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的家庭礼仪教育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87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的政策,产生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在家庭中被视为掌上明珠,得到了父母及长辈们所有的爱,在这些爱中溺爱和小爱成为最主要和最多的爱,而更应给予的大爱却少之又少。“长期的娇惯、溺爱使孩子养成了‘惟我独尊’的性格。”与其说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是幸福的,倒不如说他们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最正常不过的大爱和最适当不过的家庭礼仪教育,所以无论是在孩子性格的形成上,还是在为人处事方面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针对独生子女家庭礼仪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从小就要加强独生子女的家庭礼仪教育,让独生子女在家庭礼仪的尊重和被尊重中成长。
  
  一、独生子女家庭礼仪教育缺失的问题
  
  1.与人见面时不打招呼
  不少孩子在遇到长辈的时候不打招呼,而是我原来在做什么,我依然还是在做什么,就像根本没看见一样,没有任何语言或行动。摆出了一副目中无人,与世隔绝的样子和心态。却不知道见面时与打招呼是做人最基本的礼节,也不知道那些被自己忽视的长辈们的心情。
  2.与人说话时不会用称呼
  孩子在和他人说话时不加称呼或不会使用称呼,这是比较普遍的不礼貌的行为。主要表现有:
  (1)与大人说话直呼其名
  孩子在与年长的人说话时会直呼其名。例如:某个孩子在与自己的爸爸说话时会直接叫他爸爸的名字。想让爸爸背一下会说:“李某某,背我。”。吃晚饭了,妈妈让孩子到书房告诉正在看书的爸爸,孩子来到爸爸的面前,会说:“刘某某,吃饭了!”。
  (2)与人说话时没有称呼
  孩子在与人说话时不加任何称呼,只是说自己想说的内容。例如:孩子想让妈妈把自己的鞋拿给自己,会说:“给我鞋拿过来。”敲门时会直截大声地喊:“开门!开门!”找不到自己的玩具小火车时会说:“看到我的小火车了吗?”。
  (3)习惯以“你”字称呼
  孩子在与自己年长的人说话时,不用敬语,而直接用“你”来指代。例如,有的孩子在放学时,妈妈因有事而把接他的时间给晚了,这时孩子会和妈妈说:“你怎么才来啊?我都等你很长时间了。”这样的对话我们在小学校的门口会经常听到。
  (4)需要他人帮助时不会说“请”字
  在公共场所的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不会说“请”字,而是以一个“哎”字或其它字来代替作为称呼。例如:到商场购物时,需要售货员给自己拿一个东西时,有的孩子会对售货员说:“哎!给我拿一只这种表。”。问商品价格时,会用手指着商品,面朝售货员喊:“哎!这个多少钱?”。
  3.与人说话时大呼小叫
  孩子在与人说话时,不管对方是谁也不管是在什么场合,只用一种方式来表达,那就是向对方大声的囔囔和喊叫,期望对方能够满足他的要求。例如:在药房想向他人打听药品的价格会对人大声喊叫:“感冒通多少钱?”。
  4.做错事时不知道歉
  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知道向他人道歉,也没有向他人道歉的意识,特别是和自己家里的长辈之间。例如:某孩子在误认为自己的爸爸把自己的玩具给弄坏了,而爸爸否认,孩子就与爸爸生气,把爸爸还未吸的一条烟从家里的窗户扔了出去。在爸爸发现,责骂他做得不对的时候,孩子却是大声的对爸爸喊:“你说,你烟多少钱,我陪给你。我陪给你还不行吗?”
  
