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我认为教师应转变观念,阅读教学应注重激情促读、互动对话、平等探究、自读感悟。
关键词:阅读教学;激情促读;感悟互动;平等探究;积累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我认为教师应转变观念,阅读教学应注重激情促读、互动对话、平等探究、自读感悟。
一、激情—促读
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思的触动,兴趣的激发,对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如何实施兴趣教学,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主动调动自己的思维情智进行阅渎,应当成为教师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l.以疑入情。教学中,抓住文体知识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识面,以疑入情,造成悬念,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情景中来,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如教学《鸟情》—文,在理解了课题:鸟情即为鸟的感情后,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鸟怎么会有感情?与谁有感情?为什么会产生感情?等等。读读课文你就会知道了。学生的思维经验中对鸟有感情认识不完整,通过这样质疑促情、学生急迫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探究中,加深对文体内容的理解。
2.以趣入情。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对有趣的事物都具有探究、阅读的兴趣,会动用所有的感官去感悟、去体验。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文,教师引题:同学们,你听到高兴的的事会怎样?当你牵挂时事有了着落时,你又会怎样呢?我们有一位诗人却是听到了军队收复失地的消息后,高兴得快要发狂了。请看《闻官军收河南柯北》。我一语完毕,学生兴趣倍增,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体会中去。
二、互动—对话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精心组织好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在与文本的自主性对话中完成对文本的立体感悟、理解。
1.联系经验,与文本对话。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自我读书能力较强,生活阅历也较丰富,教师应有意识地重视培养学生认读文本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联系生活经历,走进作者,走进作品,从而将与文本的对话引向深入。如教学《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时,让学生自读文本,结合生活经历,想想课文写了几件小事,在你最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课本上。还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谈感受。这样,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各种学过的知识和人生经验才能聚焦文本,才能与作者进行精神沟通,获得精神的滋养。
2.感悟互动,与文本对话。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教给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与文本的对话应是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建立在互动的基础上。如在《月光曲》教学中,对话时应创设情境:这么美的月光曲是怎样谱写出来的呢?请与课文对话,一定会有很多发现的。再营造对语氛围:你预习中读懂了什么?有遇到“拦路虎”吗?遇到困难可找朋友交流。教师使用互动式语言激发与文本的互动、感悟互动,与文本对话。在学生阅读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后,在互动对话中完成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三、平等—探究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新型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观念,以一个平等的探究者的角色与学生对话,与文本对话,在与学生共同对文本的探索研究、讨论、争论、交接、融合中,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
1.在初读文本中探究。在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后,创设自主情境激发他们与文本对话、交流、探究的欲望,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眼看、口读、心思、耳听、反复读”,与文本进行初次“见面”谈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一步感知的过程是理解和感悟的桥梁。要力避当前有些课让学生大盖浏览一遍后就急于让学生说大体内容和中心主题的做法,这样就更能面向全体、扎实训练。如教学《将相和》时,我让学生初次与文本对话时,引领学生自主潜心读,发挥主动性,了解故事梗概,适时给予正音、领读、鼓励学生边读边想记住这个故事。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绝大部分学生能熟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进一步与文本进行对话探究,突出主题打下基础。
2.在细读中探究。细读即就重、难点内容组织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虽有—定深度,但不能重讲轻读,要以学生悟读为主,在学生初读理解并以此为插入点,教师适时给于引导、点拨。让学生在问题架起的“桥梁”下,深入地与文本探究对话。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读时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做到三问:(1)我读懂了些什么?哪些地方好、写得精彩?(2)我有哪些地方未读懂? (3)我能提出哪些问题?然后引领探究对话,寻求答案。这样,才能做到深入读书。
四、积累—拓展
教学文本是多种科学文化、人文素养汇集的“综合成品”。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生成与文本对话的知识基础,好比“投缘话语多”。有了学生对文本的前期背景的了解,才能使生本、生生、师生对话更早地触及文本的主题,完成对学生基础情感的熏陶。如教学《詹天佑》,课前收集、了解我国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铁路发展史;收集詹天佑像及有关成长资料。通过课前知识的积累,为下面与文本对话打下基础。
在学生与文本的充分交流、沟通后。学生的思维在“唤醒、激励、鼓舞”下还处于活跃状态,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向经验碰撞中会激发出个性化感悟。这时,对话就应顺时拓展,延伸到学生与经历的“交流”,把理论理解与实践结合起来,生成更高层次的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养花》,在学生对“养花的乐趣”这个主题充分与文本交流后,拓展阅读中,教师:你养过花吗?学完后有什么想说的?分享也是一种乐趣,你还有其它什么事给你带来乐趣,与大家交流一下。
总之,阅读教学要坚持“人文关怀”,在互动、平等、合作的对话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克服高耗低效的局面,树立以“对话”为本,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方式在积极、互动思维中,培养情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受到情感熏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课本》人教版:第8册《鸟情》,第10册《将相和》、《养花》,第11册《月光曲》,第12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宋庆龄和她的保姆》、《詹天佑》。
