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航天的追梦人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nfzi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点开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柴毅的手机日历,2020年12月满是红色标记。
  学术会议、结题答辩、项目评审、课题交流……临近期末,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柴毅共乘坐了12趟飞机,奔波在多个城市之间。他幽默地总结自己:“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往返机场的路上。”
  作为我国安全控制决策领域的专家,柴毅承担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以及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等,获得了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一等奖和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一等奖。
  能在科研教学上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源于他从不到20岁就开始的孜孜以求、刻苦钻研。
  大山腹地的追梦人
  从湖南长沙到四川西昌,是柴毅追求梦想的跨度。
  1982年,作为国防科技大学电子技术系毕业的“天之骄子”,不满20岁的柴毅毅然选择扎根科研一线——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柴毅的眼神纯真且坚定。
  于是,从踏上开往西昌的绿皮火车开始,他的人生便与“航天”二字再也分不开了。
  “说实话,一下火车,看着周围的一切,心里有点苍凉。”这是柴毅第一次来到西昌时的感受。
  在那个国内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普遍落后的年代,位于大山深处,更是条件艰苦、偏僻闭塞——航天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创立了中国航天的基业。
  “西昌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冬季,夜里很冷。”柴毅回忆道。但对于那时候的苦,他却总用一句“我是军人,这不算什么”来作结。
  1984年4月8日,是值得载入我国航天史的一天,对于柴毅来说更是终生难忘。
  当日19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所有参试人员严阵以待。
  作为火箭发射测控系统的一名操作人员,柴毅和其他人一样屏息凝神,紧盯着眼前的操纵杆和操纵按钮,手心里全是汗。
  发射场上,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搭载着“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准备就绪。火箭像一把笔直的利剑,直指云霄。
  这是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同步通信卫星,是用于国内远距离电视传输的主要卫星。为了结束我国长期租用外国通信与广播电视卫星的历史,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航天人一步步攻破技术壁垒,努力向目标迈进。
  柴毅参与的跟踪测控任务,主要是在火箭发射升空后进行精确跟踪、获取实时飞行数据,直到火箭顺利抵达赤道上空3.6万公里外的既定轨道上。
  “前期,大家研究了各种跟踪方案,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从设备调试、校飞到航区合练,我们做了大量联试工作。”柴毅回忆道。
  要问发射任务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柴毅的答案是:精心组织,密切配合。
  “火箭发射任务中,测控测量设备由我和另外两位技术人员一起负责,三个人分别操纵距离、方位和俯仰。要知道,火箭飞行速度极快,任何一个人没配合好都会导致目标跟丢,直接影响发射测控任务的完成。”柴毅有些激动,仿佛又回到了操纵台前。
  正所谓“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这样的配合操作,柴毅和同事们演练了几百次,已经磨砺出了惊人的默契。尽管已秉持了必胜决心,但年轻的柴毅还是避免不了紧张。
  时间来到19时20分,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随着“点火”指令的发出,一声惊雷般的巨响震撼山谷,火箭喷射出橘红色的火焰,在滚滚白烟中拔地而起、直刺苍穹。
  “西昌跟踪正常!”
  “宜宾跟踪正常!”
