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应当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入手,贯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轨同步”原则,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同时要特别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培养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519-01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受“学科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大程度上都在沿用大学本科的“压缩型”或中等专业学校的“扩充型”教育方式,不能很好的形成符合高职教育这一“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相悖,理论和实践相脱节,过分强调了理论教学,不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角度看,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都与培养面向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一定差距,也缺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的意识,在知识体系上求全、求广、求深,在技能训练上缺少适宜的目标。造成了知识传授因目的不明而把握失度,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忽视了专业内各课程间知识总体的作用,使专业基础课程不能很好的成为专业课程的先导、为专业课程服务。从这些方面看,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对高职院校的心理定位是一直困扰或影响高职教育理念或教育方式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视自己低人一等,以本科院校为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处处向本科院校看齐。高职院校有一部分教师,尤其是老教师,跟不上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在学生的培养上还是注重学科教育,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是他们教学的目标,这种教学理念不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的发展,培养出的学生也达不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不具备社会所要求的能力。
(二)、教学团队薄弱
教学团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者,教学团队教学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我们要考虑到团队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教学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这些教师应师德高尚,治学严謹,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能参与、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的项目,能参与校企合作,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相关专业技术服务。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历史特点,有的教学团队所有的教师都是助教,教学理念还不成熟,教学能力还有科研方面相对都比较薄弱,没有带头人。并且,大多数中青年教师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进人学校教学,没有或很少接触到生产实践,很难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难以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活动。
(三)、缺乏优秀教材
教材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现在的高职教材存在定位不准、内容重复交叉、技术陈旧、针对性不强、脱离实际需求等问题。统编和规划高职教材大多理论性较强,教材体系以学科教材为主,实用性或操作性欠缺。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数量也不多,相关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
(四)实践教学欠缺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它的实践性,加强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而高职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首先,缺乏合适的、能指导学生操作的实训教材,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指点,而不能自己学习。其次,教师本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差,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指导学生。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往往是理论课结束以后,再去实践,造成学生上理论课时不知理论有何用,而上实践课时又缺乏足够理论指导。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仅造成学生无法在毕业后迅速顶岗,而且造成学生没有能力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技术创新。
三、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从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看,人才培养规格中的职业技能结构的要求,不是靠学习几门专业课就能达到的,而是由各门课程共同作用而完成。所以理论教学仍然不能忽视,但内容又不能追求大而全,要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必须、够用”为度。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应当是改变学科型教育教学内容,构建职业型教育教学内容,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与应用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建立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应按照培养目标确定的人才规格入手,分析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束缚,构建新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重新整合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突出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使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都得到全面落实。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时,必须根据培养目标,以工作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设置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教学全过程呈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共进的主线,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推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职业学校师资数量不足,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主要依托普通高等学校。聘用企业家、技术工人做兼职教师极少。与此同时,师资的培训或进修的机会也较少。职业教育师资的这些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建立一支适合2l世纪我国职教发展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师资培养方面,要把提高教师素质放在首位。对此,一方面通过高等院校培养大批高学历、高质量的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知识水平,同时,高等院校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师实践本领与技能的训练。教师的进修是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进修。要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培训,更新教学内容,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完善教育方法。同时,对富余职教教师进行转换专业的培训,以解决教师总体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三)、加强教材建设
选用先进、适用的高职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要求的特色教材,鼓励教师自编高质量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自编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四)、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有去向,减轻了学校和社会的压力;解决了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促进学校不断改进专业、课程的设置。但我国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较少。因此,我们要转变职教课程开发模式,应该把职业岗位要求作为开发的基础,教育界与企业界相互参透,职教课程开发应由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和教育界的课程专家共同完成,这样课程教学大纲才能符合企业和社会的要求,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充分展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学校也可以要求企业参与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工作,保持两者间紧密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 吴亚平.基于现代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4,(27).
[2] 刘来泉.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2).
