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顶”姻缘
吃过午饭,陈技师正想睡一觉,突然手机铃响了。
“喂,我是小王,明天我休班,想去你单位看看,欢迎吗?”手机那端传来一个女孩清脆甜美的声音。
“欢迎,欢迎!”挂断电话,陈技师又喜又惊,喜的是认识不久的女友主动来看自己了,惊的是害怕自己的“缺点”一旦暴露,没准“遭踹”。
今年30岁的陈技师有一幅“沧桑”面孔。这也难怪,多年野外施工的劳苦经历使他皮肤黝黑、面容干涩。不久前,也不知咋的,他开始脱发,而且越发严重,一日对镜整容才发现头顶几乎“清澈见底”。特效药,小偏方用了不少,可不见其效,他很是郁闷。
电话中的小王,白领一族,秀外慧中,是陈技师心中的“白雪公主”。第一次见面时,小王对厚道的他印象还行。谁知,接下来却“风云突变”。先是在街上,小孩叫陈技师“爷爷”,再是小王的姐妹们看到矮瘦、黝黑的陈技师,不禁惊愕“怎么找了个小老头?”让她打听打听,是不是“离过婚的”。还说仅凭一两次见面,难以“看透”对方的为人。这让小王心头一紧:得到陈技师所在的单位看看。这不,认识不久,小王就迫不及待地要来“探亲”了。
这可咋办?几年来,自己因容貌对不起观众,爱情路上屡受挫折,如今加上严重脱发更是雪上加霜,难道这次又要重复“昨天的故事”?陈技师的心中直打鼓。一筹莫展之际,刘德华在电影《天下无贼》中的全新造型提醒了他。何不买个假发戴?时髦又美观!
事不宜迟,立即采购。半小时后,头戴假发的陈技师在超市化妆镜前左照右照,做出效果评估,因假发质量不高,戴上后不太自然,还有点松,但总体形象改观不少,同时还保暖,利大干弊,可以一试!
第二天,陈技师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小王接到了单位。为以防“万一”,他给自己约法三章与小王保持适当距离,剧烈运动能免则免,尽可能地待在室内。
晚上快下班时,正当陈技师与小王聊得起劲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变电站设备出了故障!任务在即,不容迟疑。陈技师顾不上跟小王解释,冲出办公室冒着五六级大风跑到变电站,他二话不说便查看处理起故障来。所长大声阻拦:“太危险,注意安全!”他在忙碌中放开嗓子答:“我是技师,我不上谁上!”陈技师紧张忙碌了十多分钟,终于排除了故障,恢复了正常供电。
从变电站出来,陈技师才发觉头皮有点凉快,一摸脑袋,糟糕!假发不见了!随后围着变电站转了两圈,也不见踪影。正在慌乱之时,突然感觉有人拽他的衣角,回头一看,不禁大惊,小王竟然拿着自己失落的假发站在他身后,脸上满是惊讶和困惑。陈技师懊悔地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事已至此,他只得道出实情。未了,他还结结巴巴憨出这么一句:“本人不聪明,还学人家‘绝顶’,有点那个……对不住你。”
望着陈技师窘得不行的样子,小王“扑哧”乐了,眨眨眼睛,一语双关地说:“‘聪明绝顶’不是缺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诚实、可靠、有追求。”顿了顿,小王接着说:“我通过与你接触,倒面了解以及刚才目睹你不顾危险抢修保电的表现,感觉你除了‘绝顶’外,事业心责任感也够‘绝顶’的。”说到这儿,还重重地强调了两个字:“真的!”
