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教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保证教研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开发和利用好网上教育资源,笔者认为应给网络教研创造一片现实的沃土。
一、规范制度,推行阳光管理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网络教研存在“一阵风”现象,没有形成制度,不能长期坚持下去,没有真正触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变革,“满堂灌”“题海战术”等现象仍然严重,唯分比高低。虽然学习和借鉴了不少“名校”经验,或许“水土不服”,最终还是回到老路。
因此,首先学校应将网络教研纳入日常教学常规管理之中。根据不同模式,突出一线教师的专业需求,分类分学科指导,设计教学质量评估要求,针对学科特点研究课堂问题,以教研促教改、促教风、促学风的根本转变。有些学校往往把教师的教学成绩高低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导致许多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成绩超过他人,造成教师之间相互竞争、相互防备、相互保留,自己的好方法、好经验不愿意拿出来相互交流,也就不可能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其次,要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学校在考核上应以教研组、备课组作为对象,在考核教学成绩的时候更应重视一个年级、一个学科的整体成绩。对教学质量不高的教师,学校可以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并把被指导教师的成长作为考核指导教师的标尺,让他们共同承担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做好“传、帮、带”工作,鼓励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自己找指导教师,并对愿意帮助其他人进步的有经验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奖惩分明才能激发教师的活力。
第三,应合理安排教研活动。一般情况下都是按学科或年级分组集中办公,但也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如在安排办公室时,也可考虑把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安排在同一办公室,这样有利于大家随时交流讨论,也可把一个教研组安排在一个办公室。有许多学校对教研活动的考核主要是依据各教研组教研的次数和考勤,并没有对教研的内容和实际效果作出要求与评价。对教学研究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可以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入手,注重细节和过程,客观公正评价教师成果,并非一定要开会研究。学校在教研组制定阶段性研究课题及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待教研任务完成后,提供过程性资料和总结。
第四,学校放权给教研组,做好校本教研,使每个教研组在选择教研课题、时间安排、活动设计等具体环节上有主动权。学校重点针对教研组做了哪些教研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每个教师是否参与等进行考核,把简单的考勤变为对教研内容和教研效果的考查。即使是一所重点学校,也会存在缺少专家级教师、师资力量在学科之间分配不均等问题。所以,教研活动应打破校内、组内的限制,可以请有经验的教师针对一些共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理论等开展全校性的讲座,也可和其他友好学校进行一些交流学习活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拓宽思路,搞活教研。
二、校本培训,强调高效实用
大家知道,网络教学手段以其便捷、直观、实用的特点走近了课堂、走进了师生的心中,更为教师教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有加强师生广泛参与,才能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产生深远影响。虽然它不能代替师生的全面发展,但现代网络教育的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未知的问题,如果不通过校本培训,教师运用不熟练,就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认为网络教研只是形式而已。实际上教师运用网络资源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程度,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相互探讨研究,可以改变或增减课时内有关内容,也可以对原来的设计方案进行适当修改,最终达到最优化。
如初中数学中盈亏问题往往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例如:某人将甲、乙两种股票都卖出,甲卖出价是1200元,盈利20%;乙卖出价也是1200元,但亏损20%,问某人此次在交易中是盈利或亏损多少元?首先,教师应该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告诉学生这类题应该把握计算公式:利润=原价(进价)×利润率,售出价=原价(进价)×(1 利润率)。其次,从题目中发现已知条件,看看这些条件之间存在那些关系?本题中告诉我们卖出价都是1200元,盈利和亏损的比例都是20%。第三,通过观察发现,本题中应该把两种股票的原价求出来,就知道股票的盈亏。根据题意,盈利时:(售出价-原价)/原价×100%=20%;亏损时:(原价-售出价)/原价×100%=20%。结果是甲股票原价是1000元,乙股票原价是1500元。那么,这两种股票的原价合计是:1000元 1500元=2500元,现在售出价合计是:1200元×2=2400元,实际上是亏损100元。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盈利是在售出价高于原价的基础上计算的,亏损是在售出价低于原价的基础上计算的。这些知识点必须让学生掌握,否则解这类题就会一知半解,不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在研究这类题型时,如果不放开思路,简单机械地去理解,学生得到的知识可能是片面的、肤浅的,甚至一知半解。特别强调的是运用计算公式要准确了解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要张冠李戴出差错。如果借助网络,加强与有经验的教师沟通,掌握更加便捷有效的解题方法,精心设计方案,让生硬的文字变为直观的画面,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教学观念随之转变,相应的教学策略会更加灵活多变,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和艺术性。很多有特色的教学设计、教学风格都能够通过网络教研花香四溢。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适当补充;学生较难理解的,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让学生充分享受获得知识所带来的成就感。
三、示范引领,做到点面结合