[3] 陆梅林,叶富章,汪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学改革初探[J].江西教育,2010.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519-01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受“学科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大程度上都在沿用大学本科的“压缩型”或中等专业学校的“扩充型”教育方式,不能很好的形成符合高职教育这一“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相悖,理论和实践相脱节,过分强调了理论教学,不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角度看,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都与培养面向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一定差距,也缺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的意识,在知识体系上求全、求广、求深,在技能训练上缺少适宜的目标。造成了知识传授因目的不明而把握失度,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忽视了专业内各课程间知识总体的作用,使专业基础课程不能很好的成为专业课程的先导、为专业课程服务。从这些方面看,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对高职院校的心理定位是一直困扰或影响高职教育理念或教育方式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视自己低人一等,以本科院校为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处处向本科院校看齐。高职院校有一部分教师,尤其是老教师,跟不上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在学生的培养上还是注重学科教育,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是他们教学的目标,这种教学理念不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的发展,培养出的学生也达不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不具备社会所要求的能力。
(二)、教学团队薄弱
教学团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者,教学团队教学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我们要考虑到团队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教学能力及专业实践能力,这些教师应师德高尚,治学严謹,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能参与、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的项目,能参与校企合作,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相关专业技术服务。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历史特点,有的教学团队所有的教师都是助教,教学理念还不成熟,教学能力还有科研方面相对都比较薄弱,没有带头人。并且,大多数中青年教师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进人学校教学,没有或很少接触到生产实践,很难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难以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活动。
(三)、缺乏优秀教材
教材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现在的高职教材存在定位不准、内容重复交叉、技术陈旧、针对性不强、脱离实际需求等问题。统编和规划高职教材大多理论性较强,教材体系以学科教材为主,实用性或操作性欠缺。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数量也不多,相关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
(四)实践教学欠缺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它的实践性,加强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而高职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首先,缺乏合适的、能指导学生操作的实训教材,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指点,而不能自己学习。其次,教师本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差,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指导学生。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往往是理论课结束以后,再去实践,造成学生上理论课时不知理论有何用,而上实践课时又缺乏足够理论指导。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仅造成学生无法在毕业后迅速顶岗,而且造成学生没有能力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技术创新。
三、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从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看,人才培养规格中的职业技能结构的要求,不是靠学习几门专业课就能达到的,而是由各门课程共同作用而完成。所以理论教学仍然不能忽视,但内容又不能追求大而全,要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必须、够用”为度。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应当是改变学科型教育教学内容,构建职业型教育教学内容,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与应用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建立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应按照培养目标确定的人才规格入手,分析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束缚,构建新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重新整合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突出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使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都得到全面落实。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时,必须根据培养目标,以工作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设置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教学全过程呈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共进的主线,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推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职业学校师资数量不足,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主要依托普通高等学校。聘用企业家、技术工人做兼职教师极少。与此同时,师资的培训或进修的机会也较少。职业教育师资的这些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建立一支适合2l世纪我国职教发展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师资培养方面,要把提高教师素质放在首位。对此,一方面通过高等院校培养大批高学历、高质量的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知识水平,同时,高等院校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师实践本领与技能的训练。教师的进修是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进修。要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的培训,更新教学内容,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完善教育方法。同时,对富余职教教师进行转换专业的培训,以解决教师总体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三)、加强教材建设
选用先进、适用的高职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要求的特色教材,鼓励教师自编高质量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自编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四)、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可以促进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有去向,减轻了学校和社会的压力;解决了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促进学校不断改进专业、课程的设置。但我国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较少。因此,我们要转变职教课程开发模式,应该把职业岗位要求作为开发的基础,教育界与企业界相互参透,职教课程开发应由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和教育界的课程专家共同完成,这样课程教学大纲才能符合企业和社会的要求,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充分展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学校也可以要求企业参与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工作,保持两者间紧密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 吴亚平.基于现代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4,(27).
[2] 刘来泉.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2).
[3] 陆梅林,叶富章,汪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学改革初探[J].江西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