说罢,小王含羞一笑,这个细节让陈技师那颗紧悬的心豁然轻松。“下班了,我们散散步吧,天黑了不用怕,我这儿有‘亮’!”陈技师摸着光脑袋调侃自己,深情地望着小王,两人不约而同地咯咯笑了。
一世鞋缘
他与芳的关系时好时坏。
用芳的话说,他人虽然老实厚道,但能力却差了点。在社会上混了十多年了却还是报社的一个普通记者,连个主任编辑也没混上,没有房子,更没有车。他对她后半截话就不爱听,因为他自信还是有能力的——作为一名记者,能在宣传这块清贫阵地上一呆就是十多年的有几个?何况他还多次获得过全国、省市级新闻通讯大奖,六次获得过“省优秀记者”,在报社获得奖励更是“家常便饭”。虽然两次提主任都没提成,但组织上并没有亏待他的地方,每次有大的采访任务总编都是派车让他去,对他是相当器重。
当然,芳并不认为这就能证明他的能力。奖励能当饭吃、能当钱花吗?领导关心,还不是为了让你多出苦力为报社多干活?终于她向他发出了最后通牒:要么转行挣钱过日子,要么分手。
他没有选择转行。除了舍不得这份工作,手中的相机,这个他热爱的行当,还因为他不想这样被人要挟:而且以这样的理由要挟男人的女人,他心里也没底。但他心里还是很痛苦,他是个重感情的人,他想请芳去爬一次山,不是为了纠缠她,而是想陪芳到风景区去旅游一次,毕竟他在热恋中曾向她承诺过。
芳答应了。为此,总编把自己的车派给了他,还专门吩咐一名摄影记者也随他一块去,给他们照照相,说是能挽回芳心最好,实在没法子,也留下纪念照。
他却想得更细,特意到商店给她买了一双36码的登山旅游鞋。他知道芳十分爱美,总是高跟鞋不离脚,而风景区是以爬山为主,高跟鞋是走不成路的。
旅游鞋就放在他的手提包里。
约定的时间,芳没有出现。不久他就接到了芳的电话,表示了歉意,说想来想去,还是不来的好,感觉“没有意义”。
失落,怅然。但悲伤和抱怨不是他的个性,他想,从城里出来趟不容易,恰好有摄影高手跟着,怎么也得逛上一回吧。
于是在上山的路上他就遇到了她,一位长的和芳有点像的姑娘,也是那么漂亮,高矮胖瘦相差无几。姑娘右手提一精致手包,左右提着双白皮鞋,赤脚走在盘山小路上,走走停停,有些疲倦。
他紧赶了几步,一边往包里摸索着。反正这鞋子已经派不上用场了,不如送给需要它的人吧。只是不知是否合她的脚?
姑娘先是诧异,继而明白过来,一边道谢一边试鞋。真没想到,合脚极了,舒服极了,就像专门给她准备的一样。
她坚持付款,坚持得十分恳切;他坚决不收,坚决得毫无余地。
然后他们就分手了。
若不是摄影记者的那幅照片,这次偶遇真的就成了两朵浪花的一触即逝,两片白云的擦肩而过。那幅照片被刊登在省晚报的“城市表情”栏目中,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相帮的温馨,却勾起了姑娘的无限感慨,她正后悔没有在当时记下这位好心人的名字,只是听他说了鞋子的故事。她其实是一个已有房有车的都市白领,可是在情感之路上却一直迷茫,她不知道那些蜂蝶一般的追求者看中了她的什么,是否值得托付。
她通过报社电话找到了他。
她说,我来还你的鞋子,或者,如果你愿意,就让我的也是你的。
她说,能为已分手的女友准备一双登山鞋子的男人,肯定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男人。
她还说,鞋子真的很合脚。
枣花朵朵开
勇一直在等那封信,每当邮递员来送报纸的时候,勇总要跑过去看那一摞信中有没有那娟秀的字迹,但他总是失望而归,于是勇就把希望寄托给了明 天……就这样等待着,勇相信自己一定会等到那封信的。
勇和她是高中时的同学,那时勇在班上一切都显得很平凡,勇唯一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文章能在作文课上屡屡被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当做范文朗诵,勇对此也很珍惜,每次作文布置下来,他总是认认真真地去完成,然后在心中默默等待着下一次的作文课。那时她是班上众多女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更由于她的文笔也是那样的出色,使她成了众多男生背后悄悄谈论的对象。
