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小儿会阴部瘢痕挛缩30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ei0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临床资料; 1992--2006年,笔者单位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小儿会阴部瘢痕挛缩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11岁。瘢痕挛缩部位为:会阴部前区、股内侧、外阴部。因瘢痕挛缩,患儿入院时均为身体前屈不能直立,大腿外展受阻,阴部外口被瘢痕覆盖。

其他文献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营养支持学组主办,浙江省医学会承办,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协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营养支持学术会议,将于2008年4月18—21日在杭州休博园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营养支持循证与团队实施”,大会将特邀黎介寿院士、郑树森院士、李兰娟院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
患者男.42岁.不慎被10kV高压电击伤胸腹部、会阴、四肢.烧伤总面积60%TBSA,均为Ⅲ度。患者腹部正中有一8cm×6cm的电击伤口,其基底组织炭化、,伤后第6天行胸腹部切痂,术中见电击伤口处腹壁全层坏死,保留坏死腹膜并用异体皮覆盖,
1临床资料; 2003年3月-2007年5月,笔者单位采用皮肤扩张技术。获得大张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5例,其中男2例、女3例.烧伤面积68%~87%TBSA。壤痕部位:2例为双膝父节,1例为双髋关节,2例为双手,扩张部位:双侧胸壁3例、腰臀部1例、右大腿1例。
目前已有几种较常用的胶原蛋白测定方法.但仅为定性或半定量分析,结果有失精确,操作较复杂,对实验设备要求较高:笔者将羟脯氨酸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相结合(以下简称结合法)测定正常人皮肤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并校正相对粗略的盐析法结果,以期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精确度高、重复性好的Ⅰ、Ⅲ型胶原蛋白测定法。
脓毒症是烧(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欧洲一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527例全身炎性反应患者中,脓毒症发生率为26.0%,病死率16.0%。
期刊
<正>年终将近,为了解2000—2006年本刊所发表论文的社会效益及其在医疗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价值,评估杂志学术质量,并进行有关数据收集统计工作,特面向广大作者朋友征集此7年间在本刊所发表论文的科技成果获奖情况,包括国家、省、部级
期刊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最近发布的“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显示,2006年《中华烧伤杂志》影响因子为0.734。该机构有关专家分析:统计当年(2006年)的影响因子反映的是此前2年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在期刊扩版初期.影响因子与期刊载文量呈反向变化趋势。本刊自2005年第1期起由64页扩版至80页,载文量的大幅增加是2006年影响因子较2005年降低的直接原因。
期刊
1临床资料与分组; 选取1986年3月-2006年3月本单位收治的住院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大于30%TBSA,或者Ⅲ度面积大于10%TBSA。患者均在伤后10h内入院。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A组(1986年3月-1996年3月入院)、B组(1996年4月-2006年3月入院)。A组233例,其中男191例、女42例,年龄为(35±18)岁,烧伤总面积(47±22)%TBSA;B组241例,其中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