  二、独生子女家庭礼仪教育缺失与失误的原因
  
  孩子没有礼貌、不懂礼貌,主要是家庭礼仪教育缺失或有误,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溺爱孩子,舍不得严格教育孩子
  有的独生子女从小的时候就成为家里人的小太阳,在自己的小家庭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父母和长辈给予孩子更多的是小爱和溺爱,“溺爱就是爱过了头,把孩子爱出毛病,不讲原则和尺度。”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姑息、放纵,不能严格管教,缺乏对孩子的家庭礼节教育。因此,“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2.父母素质低,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
  有的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没有接受过应有的家庭礼仪教育,加上素质低下,见人就骂,与人说话从不称呼,做错事不知道道歉,站没站像,坐没坐像,对人大呼小叫,其对事物正确认识也就更差了。试问这样不懂礼貌的家长,又怎么会教育孩子呢?
  3.父母过于重视工作,忽略了孩子教育
  在现代社会,多数家庭只有父母都要出去工作,才能满足家庭的需要。有的家过于献身工作,长起早贪黑,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的礼仪教育,更不用说让孩子去效仿他们的正确的言谈举止了。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孩子使用筷子的方式不正确。
  4.偏重文化、艺术教育,忽视道德礼貌教育
  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上更加需要有知识、有才能的通用人才。对这一点,新一代的父母们都有充分的认识。有的父母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培养孩子,希望孩子将来能有出息。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在各式各样的补习班之间奔走,而把对于孩子做人最基本的家庭礼仪教育给忽略了。因此,孩子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礼仪教育。这使得我们的一些孩子在文化上是骄子,而在文明礼貌上却是一个矮子。
  5.教育的方法不够正确
  (1)对孩子大吵大叫
  有时家长在面对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处理好了,而是依着自己的性子对孩子当着别人的面大吵大叫,希望对事情能有挽回的余地。可是家长的“这一喊一叫,周围的邻居都听见了,孩子感觉很不好,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风了邻居也不好意思说话,只得低头跑过去。”这样不但没有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却反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另一种情况是,“孩子越是不听话,您便越提高训斥的音量。您也感到,训斥的声音越大,自己越累,孩子越不当一回事。”
  (2)与别人的孩子做比较
  有的家长见自己的孩子做得不好,就会在孩子的面前对孩子说:“你看人家某某多懂事,你再看你,气死我了,真给我丢脸!”“多数都是拿孩子的不足与他人的长项做比较,希望藉此能激励孩子,却往往是事与愿违,起了反作用。”
  (3)只在人前教育孩子,不给孩子留面子
  有的家长对“当面教子,背后教妻”这名俗语没有正确的理解。认为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最好是当着别人的面,去训斥和挖苦孩子,甚至动手动脚,让孩子能对这次的错误有所认识,并加以改正。家长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孩子明白自己做错的原因,以及应该怎样去做的道理,反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伤害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和相互的尊重。”
  
  三、家庭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从小给孩子注入家庭礼仪教育,不仅能使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也能使我们的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正如一棵小树,在它还是一棵小树苗的时候,我们就给予它适当的修剪和维护,它才能在时间的考验下长成一棵笔直的苍天大树。
  2.有利于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称为人,但人从某些方面来看却有优、良、合格和差之分。所谓差,就是最下等的一类人,他们不识字,不具备应有的文化水平,不懂得道理,不具备基本的道德品质,不懂得礼仪,这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如果在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却不懂得基本的家庭礼仪,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只是比差好一点,却达不到优。
  3.有利于孩子的未来
  家庭礼仪教育的成功与否,在某些时候会决定一个优秀人才的一次就业机会,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给人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并在众多的人当中优先考虑。例如:在招聘的时候,有的单位会把面试的门关上,如果应聘者没有敲门直接推门而入的话,招聘单位会给他印象分数大打折扣。反之,会让招聘人员感到非常舒服,留下好印象,也给自己取得了一次工作的机会。
  4.有利于家庭的和睦
  具有良好的家庭礼仪可以使我们的家庭和睦,感情深厚。古人云,“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礼仪对我们社会当中的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5.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有正确的家庭礼仪教育的孩子,孩子会将这种好的行为方式,贯穿于他生活、学习等的每个方面的每个小细节上,以适当的礼仪行为对待他人。这种礼仪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使人在心理对彼此产生好感,进而促进了人与之间的和谐相处。
  6.有利于社会整体的和谐
  适当的礼仪行为使得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的相处,进而礼仪又能使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小范围变得和谐,使我们整个社会也和谐起来。
  7.有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中国有千年的历史文明,被国际友人称为“友谊之帮”,中国的礼仪更是被国际人士所关注,我们能够成为中华儿女,使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要让我们的家庭礼仪很好的保持下来,使我们之间能够相互以礼相待,使我们在国际树立的良好形象永存。
  因此,家庭礼仪教育是不容被忽视的,为人父母者,就要教给孩子他应有的礼仪,以礼待人,促进和谐。
  
