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依法治国理念的持续深入,装备采购工作将越来越多地采用法律手段规范、协调和处理各项采购活动,装备合同管理机制必将更加健全,发挥出更大的管理效益,促进装备采购市场健康发展,保障装备采购顺利进行,最终在实现市场资源高效配置的同时,保证装备性能先进、质量优良、配套齐全。
关键词:海军;装备;合同管理
引言:
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领域不断拓展以及海军建设经费供需矛盾的现状,必须把经济可承受性作为考量海军装备建设的重要因素,不断创新思路,改革采办程序。在有限的预算安排下,如何加强装备合同管理,对当代海军装备建设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一、装备合同管理
装备合同管理是以《合同法》、《装备采购管理规定》和《装备采购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对装备合同的拟制、订立、履行、变更、终止与解除等环节所实施的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管理活动。基于装备合同管理活动的主体、对象等因素考虑,其管理难度较一般的合同管理都更加的复杂,因而也需要更加系统的管理制度,来提高装备采购活动的效益。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军队和国防工业的需求与供给关系的逐步明确,装备采购活动已经基本实现了从采购任务的计划分配向采购项目合同管理的转变,合同管理已经确定了装备采购的基本模式地位,工作逐步得到完善,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装备合同管理制度仍然需要根据国家战略、经济环境、科技水平等因素的不断发展,来不断地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环境,发挥出最大的管理效益。
二、海军装备合同管理面临环境
(一)军事需求环境。随着国家综合势力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根据国家安全形势分析,为了维护国家海洋战略安全与海外利益,需要建设一支与我国大国地位相配的,具备远洋军事行动能力的,攻守兼备的海军力量,需要投入长期大规模的装备建设和作战能力训练。
(二)军事技术环境。当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海军建设,都是基于军事信息化变革的背景展开的,在信息化技术创新、信息化管理理论运用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我国海军由于起步较晚,技术积累还不够,因此必须要在信息化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追赶发达国家的军事现代化水平。
(三)市场经济环境。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市场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经济政策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装备市场上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装备承制单位更加专业、高效,另一方面市场法规环境逐步健全,对合同管理的条款要求越来越细致。
三、影响海军装备合同管理效益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现行的装备采购法律法规已经逐渐不能适应装备采购市场环境,并且随着部队编制体制的调整,以及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合同管理的需求,法规体系的不健全成为了制约合同管理效益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律效力不强,对于合同违约的仲裁力度不够,部分合同条款缺乏法律保障,致使无法切实履行,甚至还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二是行政干预市场,现行的军工生产管理体制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仍然有计划经济的部分残留,造成合同实际在签订与执行中,造成合同实际效益不高,难以实现预定目标;三是法规更新不够及时,竞爭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仍然不够完善,造成市场竞争环境仍然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符合。
(二)军民融合市场环境有待改善
装备采购作为特殊的政府采购项目,对国民经济和装备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和溢出效应,因此应当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进入部分装备市场,并适当地将军用研究成果转化为民用,以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装备市场。而现行的装备采购运行环境仍然受制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环境,从目前的情况上看,民营企业在装备市场的准入资格、军用标准、税收政策上还没有打破壁垒,参与装备市场竞争的风险还客观存在。同时,许多装备采购合同仍然采用计划性、指令性的工作模式,装备市场信息不够公开透明,阻碍着民营企业参与装备采购市场的竞争。在军用装备研究成果转化民用方面,由于相关机制还不够健全,科研单位和承制单位缺乏成果转化的正回馈,担心市场竞争效果不好,实际参与意愿不强。
四、加强海军装备合同管理效益的方法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基本制度更加紧密结合。因此,装备采购法规制度必须顺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解决与市场经济不相协调的问题,只有建立完备的装备采购法规制度,明确采购双方的权利义务,才能规范采购双方的行为,为深化装备采购制度改革提供保障,提高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推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和依法治装的进程。一是健全相关配套法规体系。同其他法律制度一样,装备采购法规制度也要随着军队武装力量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新的编制体制调整运行之际,相应的法规制度建设也要随着新的编制体制运行机制而进行相应的配套建设。
(二)发展完善军民融合制度
军用装备普遍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因为资质、计划等原因被装备市场拒之门外,参与装备科研生产的民企数量和占比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军用装备市场具备广阔的竞争空间和强大的科技潜力。海军曾是全军率先打破军方作为订货单位被动接受装备供给的单位,也是近年来装备经费投入的大头,为保障海军建设的长远健康发展,更应当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市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高海军装备发展能力与水平。一是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军民融合装备市场。二是建立完善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干预机制。武器装备具备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军方在装备采购中必须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有效地发挥军方的主导作用,引导装备市场的前瞻性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在线逆向拍卖等措施,减少技术创新风险,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装备承制单位进行自主创新;在市场环境方面,通过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将装备潜在生产能力蕴藏于国民经济中,以备战时能够迅速投入装备扩产;在产业导向上,通过税收政策、转移支付等措施降低高技术领域的市场准入壁垒,保障众多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装备生产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克石.紧紧围绕强军目标 勇于担当历史重任 奋力打造与世界一流军队相称的联勤部队.[J]后勤,2016(9).