关键词:阅读教学;激情促读;感悟互动;平等探究;积累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我认为教师应转变观念,阅读教学应注重激情促读、互动对话、平等探究、自读感悟。
一、激情—促读
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思的触动,兴趣的激发,对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如何实施兴趣教学,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主动调动自己的思维情智进行阅渎,应当成为教师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l.以疑入情。教学中,抓住文体知识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识面,以疑入情,造成悬念,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情景中来,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如教学《鸟情》—文,在理解了课题:鸟情即为鸟的感情后,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鸟怎么会有感情?与谁有感情?为什么会产生感情?等等。读读课文你就会知道了。学生的思维经验中对鸟有感情认识不完整,通过这样质疑促情、学生急迫地投入到阅读中去。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探究中,加深对文体内容的理解。
2.以趣入情。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对有趣的事物都具有探究、阅读的兴趣,会动用所有的感官去感悟、去体验。如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文,教师引题:同学们,你听到高兴的的事会怎样?当你牵挂时事有了着落时,你又会怎样呢?我们有一位诗人却是听到了军队收复失地的消息后,高兴得快要发狂了。请看《闻官军收河南柯北》。我一语完毕,学生兴趣倍增,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体会中去。
二、互动—对话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精心组织好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在与文本的自主性对话中完成对文本的立体感悟、理解。
1.联系经验,与文本对话。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自我读书能力较强,生活阅历也较丰富,教师应有意识地重视培养学生认读文本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联系生活经历,走进作者,走进作品,从而将与文本的对话引向深入。如教学《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时,让学生自读文本,结合生活经历,想想课文写了几件小事,在你最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课本上。还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谈感受。这样,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各种学过的知识和人生经验才能聚焦文本,才能与作者进行精神沟通,获得精神的滋养。
2.感悟互动,与文本对话。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裕的读书时间,教给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与文本的对话应是精神上的相遇、心灵上的碰撞,建立在互动的基础上。如在《月光曲》教学中,对话时应创设情境:这么美的月光曲是怎样谱写出来的呢?请与课文对话,一定会有很多发现的。再营造对语氛围:你预习中读懂了什么?有遇到“拦路虎”吗?遇到困难可找朋友交流。教师使用互动式语言激发与文本的互动、感悟互动,与文本对话。在学生阅读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后,在互动对话中完成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三、平等—探究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新型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观念,以一个平等的探究者的角色与学生对话,与文本对话,在与学生共同对文本的探索研究、讨论、争论、交接、融合中,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
1.在初读文本中探究。在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后,创设自主情境激发他们与文本对话、交流、探究的欲望,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眼看、口读、心思、耳听、反复读”,与文本进行初次“见面”谈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一步感知的过程是理解和感悟的桥梁。要力避当前有些课让学生大盖浏览一遍后就急于让学生说大体内容和中心主题的做法,这样就更能面向全体、扎实训练。如教学《将相和》时,我让学生初次与文本对话时,引领学生自主潜心读,发挥主动性,了解故事梗概,适时给予正音、领读、鼓励学生边读边想记住这个故事。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绝大部分学生能熟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进一步与文本进行对话探究,突出主题打下基础。
2.在细读中探究。细读即就重、难点内容组织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虽有—定深度,但不能重讲轻读,要以学生悟读为主,在学生初读理解并以此为插入点,教师适时给于引导、点拨。让学生在问题架起的“桥梁”下,深入地与文本探究对话。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读时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做到三问:(1)我读懂了些什么?哪些地方好、写得精彩?(2)我有哪些地方未读懂? (3)我能提出哪些问题?然后引领探究对话,寻求答案。这样,才能做到深入读书。
四、积累—拓展
教学文本是多种科学文化、人文素养汇集的“综合成品”。在阅读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生成与文本对话的知识基础,好比“投缘话语多”。有了学生对文本的前期背景的了解,才能使生本、生生、师生对话更早地触及文本的主题,完成对学生基础情感的熏陶。如教学《詹天佑》,课前收集、了解我国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铁路发展史;收集詹天佑像及有关成长资料。通过课前知识的积累,为下面与文本对话打下基础。
在学生与文本的充分交流、沟通后。学生的思维在“唤醒、激励、鼓舞”下还处于活跃状态,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向经验碰撞中会激发出个性化感悟。这时,对话就应顺时拓展,延伸到学生与经历的“交流”,把理论理解与实践结合起来,生成更高层次的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养花》,在学生对“养花的乐趣”这个主题充分与文本交流后,拓展阅读中,教师:你养过花吗?学完后有什么想说的?分享也是一种乐趣,你还有其它什么事给你带来乐趣,与大家交流一下。
总之,阅读教学要坚持“人文关怀”,在互动、平等、合作的对话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克服高耗低效的局面,树立以“对话”为本,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方式在积极、互动思维中,培养情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受到情感熏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课本》人教版:第8册《鸟情》,第10册《将相和》、《养花》,第11册《月光曲》,第12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宋庆龄和她的保姆》、《詹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