勇那时就坐在她的身后,看着她秀丽的背影,勇总是感到莫名的心动,勇喜欢和她一起讨论文学,畅想未来,勇总觉得那是最惬意的时刻。勇想留住那一刻,但他却一直不敢去面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勇只觉得自己太平凡。
高中毕业后,勇告别了家乡盛开的黄灿灿的枣花,怀揣着梦想,来到另外一个城市干起了农电工。勇很快就给她写了一封信,他想给她一个惊喜,因为勇知道她一直都很向往电力生活。每次收到她的来信时,勇总是感到阵阵温馨,工作的苦累、生活的枯燥、远离亲人的孤单和寂寞都会在这一刻得到化解,勇会因此而激动好几天……
勇总觉得要向她表白些什么,因为他清楚自己心中的感觉,但他总缺乏表达的勇气,他害怕从此再也见不到那娟秀的字迹,甚至失却了幻想的余地,勇觉得自己在心中积累着某一样东西,他也一直在等待着什么……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她信封上的邮票是倒贴着的,他想起了曾听到的一种传说,并马上从同事们那里得到了肯定,于是勇将一切都装进了信封,连同那颗灼热的心一起寄向了远方……
从此,他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然而,过去了好久,勇依然没有等到那封信。寒冷的冬天逐渐笼罩了勇所在的那个小城,接下来就是几十年一遇的暴风雪的袭击,后来便是停水、断电,小城几乎成了皑皑冰原上的一座孤岛,但勇仍然很兴奋,他拍了好多照片,写了许多文章,想等到雪化之后寄给她,他知道她很向往这漫天飞舞的雪花。勇望着雪花,想起了家乡那一片片黄灿灿、朵朵盛开的枣花,想象着她在缓缓飘落的花瓣中朝自己走来……一天中午,随着一声紧急集合的令下,勇和同事们背起行囊奔赴到了抗冰救灾的第一线,每天冰里来雪里去,勇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疲惫与劳累,但他同时也感悟到了一名电力人的真正价值。
一天下午,勇和同事们历经艰辛努力恢复了一个小村的通电后,看着乡亲们感激的笑容,勇感觉从来没有这样自豪过。当他们完成任务准备回驻地时,勇突然发现一根还没来得及清理,被冰雪包裹的电线杆因为不堪重负朝同事们砸去,他一面呼喊着一面将同事推开,“轰隆”一声,勇觉得头顶被重重地砸了一下,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勇终于艰难地睁开了眼睛,他逐个地打量着身边的同事们,似乎是在寻找着什么,最后他将目光定格在通信员身上,眼神中流露出无限的期盼……通信员默默走出去后不久,手里捧着一束黄灿灿盛开的枣花来到勇的面前,花束里有一个信封。勇挣扎着举起了那封信,看了又看,忽然间,他搂住了通信员的脖子,声音哽咽:“谢谢……理解……”
通信员无言以对,任凭泪水肆意的流淌。
勇慢慢地阖上了眼睛,信封从他的手中滑落,上面没有地址,只有收信人和同事们的签名。
想和你说说话
“老公,买白菜还是小油菜?买点牛肉可以吗?”接到妻子喋喋不休的电话时,供电所刘所长没好气地回了一句:”随便你买,以后这样的小事别老是打电话问我,我现在正在保电现场,很忙,你知道吗?”电话那边的妻子沉默了。
已经无数次接到妻子这样的电话了,要不就是“我买本烹饪书来学做菜好吗?”、“十字绣的枕头很漂亮,我也买一个吧”……刘所长把手里还没看完的资料往办公桌上一扔,皱着眉头抱怨:“真搞不懂这女人怎么那么啰嗦,那么没一点主见!”
妻子下岗后一直没有工作,天天呆在家里做家务,带孩子,没事就上上街。逛逛公园,要钱给钱花,要什么买什么给她,刘所长从来没说过她任何不是。“你自己决定吧!”每当妻子想和他商量什么事时,他总是这样回答妻子。他认为,男人应该以事业为重,况且自己的事业和别的男人还不同,妻子的日子应该说非常好过了,现在社会上有多少女人羡慕这种不上班的生活?
