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日均气温对两所三甲医院门诊湿疹人次的影响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ueli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兰州市日均气温对门诊湿疹人次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兰州地区两所三甲医院皮肤科门诊湿疹患者的资料和同时期气象数据,在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的基础上,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通过quasi-Poisson连接函数进行拟合,并根据季节、性别和年龄分层后分析日均气温对湿疹门诊人次的影响。

结果

日均气温与湿疹门诊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大致呈"W"型。按照季节、性别、年龄分层后,日均气温改变对湿疹门诊人次的影响主要以秋、冬季为重,夏季次之,春季最弱。低温对湿疹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作用、累积作用及持续作用,即在-9 ℃、滞后14 d时,RR值为1.12(95% CI:1.03~1.22),达到最大,且温度每降低1 ℃,男性、青少年、中年人群湿疹发病的风险分别增加16%(RR:1.16,95% CI:1.05~1.27)、14%(RR:1.14,95% CI:1.02~1.26)及13%(RR:1.13,95% CI:1.02~1.25),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女性及老年人群中,低温对湿疹的影响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温的影响效应在暴露当天即已出现,随着滞后日的推移其影响效应渐减弱,但这种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兰州地区日均气温对湿疹门诊人次的影响以秋、冬季为重,日均气温的改变可能为湿疹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且低温对湿疹的影响存在滞后作用,滞后时间约为14 d。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儿童长期抗病毒治疗效果,探索影响儿童抗病毒疗效及生长发育的因素,为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4年至2016年入组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儿童进行统计学分析,每半年统计身高、体质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每年统计HIV RNA载量。比较治疗<1年、1~<5年、5~<10年、≥10年以上儿童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抑制率,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比较社会组织抚养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CHB患者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时血脂、血糖和尿酸代谢异常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治疗的1 812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生物化学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PCR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微粒子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HBeAg。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性。结果1 812例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开放性临床研究。IHC按照个人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HBV DNA<20 IU/mL者仅予Peg IFNα-2a,≥20~<2 000 IU/mL者予Peg IFNα-2a联合ADV,疗程96周。但若患者获得HBsAg血清学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