内的合作;运用分组汇报、分组竞歌与分组比赛演奏等形式引进组间竞争,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机制引进课堂。创建一个合作的课堂氛围,让所有的学生置身其中学会与他人交往,享受快乐的竞争,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2)组织课外群体活动。课外活动是合作学习的广阔天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群体活动的机会,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和文艺演出。如我校由德育处和音乐组协作完成的校园合唱节和艺术节,是学校组织的一年一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大活动,是具有延续性的较为固定的大型演出。这些活动,都为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平台。
(海安县立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