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资格证书作为科学评价人才的一项制度,关系着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是人才教育培养的标准与导向。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建设需要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共进,同时将推进我国继续教育格局的科学演变,使教育更好地为各类人才服务,为就业创业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 国家职业资格体系 职业资格证书 继续教育
一、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起源
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起源于1956年全面推行的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的修订完成,又建立技师评聘制度。1990年颁布的《工人考核条例》把劳动者的培训考核、使用及待遇结合形成国家工人考核管理体系,后来《劳动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职业教育法》等法规的陆续颁布,补充扩展成全方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职业资格证书清理过程
现代社会转型促使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工种、岗位的不断涌现和市场经济多端变化使得固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甚至背离规范管理和提升劳动者素质技能等政策的制定初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一些地方、部门、行业自行设立的职业资格多达2000多项,种类繁多、交叉重复、标准不一现象严重,还有某些技术含量过低的职业资格证成为劳动者入行的阻拦,人为抬高就业和创业门槛,阻碍企业行业创新发展,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甚至导致政府行为的扭曲及无序竞争的产生。为进一步简政放权促进就业创业,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于2012年5月首批公布了265项职业资格。从2014年7月起至2016年1月,国务院陆续颁布取消决定,五批次累计取消272项职业资格证,归属于268大项类,其中准入制36项,水平评价类232项。此项举措从一个层面反映出我国逐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促使行业的行政调节向法律约束转变;另一个层面标志着我国在逐步清理职业资格认证,建立科学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
三、辩证看待清理工作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
职业教育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关系而言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互动关系说”,认为两者存在密切互动或内在统一的关系;另一种“辩证关系说”,认为职业资格制度与职业教育在互为影响互相作用中,不仅有正向,而且有消极影响和负面作用。
对取消部分职业资格同样出现不同观点:(1)持“担心观望”的高职高专老师认为“双证书制”会受到影响,担心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或职业资格考核大纲进行的高职课程改革失去依据。学生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如何就业?学校如何招生?(2)持“赞同叫好“的老师则认为职业教育一味围绕职业资格展开教学会偏离培养目的,降低教学质量,造成学生综合素质的缺失,最终演变成应试教育,阻碍和降低了技能型人才的形成与提升。
四、清理工作对继续教育的影响
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在提高社会成员素质及满足终身学习需求中具有核心和骨干作用,两种教育在发展和逐步实现“五个对接”的过程中相互交叉或有重叠,职业教育侧重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继续教育更偏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清理工作同样对继续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1.学历教育中双证专业面临调整
“非学历证书与学历教育专业的衔接”是近年继续教育研究发展的重点,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例,行业协会与自考机构合作开展“双证”教育既是行业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自学考试改革发展方向和新的增长点。近年自学考试设置的双证专业有: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销售管理、会展管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等,目前“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已被取消,“中小企业经理人证书“和“中国移动商务管理师水平证书”陆续停考,这些专业正在进行课程替换,其他电大互通课程或函授双证班也需要开展教学计划调整工作。
2.非学历教育增长趋势将平缓下降
(1)进修及培训十年内翻番增长
高等教育非学历教育近十年在迅速发展,以进修及培训为例,2005年时注册数155万人次,2011年翻番为348万人次,2014年再次翻番为689万人次。见图一(数据来源于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
(2)证书培训量增加是进修及培训增长的支撑点
进修及培训中以证书培训为主要部分,2007—2014年期间证书培训平均占进修及培训比重的52.87%。在2011—2014年期间证书培训量呈跳跃式增加,2013年出现翻番,2014年增加到419.6万,其中岗位证书培训量增加波动较大,但整体保持上升趋势,资格证书培训量则呈现直线上升趋势。
证书培训的核心是证书,课程是围绕考证展开,现取消272项占国务院部门设置总数44%的职业资格,势必会引起非学历教育短期内下滑或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五、规范中谋求继续教育的发展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科学化建设和继续教育的发展遵循同样规律,继续教育需要紧跟时机进行格局科学演变。
1.规范教育行为,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的根本目的旨在发展人的理智能力,培养探究事物本质,使人的智慧与能力进一步完善从而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继续教育更需要摆脱人才培养的功利性,回归到教育本质上。
(1)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对人才培养的系统性
继续教育的社会性与开放性较强,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往往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缺乏一定的规范,一味注重开发新专业抓市场抢生源会导致专业重合和大量冷门专业出现,部分专业课程在设置上缺乏充分调研论证,存在学科知识脱节和课程安排顺序颠倒的现象。
根据职业资格规范建设和国家专业目录形成,继续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把握和体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阶段性,科学地实现专本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衔接。 (2)加强素质教育培养