网络资源丰富,可以把视音频、数字、公式、图片等资源存储起来,便于以后交流和学习,实现人与机、人与人无障碍沟通。学校要发动能熟练运用网络的教师带领大家齐动手,敢于放手运用网络资源,充当教学研究能手,达到教学研究目的。网络上还可以转换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角色,扮演课堂授课情景,相互体验自己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所带来的成果,从而查漏补缺,进行“回头看”,反思过程,及时沟通,进行修改,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许多学校的教研组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不足,大家在一起经常找不到研究课题,更提不出有效的教学建议。学校在安排教研组、备课组的成员时,应注意每一个组都必须要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扎实理论知识的优秀教师。对于一些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教研组,也可以请一些校外专家或名师指导,让他们成为网络教研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的支持者,最终带动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研究水平提高。
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如教学设计大比武、优质课件设计等,激发教师多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头脑,增强学习与交流的兴趣,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己的教学研究设计成果,学校内部、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可以让教师“晒课”,充分尊重和释放个人的能量。
四、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提高教学质量,单枪匹马是完不成的,只有教师之间密切合作才能完成,这是开展网络教研的目的所在。多数教师与学生一样,也存在知识水平、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内容,在教学设计处理、教学整体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都因人而异,而且效果也不一样。这种差异的存在,恰恰是打开教师教研的一把“金钥匙”。通过网络教研交流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差异,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产生“1 1>2”的效果。教师的个人课案和有关资料可以保留在计算机或光盘中反复修改使用,不断改进,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学校也可以对每个教师的教案资料进行收集归类处理,这就集中了学校所有优秀教师的智慧,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全体教师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查询与应用。
教师从网络中不断得到新的信息、新的知识,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研讨、不断完善方案修整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成果,然后再经历继续补充、继续研讨、继续完善的反复过程。在教研中广大教师经过积累和实践,推行小组合作的自主教育模式就收到很好的效果。充分利用网络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教学特点的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利于教师们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教师们的团体意识,培养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由“教书专家”向“研究专家”的转变。
这样,教师的知识框架、观点与成果才不断地由错误走向正确、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幼稚走向成熟逐步趋向完美,实现学校、教师的均衡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与学“双赢”。
一、规范制度,推行阳光管理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网络教研存在“一阵风”现象,没有形成制度,不能长期坚持下去,没有真正触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变革,“满堂灌”“题海战术”等现象仍然严重,唯分比高低。虽然学习和借鉴了不少“名校”经验,或许“水土不服”,最终还是回到老路。
因此,首先学校应将网络教研纳入日常教学常规管理之中。根据不同模式,突出一线教师的专业需求,分类分学科指导,设计教学质量评估要求,针对学科特点研究课堂问题,以教研促教改、促教风、促学风的根本转变。有些学校往往把教师的教学成绩高低作为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导致许多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成绩超过他人,造成教师之间相互竞争、相互防备、相互保留,自己的好方法、好经验不愿意拿出来相互交流,也就不可能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其次,要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学校在考核上应以教研组、备课组作为对象,在考核教学成绩的时候更应重视一个年级、一个学科的整体成绩。对教学质量不高的教师,学校可以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并把被指导教师的成长作为考核指导教师的标尺,让他们共同承担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做好“传、帮、带”工作,鼓励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自己找指导教师,并对愿意帮助其他人进步的有经验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奖惩分明才能激发教师的活力。
第三,应合理安排教研活动。一般情况下都是按学科或年级分组集中办公,但也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如在安排办公室时,也可考虑把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安排在同一办公室,这样有利于大家随时交流讨论,也可把一个教研组安排在一个办公室。有许多学校对教研活动的考核主要是依据各教研组教研的次数和考勤,并没有对教研的内容和实际效果作出要求与评价。对教学研究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可以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入手,注重细节和过程,客观公正评价教师成果,并非一定要开会研究。学校在教研组制定阶段性研究课题及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待教研任务完成后,提供过程性资料和总结。
第四,学校放权给教研组,做好校本教研,使每个教研组在选择教研课题、时间安排、活动设计等具体环节上有主动权。学校重点针对教研组做了哪些教研活动、取得了哪些成果、每个教师是否参与等进行考核,把简单的考勤变为对教研内容和教研效果的考查。即使是一所重点学校,也会存在缺少专家级教师、师资力量在学科之间分配不均等问题。所以,教研活动应打破校内、组内的限制,可以请有经验的教师针对一些共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理论等开展全校性的讲座,也可和其他友好学校进行一些交流学习活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拓宽思路,搞活教研。
二、校本培训,强调高效实用
