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是歌手”节目的收视率飙升,娃哈哈2013年的饮料新品——格瓦斯,也随即火遍了大江南北。娃哈哈格瓦斯的销售火爆,就连宗庆后本人一开始也没预料到,普通的跟随产品,竟然打出了一场漂亮的奇袭战,还初战告捷。
有人说娃哈哈的格瓦斯是抄袭东北一个小企业“秋林”的同类产品。无论这说法真假,娃哈哈都是个很擅长产品抄袭的高手。当然,天下产品一大抄,康师傅在这个方面也不落后于娃哈哈。康师傅抄袭统一食品的冰糖雪梨和酸菜牛肉面,抄袭九龙斋的酸梅汤,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出产正宗格瓦斯的东北企业秋林,最近一下子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秋林的总经理显得很无奈,因为娃哈哈在格瓦斯这款产品上的推广费用,是秋林一年营业额的好多倍了,几乎是秋林格瓦斯推广费用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都有可能。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
是否秋林格瓦斯就只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毙了?
娃哈哈的抄袭,其实对于秋林和整个格瓦斯品类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是一个共同做大蛋糕的好时机。秋林这样的中小企业,还是可以根据自身实力,打一场乘势而上的游击战。
毛泽东当年曾经提出游击战的十六字秘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结合国内中小企业现状,我们提出了营销游击战的新十六字秘诀“建根据地,枪法精准,奇袭为主,速战速决”,并形成了三条原则。
1.游击战的第一条原则:建根据地
秋林格瓦斯要在东北几个主要营销区域进一步与经销商、终端紧密合作,把根据地市场变成防守牢固的阵地,让娃哈哈难以攻破。
可以先用促销,让一级经销商大量囤货,然后去批发市场把一级经销商的铺面、仓库重新换成秋林格瓦斯的品牌形象。再给二级经销商和终端商一定的促销政策,提前抢占渠道的各个环节。给一、二级经销商陈列费用,让他们在店门口陈列大量的秋林格瓦斯,给前来进货的批发商和终端店主造成热销的好印象。
如果根据地市场都做不到以上几点,那么,秋林要么换当地的销售负责人,要么等着被娃哈哈攻破阵地。
与KA系统的合作,就需要联合经销商的销售人员,在娃哈哈发起进攻前搞定超市的采购人员。如果采购不松口,就算是娃哈哈的新品也不能进入货架,更不要说跟秋林抢消费者了。搞定采购人员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大家心知肚明。
搞定采购,只是非常规的招数。常规作战,还是要提前在超市做好生动化陈列,密集促销,每个促销档期都有不同的促销方式。第一档促销也许是产品买赠,第二档促销可能是第二瓶半价,第三档促销是换购,诸如此类,等到娃哈哈格瓦斯上市时,就必须以更大的代价展开促销,因为普通力度的促销已经刺激不了消费者了。
与传统渠道的中小零售终端合作,难度会大一点。如果秋林是多品类的饮料企业,那么投放品牌冰箱还不算浪费资源,如果只有一个格瓦斯单品,那么投放冰箱就不太划算了。
当然,办法还是有的。先提前预测娃哈哈格瓦斯的终端拿货价和促销政策,以更低的价格和更优惠的促销,让零售终端进更多的货,抢仓库、占资金、设门槛。
秋林做完了以上几招,娃哈哈的格瓦斯之后来铺货时,各个零售终端就会因为其价格高、利润低,而没兴趣进货,或者只进很少的货,并把其摆在不显眼的位置,这样也就自然无销量可言。
2.游击战的第二条原则:枪法精准
为什么当年酷儿果汁刚上市时先走学校渠道,广告都投放在儿童卡通节目时段中?因为酷儿的目标消费者是儿童和学生。这样做就避免了传播费用的浪费。
加多宝的红罐凉茶当年为何首先要去进攻火锅店、川菜馆、湘菜馆等餐饮渠道?因为这些渠道是最容易让消费者联想到上火场景的地方,也是消费者“预防上火”需求最大,最容易产生购买行为的地点。
娃哈哈虽然在第一阶段不小心把格瓦斯推广成功,但是这种方式的成功是不稳固的,是海市蜃楼。为什么我们会这样下结论?
请问娃哈哈:
格瓦斯的实际最大消费群是哪类人群?
格瓦斯在什么渠道或终端销量最高,其本质原因又是什么?
格瓦斯这类新品,是用空中广告最有效,还是地面试饮最有效?