  四、家庭礼仪教育的内容
  
  ⒈对父母:
  《弟子规》载:“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要求对待父母的召唤要急时回应,而不要慢腾腾的。父母要你做事,要快速的去做,不要懒散。在父母给予教诲的时候,要认真的恭敬听。父母责难的时候,要顺承父母。
  2.对长者:
  (1)“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称呼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在长辈面前,也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而藐视长辈。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要退到一旁。
  (2)“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小步快走,动作表现有礼貌,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对尊长的问题,要站起来回答,这时目光平视,不要左右移动。
  (3)“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长辈站立的时候,作为晚辈不能坐着。长辈坐着的时候,让晚辈坐的时候再坐。在长辈面前说话要小声,也不要太小那样长辈就听不见了。
  (4)“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 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不论在饮食方面,还是在坐走方面,都要让长辈在先,而不可目无长辈自己先来。长辈呼唤他人,晚辈听到后,要代替长辈去呼唤,要是长辈呼唤的人不在,要回来告诉长辈,让长辈知道。并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⒊吃饭:
  (1)《礼记》载:“毋抟饭。毋咤食。毋扬饭。毋嘬灸。”在吃饭的时候不要把饭捏成团,不要发出声音,不要播扬热饭以使速凉,不要大口的吞食。
  (2)《蒙学宝典》说:“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在吃饭的时候,不要挑食,饭不要吃的太饱,要适量。
  4.站坐:
  (1)“站如钟,坐如松。”站有站像,坐有坐像。站的时候,身体不要乱动,坐的时候,上身要挺直。
  (2)“立不中门”。不要站在门的中央。
  (3)“离坐离立,毋往参焉。”看到有两个人坐在一起或者是两个人站在一起的时候,不要插到他们的中间。
  (4)“坐不中席”。坐的时候不要坐到中间的位置上。
  5.进出门:
  ⑴在家里,“出必告,反必面。”在出门的时候,要告知父母;回到家中的时候,要当面告知。
  ⑵在学校里,进到老师办公室时,要向老师行礼,并向老师问好。离开时,要和老师说:“老师再见!”,再把门轻轻的关好。
  ⑶进入他人房间里,“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进门时,要问有没有人在,走进里面的时候,声音要大。如果屋内有人问你是谁,你要说出自己的名字。不要用“我”来代替,这样人家会分不清,你倒底是谁。
  6.穿着:
  《弟子规》载:“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 ,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
  7.用物: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即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后有急, 借不难。”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就告诉孩子,在借用他人物品时要征求他人的意见,不要自己私自动手去拿,要经过他人的允许方可。未经他人允许,就相当于偷。借用他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当别人向你借东西时,也不要吝啬。
  8.言已:
  《礼记》:“恒言不称老”。恒,是平常的意思。在平常说话时不要自称年老。
  
