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道整治能够保证航道具备足够的通行能力,为其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在进行航道整治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水体的扰动还是对于水域面积的占用,都可能会导致工程区域内岸线性质等方面的变化,影响水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航道整治工程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期为航道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航道整治工程;水域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0 引言
新時期,经济的发展对于区域交通运输的通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带动了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航道整治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置护岸工程、护底带以及护滩带等方式,稳定河岸滩槽的形态,改善航道运行环境。而在开展航道整治工程的过程中,必然会引发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变。有关部门应该深入分析航道整治工程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1 工程概况
以某河流航道的整治为例,对其整治线宽度和整治水位的确定进行分析和讨论。该河段属于冲积性河流,含沙量相对较小,包括4个浅滩段,全长约18 km。河床结构复杂,上游段以卵石为主,夹杂有基岩和沙质;中段以沙质为主,夹杂部分砾石;下游段以砂卵石为主;最后一段为沙质(如图1所示)。
2 航道整治工程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1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底栖生物指长期生活在水底的生物,其种类和数量与底层杂食性鱼类关系密切。航道整治工程直接改变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尤其是设计挖沙、抛投等作业。伴随着挖出的泥沙,底栖生物被人为转移到深水区,在无法适应新环境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导致现有的水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在该工程中,施工方式包括沉D型排、铺X型排以及岸坡施工等,占用河床面积达到117.74万m2,依照永久占用和临时占用来计算工程施工引发的底栖生物损失,具体如表1所示。
2.2 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在航道整治中,无论是沉排、抛石还是其他施工作业,都会对施工区域内的水体造成扰动,导致水体中悬浮物的浓度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升高,引发水体理化性质恶化的问题,部分浮游生物的数量可能会减少。而相关实践证明,水体中如果存在过量的悬浮物,会导致浮游动物食物过滤系统的堵塞,在摄入大量泥沙的情况下,滤食性浮游动物可能会因为内部系统紊乱而大量死亡。另外,悬浮物浓度的增加也会导致水体透光率的下降,阻碍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导致其生物总量的下降,而这样又会进一步减少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的数量,最终可能引发整个水域生态系统的崩溃。
2.3 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该航道整治工程中,护岸和护滩的施工都需要涉及水上作业,施工期间需要占用部分河道空间,因为河床本身宽度加大,加上占用的长度短,基本上不会影响鱼类的正常通行,但对施工区域内的鱼类资源以及觅食等依然会产生一定影响。工程河段内的鱼类多数是喜欢清晰水质的青鱼、三角鲂等,在施工过程中,无论是抛石、沙枕还是设置透水框架,都会对河床产生扰动,引发水体悬浮物浓度的上升。而在河岸进行土方挖掘的过程中,降水会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河道,导致近岸水域悬浮泥沙浓度的增加,使得河道水体变混,影响鱼类的正常生活。另外,沉排、抛石都会造成局部河段底部基质的改变,继而引发部分底栖鱼类索饵场所的减少,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鱼类的正常生长和繁殖也会受到影响。工程施工时间(12月到次年6月)与部分鱼的产卵时间存在冲突,4~6月份的施工中,施工产生的悬浮物会影响部分鱼类的产卵过程以及鱼卵发育,造成鱼卵数量减少。依照相应的数学模拟结果,当水体中悬浮物的超标面积为0.76 km2时,按10%的鱼卵死亡率计算,施工期间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具体如表2所示。
3 航道整治工程的有关对策
3.1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在进行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应该重视对资源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施工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自觉对水域生态环境以及一些珍稀的水生物种进行保护,尽可能减少工程建设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
3.2 设置专项补偿经费
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单位应该加强与地方水生生态管理机构的联系,构建起相应的协调小组,对施工期间的管理工作进行强化,以此来实现对于工程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从该工程实施的角度,施工人员需要从河床本身的结构特征出发,结合不同河段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其对于施工范围水域内底栖生物、鱼类资源以及浮游生物的影响,设置专项补偿经费,依照设计需求对经费进行使用。同时也必须做好经费使用的监督工作,实现专款专用。在工程建设前,应该与当地渔业行政部门提前沟通,对航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时间、施工地点等进行明确,由渔业行政部门出台相应的通告,禁止在施工水域开展渔业活动,对于渔民的损失则应该做好相应的补偿。
3.3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在开展航道整治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施工进度安排,能够减少对于河道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可以优先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水下施工,此时河水深度小,便于进行施工管控,如果配合装载能力较大的船舶进行工程材料的运输,也可以减少船舶往返过程中引发的水体扰动问题,减少对于水生生物的影响。如果需要进行爆破作业,必须计算好爆破影响区域和炸药的用量,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爆破方法优先选择毫秒延期爆破,减少冲击波和碎石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如果工期和条件允许,可以进行分段爆破,对施工区域内的水生生物进行驱赶,减少鱼类死亡的数量。另外,航道整治作业的施工,如沉D型排、抛石、抛投透水框架等涉水作业,应该尽量避开河段内主要鱼类产卵孵化的高峰时期(4~6月份),减轻施工对于鱼类繁殖的影响。 3.4 引入生态工程材料