宗庆后在这两个月之内是回答不了这些问题的,因为他不喜欢请市场调研公司,而全国这么复杂,上述问题光靠内部总结,很难有一个一致的答案。
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就做不到枪法精准,因为你连开枪射击的目标都还没找到。
娃哈哈回答不了,不代表秋林也回答不了。
秋林格瓦斯在其主要的区域市场,应该算是成熟品牌,也有稳定的忠诚消费者,区域小,答案容易找。通过科学的市场调查,把秋林格瓦斯的目标消费群筛选出来,并了解他们获取信息途径、广告偏好、促销喜好等。
秋林如果能这样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和开展促销,就不怕跟娃哈哈在区域市场打一场营销游击战,牢牢守住自己的根据地。
3.游击战的第三条原则:奇袭为主,速战速决
游击战绝不是只会防守,而不进攻。游击战只是在战略上取守势,但在战术上更提倡快速的奇袭进攻。
如果秋林只是在自己的根据地市场展开防守,一旦娃哈哈下决心与秋林打价格战,秋林还是难以长期支撑的。所以,秋林还是要适当地向周边区域加强扩张。
周边市场,对于秋林不会都是空白市场,只是秋林之前不够重视这些周边的区域,推广力度不够,也缺乏品牌宣传。在这些三、四线市场,投几台公交车的车身广告,选几个大超市门口的墙体做品牌形象广告,费用小,效果好。同时要加强终端铺市率的提升。
在推广上,尽量把兵力化整为零。10万元的费用,你拿去做大型的路演,做不了几场,外行的人看热闹,但内行的人才知道这类活动是雷声大、雨点小。如果同样是10万元,拿去请促销员,在士多小店、学校小卖部、超市门口,做最基本的试饮和买赠,至少可以有数百场活动,对销量的拉动、品牌形象的提升更直接,也更加能增强当地经销商、零售商、销售队伍的士气。
秋林这类中小企业,是需要刀刀见血封喉的实用战法,而不是华而不实的整合营销传播、品牌360度管理。
这些营销动作,一定要快,计划严密,各个环节互相配合,速战速决,慢了就起不到奇袭的效果。
所谓奇袭,不是要你想出前所未有的营销上的奇招怪法。这种奇招往往是广告人、策划人的自娱自乐,难以执行。真正奇袭,是用简单实用的方法,来打破常规、出奇制胜的运用。
三、四线市场,中小企业基本都是让经销商自生自灭,支持力度非常小。一旦秋林格瓦斯用支持一、二线大城市的方法,来帮助三、四线市场的经销商做促销,拉动终端销量,效果会数倍好于大城市,投入产出比会更高。
孙子兵法曰:“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娃哈哈、康师傅虽然是数百亿元营业额的巨无霸,但也不是强大到每个地级市、县城的销售人员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其手中的营销费用分散到全国几千个县,也还是会不够用。
而且,大公司的饮料品类多,各个渠道都进入,难免会顾此失彼。大公司的市场部,眼睛也是重点盯在一、二线城市。中小企业为什么能在区域存活下来?就是做到了集中力量,产生了局部竞争的优势。
有人说娃哈哈的格瓦斯是抄袭东北一个小企业“秋林”的同类产品。无论这说法真假,娃哈哈都是个很擅长产品抄袭的高手。当然,天下产品一大抄,康师傅在这个方面也不落后于娃哈哈。康师傅抄袭统一食品的冰糖雪梨和酸菜牛肉面,抄袭九龙斋的酸梅汤,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出产正宗格瓦斯的东北企业秋林,最近一下子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秋林的总经理显得很无奈,因为娃哈哈在格瓦斯这款产品上的推广费用,是秋林一年营业额的好多倍了,几乎是秋林格瓦斯推广费用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都有可能。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
是否秋林格瓦斯就只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毙了?
娃哈哈的抄袭,其实对于秋林和整个格瓦斯品类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是一个共同做大蛋糕的好时机。秋林这样的中小企业,还是可以根据自身实力,打一场乘势而上的游击战。
毛泽东当年曾经提出游击战的十六字秘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结合国内中小企业现状,我们提出了营销游击战的新十六字秘诀“建根据地,枪法精准,奇袭为主,速战速决”,并形成了三条原则。
1.游击战的第一条原则:建根据地
秋林格瓦斯要在东北几个主要营销区域进一步与经销商、终端紧密合作,把根据地市场变成防守牢固的阵地,让娃哈哈难以攻破。
可以先用促销,让一级经销商大量囤货,然后去批发市场把一级经销商的铺面、仓库重新换成秋林格瓦斯的品牌形象。再给二级经销商和终端商一定的促销政策,提前抢占渠道的各个环节。给一、二级经销商陈列费用,让他们在店门口陈列大量的秋林格瓦斯,给前来进货的批发商和终端店主造成热销的好印象。