大家知道,网络教学手段以其便捷、直观、实用的特点走近了课堂、走进了师生的心中,更为教师教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有加强师生广泛参与,才能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产生深远影响。虽然它不能代替师生的全面发展,但现代网络教育的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未知的问题,如果不通过校本培训,教师运用不熟练,就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认为网络教研只是形式而已。实际上教师运用网络资源时,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程度,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相互探讨研究,可以改变或增减课时内有关内容,也可以对原来的设计方案进行适当修改,最终达到最优化。
如初中数学中盈亏问题往往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会有一定的难度。例如:某人将甲、乙两种股票都卖出,甲卖出价是1200元,盈利20%;乙卖出价也是1200元,但亏损20%,问某人此次在交易中是盈利或亏损多少元?首先,教师应该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告诉学生这类题应该把握计算公式:利润=原价(进价)×利润率,售出价=原价(进价)×(1 利润率)。其次,从题目中发现已知条件,看看这些条件之间存在那些关系?本题中告诉我们卖出价都是1200元,盈利和亏损的比例都是20%。第三,通过观察发现,本题中应该把两种股票的原价求出来,就知道股票的盈亏。根据题意,盈利时:(售出价-原价)/原价×100%=20%;亏损时:(原价-售出价)/原价×100%=20%。结果是甲股票原价是1000元,乙股票原价是1500元。那么,这两种股票的原价合计是:1000元 1500元=2500元,现在售出价合计是:1200元×2=2400元,实际上是亏损100元。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因为盈利是在售出价高于原价的基础上计算的,亏损是在售出价低于原价的基础上计算的。这些知识点必须让学生掌握,否则解这类题就会一知半解,不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在研究这类题型时,如果不放开思路,简单机械地去理解,学生得到的知识可能是片面的、肤浅的,甚至一知半解。特别强调的是运用计算公式要准确了解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要张冠李戴出差错。如果借助网络,加强与有经验的教师沟通,掌握更加便捷有效的解题方法,精心设计方案,让生硬的文字变为直观的画面,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教学观念随之转变,相应的教学策略会更加灵活多变,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和艺术性。很多有特色的教学设计、教学风格都能够通过网络教研花香四溢。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适当补充;学生较难理解的,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让学生充分享受获得知识所带来的成就感。
三、示范引领,做到点面结合
网络资源丰富,可以把视音频、数字、公式、图片等资源存储起来,便于以后交流和学习,实现人与机、人与人无障碍沟通。学校要发动能熟练运用网络的教师带领大家齐动手,敢于放手运用网络资源,充当教学研究能手,达到教学研究目的。网络上还可以转换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角色,扮演课堂授课情景,相互体验自己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所带来的成果,从而查漏补缺,进行“回头看”,反思过程,及时沟通,进行修改,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许多学校的教研组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不足,大家在一起经常找不到研究课题,更提不出有效的教学建议。学校在安排教研组、备课组的成员时,应注意每一个组都必须要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扎实理论知识的优秀教师。对于一些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教研组,也可以请一些校外专家或名师指导,让他们成为网络教研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的支持者,最终带动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研究水平提高。
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如教学设计大比武、优质课件设计等,激发教师多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头脑,增强学习与交流的兴趣,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展示自己的教学研究设计成果,学校内部、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可以让教师“晒课”,充分尊重和释放个人的能量。
四、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提高教学质量,单枪匹马是完不成的,只有教师之间密切合作才能完成,这是开展网络教研的目的所在。多数教师与学生一样,也存在知识水平、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内容,在教学设计处理、教学整体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都因人而异,而且效果也不一样。这种差异的存在,恰恰是打开教师教研的一把“金钥匙”。通过网络教研交流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差异,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产生“1 1>2”的效果。教师的个人课案和有关资料可以保留在计算机或光盘中反复修改使用,不断改进,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学校也可以对每个教师的教案资料进行收集归类处理,这就集中了学校所有优秀教师的智慧,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全体教师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查询与应用。
教师从网络中不断得到新的信息、新的知识,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研讨、不断完善方案修整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成果,然后再经历继续补充、继续研讨、继续完善的反复过程。在教研中广大教师经过积累和实践,推行小组合作的自主教育模式就收到很好的效果。充分利用网络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教学特点的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利于教师们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教师们的团体意识,培养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由“教书专家”向“研究专家”的转变。
这样,教师的知识框架、观点与成果才不断地由错误走向正确、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幼稚走向成熟逐步趋向完美,实现学校、教师的均衡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与学“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