供电所责任重大,刘所长中午饭都是在所里吃,晚上也是偶尔回家吃一顿,吃完又回单位巡检、值班。为了保证工作不出纰漏,刘所长经常加班到十一二点,一天到晚和妻子也说不上几句话。可几乎每次半夜回家,妻子都没睡,要么就是说为了给他准备换洗的衣服,要么就是问他工作顺不顺心。忙累了一天的刘所长,回家后只想清静清静,实在不想搭理。他常对妻子说:“以后我加班的话,你不用等我回来,早睡就行。”可是妻子就是不听,一如既往地等他回来,然后就唠唠叨叨地问这问那。刚结婚的时候,刘所长还觉得没什么,可久而久之,因为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和工作中的那些不顺心的事,他开始不耐烦了,甚至还忍不住对妻子发脾气。
那天晚上,他巡检回来时已近1 2点了,妻子还在等他。刚刚处理完一起安全隐患的刘所长满腹心事,可一进门,妻子就问:“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呢?我熬了点稀饭,要不要热一热给你吃?”
“不吃!”刘所长根本没一点胃口。
妻子又说:“我去盛一碗给你,要加糖吗?”
“我说了不吃!”刘所长语气有些不耐烦,脱下外套正要去洗澡,妻子却仍不罢休:“加班那么晚肯定饿了,吃一碗吧,熬了很久的。”
刘所长顿时火气来了,把憋了一晚上的气都发了出来:“你没听到我的话吗?我那么大个人了饿了不懂说吗?我工作已经够累的了,你让我清静一下行不行……”
妻子闻听后一脸委屈,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默默地把丈夫的衣服拿出来放在沙发上,扭头进了卧室。
刘所长洗完澡走进卧室,发现妻子正在日记本上写东西,见自己进房,妻子连忙把日记本塞进了枕头下,一声不吭地躺进了被窝里。刘所长感觉妻子在哭,问她怎么了,妻子说没事,安慰她几句后,妻子仍然在抽泣。刘所长感觉不对劲,想起了妻子刚才写东西的事,于是趁妻子不备拿出了妻子的日记本,一行短短的字映入了刘所长眼帘:“老公,对不起,你那么忙,在家时间又那么短,我之所以常常问你一些小事,只不过就是想和你说说话……”
“想和你说说话!”刘所长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扭过头,妻子早已坐起来,泪流满面地望着自己……
(编辑 刘可)
吃过午饭,陈技师正想睡一觉,突然手机铃响了。
“喂,我是小王,明天我休班,想去你单位看看,欢迎吗?”手机那端传来一个女孩清脆甜美的声音。
“欢迎,欢迎!”挂断电话,陈技师又喜又惊,喜的是认识不久的女友主动来看自己了,惊的是害怕自己的“缺点”一旦暴露,没准“遭踹”。
今年30岁的陈技师有一幅“沧桑”面孔。这也难怪,多年野外施工的劳苦经历使他皮肤黝黑、面容干涩。不久前,也不知咋的,他开始脱发,而且越发严重,一日对镜整容才发现头顶几乎“清澈见底”。特效药,小偏方用了不少,可不见其效,他很是郁闷。
电话中的小王,白领一族,秀外慧中,是陈技师心中的“白雪公主”。第一次见面时,小王对厚道的他印象还行。谁知,接下来却“风云突变”。先是在街上,小孩叫陈技师“爷爷”,再是小王的姐妹们看到矮瘦、黝黑的陈技师,不禁惊愕“怎么找了个小老头?”让她打听打听,是不是“离过婚的”。还说仅凭一两次见面,难以“看透”对方的为人。这让小王心头一紧:得到陈技师所在的单位看看。这不,认识不久,小王就迫不及待地要来“探亲”了。
这可咋办?几年来,自己因容貌对不起观众,爱情路上屡受挫折,如今加上严重脱发更是雪上加霜,难道这次又要重复“昨天的故事”?陈技师的心中直打鼓。一筹莫展之际,刘德华在电影《天下无贼》中的全新造型提醒了他。何不买个假发戴?时髦又美观!
事不宜迟,立即采购。半小时后,头戴假发的陈技师在超市化妆镜前左照右照,做出效果评估,因假发质量不高,戴上后不太自然,还有点松,但总体形象改观不少,同时还保暖,利大干弊,可以一试!