继续教育是构成国家终身学习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现代继续教育承担“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重任和实现“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形成统一。只有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才能提高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现代继续教育必须纠正以往“应试教育”的偏差,改变过去“考证”、“混文凭”的功利训练和功利目的,通过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进一步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互通建设。
评价人才体系的科学化建设有利于理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和衔接工作,是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以及“学分银行”的基础,只有加快互通建设,实现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才能促进人才的多样化学习和多成果体现,简化人才评价的条件与限制,避免重复学习带给人才和用人单位的负担,以及在人力和社会资源上的浪费,切实降低就业、创业、创新门槛,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3.非学历教育中推进培训内涵建设。
我国非学历教育中需要通过政府的简政放权消除政策因素干扰,不断提高培训办学质量,使其真正回归到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需求中。
第一,结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现职业教育专业培训标准与职业资格对接,通过行业参与形成分级式专业人才培训包,适应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需求;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力度,注重人才技能和实操的培养;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成果体现,适应现代成人学习。
第二,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主动研究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解决行业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第三,逐步引进国外职业资格和适用、成熟的国际先进培训项目,借鉴成功经验有效地提高培训质量。
六、结语
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的科学建设进程对继续教育的发展有树标立杆之用,在体系完善中继续教育应充分与职业教育相融合,进一步实践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加强培训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劳动人口素质和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红卫.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2(7).
[2]严继昌.实现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八点建设性意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5)/113.
[3]柳霞.向科学的职业资格体系再迈新步[N].光明日报,2015.7.31/03.
[4]林珺嫔.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与教学衔接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3(6)/155.
[5]熊怡.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建设及国外经验借鉴[J].中国电力教育,2013(6).
关键词: 国家职业资格体系 职业资格证书 继续教育
一、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起源
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起源于1956年全面推行的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的修订完成,又建立技师评聘制度。1990年颁布的《工人考核条例》把劳动者的培训考核、使用及待遇结合形成国家工人考核管理体系,后来《劳动法》、《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职业教育法》等法规的陆续颁布,补充扩展成全方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职业资格证书清理过程
现代社会转型促使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工种、岗位的不断涌现和市场经济多端变化使得固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甚至背离规范管理和提升劳动者素质技能等政策的制定初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一些地方、部门、行业自行设立的职业资格多达2000多项,种类繁多、交叉重复、标准不一现象严重,还有某些技术含量过低的职业资格证成为劳动者入行的阻拦,人为抬高就业和创业门槛,阻碍企业行业创新发展,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甚至导致政府行为的扭曲及无序竞争的产生。为进一步简政放权促进就业创业,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于2012年5月首批公布了265项职业资格。从2014年7月起至2016年1月,国务院陆续颁布取消决定,五批次累计取消272项职业资格证,归属于268大项类,其中准入制36项,水平评价类232项。此项举措从一个层面反映出我国逐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促使行业的行政调节向法律约束转变;另一个层面标志着我国在逐步清理职业资格认证,建立科学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
三、辩证看待清理工作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
职业教育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关系而言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互动关系说”,认为两者存在密切互动或内在统一的关系;另一种“辩证关系说”,认为职业资格制度与职业教育在互为影响互相作用中,不仅有正向,而且有消极影响和负面作用。
对取消部分职业资格同样出现不同观点:(1)持“担心观望”的高职高专老师认为“双证书制”会受到影响,担心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或职业资格考核大纲进行的高职课程改革失去依据。学生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如何就业?学校如何招生?(2)持“赞同叫好“的老师则认为职业教育一味围绕职业资格展开教学会偏离培养目的,降低教学质量,造成学生综合素质的缺失,最终演变成应试教育,阻碍和降低了技能型人才的形成与提升。
四、清理工作对继续教育的影响
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在提高社会成员素质及满足终身学习需求中具有核心和骨干作用,两种教育在发展和逐步实现“五个对接”的过程中相互交叉或有重叠,职业教育侧重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继续教育更偏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清理工作同样对继续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1.学历教育中双证专业面临调整
