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其教学注重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并强调对学生实验能力与生物科学素质的培养。在生物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实现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等效果。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多媒体在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因此,把多媒体技术引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势在必行。笔者就自己近年来运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1 针对教学对象合理选择课件内容,确定实现目标
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主,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在选择课件内容时要针对教学对象,进行合理选择,确定实现目标,以适应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如对那些基础知识较薄弱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对基础一般或能力一般的学生,要注重使其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或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要注重知识的扩展与延伸。此外,根据江苏省的新高考模式,同一节课的教学,对于选修班的学生还要在内容上做适当的补充,同时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依据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有效教学
针对多媒体教学取材容易、方便实用的特点,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及要求,合理选择教材内容,不可一股脑把所有有联系的知识统统搬上课件。如对教材中“赤潮”这个知识点的讲解,因为属于非重点,让学生知道了解便可,如若大张旗鼓展示大量图片、资料、视频等,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淡化实际的教学重点。多媒体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亲自动口、动手,进行探索、讨论以得出结论。如果课件内容过多,会无形之中剥夺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仅仅成为课堂的观众。因此,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容量适中,交互性强,使课件不仅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也成为学生的自学工具,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此外,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突破重、难点服务,为了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制作的课件要画面简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不要加入一些画蛇添足的东西,如文字的显现形式、按钮的声音、绚丽的特效等,以免喧宾夺主。
3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教学信息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学生对某项事物兴趣越浓,其注意力就会越集中,从而观察会更加细致,想象会更加丰富,记忆也更加深刻,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学习“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欣赏一段“抗虫棉培育”的精彩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产生大量的疑问,比如:抗虫棉与普通棉相比,有什么优势?抗虫棉是经过怎样的培育方法得到的?培育抗虫棉需要什么工具,培育过程又是如何?在诸多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书本中去,学习兴趣倍增,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与帮助,与学生一同解决问题。
4 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变难为 易,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很多知识的传授需要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然而很多学生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对于重、难点如仅依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非常吃力。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使课文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变抽象为具体,变难为易,增加课堂上的生动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降低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难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5 通过多媒体化静为动,增强 教学效果
传统生物教学中的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板书,其弊端是不能呈现生命现象的运动变化,对一些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集形象性、直观性、新颖性、趣味性、丰富性等特点于一身,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利用多媒体可以进行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化静为动,让学生观察到生命现象的整个变化过程。在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的过程中,其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促进思维的发展。
如教学“渗透作用原理”时,通过演示实验以及静态图,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变化,但学生却很难理解其中的原理。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形象生动,学生在观察整个变化过程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讨论,最终自己理解了其中的奥秘:在单位体积内,清水中的水分子比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所以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从烧杯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的数量要多于水分子由漏斗透过半透膜进入烧杯内的数量,漏斗管内液面上升的奥秘就在这里。
6 科学评价,完善多媒体课件 与生物课程的有机整合
在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的评估。首先,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正确评价。在每个多媒体课件被开发使用之前都要进行正确的评价,检测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需求;完成课件之后,还要对其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完善多媒体课件与生物课程的有机整合。其次,对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价。目前,教学评价一般都采用绩效评价的方式,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当堂测验,通过学生的课堂活动情况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有对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和教学结果的形成性评价,以及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综合性评价。教师可以把这些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运用,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以制作“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节课课件为例,评价内容的要点包括:1)能否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做出假设;2)能否获取并利用相关信息资源来设计实验;3)能否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4)能否客观地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5)能否在协作学习中主动建构知识并与他人进行交流;6)是否掌握了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原因,是否理解了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总而言之,在进行生物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建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生烽.多媒体推动学校教学方式的变革[J].安徽科技,2009(3):38-39.
[2]张雅男.浅谈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教学的特点[J].硅谷,2009(2).
[3]薛瑞.多媒体技术在商业展示中的应用价值[J].硅谷,2009(3).
[4]乔文秀.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09(3):45.