技术人员可以在航道整治工程中采用钢丝网护垫结构护坡,选择强度较高且具备良好耐腐蚀性的钢丝编织网笼,在内部充填石料,这样的护坡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透水性,能够有效适应水体的长期冲刷,不容易出现岸坡变形的问题。另外,粗糙的网垫表面更利于泥沙的附着,撒上草籽后还能够长出草皮,实现对工程周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同时,可以引入生态工程材料来改善航道整治工程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一般工程材料相比,生态工程材料具有一些显著特征:(1)柔韧性。材料以网状为主,适用于不同基础的沉降工程。(2)整体性。借助网状材料的缠绕,能够将相邻单位融为一个整体。(3)亲和性。多孔结构使得生態材料具备良好的透水性,可以直接与河流进行物质交换,避免对水域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的不良影响。
3.5 做好生态修复工作
航道整治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对周边区域内的鱼类资源造成影响,水域的改变无法完全避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施工单位提前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选择先进的工艺技术来减少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些出现损失的鱼类资源,可以采用增殖放流等方式做好补救措施。施工期间临时占用或者破坏的岸边以及绿地需要做好管理工作,为后续的植被恢复创造条件。施工结束后,应该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采取植树种草等措施来对植被的损失进行补偿,以此来预防水土流失问题。人工植被恢复可以种植当地的树种和草种,在保证成活率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外来物种可能引发的生态失衡问题。同时,应该对沿岸的水域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在洲滩、岸边开展底栖生物移植工作,确保在浅水区或者洪水淹没区能够形成全新的鱼类索饵及产卵场所。
4 结语
总而言之,航道整治工程本身并不会引发河流水文情势的巨大变化,因此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实际上非常有限,工程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设置专项补偿经费、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引入生态工程材料以及开展生态修复等措施,减少工程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的同时,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1]孙永强.内河大型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期施工船舶安全措施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18(2):20-22.
[2]刘 爽.航道整治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6):245.
[3]殷 缶,梅 深.长江三峡急险航段航道整治工程获批复[J].水道港口,2016,37(3):254.
[4]杨苗苗.广东省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影响与对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5]逢 勇,陈 茜,李雨晨.长江干流航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需重点研究的方向[J].教育教学论坛,2015(17):59-63.
航道整治工程;水域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0 引言
新時期,经济的发展对于区域交通运输的通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带动了航道整治工程的实施。航道整治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置护岸工程、护底带以及护滩带等方式,稳定河岸滩槽的形态,改善航道运行环境。而在开展航道整治工程的过程中,必然会引发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变。有关部门应该深入分析航道整治工程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1 工程概况
以某河流航道的整治为例,对其整治线宽度和整治水位的确定进行分析和讨论。该河段属于冲积性河流,含沙量相对较小,包括4个浅滩段,全长约18 km。河床结构复杂,上游段以卵石为主,夹杂有基岩和沙质;中段以沙质为主,夹杂部分砾石;下游段以砂卵石为主;最后一段为沙质(如图1所示)。
2 航道整治工程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1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底栖生物指长期生活在水底的生物,其种类和数量与底层杂食性鱼类关系密切。航道整治工程直接改变底栖生物的生活环境,尤其是设计挖沙、抛投等作业。伴随着挖出的泥沙,底栖生物被人为转移到深水区,在无法适应新环境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导致现有的水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在该工程中,施工方式包括沉D型排、铺X型排以及岸坡施工等,占用河床面积达到117.74万m2,依照永久占用和临时占用来计算工程施工引发的底栖生物损失,具体如表1所示。
2.2 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在航道整治中,无论是沉排、抛石还是其他施工作业,都会对施工区域内的水体造成扰动,导致水体中悬浮物的浓度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升高,引发水体理化性质恶化的问题,部分浮游生物的数量可能会减少。而相关实践证明,水体中如果存在过量的悬浮物,会导致浮游动物食物过滤系统的堵塞,在摄入大量泥沙的情况下,滤食性浮游动物可能会因为内部系统紊乱而大量死亡。另外,悬浮物浓度的增加也会导致水体透光率的下降,阻碍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导致其生物总量的下降,而这样又会进一步减少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的数量,最终可能引发整个水域生态系统的崩溃。
