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实施,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正在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素养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能为后续的学习生活打下堅实的基础。其中,小学体育是一门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建立体育观念精神为主的户外实践类科目,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轻松自由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能在合作、游戏、示范、实践等多重教学模式和框架下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能力。[1]本文将重点从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方向出发,提出有效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能力培养;开展策略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核心能力包括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的有机结合和互相促进共同保证了学生在体育学科的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方向
(一)运动认知能力培养
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各项运动项目、体育健康知识、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认知,而运动认知能力作为体育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充分参与和学习这些内容的关键。
(二)健身实践能力培养
体育与传统科目的教学方式有明显的区别,体育建立在健康实践的基础上,学生学习体育项目、完成锻炼任务和获取体育技能都离不开实践,健身实践能力作为体育核心素养的重点,对学生联系实际采取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起到决策性的作用,是学生形成正确体育态度和观念的关键。
(三)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培养难度最大的体育核心素养能力,作为体育核心素养的升华,它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关键。同时,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道德品质、习惯准则、价值认识等要素形成和建立的初期,因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要素去借助不同的形式、手段和活动引导促进学生,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科中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2]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开展策略
(一)借助信息设备引导理论学习
体育学科建立在实践部分和理论部分上,小学生对于实践部分具有极强的参与积极性,但理论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相对抗拒和抵触的学习部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设备为理论部分的学习增添趣味性和多样性。[3]以人教版体育与健康3至4年级全一册第二部分第三章第二节《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为例,此章节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由于课本内容较多、较复杂,如果教师以口头讲述的形式去开展,学生很难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卡通视频短片,让知识在漫画和情境下得出展现,比如视频短片中小兰和小明刚进行了大量的剧烈运动后,小兰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大杯水,小明则慢慢地喝了点糖水,过了一会后,小兰肚子开始疼痛。教师组织学生对小兰肚子疼痛的原因展开思考,学生思考完成后,教师再说出原因和正确的饮水做法,从而使学生在对比和思考中对运动后饮水习惯产生深刻的认识。
(二)借助游戏模式引导实践学习
在体育学科中,运动的练习实践是不可缺少的,但机械枯燥的练习实践虽然能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但却减少了学生课下课后进行体育的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模式引导学生完成实践学习。以人教版体育与健康3至4年级全一册第三部分第四章第一节《跑》为例,在实际实践学习中,教师可以以跑为核心去设计趣味游戏,包括接力、障碍跑、贴膏药、捕鱼……让学生在全员参与和趣味游戏中既感受到体育的活力和乐趣,又充分锻炼练习了跑的动作和技能。
(三)借助分组合作引导能力学习
分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平等的学习合作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形成组织能力、凝聚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以人教版体育与健康3至4年级全一册第三部分第五章第二节《基本体操》为例,在教师进行完体操示范后,教师可以将全班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模式下完成基本体操的学习,各个成员可以承担不同的任务,包括监督任务、提错任务、指导任务和进度统筹任务等等,从而在互相的学习和合作下高质量进行本章节学习。合作能力是新时代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在体育学科中进行分组合作能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总结
体育学科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是学科开展的重点和目标,教师应明确培养的方向和内容,在多样的策略下保证学生能力的培养建立。最后,本文提出的策略希望能被广大教学工作者参考,共同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能力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孝利.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8(06):50.
[2]代海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3]刘惠康.初中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273-274.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能力培养;开展策略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核心能力包括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的有机结合和互相促进共同保证了学生在体育学科的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方向
(一)运动认知能力培养
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各项运动项目、体育健康知识、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认知,而运动认知能力作为体育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充分参与和学习这些内容的关键。
(二)健身实践能力培养
体育与传统科目的教学方式有明显的区别,体育建立在健康实践的基础上,学生学习体育项目、完成锻炼任务和获取体育技能都离不开实践,健身实践能力作为体育核心素养的重点,对学生联系实际采取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起到决策性的作用,是学生形成正确体育态度和观念的关键。
(三)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培养难度最大的体育核心素养能力,作为体育核心素养的升华,它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关键。同时,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道德品质、习惯准则、价值认识等要素形成和建立的初期,因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要素去借助不同的形式、手段和活动引导促进学生,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科中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2]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开展策略
(一)借助信息设备引导理论学习
体育学科建立在实践部分和理论部分上,小学生对于实践部分具有极强的参与积极性,但理论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相对抗拒和抵触的学习部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设备为理论部分的学习增添趣味性和多样性。[3]以人教版体育与健康3至4年级全一册第二部分第三章第二节《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为例,此章节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由于课本内容较多、较复杂,如果教师以口头讲述的形式去开展,学生很难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卡通视频短片,让知识在漫画和情境下得出展现,比如视频短片中小兰和小明刚进行了大量的剧烈运动后,小兰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大杯水,小明则慢慢地喝了点糖水,过了一会后,小兰肚子开始疼痛。教师组织学生对小兰肚子疼痛的原因展开思考,学生思考完成后,教师再说出原因和正确的饮水做法,从而使学生在对比和思考中对运动后饮水习惯产生深刻的认识。
(二)借助游戏模式引导实践学习
在体育学科中,运动的练习实践是不可缺少的,但机械枯燥的练习实践虽然能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但却减少了学生课下课后进行体育的兴趣和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模式引导学生完成实践学习。以人教版体育与健康3至4年级全一册第三部分第四章第一节《跑》为例,在实际实践学习中,教师可以以跑为核心去设计趣味游戏,包括接力、障碍跑、贴膏药、捕鱼……让学生在全员参与和趣味游戏中既感受到体育的活力和乐趣,又充分锻炼练习了跑的动作和技能。
(三)借助分组合作引导能力学习
分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平等的学习合作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形成组织能力、凝聚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以人教版体育与健康3至4年级全一册第三部分第五章第二节《基本体操》为例,在教师进行完体操示范后,教师可以将全班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模式下完成基本体操的学习,各个成员可以承担不同的任务,包括监督任务、提错任务、指导任务和进度统筹任务等等,从而在互相的学习和合作下高质量进行本章节学习。合作能力是新时代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在体育学科中进行分组合作能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总结
体育学科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是学科开展的重点和目标,教师应明确培养的方向和内容,在多样的策略下保证学生能力的培养建立。最后,本文提出的策略希望能被广大教学工作者参考,共同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能力培养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孝利.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8(06):50.
[2]代海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3]刘惠康.初中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