[5]王润玲.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多媒体在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因此,把多媒体技术引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势在必行。笔者就自己近年来运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1 针对教学对象合理选择课件内容,确定实现目标
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主,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在选择课件内容时要针对教学对象,进行合理选择,确定实现目标,以适应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如对那些基础知识较薄弱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对基础一般或能力一般的学生,要注重使其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或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要注重知识的扩展与延伸。此外,根据江苏省的新高考模式,同一节课的教学,对于选修班的学生还要在内容上做适当的补充,同时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依据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有效教学
针对多媒体教学取材容易、方便实用的特点,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及要求,合理选择教材内容,不可一股脑把所有有联系的知识统统搬上课件。如对教材中“赤潮”这个知识点的讲解,因为属于非重点,让学生知道了解便可,如若大张旗鼓展示大量图片、资料、视频等,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淡化实际的教学重点。多媒体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亲自动口、动手,进行探索、讨论以得出结论。如果课件内容过多,会无形之中剥夺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仅仅成为课堂的观众。因此,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容量适中,交互性强,使课件不仅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也成为学生的自学工具,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此外,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突破重、难点服务,为了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制作的课件要画面简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不要加入一些画蛇添足的东西,如文字的显现形式、按钮的声音、绚丽的特效等,以免喧宾夺主。
3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教学信息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学生对某项事物兴趣越浓,其注意力就会越集中,从而观察会更加细致,想象会更加丰富,记忆也更加深刻,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学习“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欣赏一段“抗虫棉培育”的精彩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产生大量的疑问,比如:抗虫棉与普通棉相比,有什么优势?抗虫棉是经过怎样的培育方法得到的?培育抗虫棉需要什么工具,培育过程又是如何?在诸多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书本中去,学习兴趣倍增,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引导与帮助,与学生一同解决问题。
4 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变难为 易,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很多知识的传授需要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然而很多学生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展开抽象思维活动,对于重、难点如仅依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非常吃力。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使课文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变抽象为具体,变难为易,增加课堂上的生动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降低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难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5 通过多媒体化静为动,增强 教学效果
传统生物教学中的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板书,其弊端是不能呈现生命现象的运动变化,对一些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集形象性、直观性、新颖性、趣味性、丰富性等特点于一身,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利用多媒体可以进行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化静为动,让学生观察到生命现象的整个变化过程。在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的过程中,其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促进思维的发展。
如教学“渗透作用原理”时,通过演示实验以及静态图,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变化,但学生却很难理解其中的原理。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形象生动,学生在观察整个变化过程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讨论,最终自己理解了其中的奥秘:在单位体积内,清水中的水分子比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多,所以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从烧杯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的数量要多于水分子由漏斗透过半透膜进入烧杯内的数量,漏斗管内液面上升的奥秘就在这里。
6 科学评价,完善多媒体课件 与生物课程的有机整合
在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的评估。首先,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正确评价。在每个多媒体课件被开发使用之前都要进行正确的评价,检测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情感等方面的需求;完成课件之后,还要对其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完善多媒体课件与生物课程的有机整合。其次,对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价。目前,教学评价一般都采用绩效评价的方式,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当堂测验,通过学生的课堂活动情况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有对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和教学结果的形成性评价,以及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综合性评价。教师可以把这些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运用,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以制作“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节课课件为例,评价内容的要点包括:1)能否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做出假设;2)能否获取并利用相关信息资源来设计实验;3)能否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4)能否客观地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5)能否在协作学习中主动建构知识并与他人进行交流;6)是否掌握了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原因,是否理解了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总而言之,在进行生物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建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生烽.多媒体推动学校教学方式的变革[J].安徽科技,2009(3):38-39.
[2]张雅男.浅谈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教学的特点[J].硅谷,2009(2).
[3]薛瑞.多媒体技术在商业展示中的应用价值[J].硅谷,2009(3).
[4]乔文秀.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09(3):45.
[5]王润玲.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实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