第二天,陈技师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小王接到了单位。为以防“万一”,他给自己约法三章与小王保持适当距离,剧烈运动能免则免,尽可能地待在室内。
晚上快下班时,正当陈技师与小王聊得起劲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变电站设备出了故障!任务在即,不容迟疑。陈技师顾不上跟小王解释,冲出办公室冒着五六级大风跑到变电站,他二话不说便查看处理起故障来。所长大声阻拦:“太危险,注意安全!”他在忙碌中放开嗓子答:“我是技师,我不上谁上!”陈技师紧张忙碌了十多分钟,终于排除了故障,恢复了正常供电。
从变电站出来,陈技师才发觉头皮有点凉快,一摸脑袋,糟糕!假发不见了!随后围着变电站转了两圈,也不见踪影。正在慌乱之时,突然感觉有人拽他的衣角,回头一看,不禁大惊,小王竟然拿着自己失落的假发站在他身后,脸上满是惊讶和困惑。陈技师懊悔地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事已至此,他只得道出实情。未了,他还结结巴巴憨出这么一句:“本人不聪明,还学人家‘绝顶’,有点那个……对不住你。”
望着陈技师窘得不行的样子,小王“扑哧”乐了,眨眨眼睛,一语双关地说:“‘聪明绝顶’不是缺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诚实、可靠、有追求。”顿了顿,小王接着说:“我通过与你接触,倒面了解以及刚才目睹你不顾危险抢修保电的表现,感觉你除了‘绝顶’外,事业心责任感也够‘绝顶’的。”说到这儿,还重重地强调了两个字:“真的!”
说罢,小王含羞一笑,这个细节让陈技师那颗紧悬的心豁然轻松。“下班了,我们散散步吧,天黑了不用怕,我这儿有‘亮’!”陈技师摸着光脑袋调侃自己,深情地望着小王,两人不约而同地咯咯笑了。
一世鞋缘
他与芳的关系时好时坏。
用芳的话说,他人虽然老实厚道,但能力却差了点。在社会上混了十多年了却还是报社的一个普通记者,连个主任编辑也没混上,没有房子,更没有车。他对她后半截话就不爱听,因为他自信还是有能力的——作为一名记者,能在宣传这块清贫阵地上一呆就是十多年的有几个?何况他还多次获得过全国、省市级新闻通讯大奖,六次获得过“省优秀记者”,在报社获得奖励更是“家常便饭”。虽然两次提主任都没提成,但组织上并没有亏待他的地方,每次有大的采访任务总编都是派车让他去,对他是相当器重。
当然,芳并不认为这就能证明他的能力。奖励能当饭吃、能当钱花吗?领导关心,还不是为了让你多出苦力为报社多干活?终于她向他发出了最后通牒:要么转行挣钱过日子,要么分手。
他没有选择转行。除了舍不得这份工作,手中的相机,这个他热爱的行当,还因为他不想这样被人要挟:而且以这样的理由要挟男人的女人,他心里也没底。但他心里还是很痛苦,他是个重感情的人,他想请芳去爬一次山,不是为了纠缠她,而是想陪芳到风景区去旅游一次,毕竟他在热恋中曾向她承诺过。
芳答应了。为此,总编把自己的车派给了他,还专门吩咐一名摄影记者也随他一块去,给他们照照相,说是能挽回芳心最好,实在没法子,也留下纪念照。
他却想得更细,特意到商店给她买了一双36码的登山旅游鞋。他知道芳十分爱美,总是高跟鞋不离脚,而风景区是以爬山为主,高跟鞋是走不成路的。
旅游鞋就放在他的手提包里。
约定的时间,芳没有出现。不久他就接到了芳的电话,表示了歉意,说想来想去,还是不来的好,感觉“没有意义”。
失落,怅然。但悲伤和抱怨不是他的个性,他想,从城里出来趟不容易,恰好有摄影高手跟着,怎么也得逛上一回吧。
于是在上山的路上他就遇到了她,一位长的和芳有点像的姑娘,也是那么漂亮,高矮胖瘦相差无几。姑娘右手提一精致手包,左右提着双白皮鞋,赤脚走在盘山小路上,走走停停,有些疲倦。
他紧赶了几步,一边往包里摸索着。反正这鞋子已经派不上用场了,不如送给需要它的人吧。只是不知是否合她的脚?