2.3 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该航道整治工程中,护岸和护滩的施工都需要涉及水上作业,施工期间需要占用部分河道空间,因为河床本身宽度加大,加上占用的长度短,基本上不会影响鱼类的正常通行,但对施工区域内的鱼类资源以及觅食等依然会产生一定影响。工程河段内的鱼类多数是喜欢清晰水质的青鱼、三角鲂等,在施工过程中,无论是抛石、沙枕还是设置透水框架,都会对河床产生扰动,引发水体悬浮物浓度的上升。而在河岸进行土方挖掘的过程中,降水会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河道,导致近岸水域悬浮泥沙浓度的增加,使得河道水体变混,影响鱼类的正常生活。另外,沉排、抛石都会造成局部河段底部基质的改变,继而引发部分底栖鱼类索饵场所的减少,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鱼类的正常生长和繁殖也会受到影响。工程施工时间(12月到次年6月)与部分鱼的产卵时间存在冲突,4~6月份的施工中,施工产生的悬浮物会影响部分鱼类的产卵过程以及鱼卵发育,造成鱼卵数量减少。依照相应的数学模拟结果,当水体中悬浮物的超标面积为0.76 km2时,按10%的鱼卵死亡率计算,施工期间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具体如表2所示。
3 航道整治工程的有关对策
3.1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在进行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应该重视对资源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施工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自觉对水域生态环境以及一些珍稀的水生物种进行保护,尽可能减少工程建设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
3.2 设置专项补偿经费
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单位应该加强与地方水生生态管理机构的联系,构建起相应的协调小组,对施工期间的管理工作进行强化,以此来实现对于工程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从该工程实施的角度,施工人员需要从河床本身的结构特征出发,结合不同河段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其对于施工范围水域内底栖生物、鱼类资源以及浮游生物的影响,设置专项补偿经费,依照设计需求对经费进行使用。同时也必须做好经费使用的监督工作,实现专款专用。在工程建设前,应该与当地渔业行政部门提前沟通,对航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时间、施工地点等进行明确,由渔业行政部门出台相应的通告,禁止在施工水域开展渔业活动,对于渔民的损失则应该做好相应的补偿。
3.3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在开展航道整治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施工进度安排,能够减少对于河道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可以优先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水下施工,此时河水深度小,便于进行施工管控,如果配合装载能力较大的船舶进行工程材料的运输,也可以减少船舶往返过程中引发的水体扰动问题,减少对于水生生物的影响。如果需要进行爆破作业,必须计算好爆破影响区域和炸药的用量,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爆破方法优先选择毫秒延期爆破,减少冲击波和碎石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如果工期和条件允许,可以进行分段爆破,对施工区域内的水生生物进行驱赶,减少鱼类死亡的数量。另外,航道整治作业的施工,如沉D型排、抛石、抛投透水框架等涉水作业,应该尽量避开河段内主要鱼类产卵孵化的高峰时期(4~6月份),减轻施工对于鱼类繁殖的影响。 3.4 引入生态工程材料
技术人员可以在航道整治工程中采用钢丝网护垫结构护坡,选择强度较高且具备良好耐腐蚀性的钢丝编织网笼,在内部充填石料,这样的护坡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透水性,能够有效适应水体的长期冲刷,不容易出现岸坡变形的问题。另外,粗糙的网垫表面更利于泥沙的附着,撒上草籽后还能够长出草皮,实现对工程周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同时,可以引入生态工程材料来改善航道整治工程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一般工程材料相比,生态工程材料具有一些显著特征:(1)柔韧性。材料以网状为主,适用于不同基础的沉降工程。(2)整体性。借助网状材料的缠绕,能够将相邻单位融为一个整体。(3)亲和性。多孔结构使得生態材料具备良好的透水性,可以直接与河流进行物质交换,避免对水域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的不良影响。
3.5 做好生态修复工作
航道整治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对周边区域内的鱼类资源造成影响,水域的改变无法完全避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施工单位提前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选择先进的工艺技术来减少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些出现损失的鱼类资源,可以采用增殖放流等方式做好补救措施。施工期间临时占用或者破坏的岸边以及绿地需要做好管理工作,为后续的植被恢复创造条件。施工结束后,应该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采取植树种草等措施来对植被的损失进行补偿,以此来预防水土流失问题。人工植被恢复可以种植当地的树种和草种,在保证成活率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外来物种可能引发的生态失衡问题。同时,应该对沿岸的水域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在洲滩、岸边开展底栖生物移植工作,确保在浅水区或者洪水淹没区能够形成全新的鱼类索饵及产卵场所。
4 结语
总而言之,航道整治工程本身并不会引发河流水文情势的巨大变化,因此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实际上非常有限,工程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设置专项补偿经费、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引入生态工程材料以及开展生态修复等措施,减少工程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的同时,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1]孙永强.内河大型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期施工船舶安全措施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18(2):20-22.
[2]刘 爽.航道整治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6):245.
[3]殷 缶,梅 深.长江三峡急险航段航道整治工程获批复[J].水道港口,2016,37(3):254.
[4]杨苗苗.广东省内河航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影响与对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5]逢 勇,陈 茜,李雨晨.长江干流航道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需重点研究的方向[J].教育教学论坛,2015(17):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