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之上》的隐性进程与红色叙事

来源 :电影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bjzobjz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张艺谋的第一部谍战题材电影,《悬崖之上》获得很高的赞誉,并收获较好的票房.从叙事角度而言,这部电影成功的要素之一可能是故事情节下的隐性进程.一方面,电影的群像叙事有效推进了故事情节发生、 发展的显性进程;另一方面,在叙事的隐性进程中,电影制作者设计并主导了情景制作、 演员表演、 画面拍摄及剪辑等全过程.其中蕴含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及无畏的牺牲精神等红色叙事主旋律,也表达了当代电影制作人跨越历史时空的钦佩之情.
其他文献
基于数字技术与神怪文化两个维度,从符号学视角研究新世纪以来中国魔幻类型片的影像符号建构,通过分析中国魔幻电影的类型特点,探究电影数字技术与东方神怪文化的融通表现机制,从文化原型的底层观念植入,到叙事母题的技术演绎,再到视觉符像的技术再现,研究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东方神怪文化在当代影像中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整体式分析,初步探索具有东方美学风格的中国魔幻电影符号建构方法.
共情是革命战争题材影视作品中重要的创作手法.叙事场域营造、 主体形象建构、 核心价值生成是共情叙事的三个重要环节.沂蒙红色题材影视作品着眼于共情叙事,以沂蒙红嫂、 沂蒙母亲、沂蒙六姐妹等历史人物为蓝本,以渊子崖保卫战、 大青山突围、 孟良崮战役等历史事件为背景,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中集中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子弟兵与老区人民“水乳交融、 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艺术上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进行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极易因缺乏共通的意义空间而出现文化折扣等问题,导致无法有效地实现预期传播效果,身处跨文化视阈下的海南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中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注重传播内容的选择与呈现,呈现出海南的多维之美.发挥事实的自然之美,呈现海南得天独厚的海岛风光,增强影像内容的接近性与可信性;以人文为纽带将观众联系到海南民俗艺术之美,实现文化感知的深层交流;根据历史发展脉络回顾海南历史,展现海南精神面貌之美,增强跨文化交流的理解与认同.
中国电视剧已迈过甲子之年,回望六十多年国剧史,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一直贯穿始终,成为观众心中无法抹除的记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在新时期处于更加重要的位置.从本质上来说,真正意义上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应坚持以弘扬主流价值为创作重心、 以人民为创作导向、 以现实主义为创作方法,“落地”现实,烛照社会.而这,也恰恰是那些伪现实投机剧作所缺乏的.
国产黑色幽默电影继承于黑色幽默文学与西方黑色幽默电影,并基于自身的文化土壤与历史现实境况有所创新和突破.自1986年《黑炮事件》上映以来,国产电影在黑色幽默的探索上已经走过了数十年的历程.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国产黑色幽默电影已经形成了一定之规,这主要体现在反英雄的人物设置、 异质化的时空建构、 荒诞的造型与剧情等方面.而其包蕴的文化内涵,如审丑文化、 批判精神乃至地域文化等也可圈可点.
随着《白蛇2:青蛇劫起》的上映,“白蛇”系列在国产动画电影“神话宇宙”的探索征程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宇宙缘起、 角色联动、 终极任务等角度来看,“白蛇”系列在神话元故事的当代书写、 角色联动打通宇宙、 角色使命设定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但仍然存在神话故事开发缺乏新意、 跨媒介衍生品联动不足、 部分受众期望落空等问题.把握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机遇,打造中国特色“神话宇宙”,增强民族文化IP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下国产动画电影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
新时代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世界环境发生巨大变革,影视作品的传播环境、 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都变得极为丰富,影视观众社会地位与文化程度的分层导致了他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更加细分化,影视作品面临着新的观看环境与社会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女性受众的感官体验在影视作品生产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引导了视觉景观的嬗变.而一些伪“大女主剧”也趁势出现,带给女性观众一种虚幻的想象性狂欢.
《第十一回》是陈建斌作为导演的第二部作品,有着非常浓厚的东方文学意味.电影将舞台喜剧与电影故事交织在一起,用古典文学的章回体形式塑造新颖的电影样式,同时红色色彩的数次复现让观众从视觉上体悟角色的情绪和意识.通过将电影与生活的内外映照、 剧本前后的内容呼应以及红色的色彩积累,导演让每个人物都饱满而有血肉,大家围绕着对艺术与生活异同的讨论,带领观众从这十回的故事中走向自己第十一回的人生中去,实现了电影的文学性表达.
从早年的《警察故事》《赌神》系列,到近年来的《唐人街探案》系列等,国产电影在系列化生产模式的探索上取得了颇为可观的进步,甚至唐探系列还形成了剧影联动密切的IP,显现出了扩展为“电影宇宙”的雄心.而在系列的衍生、 宇宙的创建过程中,电影的叙事文本势必有着相互指涉的强关联性,即文本互渗与协同.在剧情的线性展开和网状铺排中,系列电影形成了文本互渗;而文本协同则表现为系列电影基本设定的一致,结构的重复以及文化元素的继承.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忆与历史阐释经过了一个被不断地重新建构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特殊的历史、 政治、 文化语境,影响并构筑了“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内容与形式特征,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的生成土壤.因此,有必要将“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放在战后国际政治语境、 中日关系、 中国电影尤其是抗战题材电影的发展及电影美学的变迁中去考察.“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经历了“失语”、 浮出历史地表、 发展壮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