  ……
  “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测控机房里,一片欢呼沸腾,柴毅坐在工位上久久未能回神。
  “那是我第一次参与发射任务,能在年轻时参与这样伟大的工程,我感到责任重大,非常光荣!”柴毅有些激动。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柴毅又接连参与了多次发射任务。在见证中国航天事业崛起的同时,柴毅也通过一次次的历练,成长为一名严谨负责、技术过硬的航天人,这为他日后走上教学岗位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科研实验室的深耕者
  从西昌到重庆,是柴毅深耕学术的回归。
  1991年,柴毅进入重庆大学深造,在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后选择留校任教,之后又攻读了博士学位,并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工作。
  回首这些年的经历,柴毅的研究方向始终践行着“两个紧跟”——
  一是緊跟自己的内心走。他觉得,跟着兴趣做研究,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是紧跟国家的重大需求走。他认为,国家在哪些方面需要突破,就要在哪里下功夫。
  过人的全局意识和前瞻视野,让柴毅的学术之路越走越深,科研项目直指国家高精尖技术层面。
  “GIS支持下的卫星发射安全控制应急保障系统”(以下简称“GIS系统”)便是这些年来,柴毅和他的团队经历千辛万苦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之一。
  在火箭发射和飞行过程中,任何一种异常状态都不可忽视,任何一个零部件出问题都可能酿成重大事故。安全,是发射任务中首要关注的课题。
  “西昌深处内陆,火箭发射后将飞越多个城市上空。在正常飞行中,一级残骸及推动器将落在国内的指定区域,一旦出现异常,将对航区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柴毅称,“如何准确地掌握火箭飞行状态和地面相关地理信息,提高安全、应急保障水平是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2年,一个计划开始在柴毅心里萌芽——研发实现发射指挥数字化、虚拟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飞行安全控制决策支持系统。
  2003年伊始,春节的喜庆氛围还未消散,柴毅就带着课题组成员迫不及待地赶赴西昌。   “你们的研究课题正是现在最需要的!”柴毅的研究计划一下子戳中了专家们的心窝。
  这个“做到了点子上”的项目很快得到国家支持。2003年4月,该项目申请国家“863”计划立项,3个月后即获批准——从此,柴毅和课题组成员踏上了攻坚克难的漫长之路。
  项目刚一起步,柴毅和成员们就遇到了第一道坎。
  “从发射场到整个飞行航区,覆盖了近半个中国。2003年的时候,这一范围内的地理信息只有纸质地图可查询,从未生成过电子地图,更别说3D矢量电子地图了。”课题组成员郭茂耘苦笑着说。
  面对课题组成员们的迟疑和观望,柴毅鼓励道:“做科研切忌坐享其成,要抱有‘拓荒者’的勇气和毅力。没有现成的,我们就从零开始。”
  不到10个人,20多张地图,三班倒,连轴转……柴毅和课题组成员用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处理和录入了难以统计的数据和图像,终于让“平躺”在纸质地图上的山川河流“站立”了起来。
  跨過了第一道坎,后面的研发之路却并未因此而变得顺遂——在走向峰峦的路上,最不缺的就是阻碍和挑战。
  “重庆大学动力大楼的一间实验室成了我们科研团队共同的家。”柴毅的语气里带着怀念。
  除了回家换洗衣服,大多数时间里,课题组成员都一起吃盒饭、熬通宵,实在撑不住了,就找个角落睡一会儿。
  GIS系统进入联试联调阶段后,柴毅更是频繁奔波在西昌和重庆之间。
  一次,柴毅从西昌返回重庆,刚到家就接到一个电话需要他立即赶到西昌。收拾行李、准备资料、买票、进站,一阵忙活后,他又接到西昌的朋友打来的电话。
  “到家了吗?”朋友问。
  “到了,不过我此时又在返回西昌的火车上。”柴毅答。
  终于,经过多年的研发,GIS系统于2005年4月12日被成功应用到“亚太六号”卫星发射中。
  火箭发射升空后,瞬间钻入厚厚的云层,肉眼和摄像机都无法捕捉到它的身影。
  此时,GIS系统依据雷达等测控数据描绘出实时画面,一幅精美生动的三维地形图和火箭运行图出现在指挥大厅的屏幕上。经过电视转播,全国人民都能欣赏到火箭在太空中的一举一动。
  在星箭成功分离的那一刻,发射现场掌声雷动。
  两年后,GIS系统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柴毅及其课题组成员多年来的心血也得到了最圆满的回报。
  扎根讲台的良师益友
  从实验室到讲台,是柴毅耕耘杏坛二十余载的春风化雨。
  至今他仍然承担了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其中既有控制学科等经典课程,也有科技发展所催生出的新技术、新理论。
  “要想通过课堂让学生们既掌握基本理论,又了解技术发展新动态,那么我必须先掌握好。”为此,柴毅坚持阅读大量的学术文献、前沿报道,时时保持走在前面。
  在因为特殊原因不能连接互联网的短暂时光里,柴毅也自有安排——
  2020年11月25日早上,博士唐秋接到导师柴毅打来的电话:“唐秋,我马上登机了,你通知大家把最新修改的论文发给我一份,我在飞机上看。”