“非学历证书与学历教育专业的衔接”是近年继续教育研究发展的重点,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为例,行业协会与自考机构合作开展“双证”教育既是行业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有效途径,也是自学考试改革发展方向和新的增长点。近年自学考试设置的双证专业有: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销售管理、会展管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等,目前“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已被取消,“中小企业经理人证书“和“中国移动商务管理师水平证书”陆续停考,这些专业正在进行课程替换,其他电大互通课程或函授双证班也需要开展教学计划调整工作。
2.非学历教育增长趋势将平缓下降
(1)进修及培训十年内翻番增长
高等教育非学历教育近十年在迅速发展,以进修及培训为例,2005年时注册数155万人次,2011年翻番为348万人次,2014年再次翻番为689万人次。见图一(数据来源于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
(2)证书培训量增加是进修及培训增长的支撑点
进修及培训中以证书培训为主要部分,2007—2014年期间证书培训平均占进修及培训比重的52.87%。在2011—2014年期间证书培训量呈跳跃式增加,2013年出现翻番,2014年增加到419.6万,其中岗位证书培训量增加波动较大,但整体保持上升趋势,资格证书培训量则呈现直线上升趋势。
证书培训的核心是证书,课程是围绕考证展开,现取消272项占国务院部门设置总数44%的职业资格,势必会引起非学历教育短期内下滑或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五、规范中谋求继续教育的发展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科学化建设和继续教育的发展遵循同样规律,继续教育需要紧跟时机进行格局科学演变。
1.规范教育行为,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的根本目的旨在发展人的理智能力,培养探究事物本质,使人的智慧与能力进一步完善从而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继续教育更需要摆脱人才培养的功利性,回归到教育本质上。
(1)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对人才培养的系统性
继续教育的社会性与开放性较强,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往往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缺乏一定的规范,一味注重开发新专业抓市场抢生源会导致专业重合和大量冷门专业出现,部分专业课程在设置上缺乏充分调研论证,存在学科知识脱节和课程安排顺序颠倒的现象。
根据职业资格规范建设和国家专业目录形成,继续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把握和体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阶段性,科学地实现专本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衔接。 (2)加强素质教育培养
继续教育是构成国家终身学习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现代继续教育承担“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重任和实现“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形成统一。只有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才能提高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现代继续教育必须纠正以往“应试教育”的偏差,改变过去“考证”、“混文凭”的功利训练和功利目的,通过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进一步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互通建设。
评价人才体系的科学化建设有利于理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和衔接工作,是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以及“学分银行”的基础,只有加快互通建设,实现不同类型的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才能促进人才的多样化学习和多成果体现,简化人才评价的条件与限制,避免重复学习带给人才和用人单位的负担,以及在人力和社会资源上的浪费,切实降低就业、创业、创新门槛,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3.非学历教育中推进培训内涵建设。
我国非学历教育中需要通过政府的简政放权消除政策因素干扰,不断提高培训办学质量,使其真正回归到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需求中。
第一,结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实现职业教育专业培训标准与职业资格对接,通过行业参与形成分级式专业人才培训包,适应不同层次专业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需求;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力度,注重人才技能和实操的培养;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成果体现,适应现代成人学习。
第二,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主动研究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解决行业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第三,逐步引进国外职业资格和适用、成熟的国际先进培训项目,借鉴成功经验有效地提高培训质量。
六、结语
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的科学建设进程对继续教育的发展有树标立杆之用,在体系完善中继续教育应充分与职业教育相融合,进一步实践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衔接,加强培训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劳动人口素质和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红卫.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2(7).
[2]严继昌.实现我国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八点建设性意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5)/113.
[3]柳霞.向科学的职业资格体系再迈新步[N].光明日报,2015.7.31/03.
[4]林珺嫔.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与教学衔接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3(6)/155.
[5]熊怡.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建设及国外经验借鉴[J].中国电力教育,2013(6).