姑娘先是诧异,继而明白过来,一边道谢一边试鞋。真没想到,合脚极了,舒服极了,就像专门给她准备的一样。
她坚持付款,坚持得十分恳切;他坚决不收,坚决得毫无余地。
然后他们就分手了。
若不是摄影记者的那幅照片,这次偶遇真的就成了两朵浪花的一触即逝,两片白云的擦肩而过。那幅照片被刊登在省晚报的“城市表情”栏目中,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相帮的温馨,却勾起了姑娘的无限感慨,她正后悔没有在当时记下这位好心人的名字,只是听他说了鞋子的故事。她其实是一个已有房有车的都市白领,可是在情感之路上却一直迷茫,她不知道那些蜂蝶一般的追求者看中了她的什么,是否值得托付。
她通过报社电话找到了他。
她说,我来还你的鞋子,或者,如果你愿意,就让我的也是你的。
她说,能为已分手的女友准备一双登山鞋子的男人,肯定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男人。
她还说,鞋子真的很合脚。
枣花朵朵开
勇一直在等那封信,每当邮递员来送报纸的时候,勇总要跑过去看那一摞信中有没有那娟秀的字迹,但他总是失望而归,于是勇就把希望寄托给了明 天……就这样等待着,勇相信自己一定会等到那封信的。
勇和她是高中时的同学,那时勇在班上一切都显得很平凡,勇唯一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文章能在作文课上屡屡被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当做范文朗诵,勇对此也很珍惜,每次作文布置下来,他总是认认真真地去完成,然后在心中默默等待着下一次的作文课。那时她是班上众多女生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更由于她的文笔也是那样的出色,使她成了众多男生背后悄悄谈论的对象。
勇那时就坐在她的身后,看着她秀丽的背影,勇总是感到莫名的心动,勇喜欢和她一起讨论文学,畅想未来,勇总觉得那是最惬意的时刻。勇想留住那一刻,但他却一直不敢去面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勇只觉得自己太平凡。
高中毕业后,勇告别了家乡盛开的黄灿灿的枣花,怀揣着梦想,来到另外一个城市干起了农电工。勇很快就给她写了一封信,他想给她一个惊喜,因为勇知道她一直都很向往电力生活。每次收到她的来信时,勇总是感到阵阵温馨,工作的苦累、生活的枯燥、远离亲人的孤单和寂寞都会在这一刻得到化解,勇会因此而激动好几天……
勇总觉得要向她表白些什么,因为他清楚自己心中的感觉,但他总缺乏表达的勇气,他害怕从此再也见不到那娟秀的字迹,甚至失却了幻想的余地,勇觉得自己在心中积累着某一样东西,他也一直在等待着什么……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她信封上的邮票是倒贴着的,他想起了曾听到的一种传说,并马上从同事们那里得到了肯定,于是勇将一切都装进了信封,连同那颗灼热的心一起寄向了远方……
从此,他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然而,过去了好久,勇依然没有等到那封信。寒冷的冬天逐渐笼罩了勇所在的那个小城,接下来就是几十年一遇的暴风雪的袭击,后来便是停水、断电,小城几乎成了皑皑冰原上的一座孤岛,但勇仍然很兴奋,他拍了好多照片,写了许多文章,想等到雪化之后寄给她,他知道她很向往这漫天飞舞的雪花。勇望着雪花,想起了家乡那一片片黄灿灿、朵朵盛开的枣花,想象着她在缓缓飘落的花瓣中朝自己走来……一天中午,随着一声紧急集合的令下,勇和同事们背起行囊奔赴到了抗冰救灾的第一线,每天冰里来雪里去,勇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疲惫与劳累,但他同时也感悟到了一名电力人的真正价值。