关键词:海军;装备;合同管理
引言:
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领域不断拓展以及海军建设经费供需矛盾的现状,必须把经济可承受性作为考量海军装备建设的重要因素,不断创新思路,改革采办程序。在有限的预算安排下,如何加强装备合同管理,对当代海军装备建设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
一、装备合同管理
装备合同管理是以《合同法》、《装备采购管理规定》和《装备采购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对装备合同的拟制、订立、履行、变更、终止与解除等环节所实施的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管理活动。基于装备合同管理活动的主体、对象等因素考虑,其管理难度较一般的合同管理都更加的复杂,因而也需要更加系统的管理制度,来提高装备采购活动的效益。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军队和国防工业的需求与供给关系的逐步明确,装备采购活动已经基本实现了从采购任务的计划分配向采购项目合同管理的转变,合同管理已经确定了装备采购的基本模式地位,工作逐步得到完善,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装备合同管理制度仍然需要根据国家战略、经济环境、科技水平等因素的不断发展,来不断地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环境,发挥出最大的管理效益。
二、海军装备合同管理面临环境
(一)军事需求环境。随着国家综合势力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根据国家安全形势分析,为了维护国家海洋战略安全与海外利益,需要建设一支与我国大国地位相配的,具备远洋军事行动能力的,攻守兼备的海军力量,需要投入长期大规模的装备建设和作战能力训练。
(二)军事技术环境。当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海军建设,都是基于军事信息化变革的背景展开的,在信息化技术创新、信息化管理理论运用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我国海军由于起步较晚,技术积累还不够,因此必须要在信息化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追赶发达国家的军事现代化水平。
(三)市场经济环境。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市场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经济政策制度改革进入深水区。装备市场上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装备承制单位更加专业、高效,另一方面市场法规环境逐步健全,对合同管理的条款要求越来越细致。
三、影响海军装备合同管理效益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现行的装备采购法律法规已经逐渐不能适应装备采购市场环境,并且随着部队编制体制的调整,以及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合同管理的需求,法规体系的不健全成为了制约合同管理效益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法律效力不强,对于合同违约的仲裁力度不够,部分合同条款缺乏法律保障,致使无法切实履行,甚至还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二是行政干预市场,现行的军工生产管理体制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仍然有计划经济的部分残留,造成合同实际在签订与执行中,造成合同实际效益不高,难以实现预定目标;三是法规更新不够及时,竞爭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仍然不够完善,造成市场竞争环境仍然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符合。
(二)军民融合市场环境有待改善
装备采购作为特殊的政府采购项目,对国民经济和装备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向作用和溢出效应,因此应当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进入部分装备市场,并适当地将军用研究成果转化为民用,以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装备市场。而现行的装备采购运行环境仍然受制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环境,从目前的情况上看,民营企业在装备市场的准入资格、军用标准、税收政策上还没有打破壁垒,参与装备市场竞争的风险还客观存在。同时,许多装备采购合同仍然采用计划性、指令性的工作模式,装备市场信息不够公开透明,阻碍着民营企业参与装备采购市场的竞争。在军用装备研究成果转化民用方面,由于相关机制还不够健全,科研单位和承制单位缺乏成果转化的正回馈,担心市场竞争效果不好,实际参与意愿不强。
四、加强海军装备合同管理效益的方法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基本制度更加紧密结合。因此,装备采购法规制度必须顺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解决与市场经济不相协调的问题,只有建立完备的装备采购法规制度,明确采购双方的权利义务,才能规范采购双方的行为,为深化装备采购制度改革提供保障,提高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推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和依法治装的进程。一是健全相关配套法规体系。同其他法律制度一样,装备采购法规制度也要随着军队武装力量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新的编制体制调整运行之际,相应的法规制度建设也要随着新的编制体制运行机制而进行相应的配套建设。
(二)发展完善军民融合制度
军用装备普遍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因为资质、计划等原因被装备市场拒之门外,参与装备科研生产的民企数量和占比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军用装备市场具备广阔的竞争空间和强大的科技潜力。海军曾是全军率先打破军方作为订货单位被动接受装备供给的单位,也是近年来装备经费投入的大头,为保障海军建设的长远健康发展,更应当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市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高海军装备发展能力与水平。一是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军民融合装备市场。二是建立完善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干预机制。武器装备具备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军方在装备采购中必须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有效地发挥军方的主导作用,引导装备市场的前瞻性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在线逆向拍卖等措施,减少技术创新风险,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装备承制单位进行自主创新;在市场环境方面,通过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将装备潜在生产能力蕴藏于国民经济中,以备战时能够迅速投入装备扩产;在产业导向上,通过税收政策、转移支付等措施降低高技术领域的市场准入壁垒,保障众多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装备生产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克石.紧紧围绕强军目标 勇于担当历史重任 奋力打造与世界一流军队相称的联勤部队.[J]后勤,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