  “好的老师,稍等。”挂了电话,唐秋不禁暗自感叹,日夜奔波忙碌的柴教授明明可以在飞机上休息一下,而他却连这几个小时都不肯浪费。
  “飞行途中没有电话打扰,恰恰能静下心来做些事情。”对于柴毅的解释,大家总在会心一笑后肃然起敬。
  飞机降落后,几位同学悉数收到论文修改反馈。
  点开文档,细致入微的批改映入眼帘:导师柴毅将论文中不够准确的、需要深化细化的地方用修订模式标记了出来,并在旁边详细批注了修改意见……从头到尾,严谨认真。
  “柴教授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认真负责的学者所具有的态度。”唐秋感动地说,“而且在他眼里事无大小之分,大到承担国家级项目,小到斟酌学生论文中的用词表达,凡事尽心尽责。”
  在学生王一鸣看来,平日里温和慈爱的导师柴毅,在教学科研中却苛刻到有些“不近人情”。
  事情起源于柴毅寓教于研的另一项重大科研成果:地勤监测系统。
  从2012年开始,柴毅就带着团队为海南文昌卫星航天发射中心“量身打造”地勤监测系统,团队成员中就包括研究生王一鸣。
  又是一个从零开始的项目。整个发射场有10余个子系统,共6万多个数据,如何将海量数据在高速传输条件下,实现可视化监测、可视化评估、可视化分析?柴毅带着团队投入了研究。
  “跟着柴教授做科研是非常锻炼人的,课题新、任务重、难度大。大伙一起攻坚克难,有很多收获。”王一鸣坦言,但课题进入评审测试阶段后,大量测试用例的反复测试让参与研发的研究生们一度有些崩溃,“这简直是‘鸡蛋里挑骨头’。”
  面对学生的焦躁,柴毅一改平日的温和,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在学术和科研中,一个微小的纰漏都可能造成无可估量的后果,尤其是对航天发射这种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要求的对象。”
  他指着墙上写着的“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十六字方针继续说道:“现在,正是你们该做到的时候。”
  于学生而言,柴毅是良师更是益友,他们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一段“操场记忆”。
  柴毅饭后有散步的习惯,这是他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这时候,他往往会叫上一两位学生到操场边走边聊。
  “研究方向想好了吗?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是哪一方面?”
  “最近实验做得怎么样了?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柴毅的关心总能一下子戳中学生的内心,他们一股脑儿地向老师汇报近况、提出疑虑。柴毅听完后会耐心地为学生分析,然后提出一些解决思路和方法。
  就这样,他们一边走一边讨论,直到学生收获满满、欣喜而归。
  “我的博士研究方向就是在与柴教授一次次的散步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的。”学生李艳霞笑着说,“柴教授很忙,但他心里始终牵挂着我们每一个人。”
  讨论学术、碰撞灵感、畅谈心声,与柴教授一起“压操场”成了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加深了解的“约会”。
  一圈圈跑道,收藏了欢笑和眼泪,也收藏了思想的火花和谆谆教诲。
  春去秋又来,柴毅陪着学生们一路成长。20多年来,他培养了博士、硕士百余名,将一届届优秀人才输送到社会各个高精尖领域。
  前段时间,有学生回来看望他,大家都说:“柴教授的风采一如往日,只是头发比以前白了许多。”
  听了这话,柴毅不由自主地挺挺背,似乎在宣告“不服老”。
  事实也的确如此。直到现在,他的教学科研热情仍然旺盛,工作强度也丝毫不逊于年轻人,学术研究总保持着前瞻性和创新性,并拓展至多个领域,目前他又承担了一项高铁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学术“大牛”、行业专家、知名教授……尽管柴毅已是多种名誉傍身,但在重庆大学的校园里,你很可能与他擦肩而过而不自知——他总是那样衣着朴素,正印证了那句话: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其他文献
1951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会议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决定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从而初步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中央对重庆实施大规模计划建设的同时,在国家总体部署框架下,重庆市委、市政府针对非国家重点建
哪怕时间已经过去几个月,但2020年5月在我的回忆里始终保持着滚烫的温度。  这一半滚烫,来自党和国家赋予我的光荣使命——5月14日,中国政府抗疫医疗专家组赴非洲阿尔及利亚和苏丹两国开展为期30天的援助抗疫工作。专家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建,共20人。其中,由重庆市人民政府选派15人,澳门特区政府选派5人。而我在其中担任领队一职,重任在肩,惟行惟勤。  另一半滚烫,则来自非洲的高温酷暑、赤日炎炎