一天下午,勇和同事们历经艰辛努力恢复了一个小村的通电后,看着乡亲们感激的笑容,勇感觉从来没有这样自豪过。当他们完成任务准备回驻地时,勇突然发现一根还没来得及清理,被冰雪包裹的电线杆因为不堪重负朝同事们砸去,他一面呼喊着一面将同事推开,“轰隆”一声,勇觉得头顶被重重地砸了一下,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勇终于艰难地睁开了眼睛,他逐个地打量着身边的同事们,似乎是在寻找着什么,最后他将目光定格在通信员身上,眼神中流露出无限的期盼……通信员默默走出去后不久,手里捧着一束黄灿灿盛开的枣花来到勇的面前,花束里有一个信封。勇挣扎着举起了那封信,看了又看,忽然间,他搂住了通信员的脖子,声音哽咽:“谢谢……理解……”
通信员无言以对,任凭泪水肆意的流淌。
勇慢慢地阖上了眼睛,信封从他的手中滑落,上面没有地址,只有收信人和同事们的签名。
想和你说说话
“老公,买白菜还是小油菜?买点牛肉可以吗?”接到妻子喋喋不休的电话时,供电所刘所长没好气地回了一句:”随便你买,以后这样的小事别老是打电话问我,我现在正在保电现场,很忙,你知道吗?”电话那边的妻子沉默了。
已经无数次接到妻子这样的电话了,要不就是“我买本烹饪书来学做菜好吗?”、“十字绣的枕头很漂亮,我也买一个吧”……刘所长把手里还没看完的资料往办公桌上一扔,皱着眉头抱怨:“真搞不懂这女人怎么那么啰嗦,那么没一点主见!”
妻子下岗后一直没有工作,天天呆在家里做家务,带孩子,没事就上上街。逛逛公园,要钱给钱花,要什么买什么给她,刘所长从来没说过她任何不是。“你自己决定吧!”每当妻子想和他商量什么事时,他总是这样回答妻子。他认为,男人应该以事业为重,况且自己的事业和别的男人还不同,妻子的日子应该说非常好过了,现在社会上有多少女人羡慕这种不上班的生活?
供电所责任重大,刘所长中午饭都是在所里吃,晚上也是偶尔回家吃一顿,吃完又回单位巡检、值班。为了保证工作不出纰漏,刘所长经常加班到十一二点,一天到晚和妻子也说不上几句话。可几乎每次半夜回家,妻子都没睡,要么就是说为了给他准备换洗的衣服,要么就是问他工作顺不顺心。忙累了一天的刘所长,回家后只想清静清静,实在不想搭理。他常对妻子说:“以后我加班的话,你不用等我回来,早睡就行。”可是妻子就是不听,一如既往地等他回来,然后就唠唠叨叨地问这问那。刚结婚的时候,刘所长还觉得没什么,可久而久之,因为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和工作中的那些不顺心的事,他开始不耐烦了,甚至还忍不住对妻子发脾气。
那天晚上,他巡检回来时已近1 2点了,妻子还在等他。刚刚处理完一起安全隐患的刘所长满腹心事,可一进门,妻子就问:“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呢?我熬了点稀饭,要不要热一热给你吃?”
“不吃!”刘所长根本没一点胃口。
妻子又说:“我去盛一碗给你,要加糖吗?”
“我说了不吃!”刘所长语气有些不耐烦,脱下外套正要去洗澡,妻子却仍不罢休:“加班那么晚肯定饿了,吃一碗吧,熬了很久的。”
刘所长顿时火气来了,把憋了一晚上的气都发了出来:“你没听到我的话吗?我那么大个人了饿了不懂说吗?我工作已经够累的了,你让我清静一下行不行……”
妻子闻听后一脸委屈,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默默地把丈夫的衣服拿出来放在沙发上,扭头进了卧室。
刘所长洗完澡走进卧室,发现妻子正在日记本上写东西,见自己进房,妻子连忙把日记本塞进了枕头下,一声不吭地躺进了被窝里。刘所长感觉妻子在哭,问她怎么了,妻子说没事,安慰她几句后,妻子仍然在抽泣。刘所长感觉不对劲,想起了妻子刚才写东西的事,于是趁妻子不备拿出了妻子的日记本,一行短短的字映入了刘所长眼帘:“老公,对不起,你那么忙,在家时间又那么短,我之所以常常问你一些小事,只不过就是想和你说说话……”
“想和你说说话!”刘所长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扭过头,妻子早已坐起来,泪流满面地望着自己……
(编辑 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