  五、家庭礼仪教育的方法
  
  1.教育孩子要趁早、要和风细雨
  首先,在对孩子进行家庭礼仪教育的时候要把握时机。要在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刚开始的时候最恰当。从小养成讲究礼仪的好习惯。其次,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要注意我们的态度,不要对孩子吼叫,要和风细雨。“家长采用耳语,弯下身子讲话,甚至反孩子找到僻静处悄悄地说话,这都体现了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一种保护。”另外,“采用轻声细语的批评方式,体现一种父母与孩子友好商量的姿态。这种姿态的结果是让孩子感到最终做出的决定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并不是父母强加于他的。”
  2.多表扬,及时批评,多让孩子与自己比较
  “表扬孩子是一门艺术,批评孩子是一门高难度的艺术,而拿孩子与他人做比较是一门危险的艺术。”首先,父母在每次表扬孩子的时候,都要让孩子清楚的明白,是他做了哪些具体行为,这样孩子就会非常高兴,并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去重复那些好的行为,形成好的习惯。其次,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不但要求及时,而且也要注意批评的方法。让孩子清楚的明白,您为什么会批评他,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也可以将表扬与批评经合起来,采用迂回的方式,先表扬,再批评。众所周知,人只有在心情愉快的时候,才更加容易去接受他人不同的意见,孩子也是一样的。最后,我们多去培养孩子养成一种与自己的今天与过去、将来做比较的好习惯。
  3.要指导孩子多读有关道德礼貌的书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的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多去阅读一些有关道德礼貌的书籍。让孩子从书中的典范故事中,明白他应该怎么样做。例如,在孩子读到孔融让梨的故事时,他会想我在和家里人一起吃东西的时候,我也要把最大的、最好的那一个给家里的长辈,然后把最小的给自己。
  4.做孩子学习的榜样
  孩子的心灵就像摄像机,眼睛便是摄像机的镜头。家长就是孩子在家中拍摄的对象,只有您在家中时刻都做好家庭礼仪的示范,孩子在他心灵的录像上才会显示出合适的内容。
  (作者单位:大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关颖, 社会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2]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二版
  [3]李力,独生子女父母家庭教育与子女成长研究[D],2007
  [4][美]朱利安.秦普林著,张祥荣译.父母都是教育家[M].四川: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5]王旭东,家庭教育风格[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6]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颜之推,颜氏家训[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8] 张卫 金戈 ,千万别走进家教误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年8月
  [9] 周玉寒,成功教育-让孩子成为你的骄傲[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6月
  [10]魏书生,家庭教育[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年7月
  [11] 雪阳 璇子,素质教育的误区[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年3月
  [12] 张树国点注,礼记[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年1月
  [13] 宗周曾睿点注,蒙学宝典[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年1月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流动大规模地进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成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中,早期教育问题又无疑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却又不能被忽视的问题。农村留守幼儿,即流动人口子女,指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随祖辈或其他监护人一起在农村生活的0~6岁的学龄前儿童。    1. 农村留守幼儿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家园合作狭义的解释就是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即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
期刊
五月,歌声飞扬;五月,鲜花灿烂。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2010年5月11日上午,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人民剧场里,暖意融融、充满亲情。台下,座无虚席;台上,灯火辉煌。  幕启:放映专题片《承载希望,放飞梦想》——七个优秀家庭纷纷登场,感人的事迹、动人的歌声、绚丽的舞台,扣人心弦,感人至深。主题曲《我爱我的家》——我爱我的家/两个大人一个娃/温暖的一个家/让我心里乐开了
期刊
独生子女是我国自1979年实施计划生育以来出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现今独生子女人数已超过1亿多,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已经越来越多。由于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的过度关爱使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吹袭。错误的教育方法更是使很多独生子女养成各种不良习惯,如责任感差、自私、学习动力不足、意志薄弱、耐挫力差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这对家庭的稳定对孩子和社会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我
期刊
一、前言    笔者一直热衷于家庭教育研究,但在过去的研究中却极少涉及领导干部的家庭教育。近来,笔者有机会接触到了不少领导干部,于是领导干部作风对家庭教育的影响问题也就进入了笔者的研究范畴。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迫切要求。  作风是一个人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作风是无形的力量,能够发挥出难以估量的作用。领导干部的
期刊
语言倭化是一个社会学术语,社会学家高夫曼(E.Goffman)指出当我们将自己看作“正常人”,而把他人看作“不是真正的人”时就是在倭化他人。倭化他人的特点在于,一旦我们将他人视为另类,我们就无礼遇、信任他们的责任,就可随心所欲的、甚至粗暴的对待他们而不受良心的自责。通俗地说就是以他人是另类为由,肆无忌惮的向其泼脏水或者进行歧视。语言倭化在家庭中由来已久且表现日趋尤为突,但是却没有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期刊
伴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向城市,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近年来,流动人口逐渐由原来的单一化走向多样化,由个体辐射到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化,即流动家庭的出现已经成为了城市家庭中的一种新现象。近一段时间,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有关文章、书籍层出不穷,但大多数有关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宏观调查和论述,对于流动人口子女专门的家庭道德教育的研究甚
期刊
互联网作为一个独特信息工具和高度商业化的信息来源,给孩子学习、交往、娱乐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但学生在接触和使用过程中,很难避免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偏差,甚至沉迷网络,诱发犯罪,这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延续多年的强烈反响和突出的问题。课题研究曾做过五省市的调研访谈,每到一处,由实验校组织召开家长座谈会,详细了解学生上网的状况,在这过程中,笔者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个深有感触的现象,即那些本是不同地区的家长,却
期刊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在城市和企事业单位、学校发展过程中,离开了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很难有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环境的和谐。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既要促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也要促进人文素质提升,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人是环境的产物,其第一生态环境就是家庭,家和才能万事兴。如何通过创建和谐家园环境,促进人在第一生态环境中的健康成长,将直接影响到
期刊
当前,家校合作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此己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就笔者视野所及,如何系统地借鉴国外在此方面的经验,似仍存在不足。这里,谨基于有关文献的介绍,试做初步的分析,或能有助于开展这一方面的工作。    一、国外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特点    国外对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重视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化趋势分不开的,正如有学者所介绍,从20
期刊
1.引言    家庭作为个人与社会联结的桥梁,其功能的发挥对家庭成员特别是年幼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特殊儿童作为儿童的一部分,同时又有其特殊性,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身心问题,家庭功能的有效发挥对其社会化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功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其成员的身心健康。一般而言,家庭有八种功能,包括情感维持、自尊、精神支持、经济供给、日常生活照顾、社会化、休闲娱乐和教育功能。近年来,虽然国内有关特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