仲夏时节,艳阳高照。  步入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镇的叠石花谷景区,叠石艺术大门威武雄壮,乱石打造的叠石魔坑魅力四射,如梦似幻。  天气虽然炎热,但景区内仍然有很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2017年以前,景区所在地板溪镇扎营村和杉树湾村还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年轻人纷纷选择离开这片土地,年长者守着几亩田地勉强能够解决温饱。  在这短短的3年多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穷根深扎的落后村庄  
【摘 要】本文通过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6年度采用XBRL的上海证券交易所49家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发现XBRL在我国的市场反应并不显著。笔者对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为一项新兴技术,XBRL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逐步应用于会计领域。它通过标准化的财务指标和增强的分析工具,避免了人工数据采集的风险,降低了数据采集成本,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数据的灵
2019年4月17日早上7点,黔江区白石乡凤山村。  村民庹国会手拎水壶,肩扛锄头出门,走了半小时的山路,来到了村民王毅的家庭农场,橘红的朝阳刚好升上东边的凤池山。  放眼望去,农场里一大片绿油油的西瓜苗,长势喜人。庹国会弯下腰,开始施起肥来。  自2013年丈夫去世后,庹国会成了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在当地农场打工一天的工钱是80元,加上低保,她家一个月总共收入2000元左右,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走好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百米”,方能行稳执政为民的“千万里”。璧山区把党支部建在“最后一百米”的实践经验,既不局限于基层社会治理,也不止步于璧山区一城一域。  近距离知民情。把党支部建在小区,是填补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的“真空”,也是近距离发现问题真相、探寻答案真知的有效路径。“支部建在小区上”、“支部建在在建楼盘上”,党组织越直面矛盾,越能发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难点,越能找到改进工作的方向;从
为了使考生在职称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本刊特约北京知名职称辅导专家撰写了中级全科模拟试题,供考前练兵参考。    (客观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本类题共25分,每小题1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  A.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B. 恶意串通损害第三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这项荣誉更让我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6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杨浪浪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英语特级教师……深耕教育领域近30年,杨浪浪的头衔数不胜数,但是她最喜欢的还是“老师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广泛施行,环境问题愈来愈受到各界的关注。环境会计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信息系统,与传统财务会计系统有较大差异。本文探讨了双重记录和单式记账这两种特殊的记录方法,并结合环境利益这一要素,对双重记录和单式记账方法在环境会计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阐释。    环境会计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已经愈来愈系统和深入。作为确认、计量与报告的中间环节,环境会计
一如不同的人有各异的性格,不同的书也有专属于自己的风格;因此,读不同的书,就应该有不同的读法。以此立论,想要真正读懂司马迁的《史记》,就需要带着强烈的情感。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说到读史书的基本方法时,一定会强调秉持客观、理性、超脱、冷静的基本立场,不宜带上過多的读者个人的情感——无疑这是必需的,历史学严谨立说的传统训练,要求读史应该如此入手;但是,论及读《史记》这部大书,如果只知遵循上述方法,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