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公社会组织中的青年宗教信仰的社会性问题研究

来源 :数字化用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3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年轻人没有精神追求,本文试图以全新的视角审视青年宗教信仰的社会性问题,当前特别是在非社会组织中青年中的宗教信仰现象、宗教文化热现象,是一种渴望精神、文化回归的表现。对此应当正确对待,不能一味否定,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非公社会组织 青年 宗教信仰 社会性
  一、非公社会组织中的青年宗教信仰的社会性存在的问题
  “非公社会组织”的名词就是个新鲜事物,在今天人们对于“非公经济组织”已经全面认识,但非公社会组织并没有引起社会和人们的关注,往往把“非公社会组织”与“非公经济组织”混为一谈。非公社会组织是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社会组织形态以外的民间社会组织,包括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各类群众团队。以民办非企业单位为例,有教育事业类、卫生事业类、文化事业类、科技事业类、体育事业类、劳动事业类、民政事业类等。民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中截止2012年全国共有民办非企业单位22.5万个,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科技服务类11126个,生态环境类1065个,教育类117015个,卫生类20979个,社会服务类35956个,文化类10590个,体育类8490个,商务服务类8717个,宗教类132个,国际及其他涉外组织类49个,其他10989个。在中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非公社会组织已经有了自己的发展规模,而且有扩大之势。而在非公社会组织中的从业人员也出现了年轻化、高学历化,众多有志青年投身于非公社会组织中成就自己的事业。
  然而随着近些年青少年宗教信仰日益呈现发展的态势,特别在非公社会组织,相对思想教育不具有规模,甚至淡化,党团组织不健全,加之像一些外资企业有得天独厚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在非公社会组织中青年极容易受民族宗教信仰传统、宗教文化、传统习俗及西方宗教信仰传播的影响,同时,中国当代青年又面临着社会转型的挑战、信息时代的挑战和发展道路的挑战,在非公社会组织中的青年宗教信仰也出现发展趋势。据有关调查,在青年中无神论人数最多,占51%左右,基督教比例仅次于无神论者,位列第二,占20%左右,佛教占9.5%,伊斯兰教、天主教和道教比例较低,分别占1.6%、1%、0.5%左右,在非公社会组织中的青年宗教信仰呈现以下特征:在人生观方面,宗教信仰对青年有显著影响,青年相信上帝、天堂、地狱,相信生命轮回,相信唯一真理;在性道德和婚姻期望上,宗教信仰者更加在意性道德观念,有更加谨慎的婚前性行为,同时对于婚姻的期望值较高,对于家庭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些青年宗教信仰者认为宗教能给他们带来“净化心灵,给人以希望和精神寄托”、“消除恐惧和焦虑”、“能够指引人生方向”等等。青年宗教信仰者认为通过祈祷、烧香拜佛等方式能够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安慰,他们可以在宗教中寻找心理平衡,能够暂时在心理上度过难关;高学历化、年轻化现象。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有许多高学历的年青人加入到非公社会组织的从业队伍中,不再是退休的年长者组成,这些青年中不乏高学历人群,本科学历比较普遍,更有甚者博士學历,这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在高学历人群中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都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接受的都是唯物史观的教育,为什么还会出现宗教信仰的现象;收入偏低的信教比例偏高。物质基础决定精神意识,经济收入的差距造成信仰分布不均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具体体现,当人们的经济收入满足不了需求时,人们就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寻找归属,宗教就成为一些青年解决现实困难的心灵寄托。
  二、非公社会组织中青年宗教信仰的现状成因研究
  (一)“去文化现象”的社会环境:随着中国近一个世纪的社会变革,体制由传统变为现代模式,渐渐地人们失去了原有的传统,尤其是我们学校和社会对传统美德的宣传和建立力度不够,没有在青少年中形成强有力的信仰磁场。当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无法满足人们需要的时候,宗教文化便有了可乘之机。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尤其是家庭信教人员的存在,让青少年耳濡目染,更容易表现出亲近宗教态度与行为。尤其是在当今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知识和信息获得的便利性使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对问题的思考有浅薄化倾向,出现了片面求新求快求“感觉”的倾向,对我们的主流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
  (二)现今社会的“功利化”现象: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青年们更多选择现实与实用主义,当一些宗教,包括外来宗教在中国有了传播的渠道,其次,宗教信条中有不少符合人们精神需要的内容,在青少年的心目中比较实用,成为了青少年信奉宗教的客观条件。
  (三)青少年心智状态:青少年心智状态的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不够丰富,看问题不够全面,角度有时难免显得偏激,对神秘力量有特殊的好感,行动也更容易极端化。当遭遇到困难挫折时,更容易形成对社会的失望态度,所以很容易亲近宗教。
  (四)宗教的道德价值:宗教道德中道德价值与社会主义社会所提倡的道德原则并不冲突,比如涉及人与人关系的世俗性道德规范,佛教中的“五戒十善”、基督教的“十诫”。
  三、对策及建议
  (一)正确认识青年宗教信仰的现象。在今天的中国,虽然宗教的阶级根源基本消失,但宗教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依然存在。现今,中国的社会科学文化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但社会在发生着剧烈变化,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仍然会遇到困难、空虚、贫困等等不安与痛苦,这使青年信奉宗教的现象不可避免地长期存在。我们不应因宗教的非科学性而否定宗教的存在,从而对于青年信奉宗教一味地打压,应该坚持正确的宗教观,对青年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主导性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的青年们,更应该注重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所以作为学校和社会可以从教育和宣传的方式进行改革,符合贴近青年的实际生活、贴近青年的现实要求的原则,使在非公社会组织中的青年能够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并不是站在公有制社会组织之外的其他人。
  (三)在非公社会组织中建立和加强对青年的社会服务制度,在非公社会组织中,普遍青年感觉到与公有制社会组织的不同,没有归属感,所以我们应该 “以人为本”,做到完善文化设施与健全法律制度,从衣食住行切实改善非公社会组织的青年的实际生活需求,从青年的成长成才的角度出发为青年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做出加强非公社会组织的福利政策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丽杰、姜艳华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探析》,《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9月
  基金项目:
  西安市2013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西安市非公有制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为例”(项目批准号:131N03)
其他文献
高校网络安全是高校网络建设发展的基础,需要通过合理构建网络安全标准,并采取规范设计方法,为高校网络使用安全性提供保障。本文首先对高校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其建设标准和规范设计对策,以期为高校网络安全建设提供参考,促进其安全水平的提高。
城市,从古至今一直是我们繁衍生息的重要聚集地,作为一个固定居所,也标志着人类文明走向成熟,它的建设是围绕着实现更好的生活而展开,同时也标志着人类群居生活更高级形式的实现。我们国家城市历史悠久“千年古城”在华夏大地数不胜数。从城市的起源来看,城市可以划分为因“市”而“城”和因“城”而“市”两种类型。简单的来说,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就是因“城”而“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战略要地和边疆城
期刊
随着5G时代的加速到来,建立基于物联网、5G、云计算及下一代互联网技术(IPv6)的高校智慧校园网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但是,物联网、5G、云计算及IPv6的结合及在校园网的应用仍然存在很多技术挑战亟待解决。本文分析了物联网在智慧校园网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探讨了在高校智慧校园中物联网、5G、云计算及IPv6的融合问题,为下一代高校智慧校园网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与思路。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期刊
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使高校二级网站面临着各种安全危害,网站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高校二级网站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提出了高校二级网站的安全防护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