如果根据地市场都做不到以上几点,那么,秋林要么换当地的销售负责人,要么等着被娃哈哈攻破阵地。
与KA系统的合作,就需要联合经销商的销售人员,在娃哈哈发起进攻前搞定超市的采购人员。如果采购不松口,就算是娃哈哈的新品也不能进入货架,更不要说跟秋林抢消费者了。搞定采购人员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大家心知肚明。
搞定采购,只是非常规的招数。常规作战,还是要提前在超市做好生动化陈列,密集促销,每个促销档期都有不同的促销方式。第一档促销也许是产品买赠,第二档促销可能是第二瓶半价,第三档促销是换购,诸如此类,等到娃哈哈格瓦斯上市时,就必须以更大的代价展开促销,因为普通力度的促销已经刺激不了消费者了。
与传统渠道的中小零售终端合作,难度会大一点。如果秋林是多品类的饮料企业,那么投放品牌冰箱还不算浪费资源,如果只有一个格瓦斯单品,那么投放冰箱就不太划算了。
当然,办法还是有的。先提前预测娃哈哈格瓦斯的终端拿货价和促销政策,以更低的价格和更优惠的促销,让零售终端进更多的货,抢仓库、占资金、设门槛。
秋林做完了以上几招,娃哈哈的格瓦斯之后来铺货时,各个零售终端就会因为其价格高、利润低,而没兴趣进货,或者只进很少的货,并把其摆在不显眼的位置,这样也就自然无销量可言。
2.游击战的第二条原则:枪法精准
为什么当年酷儿果汁刚上市时先走学校渠道,广告都投放在儿童卡通节目时段中?因为酷儿的目标消费者是儿童和学生。这样做就避免了传播费用的浪费。
加多宝的红罐凉茶当年为何首先要去进攻火锅店、川菜馆、湘菜馆等餐饮渠道?因为这些渠道是最容易让消费者联想到上火场景的地方,也是消费者“预防上火”需求最大,最容易产生购买行为的地点。
娃哈哈虽然在第一阶段不小心把格瓦斯推广成功,但是这种方式的成功是不稳固的,是海市蜃楼。为什么我们会这样下结论?
请问娃哈哈:
格瓦斯的实际最大消费群是哪类人群?
格瓦斯在什么渠道或终端销量最高,其本质原因又是什么?
格瓦斯这类新品,是用空中广告最有效,还是地面试饮最有效?
宗庆后在这两个月之内是回答不了这些问题的,因为他不喜欢请市场调研公司,而全国这么复杂,上述问题光靠内部总结,很难有一个一致的答案。
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就做不到枪法精准,因为你连开枪射击的目标都还没找到。
娃哈哈回答不了,不代表秋林也回答不了。
秋林格瓦斯在其主要的区域市场,应该算是成熟品牌,也有稳定的忠诚消费者,区域小,答案容易找。通过科学的市场调查,把秋林格瓦斯的目标消费群筛选出来,并了解他们获取信息途径、广告偏好、促销喜好等。
秋林如果能这样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和开展促销,就不怕跟娃哈哈在区域市场打一场营销游击战,牢牢守住自己的根据地。
3.游击战的第三条原则:奇袭为主,速战速决
游击战绝不是只会防守,而不进攻。游击战只是在战略上取守势,但在战术上更提倡快速的奇袭进攻。
如果秋林只是在自己的根据地市场展开防守,一旦娃哈哈下决心与秋林打价格战,秋林还是难以长期支撑的。所以,秋林还是要适当地向周边区域加强扩张。
周边市场,对于秋林不会都是空白市场,只是秋林之前不够重视这些周边的区域,推广力度不够,也缺乏品牌宣传。在这些三、四线市场,投几台公交车的车身广告,选几个大超市门口的墙体做品牌形象广告,费用小,效果好。同时要加强终端铺市率的提升。
在推广上,尽量把兵力化整为零。10万元的费用,你拿去做大型的路演,做不了几场,外行的人看热闹,但内行的人才知道这类活动是雷声大、雨点小。如果同样是10万元,拿去请促销员,在士多小店、学校小卖部、超市门口,做最基本的试饮和买赠,至少可以有数百场活动,对销量的拉动、品牌形象的提升更直接,也更加能增强当地经销商、零售商、销售队伍的士气。
秋林这类中小企业,是需要刀刀见血封喉的实用战法,而不是华而不实的整合营销传播、品牌360度管理。
这些营销动作,一定要快,计划严密,各个环节互相配合,速战速决,慢了就起不到奇袭的效果。
所谓奇袭,不是要你想出前所未有的营销上的奇招怪法。这种奇招往往是广告人、策划人的自娱自乐,难以执行。真正奇袭,是用简单实用的方法,来打破常规、出奇制胜的运用。
三、四线市场,中小企业基本都是让经销商自生自灭,支持力度非常小。一旦秋林格瓦斯用支持一、二线大城市的方法,来帮助三、四线市场的经销商做促销,拉动终端销量,效果会数倍好于大城市,投入产出比会更高。
孙子兵法曰:“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娃哈哈、康师傅虽然是数百亿元营业额的巨无霸,但也不是强大到每个地级市、县城的销售人员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其手中的营销费用分散到全国几千个县,也还是会不够用。
而且,大公司的饮料品类多,各个渠道都进入,难免会顾此失彼。大公司的市场部,眼睛也是重点盯在一、二线城市。中小企业为什么能在区域存活下来?就是做到了集中力量,产生了局部竞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